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考研管理学2000试卷答案(共10页).doc
《东南大学考研管理学2000试卷答案(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考研管理学2000试卷答案(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东南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代码:461科目名称:管理学一、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有什么不同?(10分)二、巴贝奇的“利润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报酬制度的根本缺陷在哪里?如何进行改革?(15分)三、阐述行为科学学派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并对他们理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行为科学学派在管理学中的地位进行评价。(15分)四、什么是柔性制造优势?什么是速度制造优势?企业竞争优势应当从哪些方面获得?(15分)五、知识经济给管理学带来哪些新观念?管理者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15分)六、拟创办一个管理顾问公司,请根据管理学有关理论,列出创办
2、该公司涉及的相关因素,按照公司高效运转要求,草拟一份创办该公司的计划。(30分)参考答案东南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代码:461科目名称:管理学一、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有什么不同?(10分)(9.9邓力文修改整理)答:企业家是指个人追求机会,通过创新满足需要,而不顾手中现有资源的活动过程。企业家的三种主要特征是:对成就的高度欲望;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冒风险的适度的节制。企业家的原动力主要表现在:崇尚创新和创业的环境;父母的支持;企业家崇拜和试图仿效的偶像;先前的创业经历。企业家与传统管理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动机不同。传统管
3、理者的动机是晋升及其他传统的公司奖赏,如拥有办公室、僚属和权力;企业家的动机主要是独立性、创新机会、财务收益。(2)时间导向不同。传统管理者的时间导向是实现短期目标;企业家的时间导向是实现五到十年的企业成长。(3)活动不同。传统管理者的活动是授权和监督;企业家的活动是直接参与。(4)风险倾向不同。传统管理者的风险倾向低;企业家的风险倾向适度。(5)对失败和错误的观点不同。传统管理者避免失败和错误;企业家接受失败,敢于承担错误。由上述可以得知,企业家通过开发机会积极地寻求变革,而传统管理者更趋于保守;一旦发现机会,企业家通常将他的个人金融财产投在事业上,甘冒风险;而大型组织的等级结构将传统的管理
4、者与风险相隔绝,并对他们的风险最小化和避免失败行为给予奖赏。二、巴贝奇的“利润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报酬制度的根本缺陷在哪里?如何进行改革?(15分)(修改整理)答:利润分配制度是由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于1832年提出的。巴贝奇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和对报酬制度的研究,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1)巴贝奇的“利润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按照利润分享计划,西方企业雇主从利润的全部或部分中拿出固定比例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雇员。它属于工人工资以外的一种报酬。如美国一些企业实行利润分享制,工人在正常工资
5、收入以外有一笔奖金收入,这种奖金以某种方式与其雇主的经营利润挂钩。利润分享制的支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即期的,即把该分给工人的利润以现金直接分配给工人;一种是延期的,即将分给工人的利润建立一笔信托基金,当工人退休、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时支付。实行利润分享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雇员收入同企业盈利的联系,使雇员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改善劳资关系,提高雇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2)国有企业报酬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无法激励员工。根据巴贝奇的“利润分配制度”,企业雇主从利润的全部或部分中拿出固定比例以奖金的形式分配给雇员作为工人工资以外的一种报酬。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合理搭配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
6、工提高绩效。当前国有企业报酬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干预过多。有些地方政府不仅控制企业的工资总额,而且直接干预企业内部的工资比例、分配形式等具体管理决策。使企业薪酬管理自主权难以落实,影响了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薪酬水平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三个人的事五个人干,效率低下,经济效益不佳,造成工资水平偏低,员工积极性不高,反过来也促使经济效益下滑,形成了恶性循环。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我国虽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但许多国有企业在薪酬上的平均主义仍很严重,很多企业把矛盾小或没有矛盾的分配视为合理的分配办法。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结构欠合理。
7、技能工资多体现在职工参加工作年限上,对年资的影响偏大,不利于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个人的薪酬分配过分强调按效益分配。国有企业在现行的分配体制中,员工个人工资收入主要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经济效益,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因企业效益不好,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反之,某人在生产经营中出工不出力,却因企业效益好,而得到较高的报酬,这是分配上新的一种大锅饭。薪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在许多国有企业,工作分析、职位评价、绩效考核等基础工作薄弱,方法欠科学,欠公平,薪酬管理还处在经验管理阶段。奖金和津补贴种类繁多、项目繁杂,在发放中的平均主义和随意性大,往往没有激励作用,而用去的资源有的占工资总额的
8、一半左右。主要经营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薪酬与市场脱节,缺乏竞争力,造成管理骨干、技术骨干积极性不高,人才流失较严重。(2)国有企业报酬制度的改革措施。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彻底改变政企不分,减少政府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直接干预。政府的任务是制定宏观调控薪酬的制度和法规,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奠定薪酬分配的科学基础。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入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
