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新机制初探(共12页).doc
《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新机制初探(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新机制初探(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构建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新机制初探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受限于地区性经营的限制,缺乏商业银行系统性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在传统的业务领域面对着邮政储蓄银行、地方性银行等新兴金融机构更加激烈的竞争,竞争劣势比较突出。要实现经营效益的提高,农村信用社就必须搞好传统贷款业务的经营与管理。本文试对农村信用社传统的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机制存在的弊端加以分析,并提出构建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新机制的设想。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与管理的现状和不足1、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失效贷款风险的形成与借款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借款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正常,决定了有无归还贷款的足额资金来源
2、,也决定着贷款是否存在风险并最终形成损失。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信贷业务主要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非农户个人贷款及农村工商企业、其他经济组织贷款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按照先评级再授信的程序,根据信誉好坏对农户授予相应的贷款额度,是一种完全依据农户的个人信誉程度发放的贷款。由于没有相应的物的担保,借款人自身的人格品质决定着能否按期归还贷款,基本上缺乏有效的风险保障措施;非农户个人贷款及农村工商企业、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等,有无物的担保是发放贷款的先决条件,而这种物的担保仅仅起到了风险形成后减少损失的补偿作用,并不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手段和措施的缺乏,导致了农村信用社只能采取降低农户小额信
3、用贷款的授信面和授信额度、谨慎采取保证担保借款方式、降低物的担保的抵押率等方式来控制贷款额度。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降低可能形成风险的贷款额度,但它也是一种风险责任的转嫁行为,即把应由农村信用社承担的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责任转嫁给了客户来承担,客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取的服务始终是缺失的。农村信用社不仅未能达到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预想的目的,还会逐渐丧失一部分客户的信任,从而转向获取其他金融机构的服务,反而流失了一部分优质客户。2、贷款营销机制失效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信用机构,持续、稳定增长的存款资金不断地增加了经营成本,形成了一定的经营压力。只有把自身拥有的存款资金合理有效地转化为生息资金,才能培育一定的经营利
4、润来源,这种逐利目标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内在的贷款营销驱动力。农村信用社在把存款资金转化为贷款资金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持续稳定增长的存款资金形成的营销压力,这种营销压力构成了与贷款管理人员个人收益相联系的指导性营销任务,就必然出现与其他金融机构争抢那些经营效益好、信誉程度高的客户群体的局面,甚至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不惜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授信,人为地放宽约束条件,加大了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作为这部分存款资金唯一的营销主体,由于不具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操作平台以对借款客户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性评价的能力,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贷款营销理念。缺乏对符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特征的客户群的合理定位,未能
5、建立起稳定的优质客户群,无法开展对营销客户群进一步开发和培育的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对营销行为的约束力不断增强,开发和培育新的客户对象相当于成熟的老客户,存在较大的风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营销的进度。3、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失效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流程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个阶段,必须坚持“三查”分离,才能实现对贷款风险的源头控制、期间防范和事后弥补损失的目的。但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背包下乡”的管理模式,不可能严格按照“三查”分离的原则配置信贷管理人员客户经理。这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针对点多、面广、分散的客户特征,只能按照行政管理区域实行划片管理,即一个客
6、户经理负责管理由几个行政村组、社区或同类性质客户等组成的群体客户贷款。信贷客户经理需要完成对管辖范围内客户贷款的贷前调查授信、贷时审查发放、贷后风险管理等全部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三查”为一体的“一岗多职”管理模式。 这种“一岗多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1、职责划分不清。一个客户经理的管理职责贯穿于贷款管理流程的三个阶段,没有明确阶段性的管理职责;2、风险控制手段名存实亡。客户经理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控制,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的控制;3、增大贷款风险。失去防范和控制的贷款管理,就只能增加贷款风险的隐患,即使短期内没有发生风险,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这种风险的发生就将是一种“火山爆发”式的,这也是目前农
7、村信用社贷款风险防范和控制效果不显著的根本原因所在。4、制度约束机制失效,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不可能彻底地消除信贷风险,只能适度的规避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信贷管理是以主任负责制为核心的分级授权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形成了从上至下纵向链接的权力制衡,通过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实现对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其核心是对人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各级贷款审批部门的人为主观因素影响。通过制度的实施加强控制,是一种以制度规范行为、以制度防范风险的管理模式。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办理贷款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和约束,一旦形成了贷款损失风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经济赔
8、偿责任,甚至是行政或刑事的责任,其本质是保障信贷业务健康、合规的开展。但是,这种严厉的制度约束虽然能够让信贷管理人员形成以风险防范和控制为前提,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信贷管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了“怕贷”、“惜贷”的思想。信贷管理人员对自身审批权限内的贷款发放从严控制,对非审批权限内的贷款从轻控制,通过办理需要逐级审批的贷款,将个人责任转变为集体责任。这种做法增加了大额贷款的发放,无形中形成了信贷风险的额度集聚,更让逐级审批的管理体制变成了一种责任的转移途径,并未完全体现出其应有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功能。5、非经营性成果导向的分配机制失效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控制和约束机制体现了对信贷
9、管理人员主观因素的监督,能够极大的降低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而激励机制则是对所创造出的经营效益的一种奖励,是对信贷管理人员管理工作不同程度的认可方式,能够促进和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进一步促进信贷经营效益的提高,体现在信贷管理人员应有的获得上就是相应的经济惩罚和劳动报酬。但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薪酬分配机制,既未体现出对信贷风险责任的承担,也未体现出对信贷经营效益的奖励,是一种按照工龄、职称、文化程度等非经营性因素决定的分配机制。这种非经营性成果导向的分配机制,不能体现出信贷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差别,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公平性。在这种分配机制条件下,不仅缺乏相互竞争
10、的动力,相反,还会导致信贷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制约信贷管理工作的发展。二、构建新的信贷经营和管理机制的必要性一是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额度在不断增长,这种单个客户快速增长的额度所集聚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集中的。要对这类贷款的风险进行提前防范,就必须从风险额度和风险期两个方面入手。即使最终贷款的风险集聚将形成一定的贷款损失,也可以通过缩短风险集聚时间和分期收回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的可能损失额度。二是建立健全的评级授信机制的需要。贷款营销的基础是市场调研,通过分析客户的贷款需求和市场发展动态,定位市场目标,选择客户群体
11、,这对贷款营销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各类信用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业务重点是对市场的定位和客户的选择上,他们能够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全部的人力和财力去研究和开发市场,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性和专一性职能,才能够形成农村信用社专业的客户开发部门。三是提高信贷管理效率的需要。信贷管理工作的效率决定了信贷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关系着信贷资产的质量水平。由于缺乏复合型的信贷客户经理人才,一个信贷客户经理要承担一定数量客户的贷前和期间管理的全部工作,工作种类多,任务繁重,无法有效地提高信贷管理工作效率。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只能按照业务的流程特征划分单一性的岗位,一个客户经理只负责办理同一属性的工作。另一方面采取派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农村信用社 信贷业务 经营 管理 机制 初探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