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案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渗透案例.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北站小学尹倩倩2015、9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案例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很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不可分离。在利用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小说的情中有理,还是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深入、 细致、全面地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学案例】语文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株紫丁香。这是二年
2、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当拿到教材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将课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提前到开学初来学习, 而且特别将这篇课文安排在教师节当天来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尊师爱师的德育教育。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 记忆最深刻的是课文第三小节有这么一段“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你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我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什么时候是疲倦的呢?同学们顿时变得很安静,我有点失落。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记得上个学期的星期四的下午,你本来就有两节语文课,但是那天刚好美术老师外出,由您来代课,那天下午你上了四节课,而且还要管理班级,我觉得那天你特别的疲倦。
3、”听到他的回答, 我特别的惊讶, 没了任何言语, 有的只有红红的眼眶, 天哪,孩子还能这么清楚得记得是哪天,当时是怎样的情况,着实让我感动不已。接着,又有同学发言了, “老师,您每天第一个到教室,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您每天都特别的疲倦,我多想为您捶捶背呀!老师,您辛苦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似乎懂事了不少,下课了, “老师,我为您捶捶背”吧;作文里, “老师,我不再惹您生气了,我知道您也是为我好。”【案例思考】通过抓住课文里的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感受老师的爱,回报老师的爱”的教育还是显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说实在的, 绝大部分的老师每一天都是用最真挚的情感温暖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尊敬
4、老师,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是学生必须有的礼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要由衷地感谢老师。 这也是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一项内容之一。但是, 我们的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却难以感受得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印度诗人泰戈尔有首经典小诗写道: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想想我们的老师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
5、师,我也在思索怎样在语文学科中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挖于“深”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因为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就如,本课中就可以挖掘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抓住“疲倦”,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勤,从而培养学生要感受、感谢老师的爱的思想情感。另外,还如手
6、捧空花盆的孩子,就可以寻找课文主人公雄日的闪光点,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 做一个诚实的人, 使学生受到品德的感染。 再如, 课文 蓝色的树叶 ,通过记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铅笔的故事, 表现了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好思想、好行为。教学中可以仅仅扣住“团结互助”这样一条情感主线,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深”挖掘,从一切可以探寻的点,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二、立足“实”处。很多时候, 我们的课堂总是以书本为中心, 学校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微乎其微,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学生在尊师爱师的报告会上侃侃而谈,口若悬河,可
7、会后依然“涛声依旧”;班会上高谈阔论的学生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课外却总是惹事生非,令老师头疼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谈不上发自内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的爱。如果我们在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中不能联系学生实际, 那么这德育就是无效的的德育,有时甚至会带来负面的作用。记得在一次口语交际课 我的希望漂流瓶 上, 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学生大都说父母管束太严,管束太多还把自己当小孩子。其实自己已经长大,能自己管好自己了。听了学生们的肺腑之言,我也挺激动。 “对,是该让父母放手了!我们要让自己的行动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长。”孩子们一呼百应,大家大谈了自己的打算,真是一片雄心壮志
8、。我也为自己成功的德育而沾沾自喜。 可是不到一星期,我发现有一位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孩子顶嘴连连,说是再也不让她了解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德育就是一种高估学生的能力而引起的负面的德育。三、攻在“恒”处。其实,我们的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形成往往是长时间的,因此也就有了“抗药性”。对待这些学生,急功近利,妄图立竿见影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那么,做好“拉锯战”“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就非常必要了。在这“持久战”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其实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的机会, 毕竟我们语文课堂还是占据着小学教学的主阵地的位置,教师完全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阵地, 运用教育智慧, 与学生展开真诚的交流
9、, 使一些 “问题学生”在心灵深处真正得到一定的感染。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紫丁馨香,沁心无痕”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仍采用上节课乘车的情境,为了突破进位的难点,教材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通过把 10 根小棒变成 1 捆的过程,直观地反映出个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进“1”的方法。教材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大家共同从实际计算中总结
10、出计算方法,淡化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学情分析】上一节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即对位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而本节课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进位加法的新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的方式突破新课的难点,从而更好地获取知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2、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创设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探讨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
11、新知识。(2)通过提供的实物,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突破进位加的难点。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途径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方面:(1)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2)通过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愿望。【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 的算理【教学具准备】小棒、课件【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了同学们乘车去活动的情景图,让学生知道在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 上下车要排队, 注意安全, 做个文明的好孩子, 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教学活动
12、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笔又动口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策略】1、题材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研究身边的人与事学到知识。呈现出的材料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2、在主体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体验和发展。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所以本节课教师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适时点拔引导。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本节课通过让摆小棒这一直观做法,将较难理解的进位简单化
13、,明了化,突出了重点为,突破了难点。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的确,只有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也才能收到恴想不到的效果。【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复习旧知识,巩固加减法的笔算方法。1、笔算下面各题25+42=36+21=2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看来上节课大家学得不错,如果每辆车准乘70 人,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设计意图: 将本节课知识与上节课知识串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与连续性。在情境中巩固旧知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
14、系,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3:36+35(1)尝试计算师:请你列竖式计算,并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尝试)(汇报交流)师: 你是怎么算的?从哪位加起呢?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怎样写呢?十位又怎么样加呢?2、引导学生摆小棒解决难点。设计意图:进位加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弱,直观思维强,所以教师采用直观教具、学具的方法,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单根相加满 10 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以此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满十时好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小组长合作师:摆过之后,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
15、算,该怎样算?学生回答,师板书竖式写法组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1)、从哪一位开始计算?为什么?(2)、个位 6 加 5 得 11 怎么办?设计意图:让学生地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要小组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与空间。(3)、请同学在练习本上试算,同桌互说。(教师介绍“进 1”时“1”的写法:在横线上面的十位上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十。)3、小结算法:(1)列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我们前面说的,还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反复说过程, 为后面的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做好铺垫。(2)例 3 和上节课学的
16、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 观察学生的举止,对做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注意评价的及时性与针对性。)4、出示课题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笔算,笔算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课题)师:你认为什么时候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比较好?教学意图: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概括出法则。并能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采用笔算。5、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再现课本情境图结合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出外活动时要有秩序,上下车要排队,注意安全,做个文明的好孩子。培养守秩序的美好品德。教学意图:在数学课上适当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注意从平时的行为做好,养成好习惯。三、实践应用1、第
17、 11 页的“做一做”2、练习二第 3、4 题。3、列竖式计算36+35=47+44=29+36=教学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四、全课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教学反思】1、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精神较分散,通过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知识,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教学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会计算进位加法的笔算计算方法。3、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抓住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加深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个位上的6 加 5 怎样处理时,就采用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新的知识点,使学生得到很好的体验学习过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