9、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篑。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在职位分析、岗位测评的基础上,设计本单位的基本工资制度,改革现行的工资构成,优化工资结构,简化工资项目,如清理现有的奖金和津贴项目,尽量纳入工资的统一管理。对于一些平均工资水平偏低,很难与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接轨的企业,可实行“一企两制”,即:对普通员工实行以薪点为基础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对于管理骨干、技术骨干中的市场稀缺人才,可以实行“谈判工资制”,建立工资特区。在薪酬支付上要注意艺术、技巧,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不同的
10、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措施;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建立薪酬分配能升能降的机制。首先薪酬标准应该是动态的,与企业的综合效益挂钩;其次,薪酬结构应该是动态的,随着不同时期的需要而及时调整;第三,报酬制度应该处于动态运行之中。薪酬管理应与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设相结合。薪酬管理意在启动企业内部的物资发动机,企业文化建设意在启动企业内部的精神发动机。伴随着中国进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国企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也将日趋激烈,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
11、走出薪酬激励的误区,通过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充分发挥分配机制的杠杆作用,激励人才、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人力资源。全面引入市场竞争规律,着力构建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岗位绩效相挂钩,能升能降的动态激励约束机制。三、阐述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并对他们理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行为科学学派在管理学中的地位进行评价。(15分)(修改整理)答: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学派,也就是组织行为理论。1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包括:(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梅奥的霍桑试验是行
12、为科学的前奏。梅奥作为以为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领导了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实验,该实验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该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科学管理学派把金钱看作是刺激人们工作的惟一动力,把人看作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方面的条件外,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而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的因素对他们积极性的影响作用。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
13、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着就构成了一个体系,也就是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着重大的影响。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意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以及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如果满意度高,士气就高,生产率也就高。(2)XY理论。麦克雷戈认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的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即X理论与Y理论,X理论认为人是懒惰的、自私的,因而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Y理论认为人是善良的、勤劳的,是能够积极主动做好工作的,Y理论主张应
14、该关心员工。行为管理思想完成了将人从看作是“机器”到看作是“社会人”的转变,它的基本观点是:员工是社会人,有社会心理需要;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而非正式组织产生是符合人与人之间社会、人际交往需求的;应通过激发士气提高生产率。(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多种需要分为5个层级:生理的需要,这包括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主要是指人们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以
15、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五种需要之间存在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其主要内容有: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作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即:其中: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5)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就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
16、。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激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工作上的成就感;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赫茨伯格通过调查进一步指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消除了工作中的不满意因素并不一定能使工作结果令人满意。满足激励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只有增加激励因素才能让员工满意。(6)另外,行为科学对领导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组织中的领导问题,发现领导是个复杂的过程,它同许多理论和模式有联系。行
