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名词简答(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管理学名词简答(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名次解释(42个)1、管理对象: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总是要作用一定的人或事物,这些受作用的人或事物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对象。2、现代企业制度: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英国产业革命后,随着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企业根本制度。其特征是以法人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为主要形式?3、管理的概念:是让其他人同自己一起,并通过其他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3、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过程,来协调所有的人力和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2、4、组织效力: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5、组织效率:指组织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和程度。6、法约尔“天桥”即允许同级间的人员取得直接联系,然后将所采取的行动报告给各自上级。7、管理科学理论: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系统的观点、经济效果评价的标准、数学的方法、电子计算机的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的。8、规划论:是用以研究如何统筹安排,合理调度人员、社别、物资、资金、时间,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规划论是统筹学中发展最成熟的理论,包括闲心规划论和非线性规划论和动态规划论。9、排队论:有称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或等待线理论,是研究要求获得某种服务的对象所产生的随机性聚散现象的
3、理论。10、网络分析技术:是关键路线法、计划评审技术和统筹法的总称。是一种用网络图来解决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的计划和控制问题的管理技术。11、系统工程:主要以人工系统为研究对象,把它看作是一种具有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模拟,以便最有效的实现预定目标。12、创造顾客:能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从潜在状态变成现实状态时,潜在的购买这种产品的效用的顾客也从潜在的状态变成现实状态。13、价值原则:就是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科学、有效、节省地使用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智力及时间资源,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4、4、决策:是针对明确的目标,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择合理的方案的过程。15、决策树:将决策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逻辑结构回程一张树形图,称之决策树。16、预测:企业预测是指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变换状况做出判断和描述。预测是计划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和前提。17、德尔非法:该方法一般采用函询的方式,首先寄发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分别征求每位专家的意见。然后将其归纳、整理而形成新的表格在反馈给每位专家。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使各种意见逐步趋向一致,从而得出一个比较统一的测验结果。18、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计划的方法。遵循的原则是近细远粗,使组织的
5、中、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19、计划的概念:随着管理的发展,人们把计划工作做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计划的制定、执行及检查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组织未来的目标及实际目标的途径做出全面决策的一系列的活动。20、风险型决策:也称“统计型”决策或“随机型”决策。特点1、有一明确的决策目标2、存在两个以上可行方案,且每个方案的收益值可以定量的计算出来3、存在着多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状态,且每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根据历史资料计算出来4、决策标准是期望值标准,即最大期望收益或最小期望损益值。
6、21、头脑风暴法:召集富有积极性、独创性的有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大胆设想、各抒己见。22、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反映组织目标特征,表明平行和垂直的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立的正式权责关系的网络形式,是一个组织的总体格局。23、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即一个管理部门所控制的规模。24、绩效考评:是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在适当的时间,对企业人员,主要是主管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察评估。25、刺激:这种状态对人的行为能起到激发、推进和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所以激励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促使被管理对象产生某种有利有组织目标实现的特定动机并按照组织所需要的方式行为,以使组织最快、
7、最好的实现目标。26、动机:是一种能够提供精神力、活力或动力,并能够指导或引导行为达到目的的内心状态。27、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同组织内的其他人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比较。28、纵向比较: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个人历史比较。29、目标效价:任何一种调动积极性的方式对人的作用的大小都有所不同,而导致这种不同的是该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即人们对某种方式的偏爱程度。30、保健因素/激励因素p150-151页31、领导职责:在现代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企业管理的有效领导。领导是对组织内的个体和群体进行引导和施加
8、影响,使他们能够自觉自愿、并有信心的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职能活动过程。32、管理方格p174页33、管理决策技巧:就是领导者必须掌握的现代管理概念、意识和经营决策之道。34、期望值:是指某一特别行动会导致一个预期成果的概率。35、控制:直观的舒适一种作用,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这种作用能使得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个目标。36、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社会经济效果。37、目标管理就是把经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转化为企业的方针和目标。实现各层次的目标管理,
