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试题(共8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8高考生物试题(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生物试题(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Ar 40 Fe 56 I 127波峰中学高三生物教师:陈芳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
2、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光和作用合成ATP是在光反应阶段,场所在类囊体薄膜上,故A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B正确;核膜是双层膜,核膜上有核孔,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故D错。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3、是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答案】B【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真核细胞DNA复制的场所为细胞核。在DNA复制时,DNA聚合酶需与DNA上D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结合,就会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也会进行DNA复制,B错;DNA聚合酶的本质为蛋白质,DNA复制过程DNA聚合酶会与DNA结合,C正确;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
4、录出RNA的,需要RNA聚合酶与DNA上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结合,R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该复合物中的蛋白质是RNA聚合酶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答案】A【解析】小麦是非固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N2,只有通过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才会被小麦吸收利用,A错;农田适时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有利于有氧呼吸合成ATP,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能量,B正确;土壤微生
5、物的降解可以将秸秆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有利于根系的吸收,C正确;施肥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导致细胞失水,出现“烧苗”,D正确。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
6、】看题中的信息可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看图可知,有三条曲线,甲组是未加药物的,乙组丙组的前半段接近,说明处理一样,后半段丙的细胞数目少于乙,所以A.B正确,C错。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药物X为蛋白质,药物D为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而水解就是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D正确。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D【解析】种群的S型
7、增长曲线形成原因是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有限,A正确;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说明数量会迅速增加,但是由于食物空间有限而引起种内斗争必将加剧,所以受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密度小的增长速度可能快,或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受食物空间制约,产量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制约增强,D错。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
8、(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可能原因就是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导致不能合成氨基酸甲,A正确;突变体出现的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大肠杆菌(X)的出现原因是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故C错,D正确。29(10分)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
9、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2) 斯坦利的“收割理
10、论”的内容: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注意这里是能量变化。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物无机物,将有机物中化学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到ATP中和大部分热能释放出去。30(9分)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高考 生物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