17、为科学家认为,领导是一个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向的过程。行为科学提出了三种广义的领导理论。性格理论。即领导者个人性格与其领导行为关系的理论。吉赛利提出了领导者应有的八种个性特征与五种激励特征,认为个人性格对管理的成功有很大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个人行为理论。即依据个人品质或行为方式(风格)对领导风格进行分类的理论,以及管理有效性与行为关系的理论。其中比较著名的理论是罗伯特R布莱克、简S莫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两位专家将关心生产还是关心人各分成九个等级,进行组合便有五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即虚弱型、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间路线型和协作型,并认为协作型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即有效的领导取决于外界
18、环境情况与领导者行为的相互作用,没有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可以在任何场合下都有效,为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新的领导方式。弗鲁姆耶顿给出了一个权变式领导模型,模型中合适的领导方式取决于七个环境因素,当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有四种领导方式可供选择。2各理论的相关性。行为科学学派的各个代表人物的理论虽然不尽相同,但其研究的核心都是对管理中的人的行为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的分析。(1)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都是以“社会人”的假设为基础的。不论是研究人的需要、动机以及激励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还是对人性问题的研究的麦克雷戈的XY理论核对企业领导风格分析的“管理
19、方格图理论”,都是基于工人是“社会人”的假定。即按照“社会人”假定,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社会人”固然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但并不仅仅如此,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需要。因此,对人的管理不应仅仅从其经济动机的一个方面去考虑,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时使用非物质的方式、非经济的方法可能更为有效。行为科学的这一看法,为管理实践从另一个方面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不能不说是它的重大贡献之一。(2)行为科学家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对自己需要的满足,基本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间接的满足,即人们通过工作得到工资,再用工
20、资去购买衣食用品进行社交活动等,以此来满足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另一种直接的满足,即在从事工作的同时就使职工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就要求领导、管理者在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作适当的安排,以便职工能从工作本身以及在工作中同其他人的相互关系方面使某些需要得到满足。激励理论的研究,明确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决定于人们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又取决于人们的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人们的需要是否得到合理的满足,又受工作本身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因此,有人认为,激励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改进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态度。这就促进了管理理论中互有联系的两个方面的变化:转变对人性的看法和改变领导方式。3行为
21、科学学派在管理学中的地位。行为科学的产生是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结果,也是当时生存发展对管理的需求的结果。在大规模产销活动展开,流水线到处普及的同时,企业中的员工个个处在监工难以监督的工作位置上,尽管有工作标准,但工作标准不可能十分准确,因此,如何使员工们在各自分散的岗位上有效地工作,不仅是他个人的生产效率问题,而且还是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问题。当一个企业很大,企业的业绩已无法与员工的利益明显挂钩时,物质的刺激效用便开始降低,此时科学管理的基本哲理固然不错,但操作实效已不明显,尤其当工人收入已达到较高水平时,经济刺激作用也会下降。为此,企业需要重新审视所面临的新的资源整合问题,提出新的适合目前情况
22、的管理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这就要重新考虑怎样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行为科学的产生使企业的老板、管理者重新认识到员工的地位,员工已不是一般意义上与资本、土地等相同的生产要素,而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主动因素,这对工人人身地位在企业中得到一定的尊重也有很大帮助,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企业中的劳资关系。因此从这些方面看,行为科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分恰当的。四、什么是柔性制造优势?什么是速度制造优势?企业竞争优势应当从哪些方面获得?(15分)(9.9邓力文做)答: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产生了MRPII、JIT、TQC、TMP、OPT、CAM、FMS、A
23、M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方式。其中FMS(柔性制造系统)和AM(敏捷制造系统,即速度制造)就是其中两种被企业广泛采用的生产运作方式。(1)FMS柔性制造系统。是在计算机的统一控制下,由自动装卸与运输系统将若干台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机床连接起来而组成的制造系统。它是综合应用了现代数控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物料传输技术,由计算机管理和控制的集成制造系统。应用柔性制造系统可以获得明显的制造优势:设备利用率高。由于采用计算机对生产进行调度,一旦有机床空闲,计算机便分配给该机床加工任务。在典型情况下,采用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组机床所获得的生产量是单机作业环境下同等数量机床生产量的3倍。减少生产周期。由于零件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南大学 考研 管理学 2000 试卷 答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