9、一方面可激发有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可把总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化为个人目标。38、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39、质量控制:一种是狭义的,即产品质量,二是广义的,包括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40、:它以系统工程作为分析与规划的基础。以运筹学作为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的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为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如何使组织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从而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和控制的依据。41、受控与失控:一旦出现偏差,未能测量到或以测量出偏差而未能采取坚决措施予以纠正,则系统出现失控现象。测量
10、出偏差并予以及时纠正则系统运行就会合乎目标,此时系统处于受控状态。42、企业管理文明化:管理理论中行为科学与的出现,说明资产积极全面乔争了自己的对内对外,而使管理逐渐出现了文明化倾向。43、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用用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工种,并协调组织内为各种关系从而树立组织形象的一系列政策与行为。二、简述题一、简述管理的“两难处境”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管理工作中所固有的“两难处境”。管理者常常面临以下这样一些局面:1、要把组织内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使之在组织内做合乎目标的运动。但个人利益与组织的整体利益经常是矛盾的;2、管理者必须履行特定的职责与任务,因此需要对雇员进行严格的控
11、制,但又需要全体从业人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3、既要执行纪律与程序,又要照顾每个人各自的特殊需要,这些需要常常与纪律和程序发生矛盾;4、管理者都知道,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制约,他们不得不保持现状,因为一个人并没有回天之力,同时,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又不得不去改变现状中的某些内容。综上所述,管理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是一项不需要支付货币的投资,并且,通过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二、科学管理的内容(1)工作定额: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2)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工人(3)标准化: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
12、、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4)差别计件工资制:制定不同工资率。(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6)职能管理原理:管理职能的分工和专业化(7)例外事件原则:没有纳入标准的事件称为标准事件。三、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人们产生积极性的因素,除受物质因素影响之外,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因素的影响。(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人是社会动物,在企业的共同工作当中,人们必然相互发生关系,由此形成
13、了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一效率逻辑为其行动的标准;在非正式组织中,以感情逻辑为其行动标准。四、约尔的贡献(企业基础职能、管理职能、管理一般原则)一、企业的基础职能(企业的六大类工作)(1)技术性工作。(2)商业性工作。(3)财务性工作。(4)会计性工作。(5)安全性工作。(6)管理性工作。二、管理职能法约尔把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对上述五大要素进行了分析。(1)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最有效的利用资源(2)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与社会的双重结构(3)指挥:就是指导、激励企业员工,使其发挥最大作用(4)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
14、所有的活动和力量,保持组织中各部门的人和物在运转上的一致性(5)控制:就是检查执行情况,使实际工作与既定的计划、规章、标准和原则相符合三、管理一般原则(1)劳动分工:劳动的专业化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2)权利和责任:权利和责任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凡行使权利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必须相等(3)纪律:纪律是对组织协定的尊重及服从,即遵守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4)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5)统一领导:一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领导人使用一个计划指导工作(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报酬是服务的价格,是企业所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15、凡降低下层在决策中的作用为集权,反之是分权(9)跳板原则:企业管理中的等级制度它表明了权利路线和信息沟通渠道(10)秩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11)公平:公平由公正与善意产生(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发明、建议与执行的主动性就是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五、简述法约尔桥的内容企业管理中的等级制度是从最高管理人员至最基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列。它表明了权利路线和信息沟通渠道。理论上,为保持统一,应逐级进行。但为争取时间,提高效率,法约尔提出了用“天桥”沟通联系的概念。几允许同级间的人员取得直接联系,然后将所采取的行动报告各自的上级。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培养了各级管理人员敢
