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共22页).doc
《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五里湾一区“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第三采油厂“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里湾油田精细管理水平,推进油田持续平稳高效开发,现结合油田开发管理实际,五里湾一区“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采油三厂“十二五”发展目标,以“精细管理、降本增效”为主线,以“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为核心,把精细管理的思想融入到油田勘探、开发、管理的全过程,整合管理资源,细化管理措施,简化管理程序,完善油田开发政策,改进技术管理标准,优化综合治理方案,完善调研、检查、考核制度体系,强化现场督导落实,有力推进油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二、活
2、动目标“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服从全厂统一安排,将从20112013年连续开展三年时间,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的总要求,最终实现油田开发水平持续提高,安全管理基础更加牢靠,生产运行管理稳健高效,成本管理更加精细,队伍整体素质快速提升,为实现五里湾一区产量“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筑牢根基。具体目标如下:(一) 2011年活动目标“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按活动内容分路有序推进,全区油田精细管理全面开展,并逐步向井区、班组渗透,油田开发精细管理取得初步成效,阶段性开发指标预期完成,“精心细致、精雕细刻、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理念深入油田管理的每个环节。(二)2012年活
3、动目标“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持续开展,油田精细管理在井区、井站、岗位层面深入落实,阶段性管理指标圆满完成。各路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油田精细管理模式逐步成熟,管理考核机制最终形成。(三)2013年活动目标“油田精细管理年”活动深入开展,油田精细化管理进入制度化、常态化,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整体提高,工作目标全面完成,特低渗大型采油厂建设和管理得到有力支撑。(四)油田开发分年度工作目标1、油藏管理工作目标力争全油田自然递减控制在10.0%以内,含水上升率控制在3.0%以内, 单位自然递减含水上升率2011年2012年2013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五里湾一区10.610.510.4
4、3.02.82.5五里湾二区10.710.610.52.52.42.3郝坨梁作业区14.513.711.43.02.52.2盘古梁作业区8.37.57.12.52.32.0虎狼峁作业区8.28.18.02.52.32.0吴起作业区9.29.28.92.52.52.3新寨作业区7.57.27.02.52.22.0油房庄作业区16.213.011.32.02.02.0红井子作业区19.115.914.62.02.02.0胡尖山作业区8.89.39.02.02.02.0全厂10.410.210.02.52.42.32、采油工程工作目标油田注水工作目标。 2013年全油田配注合格率达到 99.5%以上
5、,采出水有效回注率达到85%以上,注水井措施有效率达到98%以上,全部达到或优于厂下达指标。采油系统工作目标。 2013年全区油井平均检泵周期保持在675天以上;机械采油系统效率达到24.0%以上;平均抽油泵效达到40.5%以上。三、组织机构四、活动内容(一)精细油藏管理由地质研究所负责牵头,采油工艺研究所、各采油作业区、产建项目组配合,以“三提高三降低”为目标,按照油藏分级分类精细管理思路,精细地质研究,精细注采调控,精细油藏管理,强化资料录取,增强动态分析,确保良好的油田开发形势。1.明确分级管理职责地质研究所根据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标准,全面监控好所有油藏主要开发指标的变化,严格落实油藏动态
6、分析制度;根据油藏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稳产技术对策,挂牌督办重点油藏的精细管理。作业区要做好所管辖区块的生产分析、开发技术政策的执行和油水井措施的组织实施等工作。井区(班站)重点是做好油水井单井生产分析和资料录取工作。2.加强油藏地质研究把传统的地质研究与精细油藏描述有机结合,加快描述成果向现场应用的转化,加强地质特征和渗流规律再认识。提高测井、试井的解释精度,加强地质规律、裂缝分布规律和流动规律的研究,储层描述要细化到单砂体和小层,不断修正完善数学模型,提高跟踪数值模拟预测的准确性,实现剩余油从半定量化到定量化的描述,更好地指导油田开发调整和措施挖潜。3.强化单井资料录取结合在用老流程和数字
7、化建设新流程,按照油水井生产资料录取规范,修订完善“油水井单井资料录取管理标准”,有效解决目前资料漏取、错取等问题。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采油作业区技术组要加大单井资料录取的检查考核力度,确保资料的全准率。地质研究所按照年度动态监测方案,分月下达动态监测计划,分月检查考核,确保监测工作量的完成;作业区要为油水井计量设备安装滞后、流程不配套等特殊条件下的资料录取创造条件和手段;井区(班站)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做好生产参数的适时监测,确保油水井资料录取的及时、真实和可靠。4.强化油藏动态分析全厂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油藏动态分析会,分析主要开发指标变化、注水开发效果、增产增注措施效果和油田开发
8、形势,找准问题,提出治理对策;地质研究所及作业区每月开展一次油藏动态分析,分析区块(油藏)的产量完成情况,以注采井组为单元,分析单井、油层的动态变化,提出配注调整和油水井措施意见;井区(班站)每天分析所管辖油水井的生产动态及变化原因,做好突变井的资料核实工作,每月开展两次生产动态分析,提出措施意见;单井管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油水井当天生产动态和变化情况。 5.精细注采调控按照“点面并重、深挖细找、精细管理、提高单产”的工作思路,注重注采调整的时效性,优化注水开发技术政策,科学解决平面、层间、层内三大注水矛盾,油水联动,以水促油,控水稳油,降低油田自然递减。在可控注水上下功夫,平面上完善注水井网,纵
