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共41页).doc
《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共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共41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章 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及监控管理网络,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职能管理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程序和措施。三、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医院感染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四、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汇总、统计有关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并按要求分析、上报。
2、五、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培训。六、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相关职能部门对各科室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监测、考核与评价。七、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检验科、内镜室等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工作。八、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人,及时采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感染病历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九、加强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卫生用品监督管理,定期进行审核。十、配合医务部门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
3、则,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做好耐药菌的监测。十一、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督促检查,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按要求执行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一、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二、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病例,及时上报,漏报率小于10%。全面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三、采取前瞻性监测方式进行全面综合监测,每季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汇报。四、对医院感染
4、病原体分布、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五、根据医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目标性监测。六、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每月对灭菌、消毒物品及灭菌剂生物监测,每周对压力蒸汽灭菌器、每锅工艺监测,每包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季对消毒液生物监测,根据性能定期进行化学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应每周不少于一次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七、定期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供应室、产房、口腔科、胃镜室、新生儿病房、急诊室等高危科室、
5、部门,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因素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一、各级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在诊疗过程中发现医院内感染的病例,床位医生如实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通过电子病历报卡系统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时核实诊断。二、对诊断或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要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三、临床微生物室发现同种病原菌感染3株或3株以上者,或检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病原体,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有记录可查。四、发现感染暴发(可疑同种或同源感染病例3例以上)或特殊感染(
6、如甲类传染病、艾滋病等),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并协助调查。医院感染管理科经核实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等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五、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提供信息应完整正确,上报及时。转科病人原转出科室漏报时,接收科室有责任提醒原科室补报或代为补报医院感染的出院病例。六、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的审核、统计、分析工作,并按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每月对各科报告、漏报情况进行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一、每年分期分批对各级管理和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
7、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二、培训方式:岗前教育、集中讲课、座谈、幻灯录像、技术训练、现场指导等方法。三、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专业知识。各级管理人员:应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及理论的进展和本院、本管辖领域医院感染管理的要点及相关管理知识。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院感染暴发和处理步骤、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消毒器械正确使用、手卫生与感染控制、标准预防、医疗废物的处理等相关知识。工勤人员:应掌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相关消毒器械的正确使用、手卫生与感染控制等基本知识。四、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从事感染管理工作一年后须参加医院
8、感染管理委员会举办的岗位培训班,并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每年市级以上专业培训不少于16学时,每3年至少有一次省级以上培训或学术交流活动。五、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学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六、其他管理与医务人员都应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学课程和学术交流活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MRSA、MRSE、VRE、CRAB等)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一、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株流行可能时,医院感
9、染管理科及时组织调查,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协作,并在全院公布感染发生情况,报告医院管理委员会及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小组,减少使用可促使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如出现泛耐药菌株,建议所发生的病区应检查所有其他病人所用的抗菌药物方案,必要时停用所有可促进这些特殊病原体选择性生长的药物,可改用替代药物。二、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等。2、早期检出带菌者,严密监测高危人群(1)加强微生物室对多重耐
10、药菌的检测,早期检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2)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3)加强对从其他医院转入者及易感者的检查,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免疫力低下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治疗如气切患者、住院时间长及近期使用广谱、高档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等高危人群要严密监测。三、诊断与报告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原微生物的诊断。临床科室应及时送检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同时做好控制措施,以防扩散、流行。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发现后及时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2、各病区医师或护士发现时及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3、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通
11、过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与诊断。4、确诊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在24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四、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措施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当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2、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医疗设施表面,由保洁员用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抹布、拖布消毒处理。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3、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严格
12、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严格按照权限、依据病原学药敏监测结果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以及使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而导致耐药菌的产生。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在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五、严格实
13、施消毒隔离措施1、必须实施相应隔离措施,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2、首选单间隔离(如VRE),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当感染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3、尽量限制、减少人员出入,如VRE应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所有诊疗尽可能由他们完成,包括标本的采集。4、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5、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必须及时脱去手
14、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6、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疗护理前后、脱去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或手消毒。7、对于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等不能共用。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经过清洗及消毒处理(1000mg/L含氯消毒剂)。8、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9、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作好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0、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六、医疗废物管理锐器置入锐器盒,其余医
15、疗废物均放置在双层黄色垃圾袋中,集中收集处置。使用后的床单及衣物放入有隔离标志的专用回收袋内封闭,单独清洗消毒。七、培训宣教针对不同对象选择相关内容进行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手卫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知识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定期开展手卫生规范培训,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二、按规范要求设置配备手卫生设备,重点部门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三、按照洗手和手消毒指征的要求规范洗手和手消毒。四、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及卫生手、外科手消毒方法,并保证足够的时间,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五、洗手的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
16、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应每周清洁和消毒,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六、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设施避免二次污染,可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干手器。七、定期进行手的细菌学监测。八、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考核,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范制度,充分认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范意识。二、定期对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职业防护技能训练。三、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与消毒规程,避免意外损伤。四、医院工作人员工作中按标准执行分级防护,严格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五、定期对
17、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六、职业暴露后按照职业暴露处理标准操作规程执行。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要求一、职业防护的基本要求: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范制度,上岗着装符合要求,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2、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隔离措施,防止经血液及非经血液性疾病的传播,预防疾病在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3、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洗手,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4、传染性疾病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措施。5、突发
18、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按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执行。6、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定期对全院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二、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1、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当可能发生迸溅时,应戴口罩、防护镜和面罩,并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2、当病人出现呼吸骤停等需要复苏时,尽可能使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4、预防针刺伤或锐器伤,在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
19、科。5、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污染物品和医疗废物。三、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的原则1、基本防护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配备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工作帽和医用口罩,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执行。2、加强防护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及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和临床诊断此类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进入传染病区时,使用隔离衣、外科口罩、鞋套,进行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操作时加防护镜、面罩。医技人员皮肤
20、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戴手套。3、严密防护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可使用面罩。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清洗管理制度一、在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物(未经工业灭菌的)及租借手术器械,必须经供应室规范处置。二、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应术前一天送至供应室。三、供应室专人清点交接。四、按照手术器械清洗。五、凡租借手术器械、植入器械包外标上灭菌操作人员的代码、锅号、锅次。六、每天集中植入物及租借手术器械在同一灭菌器内进行灭菌。大包装的器械应适当延长灭菌与干燥时间。七、对有植入物的灭菌过程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快速生物学监测,合格后放行。八、对于急诊手术,
21、有植入物的灭菌过程除了快速生物学监测,还应放置第五类化学指示卡。化学指示卡结果合格则可以先行手术,若快速生物学监测结果不合格应立即通知手术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如使用抗感染药物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分为污染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清洁区。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进入手术室更换手术室的衣服、鞋、帽子,择期病人应更换病员服,接送病人应用交换车。二、手术间分为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污染手术间。各类手术应分开进行,如果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三、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手术者应认真执行外科手消毒。四、限制参与手术外的其他人员
22、进入手术室。控制参观人员,按指定手术间参观手术,不得随意走动和出入。五、手术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无尘,无污迹。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打扫。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六、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七、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器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八、洁净手术间每周清洗回风口及滤网,设备层有专人管理,定期更换过滤网。净化系统应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接台手术前自净30分钟。九、特殊感染病人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安排在
23、隔离手术间(最好负压)进行,有“隔离”标志,禁止参观。术后手术器械、敷料和手术间按特殊感染物品进行处理。十、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品、设备,均应拆除外包装,擦拭干净方可进入。无菌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法。使用后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十一、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按消毒技术规范定期做医院感染监测,各项监测结果应认真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十二、术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处理。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医院 感染 管理 规章制度 4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