16、于负责的勇气。六、系统的特征(1)目的性:每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的,即系统期望达到的结果。系统目的包含整体目的和分目的(2)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3)分解协调性:分解协调性是指一个系统达到稳定与平衡的前提是协调,而协调的前提是可分(4)层次性: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其结构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层次分明主次分明(5)环境适应性: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为实现整体目标,必然与外部环境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6)特定功能:系统的特定功能表现为系统组合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功能的简单相加七、系统观念对现代管理的意义(系统分析方法)(1)分析系统要素
17、:分析要素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2)分析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3)分析系统的功能:弄清系统及其要素具有什么功能(4)分析系统的联系:研究系统同其他系统的横向、纵向的联系(5)分析系统的现状与未来:分析系统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对系统做以上分析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相结合、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八、提高效益的途径(1)人人都要树立效益观念(2)搞好经营决策,加强科学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在于科学的决策(3)发展科学技术(4)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企业是人和物两种基本要素有机组成的九、权变观念的内
18、容及意义权变观念即是对“万能主义”的否定,其主要内容有:(1)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管理原则和方法(2)Ifthen(如果就要)理论: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If:代表环境,是自变量;then:代表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技术,是因变量。即:如果某种环境发生变化,就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组织目标达成(3)殊途同归:所谓殊途同归即指达到同一个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意义是:它启发管理者:解决一个问题时,先找出问题的实质所在,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即根据环境、目标、机构、人员等各方面的变化采取与此相对应的经营管理方法。它告诉管理者:任何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都有
19、其实施的先决条件和适用范围,即没有一种最好或最不好的管理方式,选择的管理方式与当时的环境、目标、地点、人员等因素相吻合,能够解决问题,这就是好的方法,反之则是不好的方法。权变思想提出的因时因地因环境因人而异、灵活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的理论,从深层次看是要求管理者凡事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总之,权变思想虽未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却强调博采众家之长,综合利用各种管理知识整和的效果,从而避免了管理的简单化、一律化。十、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内容、原则)以人为中心观念的内容:(1)人在管理系统中具有主客体双重身份:在管理系统中,人即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主体,人在行使着管理的权利;作为客体,
20、人又在被他人管理(2)人是复杂人(3)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有效管理的前提:一个组织的管理是否有效,其衡量标准之一应是看其员工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4)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坚持以人为中心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民主与集中的原则。(1)能级原则:能级原则就是根据人的能力大小合理地分工定岗以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2)动力原则:动力即推动力量,动力原则就是正确运用动力为个人能力的提高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以使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3)民主与集中的原则:集中即统一指挥和命令十一、追求效益应处理好哪几个关系(1)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效率与效益的关系是,如果目标
21、决策正确,高效率会带来高效益;目标决策错误,效率越高则效益越底(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遇到矛盾时,原则上应以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用社会效益来检验经济效益(3)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应该是:微观效益是宏观效益的基础,宏观效益是微观效益的保证(4)长远效益与眼前效益的关系:眼前效益服从长远效益,眼前效益是长远效益的基础十二、计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及步骤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可划分为:确定目标、预测、决策、预算及制定计划工作的步骤:(1)确定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目标,制定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指出工作重点(2)预测未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3)拟订、评价和选择实现目标的可
22、行方案决策(4)预算及制定派生计划:做出决策之后,不要忽视制定用以扶持总计划的分计划派生计划。派生计划是总计划的基础十三、计划工作原理计划工作作为一种基本的管理职能活动,包括以下原理,限定因素原理、灵活性原理、许诺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1)限定因素原理(又称:木桶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此原理又称“木桶原理”(2)许诺原理: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计划须有期限要求(3)灵活性原理:即指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当出现以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
23、而且不能代价太大,此原理可表述为:灵活性越大,意外事件导致的损失越小。(4)改变航道原理:此原理是用于使计划工作过程具有灵活性。即计划工作者在制定计划之后,不能被其框住,在执行过程中要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必要的检查和修订十四、确定组织目标应遵循的原则组织在确定其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目标须体现组织的宗旨及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活动与组织方向相一致(2)目标必须落实:1、目标须层层分解、落实到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工作中。2、目标须尽可能定量。3、目标须有时限要求。(3)目标须有多个,并形成体系,以避免目标的片面性,追求企业宗旨和使命的实现。(4)目标具有挑战性十五、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及实施步
