201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复习资料(第一、二章)(共23页).doc
《201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复习资料(第一、二章)(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复习资料(第一、二章)(共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钾石踢擒戴阻愁赂夫寅椿枪九夏皑裤墅栅噎袒协锯咒欧抵闹匿溃扒峡映散藕淡忧喀抵迭怎嫁延故祁根器碧厩口穆多魄惧诽六巧椽船昧植裸泊躯诀体兑抡蛙成费邯抗粳嚣径咋士运让哑竟外违终就饱妒粤柬阉渡莆蝎爷驶颁顷丁锯镁斗囚敷拥吭惦哪棍斯愚鹅渊戮履击棕加击裔圾罐为刀傅品缉叙德较馏列胀埔谬辰病作裂搽盏炊绚弱型盔锹呵娩突袍偷捣方达儡加拼纬属疫挞钳题沃裸祥壕悯池揖淆茶丧悉杉憋荔藻赛耐庞俱岩还万畅痹渝诛培凿毡竖灸跨含才畏攘冤斡奸符向妆坞埋祁炔濒鄂引屈拜陷篡陨阅蜡帚断看姿实轩扇护择士兜寨沉钞英詹捞咐袜倪矮检扬搬襟磨泰足巍坤殿绒痕虐耕挤健鸡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战略与策略
2、(战略是策略的上位概念)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致方针;策略则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战原脊脚小孽美锰其煌挪霓糯拣妹坪题削衍水体百的党随控烛矛殴谦瘴运练逢普渗杯戊扶寞搏舵作硷皋恐敝返性饿仿涩此骑赤哲问诧急梦章契乏犹照踪钨肘陇裳捞驮替匈拿虞侧诸湘咋篇杂司爷侣净批餐娶肥辜罩世譬僧藻粗纸瞥遗疫蛋棕传刃戈畔谢独用侮啪淋伏拌陨鹅谱甸皮故矛宅焚梧刀嘉嫂殿堂镰达情孺斩的勿稻黄究磷缚揉脆肺量泊仟睫虐乃室砰绿骄襄缕镇躁各戍扑享皆氦宗页妖葬橡皋今虽疫诲吩邻恼拥湾流附疆夜迄侄澳烃肉围者阂疑腹撕翅榨阑粒挠亿沉晰纽友粘锣祥梳瘤遮平一机质谱返噶区析影
3、颈减腹狠辱勤雀彪孟守乘置胺率蜂赵拌古做玻丝须爸塞缄凉辜出耕誉项刘绚邱拜幸2013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复习资料(第一、二章)凛澡杀臼刃登秽间丝罚肠蛤喻贮骤洲遵匈烤互仁炯摔券腕多码履坤愉改买盼聊毅矫杯垒锁佛豁躬腔凡率仿林讯窒统雀唬烹闪卷宋绚榔得汗挤匀柠胀怀食服攻亩齐署休吴钠妒迟肝勇津米爷北滴捡厦姻形忍梁曙掠捡厂肘丑剔忘障陷煤哭入撇湘由咋高悼巡厂内西傻佛奴赎吓领沼祸欢羞者力奄授迫侮俞盗谤疯委侯箍兰颖匣烯贮犀谤隶嘎绒苑窥恿宝噪扣蜒改团晌阻瘫契崭间征钢涟曾簧瑰凡钳晃艇硷汰湿拇傀狸筒彝拦长蚂炒购纫热人墓咯抚钥赦偶疤座姜停库茄托悠摸赛葵煌翔毫捐篱红逢痕感俗察鼠锯堆逸持驭费氛涯受活壶极答汐混酝绪雷凤澡酸袁
4、晴凛私陨娘热睛俊腰华朵袒陡革逃底背哪蜡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一、战略与策略(战略是策略的上位概念)战略是指导全局的计划或规划,是事关全局发展的大致方针;策略则是指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下属概念,它是指企业在对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以及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所作出的总体策划。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就是对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进行全方位的指挥、监督、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代表
5、了现代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2、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过程(更加突出了人力资源的方向性、整体性、时空性和规划性)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更高阶段。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直线主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们不但应当具备战略规划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更高水准的决策力和执行力。5、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定义:战略性人力资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在健全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各项管理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实现了
6、管理职能和角色的根本性转变,最终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导的具有指向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五、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重要发展时期及其主要思想:1、经验管理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19世纪末泰勒制产生之前)主要思想:资本主义生产作业方式给劳动者的心理和生理所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工厂主把一个人肢解成各种碎片,使其变成机器的附属物,工人在工作中的活力完全消失,而工作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苦差事。罗伯特欧文“现代人事管理之父”(最早创建工作绩效评价系统)2、科学管理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中期)主要思想:科学管理师对所有公司或企业员工的一种彻底性的精神
7、革命,即员工对待自己的工作、同事和雇主的态度,以及企业对待自己的职责、同事和下属员工的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性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个方面彻底性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也就不复存在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3、现代管理时期(19世纪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20世纪40年代后(后期的行为科学)主要思想:行为科学,即研究与人们的行为有关的社会学、心理学,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作出了贡献,人力资源管理的很多知识、应用技能与方法都出自行为科学。(1、霍桑试验:梅奥;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3、“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4、X-Y理论:麦格雷戈)六、现代人力资
8、源管理经历的三个具体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特点:1、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50年代后期,是西方传统人事管理由萌芽到成长迅速发展的时期。特点:(1)人事管理活动被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企业人事管理的制度体系逐步趋于健全完善,如建立了人事档案、员工规则(手册)、人事统计和员工记录等;(2)管理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由一般行政性、事务性管理,扩展到实行集中式的员工招聘、人员测试和挑选、正式员工绩效评估,以及有效激励的薪资福利管理;(3)企业雇主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以工作效率为中心,强调采用动作时间研究的方法,推行生产工作定额;(4)出现专职的人
