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共39页).doc
《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共3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各分部分项质量控制要点及相关技术要求(共39页).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施工技术相关要求一、住宅工程设计控制要点(一)套内空间1、 卧室、起居室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20m。2、 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垂直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置。3、 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4、 封闭阳台栏板或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和寒冷、严寒地区住宅宜采用实体栏板。5、阳台、雨罩均应采取有组织排水措施,雨罩及开敞阳台应采取防水措施。6、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设置专用给、排水管
2、线及专用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水。7、阳台和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能畅通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2) 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3) 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8、当设置凸窗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0m;(2)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0m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m; 9、户门应采用具有防盗、隔声功能的防护门。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10、厨房和卫生间的门应在下部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0
3、.02 m2的固定百叶,也可距地面留出不小于30mm的间隙。(二)共用部分1、公共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0.7m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护措施,防护设施净高不应低于1.05m。2、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3、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m。4、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5、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通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00m,楼梯为剪刀梯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0m。6、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不得不紧邻兼起居
4、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震的构造措施。7、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应对下列部位进行无障碍设计。(1) 建筑入口;(2) 入口平台;(3) 候梯厅;(4) 公共走道。8、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9、卫生间的共用排气道应采用能够防止各层回流的定型产品,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厨房的共用排气道应与灶具位置相邻,共用排气道与排油烟机连接的进气口应朝灶具方向。10、竖向排气道屋顶风帽的安装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建筑砌筑体。排气道的出口设置在上人屋面、住户平台上时,应高出屋面或平台地面2m,当周围4m之内有门窗时,应高出门窗上皮0.6m。11、当住宅的地上架空层及半地下室做机动车停车位时,其净高不应低于2.
5、20m。(三)建筑设备 1、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 2、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和无水封的地漏与生活排水管道连接时,在排水口以下应设存水弯;存水弯和有水封地漏的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 mm。 3、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套内的电气管线应采用穿管暗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分支回路截面不应小于2.5mm2。4、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5、套内安装在1.80m及以下的插座均应采用安全型插座。6、位于寒冷(B区)、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的住宅,当不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主要房间应设置空调设
6、施或预留安装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7、室内空调设备的冷凝水应能有组织地排放。8、每套住宅应设有线电视系统、电话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宜设置家居配线箱。有线电视、电话、信息网络等线路宜集中布线,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线电视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有线电视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电视插座;(2)、电话通信系统的线路应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电话通信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电话插座。(3)、信息网络系统的线路预埋到住宅套内。每套住宅的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起居室、主卧室、兼起居的卧室应设置信息网络插座。 二、地基与基础施工
7、质量控制要点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查明场地各层岩土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当采用基岩作为桩的持力层时,应查明基岩的岩性、构造、岩面变化、风化程度,确定其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和基本质量等级,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可液化土层和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其对桩基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
8、合地质长件提出处理意见。3、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危岩或崩塌时,应进行危岩和崩塌勘察。4、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 以上工程,每100 应至少有1点,3000 以上工程,每300 至少有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5、灌注桩的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每浇注50m3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50m3 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6、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
9、“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7、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 8、桩基础验槽中的测试和采样点,对嵌岩深度不小于1倍桩径的勘岩桩应位于桩孔中嵌岩段的中部;对其他类型的桩应位于桩孔底部。9、对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一级且直径不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载试验方法。对其他情况的钻孔灌注桩和各种情况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可根据终孔时持力层检验情况和桩身质量检验情况核验。三、旋挖成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1、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成孔顺序、浇筑方式及交通组织等内容。2、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桩基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3、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基础
10、的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应进行沉降变形监测。4、 施工前,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试成孔。5、旋挖成孔灌注桩孔口应设置护筒,并满足设计要求。6、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头倒出的渣土距桩孔口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外运。7、当桩径大于或等于1000mm时,钢筋笼加劲箍筋的内支撑筋宜采用井字形或三角形,直径同加劲箍筋直径。桩径小于800mm时,钢筋笼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8、声测管的安装宜与钢筋笼的安装同步进行,并应符合以下要求:当桩径不大于8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两根;当桩径大于800mm且不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三根;当桩径大于2000mm时,声测管数量不应少于四根。
11、声测管应采用专用金属声测管。安装声测管时,声测管应牢固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呈对称形状布置,且互相平行,并与桩横截面垂直,定位准确;管底应封闭,并应与钢筋笼底端齐平,管口应加盖,各声测管口高度宜一致,且应高出桩顶面200mm以上。9、钢筋笼吊装完成后,应进行孔底沉渣厚度检查,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应立即浇灌混凝土。10、桩端持力层应有相应的检测报告。采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检验桩基础地基的承载力时,取样数量不少于总桩数1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桩孔钻取1组岩样。11、旋挖成孔灌注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桩身完整性应100%检测,检测方法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12、当采用声波透