24、骤企业的内部条件分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企业经营方向及范围:指的是企业要在哪些产品、市场和技术领域内经营企业经营思想:为实现经营目标而确立的在整个生产经营中的指导思想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经营思想和方向,考虑内、外条件和可能,所预期要达到的理想成果企业达到经营目标的途径与手段的设计与选择:是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的结果。十六、决策的程序一个合理的决策程序应包括四个步骤:(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是关键的一步(2)拟订多种可行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两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3)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确定评价和选择的标准。2、选定最佳或满意方案的方法(4)方案的实施与修订二
25、、简述题(1)十七、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的原则(1)从客观到主观的原则:从客观到主观的组织结构设计要“因活动设部门,因部门定职责,因职责设人”而不是相反(2)专业化原则:将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分目标,依据分目标设置部门,每个部门艘承担一类特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专业化原则(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4)统一指挥原则:在组织设计中最基本的关系,就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或者说是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遵守统一指挥的原则(5)责、权、利明确且对等的原则:组织结构一经建立,就必须根据岗位职务逐级规定严格的职责,并授予这些职责以相应的职权(6)授权的原则:授权,即授予下属一定的职权,使之具有相当的
26、自由行动范围(7)协调的原则:有分工就需要协调,组织结构的实质就是分工与协调的总和(8)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十八、人员配备的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管理人员是最昂贵的资源(2)企业目标与岗位职责明确的原则:进行人员配置,前提是明确企业和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决策、各项工作职责的内容及要求。(3)任人唯贤的原则: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配置,必须坚持以企业目标、岗位责任为管理的素质标准,唯贤唯能者用之(4)用人之长的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何把最合适的人安排到最恰当的岗位上,关键在于任人唯贤,不求全责备(5)注重培训
27、补人之短的原则:培训即使企业人员配置的基础,又是企业人员配置的延续(6)人才的互补原则十九、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应用首先,需求是因人而异且不断变化的其次,需求转化为行为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因人而异的再次,人们并不总是完全根据他们的需求去行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有时受制于精神状态最后,需求的满足与否对不同的人的反馈作用不同1、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等级:(1)生理需要:指衣、食、住、行(2)安全需要:生命安全,职业安全(3)社交的需要:爱、友谊关系融洽,有归属感(4)尊重的需要:自尊,受到别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抱负、理想2、五种需要是按次序
28、逐级上升的二十、简述激励模式及注意要点激励理论也体现出不同的模式。它们分别是传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及人力资源模式(1)传统的激励理论模式可表示为:传统激励理论提供工资刺激(2)人际关系激励模式可表示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关心雇员的社会需要(3)人力资源激励模式可表示为:人力资源激励理论提供更富挑战性的工作管理者在选择激励模式时,要因人而异,既要满足下属的经济及社会需要,也不能忽视他们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及时为他们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氛围。使人人尽其才。二十一、期望理论的内容及应用期望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
29、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他认为:任何一种调动积极性的方式对人的作用的大小都有所不同,而导致这种不同的是该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即人们对某一方式的偏爱程度。称为“目标效价”与激励作用相关的另外一个概念叫“期望值”,它是指某一特别行动会导致一个预期成果的概率。公式表示:激励动力=目标效价*期望值。它要求主管人员对员工的激励,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要不使员工对“期望值”可望不可及,同时也不能太低,否则人人都可达到,都无所谓激励。同时,主管人员在采取激励措施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力争采取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以调动各类员工的积极性。二十二、领导行为研究包括哪些理论,理论的内容及特点是什么
30、?一、性格理论:性格理论是最早出现的领导理论。它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认为领导者个人的身体、容貌、气质、性格、价值观、抱负水平、才智、能力等。决定其对下属的影响力,决定其领导的成效。一、体行为理论:(一)X理论和Y理论:(1)X理论。X理论是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的领导方式;(2)Y理论。Y理论是建立在“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上的领导方式。总之,X理论通过权利和命令实现领导,Y理论通过统一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领导。(二)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利克特假设了三种领导方式:(1)利用专制式;(2)仁慈专制式;(3)集体参与式(三)管理方格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1、(1.1)
31、“贫乏式管理”;2、(9.1)“任务式管理”;3、(1.9)“乡村俱乐部式管理”;4、(5.5)“中游式管理”;5、(9.9)“理想式管理”二、环境理论:环境理论不否定性格理论和个体行为理论的有用性,环境理论反映的是权变思想随机制宜的观点。(一)、超Y理论:超Y理论是在Y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复杂人”的人性假设上的管理理论;(二)、领导的权变理论:1、任务结构: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下属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2、职位权利:指领导职位所固有的权力和从各方面取得支持的程度。3、上下级关系:指领导对下属的吸引力和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二十三、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是一个过程,有效的领导不仅仅取决