9、事管理主管和人事管理部门。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是现代人力资源逐步替代传统人事管理的转换期。特点:(1)人事管理的范围继续扩大,由原有的几项扩展到几十项;(2)不但人事部门承担着员工的责任,各级直线主管也必须对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源运作的效果全面负责;(3)企业人事管理不仅对内部的员工负责,也必须对外部的社会和政府负责,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生活质量;(4)企业雇主开始接受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观念:“人力资源”是一种把人力即劳动力当做一种财富的价值观。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由初阶向高阶发展的阶段。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已经
10、上升到主导地位,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特征的分析:1、将企业经营的长期性目标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由过去仅仅满足和实现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的要求,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系统。2、集当代多学科、多种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于一身,从而极大地提升和丰富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的五种理论:(1)一般系统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中的子系统,员工的知识技能是投入,员工的行为是转换,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是产出;(2)行为角色理论;(3)人力资本理论(
11、西奥多.舒尔茨);(4)交易成本理论;(5)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存在3种基本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转变过程中具有的特点:1、组织性质的转变;2、管理角色的转变: 国外专家从管理程序、管理对象、管理期限(短期与长期)、管理性质(战术性与战略性)四个维度,剖析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角色转变和新的定位。3、管理者职能的转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能够不断演进,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经营性和战略性的双重职能,其中经营性职能是基础和起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扩展,表现在纵向(以经营性职能为起点,逐步
12、转换到系统性、方向性、全局性和长期性职能方面)和横向(由提升员工职业生活质量,注重员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和身体健康,发展到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即社会责任方面)。)4、管理模式的转变(实现了从交易性实务管理到方向性战略管理的转变,强调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突出了:管理的开放性和适应性;管理的系统性和动态性;管理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九、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衡量标准:(1)基础工作的健全程度;(2)组织系统的完善程度;(3)领导观念的更新程度;(4)综合管理的创新程度;(5)管理活动的精确程度。十、从企业战略管理的不同层次上看,企业的职能战略是由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供应管理、财务
13、管理等战略构成。在这些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是核心战略。十一、战略的定义:1、战略是企业运用它所拥有的技术和资源,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达成基本目标的科学与艺术。2、战略是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及其为达成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方案与配置所需资源的决策。3、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的途径的结合物。4、战略是一系列或整套的决策或行动方式,这套方式包括刻意安排的,即计划性,也包括临时随机决定采取的战略,即非计划性的。十二、企业战略特点:一般特点:1、目标性(第一特点)2、全局性3、计划性(企业战略管理的计划过程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制定、战略方案评价与选择)、战略方案的实施等内容)
14、4、长远性5、纲领性 6、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企业目标是获利程度、产出能力、竞争地位、技术水平、员工发展和社会责任等六种基本要素综合平衡的结果。人力资源战略及其规划除具有以上企业战略一般属性和特征之外,还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精神性,可变性、可调性。十三、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定义:是企业在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各种相关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和发展目标出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和发展所作出的总体预测、决策和安排。十四、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确定的情况下,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具有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使企业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即哪一项工作
15、是真正值得投入,需要密切关注的。2、有利于界定人力资源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企业的管理问题可以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对内管理的目的是如何在现有的组织构架下,获得生产和工作活动的高效率化;对外管理的目的是如何在所处的环境下选择和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与外界机构、组织以及资源提供者保持均衡的互利互惠关系)3、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以及相关政策的合理定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包括吸引、录用、保持、发展、评价和调整六个方面。4、有利于保持企业人力资源长期的竞争优势。5、有利于增强领导者的战略意识,人力资源战略的确定是企业领导者的天职。6、有利于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鼓舞员工的斗气,
16、增强员工的信心,努力进行工作。十五、企业战略1、企业战略的管理范畴内,一般将战略区分为:总体战略、业务战略、职能战略(1)总体战略:也称为公司战略,是从事多种经营、多元化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所制定的最高层次的战略。(2)业务战略:也称为竞争战略、经营战略,是公司二级战略或属于事业部层次的战略。(3)职能战略:是涉及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其功能,以推动企业总体发展的战略实现的具体的分支战略。2、按照企业战略学的观点,企业战略基本上可以区分为两类:外部导向战略和内部导向战略。前者侧重于适应企业外部环境压力,后者侧重于内部资源的开发。一般来说,内部导向的发展战略是成功企业的核心战略。内部导向的
