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共6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6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全国卷1高考理综生物试题解(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说明】: 【参考版答案】非官方版正式答案,答案和解析为团队教师与名师团队制作,有可能存在少量错误,仅供参考使用。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7.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 B【解析】 A核糖体无膜结构,故A选项错误。B酵母菌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DNA,且存在DNA转录过程,即存在转录产物RNA,故B选项正确。C蓝藻是原核生物
2、,不具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膜上完成,故C选项错误。D叶绿体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进行CO2的固定,光反应过程产生ATP和H,故D选项错误。8. 离子泵是一种具有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 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答案】 C【解析】 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过程。一般为逆浓度进行。故A、B选项错误。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的限制,C选
3、项中,CO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作用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C选项正确。D选项中,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故D选项错误。9. 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 C【解析】 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的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
4、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故先加入缓冲液,再加入底物,最后加入酶,然后立即混匀保温,并开始计时。故C选项正确。10.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答案】 B【解析】 A 神经元细胞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 ATP,故A选项正确。B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故B选项错误。C 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故C选项正确。D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
5、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故D选项正确。11.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以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 B【解析】 A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可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6、、逐级递减的。二者均具有各自的规律,故A选项正确。B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可反复利用,故B选项错误。C “退耕还林、还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D 人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保持其相对稳定,故D选项正确。12.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 D【解析】
7、 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中,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基因A的频率为 p,基因a的频率为q,则基因频率p+q=1,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p2、2pq、q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关系满足 (p+q)2= p2+2pq+q2本题中,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无关。结合前述内容,A选项中,发病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即q2,故A选项错误。B选项中,发病率为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和,即p2+2pq,故B选项错误。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发病率与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计算方法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情况相同。C选项中,女性的发病率为p2
8、+2pq,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故男性的发病率即为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一)必考题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的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者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或)。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填“”、“”或“”)位上。(2)若带有的dATP的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填“”、“”或“”)位上。
9、(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原因是_。【答案】 (1); (2) ; (3) DNA半保留复制(一个含有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解析】 (1) ATP水解生成ADP的过程中,断裂的是位和位之间的高能磷酸键,即位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故要将32P标记到DNA上,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位上。(2) dATP脱去位
10、和位的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即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故用dATP为原料合成DNA时,要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上,则32P应在位。(3) 噬菌体双链DNA的复制过程中,被32P标记的两条单链始终被保留,并分别存在于两个子代DNA分子中。另外,新合成DNA过程中,原料无32P标记,所以n条子代DNA分子中有且只有2条含有32P标记。究其原因即为DNA的半保留复制。30(8分)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
11、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_),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填“浓度”或“浓度”)。(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答案】 (1) 光照强度; (2) CO2浓度; (3) 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解析】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全国卷 高考 生物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