32、于领导者的个性,而且取决于群体的工作环境以及领导方式对群体的适合程度。一个领导者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有三个:(1)任务结构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下属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2)职位权利指领导职位所固有的权利和从各方面取得支持的程度(3)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对下属的吸引力和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程度菲得勒为管理者认识环境、改变环境、采用有针对性的领导方式指出了方向,使现代领导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二十四、管理方格论中典型的五中领导风格1、(1.1)“贫乏式管理”2、(9.1)“任务式管理”3、(1.9)“乡村俱乐部式管理”4、(5.5)“中游式管理”5、(9.9)“理想式管理”二十五、几种控制类型的
33、特点和作用(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指计划实施之前对投入资源的控制,其作用是防止组织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在质和量上产生偏差(2)现场控制现场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对正在进行的系统转换过程的控制(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就是通过信息测定实际与标准的误差,对实际进展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的活动二十六、管理标准化意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标准化的认识越来越明确:标准化的实施能将整个社会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协调起来,使得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简单化,使得各个部门相互提供的条件符合各自的要求,使得人们创造的成功经验得到肯定并加以推广。因此标准化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二十七、目标管理的内容
34、、特点1、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就是把经营的目的和根本任务转化为企业的方针和目标。实现各层次的目标管理,一方面可激发有关人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可把总目标层层分解,最终化为个人目标。2、目标管理的步骤:(1)由领导提供指定目标的要求和依据,下属人员讨论,并提出建议,经反复磋商使上下级就目标取得一致意见。(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由下属自行检查并向上级汇报。(3)由上级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出全面、公开的评价,并予以奖惩。3、目标管理的特点:(1)实行自我控制、(2)目标的制定是自上而下共同完成的,且实行分权管理。(3)评价标准趋于客观,目标管理
35、主要是通过将目标落实到个人,把组织的目标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激励人员的积极性以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二十八、控制的过程根据计划目标制定控制标准;(1)建立控制标准:建立标准时,要注意区分功能标准和结构标准。功能标准对工作结果做出的规定,结构标准则指对工作过程、方法做出的规定。理想有效的标准应具有下列一些特点:1、全面性;2、一致性;3、公正性;4、可行性;5、经济性;6、稳定性。(2)实施状态测定:在实施状态测量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信息的收集,没有信息,管理者就如同瞎子和聋子。2、掌握真实的信息,不仅要及时收集信息还要对信息做去伪存真的分析,否则无法发现真正的偏差之所在,造成失
36、控。3、防止患信息消化不良症。(3)比较分析:一旦出现偏差,未能测量到或以测量出偏差而未能采取坚决措施予以纠正,则系统就会出现失控现象,背离原定目标。测量出偏差并得以及时纠正则系统运行就会合乎目标,此时系统处于受控状态。(4)纠正偏差:1、需要员工的理解与支持。2、要授予纠偏人员相应的权利。3、在建立控制标准时就要配之以相应的奖惩制度。4、及时对纠偏效果加以反馈。二十九、如何理解标准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的标准化是以科学、严密、全面的管理标准为前提的。在制定标准时,虽力求准确全面,但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事物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因而标准在实践中也需许不断补充和完善。标准化的形成与
37、完善过程是一个不断应用“例外事件”原则去处理问题的过程。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行使控制职能时,通常把标准以内的事看成是例行公事,交给下级人员去处理,而把注意力放在标准以外的“例外事件”上。建立标准时,要掌握两点即标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三十、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特征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体现在“全”字上:1、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2、管理的环节是全面的;3、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4、所使用的科学方法是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1、为用户服务的指导思想;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三十一、公共关系具有哪些职能(一)监测组织环境:组织要在这种环境中求生存发展不仅必须能够应变,还必须能够制变。(二)参与组织决策
38、;(三)沟通协调关系:组织的存在与发展靠天时、地利、人和、公共关系是为组织创造人和的环境。而内部关系的和睦、外部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沟通与协调。公共关系的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四)教育引导劝说:对外的教育引导就是通过免费的消费培训和售前服务等工作,超前地向公众灌输某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五)进行危机管理: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公关部门要始终自觉地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客观地看待和分析组织所面临的局面,使危机解决地圆满、迅速。三十二、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公共关系工作的程序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即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一、公共关系调查:1、组织实际形象地位的调查;2、理想形象的调查二、公共关系策划:1