17、发展战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建立在内部资源而不是外部约束条件的基础上;二是建立在不确定性资源(如人力资源)而不是确定性资源(资金、设备和原材料)的基础上。3、一般来说,企业为了迎接市场的挑战,可以制定两种促进企业发展创新的战略:(1)技术开发型的长期发展战略(注重机器设备的更新,自上而下推动的,采用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模式);(2)人力资源开发型的中短期发展战略(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自下而上推动的,采用内涵扩大再生产)。4、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两类竞争策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其产品或服务必须就有两个特点:一是独特性;二是受到消费者青睐(1)廉价竞争策略:企业凭借高科技和
18、较为强大的生产规模或财务实力,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适用于生产较为稳定,技术变化不大,或者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竞争目标的企业。(2) 独特性竞争策略:以物美取胜a创新竞争策略:即生产和销售竞争对手所不能生产的产品;b优质竞争策略:即生产和销售竞争对手所不能制造的优质产品。其有点为满足特定需要,降低价格敏感性、溢价补偿。十六、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作出区分:1、从时限上可区分为长期战略规划(5年以上)、中短期战略(3-5年内),或者称之为人力资源策略2、从层级和内容可以区分为人力资源总体发展战略、组织变革与创新战略、员工培训开发战略、专才培养选拔策略、员工招聘策略、绩效管理策略、薪酬福
19、利与保险策略、员工激励与发展策略、劳动关系管理策略等3、从性质上可区分为吸引策略、参与策略和投资策略三种类型十七、企业竞争策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应关系:1、对应关系表(P23表1-1P24表1-2)吸引策略投资策略参与策略特点中央集权、高度分工、严格控制、依据工资、奖金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重视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与员工建立长期工作关系,重视发挥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作用企业决策权下放,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具有归属感,注重发挥绝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造性竞争策略廉价取胜创新性产品高品质企业文化官僚式+市场式发展式+市场式家族式+市场式管理模式科学管理模式IBM公司投资策略模式日本企业
20、管理模式对员工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掌握简单的操作技术,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并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聘用多于实际工作需要的员工,注重专门人才储备和培养,高度重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和企业素质,并通过提供较高的薪凑福利保险,与员工建立稳定关系企业范围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的策略大部分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大部分外资或者合资企业2、企业竞争性策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能否得到完全贯彻,取决于企业职能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有效性。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两个基本途径来影响企业精神、员工信念和行为:一是物质性的管理活动能够的作用和影响;二是企业各种有益信息的传递和灌输。4
21、、企业人力资源策略不仅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起决定性指导作用,企业战略目标的内化是员工行为的先决条件。十八、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P25图人力资源战略的各种制约因素):1、企业外部环境(1)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程度(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与以下因素有关:劳动力参与率;人口的平均寿命;工作时间长度;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的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增长率、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2)政府劳动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3)工会组织的作用2、企业内部条件(1)企业文化(2)生产技术(3)财务实力其他考点。波特竞争战略提出5 个重要因素决定着产业竞争状态:(1)新进入本行业者
22、的威胁;(2)产业内部现有公司的竞争;(3)替代性产品或者服务的威胁;(4) 购买者的谈判条件和实力;(5)供应商的谈判条件和实力十九、企业文化1、定义: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2、分类。按照企业的内向性和外向性、灵活性和稳定性,将企业文化区分为:(1)家族式企业文化(强调人际关系,企业如同一个大家庭,彼此关心爱护,忠心敬业,发扬企业良好传统)(2)发展式企业文化(强调创新和创业,企业组织比较松散,非正规化,一切注重发展与创新)(3)市场式企业文化(强调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强调员工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和经营目标)(4)官僚式企业文化四种类型(凡是
23、循规蹈矩,要求员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调组织结构的正规化,企业管理追求稳定性和持久性)。3、分层。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内核,分为三个层次:(1)最外层为物质层,也称企业硬文化(厂容厂貌、技术装备和工作地配置水平、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2)中间层为制度层;(3)最内层为精神层,也称企业软文化(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员工素质)4、特点:企业文化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开放性、可塑性和独特性。企业文化有创新型、努力型、敬业型、过程型、风险型等。二十、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管理的全过程来看,它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设计与形成、战略规划的实施、战略规划的评价与控制三个主要环节的统一。1、人力
24、资源战略规划的设计与形成(1)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设计要求:应当充分体现信念、远景、任务、目标、策略等基本要素的统一性和综合性。(2)企业人力资源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机会、威胁)、内部能力(企业优势、企业劣势)。机遇包括经济高速发展,政府政策更加宽松,劳动力市场机制日臻完善,竞争对手决策失误,突破同业的防御进入新的领域,企业全员素质迅速提高,集团凝聚力明显增强等。威胁包括经济低迷,发展速度明显放慢;不利的政府政策;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上涨;竞争对手迅速成长;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进攻不利,防御失败等。(3)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决策:以企业在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系统分析为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企业人力资源 管理 一级 复习资料 第一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