12、射法进行检测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重新用钻芯法检测桩身完整性:(1)因声测管埋设的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导致无法判定桩身质量时;(2)因声测管变形、破裂、内壁有焊疤导致堵管,无法对所有剖面和全桩长进行检测时;(3)检测报告显示,测试桩长与实际桩长不符合时;(4)检测报告显示,测试剖面未全数检测时;(5)在未达到砼强度及检测龄期要求开展的检测;(6)当由现场委托检测的桩,成桩质量二类桩占委托总检测桩数20%,及其以上时应采用钻芯法对二类桩成桩质量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检测数量不少于5%;(7)检测报告仅提供检测结论,未表述相应检测信息及检测图形结果,导致无法证明其检测有效性,检测报告均应判定为无效检测报告,
13、不能作为质量验收依据。 其他未尽技术要点,详见重庆市旋挖成孔灌注桩技术规程(DBJ50-156-2012)。四、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当设计文件对施工有专门要求时,应按设计文件执行。2、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制订检测和试验计划,并应经监理(建设) 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建设)单位应根据检测和试验计划制定见证计划。3、施工中为各种检验目的所制作的试件应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试件均应及时进行唯一性标识; (2)混凝土试件的抽样方法、抽样地点、抽样数量、养护条件)、试验龄期应符
14、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强 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的规定;其制作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等的规定; (3)钢筋试件、预应力筋试件的抽样方法、抽样数量、制作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高大模板支架工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进行技术论证。5、对模板及支架应进行设计。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
15、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6、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拆除底模及支架;当设计无具体要求 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满足相关要求。7、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 、HRB400E 、HRB500E 、HRBF335E 、HRBF400E 或 HRBF500E 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6、1.30;(3)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 9 %。10、钢筋绑扎的细部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在接头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2)墙、柱、梁钢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钢筋网交叉点应全部扎牢;板上部钢筋网的交叉点应全部扎牢,底部钢筋网除边缘部分外可间隔交错扎牢; (3)梁、柱的箍筋弯钩及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点应沿纵向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构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闭箍筋的对焊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 50%; (4)填充墙构造柱纵向钢筋宜与框架梁钢筋共同绑扎; (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距离宜为50mm。11、混凝土结构中要求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或
17、对接头延性要求高的部位,应优先采用级接头; 当在连接区段内必须实施100%钢筋接头的连接时间,应采用级接头。12、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 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13、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14、直径12mm 钢筋电渣压力焊时,应采用小型焊接夹具,上下两钢筋对正,不偏歪,多做焊接工艺试验,确保焊接质量。15、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首先应由焊工对所焊接头或制品进行自检;然后由施工单
18、位专业质量检查员检验;监理(建设)单位进行验收记录。钢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时,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16、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宜分别对混凝土裸露表面进行抹面处理。17、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时,混凝土浇 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一个等级时,柱、墙位 置梁、板高度范围内的混凝土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采用与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进行浇筑; 柱、墙混凝土设计强度比梁、板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两个等级及以上时,应在交界区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应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且距高强度等级 构件边
19、缘不应小于 500mm; 宜先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18、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堆放荷载、安装模板及支 架。 19、施工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缺陷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对严重 缺陷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修整方案,方案应经论证审批后再实施,不得擅自处理。 五、预拌混凝土试压件取样及养护的规定(一)标准养护试件的规定1、取样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工作班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超过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2)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
20、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3)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组; (4)每次试件制作应在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2、标准养护条件每个施工现场必须有符合要求的标准养护室或标准养护箱。施工企业现场设置的标准养护室必须安装空调、加湿器等控温、控湿设备,养护条件应该达到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未设置标准养护室的施工现场应配备标准养护箱。(二)同条件养护试件的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且有书面记录。各层梁、柱、筒体等
21、重要结构部位必须留置同条件试件。 2、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3、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与结构构件同样的养护。同时应在取样部位作好标识。4、同条件养护试件必须有天气记录。5、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应根据同条件试件强度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相等的原则确定。等效养护龄期可按日平均温度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确定,0及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三)试件制作规定1、试件制作
22、时应临盘取样,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振捣密实,不得在试件混凝土内人为另行添加石子、钢筋等硬物。2、试件制作完成后应做唯一性标识,试件标识应包含成型日期、强度等级、取样部位等基本内容。3、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等文件要求,由经建设单位确认并具备见证资格的见证人员实施工程见证取样检测工作,见证人员应对混凝土试件的取样、制作及送检全过程实施旁站和全过程跟踪监管。施工、监理单位应分别做好相应记录台帐。4、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除了按规定负责出厂检验及组织交货检验外,不得代替施工单位制作、养护和送检试件,严禁施工现场以任何理由到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提取混凝土试压件送检。六
23、、砌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砌体工艺要求: 1、砌体施工前楼层必须清理干净,然后放线;放线须弹出墙体、门窗洞口线。2、砌体灰缝控制在8-12 mm内,砌体灰缝要求两面勾缝、勾缝形式为凹缝。3、构造柱:马牙槎先退后进、进退为60 mm;构造柱模板加固采用对拉螺杆,模板在梁下口做成撮箕口、其顶部高于梁下口5厘米,确保梁与构造柱间混凝土接触紧密,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再打掉突出部分。4、窗台压顶:压顶厚度120 mm,两边伸入墙体250 mm。5、后塞口:后塞口砌筑间隔时间不少于14天,顶砖砌筑斜度为60-80度;后塞口收口砖宜采用预制三角形混凝土块砌筑。6、外墙空调孔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块安砌。(预制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分部 质量 控制 要点 相关 技术 要求 3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