39、、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2、抓住新闻“由头”;3、选准公共关系活动时机;4、设计有新意的活动主题三、公共关系实施:1、选择媒介;2、确定公共关系活动模式;3、注意实施细节四、公共关系评估三、选择、填空或判断对错1、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2、管理学是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3、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是管理学的基本因素。4、管理学的目的就是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最大的效果。5、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6、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过程,来协调所有的
40、人力和资源,以实现既定目标。7、实践证明是“协作劳动”产生了管理。8、任何组织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程序及管理者;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是以组织理论为基础,管理学就是研究组织是如何进行管理的;管理的本质可以解释为: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制定方案以实现组织的目标。9、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10、理者的层次:1、最高管理层:战略计划阶层;2、中坚管理层:经营管理层;3、基层管理层:执行层。11、一个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才能实行有效的管理。“权威”即权利和威信。12、人、财、物是管理对象的物质要素;产、供、销是管理对象这一物质要素的运动过程。13、时间反映的是
41、效率。14、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信息是否通畅,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稳定性取决于信息量。信息量愈大、信息的质量愈高,系统的有序性便愈强。15、财力的增长、物资的节约、时间的有效利用和信息渠道的畅通都取决于人,因此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但又不局限于人;管理对象是以认为主的投入产出的循环;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统一。16、管理是科学,强调的是其原则性,强调管理学是向管理者提供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概念、理论、原则、方法。17、管理是艺术,研究的是其灵活性,强调对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18、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19、管理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是一项不需要支付货币的投
42、资,并且,通过管理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20、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在平衡中力求打破平衡,在不平衡中谋求新的平衡,且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取得突破,这就是一个管理者的辨证法。2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性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22、企业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23、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来看,其目标和取向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从企业改革来看,其目标和取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4、管理是由心意驱使的唯一无处不在的人类活动25、管理没有一套通用的模式,每个企业都处在不同一的环境之中,不可以用一个
43、固定的模式去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26、当前时代脉搏的两大特征:学科趋向综合,生产趋向分散。27、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恰恰从理论上解决了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实行市场经济。28、古典管理思想阶段的特点是以“事”以“物”为中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29、中期的管理思想的特点是把管理的重点从“事”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30、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明了劳动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劳动分工的效果在于:1、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熟练程度;2、减少了交换工作的时间损失;3、可大量使用专用机器和专用工具;4、按专业技巧的难易来支付工资,从而降低工价。31、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标志:经理制度的产生。32、“科学
44、管理之父”泰勒33、泰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倡导的“科学管理”运动,成为管理从经验转变为科学的重要标志。34、工作定额:通过对时间与动作的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操作方法,并据此定出合理、有效的日工作量标准。35、标准化: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械和材料,并把工作环境加以标准化,从而形成一整套标准化制度,36、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和工人负责。37、科学管理的意义在于引起一场“精神革命”,它包括工人和雇主两方面的“完全的思想革命”,其目的是使他们把“注意的重点从分享经济价值转移到增加可供分享的价值”上,并为之相互负责,通力合作。38、管理人
45、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应把纳入标准的例行公事授权下级处理,高级管理人员则仅仅控制重大决策、例外事件的决策权和监督权。39、科学管理的弊病:1、工人是“经济人”;2、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性的因素,忽视了人群社会因素;3、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经营管理问题。40、由于泰勒的经历有限,科学管理只解决了个别的、具体的作业效率问题,并未涉及企业全局的经营管理问题。三、判断、选择、填空:(1)1、“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2、法约尔把管理的过程划分为五个要素,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权利和责任:权利和责任好比一对孪生兄弟,凡行驶权利的地方,就有责任,二者必须相等。4、统一指挥: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下属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5、统一领导:一个组织只能由一个领导人使用一个计划指导工作;有了统一领导才有统一指挥。6、合理的报酬:报酬是服务的价格,是企业所掌握的一个重要的诱导因素。7、适当的集权与分权:凡降低下层在决策中的作用为集权8、秩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此原则即适用于物质资源,也适用于人力资源。9、法约尔对管理职能的划分,提高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以科学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