9、向上减小层间差异;按油藏不同特性研究确定注采技术政策;实行注采单元分级分类管理。 6.精心编制油田稳产方案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要联合组织做好每年一次的油水井大调查工作。深入到单砂体、单井、单层上去,弄清楚目前各油藏的开发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稳产潜力。在此调查的基础上,做好“老油田稳产方案”、“重点油藏综合治理方案”、“配产配注方案”、“动态监测方案”和“提高采收率方案”的编制工作。7.稳步推进提高采收率工作要结合精细油藏描述的成果,深入研究油藏地质规律、裂缝分布规律和渗流规律,明确油藏潜力,有步骤的做好三次采油技术储备。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具体负责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筛选和室内评价,选择具有
10、代表性的区块,做好试验方案的编制和试验效果的跟踪分析。各采油作业区配合“两所”具体负责试验方案的现场实施,要确保试验方案平稳连续运行。(二)精细工艺技术管理由技术管理室负责制定各项技术方案,各井区井区长及技术副队长负责,以单井目标产量管理为重点,以提高油井“两率”、提升系统效率、延长油水井免修期为目标,加强井筒管理及地面系统管理,实现日常生产运行管理的制度化,确保单井生产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地面系统的协调、高效运行。1.强化采油系统现场管理一是采油井管理。,坚持推行“一井一法一工艺”,不断提升单井管理水平。五里湾一区机械采油工作将以“延长油井免修期、提高采油时率及单井产量”为主线,以“提高抽油泵效
11、,降低单井检泵井次、合理控制生产压差”为主要目的,加强井筒综合治理,把杆故障和泵漏失作为治理工作重点。推广“一井一法一工艺”精细管理法,优化“油井动态管理卡”,应用井筒“八防”配套工艺,开展频繁上修井、低产低效井专项治理,细化油水井井筒分析内容和要求,完善采油现场相关的采油井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进一步提高五里湾一区机械采油管理技术水平。作业区严格执行厂下达的相关技术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技术政策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产量监控制度,充分运用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对井下工况进行分析,及时分析异常井的变化原因,解决带病生产井存在问题,确保油井在最佳生产运行状态;井区(班站)充分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取全取准
12、、及时上报各项生产数据;将油井示功图判断分析工作落实到班组,具体到岗位,随时跟踪掌握油井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异常井。二是机采系统管理。按照工艺所制定的“以测促调、以调促升”的原则,技术管理室工程组认真做好采油井系统效率的普测、复测和软件分析工作,严格按照调整方案进行机采系统优化调整工作,并做好监督实施和调整后的效果评价等工作;井区(班站)加强机采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及时调整抽油机平衡。 三是“三抽”设备管理。修井组与料库协调统一修订完善管、杆、泵设备的采购、运输、入库、检验、发放、回收等相关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加强各个节点控制管理,规范运行程序;加强“三抽”设备的存放、使用、修复和报废处理管理,建
13、立使用、发放记录台账,有效利用三抽资源;各班组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认真做好采油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延长设备健康运转时间。2.优化集输系统管理按照“单井(井组)增压点(接转站)联合站”的集输工艺流程,作业区技术管理室与生产运行组、安全组、培训组健全完善各项集输工艺管理制度和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利用数字化平台监控好各站点及集输管线运行状况,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确保集输系统安全环保、平稳高效运行。一是生产井站管理:作业区各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岗位标准作业程序的培训与考核,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格执行相关工作标准;做好井站内设施设备的检维修管理,加强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巡回检查;建立健全井站工艺档案,
14、收集完善场站流程图、安装图,建立油维改造档案,为集输系统的现场管理及抢险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单井(井组):认真落实岗位责任,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标准,按时加药、投球,定期吹扫管线,确保集油管线正常运行。增压点(接转站):做好站内加热炉、缓冲罐(事故罐)、输油泵的维护管理,确保站点原油接转(处理)平稳有序。沉降点:加强沉降罐、三相分离器脱水系统运行管理,保持脱水温度、加药浓度及油水界面等参数在作业区控制范围内,确保溢流含水和采出水回注水质指标在厂控指标以下。二是集输管线管理:生产组制定“集输油管线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输油管线标志桩的建立,建立健全集输油管线台账。各井区及站点做好集输管线的运行参数
15、监控分析,以及管线巡护工作。三是数字化系统管理:数字化小组依据厂数字化施工技术标准及规范及数字化采油作业区管理手册(试行),配套制定作业区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实现数字化管理常态化。同时做好数字化改造中的施工监督工作,确保数字化建设质量保证,运行安全平稳;同时做好数字化设备设施的日常管护,加强各类自控仪器仪表的定期效验和标定,确保数字化用得活,管的好。作业区将把数字化管理不断向单井管理、安全管理、油藏管理等生产过程延伸,依靠数字化建立数字化指挥、监控、预警、经营、培训五种体系。各机关组室与基层单位要积极借助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生产建设工作;按照扁平化管理原则,强化班站职能,优化岗位设置,增强员工
16、素质,打造数字化采油作业区。(三)精细产建区块建设管理作业区将积极与产建项目组联系,沟通了解长6扩边的钻、录、测、试情况,做好投产后资料录取工作,对主产区内长2及侏罗系浅层扩大产建规模,并严格精细产能建设管理,以提高单井产能和实现作业区62.1万吨生产目标为核心,密切配合项目组各项工作,优化投产组织,提高建设效率。1.加强随钻分析及过程监督控制地质组及产建井区加强日常钻井进度跟踪,及时录取各项测井数据后与项目组及时沟通,加强随钻分析和调整,为后续产建提供指导;2.落实超前注水政策工程组应与项目组联系加快水源井及注水系统的实施进度,落实好油水井投产进度。及时完善地面工艺流程配套,严格做好超前注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田 精细 管理 活动 实施方案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