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共2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专业剖析报告(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剖析报告2008年,学院被确定为“福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学院确定为示范性建设中五大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自立项建设以来,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根据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的部署,在学院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项目全体建设人员经过不懈努力,按照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2、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工作,并根据学院关于后示范性建设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落实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情况总结如下:一、专业建设概况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通过项目组全体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完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各项任务,实现了建设方案规定的建设目标并按照学院后示范性建设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落实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于2004年开设、招生,2010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其中专任教师10名、企业兼职教师12名;专任教师中副教授2名、讲师7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
3、、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素质比例78.6%。4个校内实训基地,16家校外实训基地。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优质核心课程6门。主编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4部。二、专业定位福建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信息产业的总产值连续八年居全省工业系统之首。福建省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提出:福建省信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15年,销售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增加值48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超过15;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6400亿元,年均增长18。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信息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增加66万人,年均需求分别约为13.2
4、万人,其中高技能型人才比例约占50%以上。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结合调查问卷统计,得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如图2-1:图2-1 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从调查情况分析显示,目前福建省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急需从事电子产品生产装配、工艺与品质管理、产品维修、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和技术推广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因此,本专业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工作在生产与工程一线,具有扎实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胜任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管理、装配调试、测试维修、营销与技术支持、产品研发助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 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与改革 1、人
5、才培养模式改革。2008年学院把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改革试点专业,并从2008级学生中开始构建和实施了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学生进校学习一些职业基础课程和少部分职业岗位课程后,根据企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安排在4-5月份到现场进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实习,第二学年学生主要学习大部分的职业岗位课程,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合作办学企业进行2个月“预就业”,企业按照新招员工的要求和待遇对学生进行培训和管理,学院也派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进行辅导和管理。第三学年学生主要学习职业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在第三学年
6、的第五进行毕业设计、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解决大众化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或者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差的问题。学生能及时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巩固校内所学理论、技能,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在实习中遇到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场人员的吃苦精神、甚至“冷眼和嘲讽”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校内教学的效果,也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到现场实践,实现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标准的零距离对接。经过示范建设的再实践、再认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根
7、据自身专业特点,以学校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凝练升华、完善和丰富,总结出“产品导向、融入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试点运行,学生岗位核心能力显著,取得了满意效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服务、营销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产学研结合的“订单培养、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师资共享、实训互融”全方位融入企业的“融入式”校企合作新模式。成立由校企成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学生就业,新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重大问题提供信息和提出建议,定期召开专业建
8、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制订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了一套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结构合理,科学可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建设精品课程,共同实施教学。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创新了“订单培养、教学合作、管理参与、师资共享、实训互融”的“融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把“以电子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服务和营销能力为主线”的培养要求切实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的递进关系,分解融入三个培养模块,将基本素质、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融入基本技能模块,将专业
9、知识、专业能力融入到综合技能模块,将创新创业能力、应用能力融入到岗位技能模块。见图2企业参 观顶岗实习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储备综合技能提升岗 位 技 能 模 块职 业 综合技 能 模 块基本 技 能 模 块二年级三年级企业学校第6学期第14学期第5学期一年级电 子 产 品图2“产品导向、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图基本技能模块,重点完成电子元器件识别、常规电子仪器使用、基本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电路设计等专业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时间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采用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根据关键能力,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求
10、,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参与,实施项目教学,以学生基本技能培养为重点,将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根据能力培养的需要安排在一体化教室、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学,通过学训交替,使学生在掌握关键能力的同时掌握专业基本技能,为专业技能模块学习打下专业基础。综合技能模块,集中安排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前校后厂”的方式,重点实施电子装配调试技术、电子设计技术开发,主动融入企业,将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及实际项目设计融入创新基本能力等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时间安排在第四学期,其中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在福州鑫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鑫宇电子
11、有限公司、福州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三明集光照片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学生实训生产线上,以校外兼职教师教学为主、校内辅导教师为辅,采用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学习与工作结合的教学方式,边学边做,边做边学,采用两种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一种是“工学交替”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该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4组,12人/组,以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一条生产线,每2组实训的学生组合成A班(分别为A1、A2组)、B班(分别为B1、B2组),A、B二班轮流授课、实训,采用 “学训交替”的方式,进行轮班实训,轮班授课;另一种 “教、学、做一体化” 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该实训教学模式将学生分
12、成4组,12人/组,以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一条生产线,共计4条生产线顶岗实训,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 “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进行生产实训;经过一个月的两种实训教学模式实训结束后,对顶岗实训优秀学员进行表彰,获得顶岗实训优秀学员的学生,将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储备干部,毕业后优先录用,实现学生的“预就业” ,通过该综合技能模块的训练,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综合职业能力,为实现与企业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岗位技能模块,重点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所有生产环节的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进行轮岗实习,与企业深度融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由专业指导教师带队,由企业生产一线
13、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填写毕业实践(顶岗实习)手册,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必须填写指导毕业实践(顶岗实习)工作手册,全程跟踪指导,最后由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学生熟练岗位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完成毕业实践与考证,获得职业资格证,实现无缝就业。 2、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首先,确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召开了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研讨会,通过与现场专家的交流,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探讨;通过网上人才招聘对人才规格、岗位需求、能力的分析,明确岗位能力要求。要求企业实践专家根据自己的职业成长
14、过程确定专业从业人员不同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一步探讨了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工作与学习内容,确定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电子电路CAD技术、电子产品质量管理、电子产品检验技术、电子产品检修技术、电子产品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企业会计、电子产品营销、电子企业管理十门学习领域课程。为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并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等路径,将学习领域课程的设置更合理、将学习情境设计得更贴近市场,并得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有: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电子产品生产与品质管理、设备安装与现场组织、电子
15、产品维修、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其次,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突出,为此,主要针对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并且将专业理论课的教室与实验室合二为一,为“学中做、做中学”创造条件。做到基于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基于课程任务实施组建课程教学团队,设计配备实验实训条件;基于工作过程要求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教学资源;最终开发设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设计“学习准备、工作计划、任务实施、成果检查、过程考核与学业评价”的学习过程,以实现学生自我调控、自主
16、学习的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实用性强,与生产实际很贴近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都包含“教”、“学”和“做”三个方面,在“教”的方面,在考虑到常规的教学准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基础上,更注重教学过程应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增加模拟行业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在“学”的方面,将每个学习任务以项目单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针对项目进行思考、分析,做出项目设计方案。在“做”的方面,在一体化教室中,利用仿真品和实际电路测试,完成项目作品,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 要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走校企合作的
17、道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们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品导向和行动导向的课程开发为切入点,通过校企紧密合作,创新工学结合的“产品导向、融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样培养?”三个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以产品导向、行动为导向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选择与重构教学内容,采用行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教学任务和项目的选择、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环境氛围的建设、教学监控与评价等,即人才培养全过程都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 我们先后在厦门、
18、福州、三明、泉州、漳州等地,对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优立特电子有限公司、厦门TDK公司(日资)、厦门达运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台资)、福州苍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福州高意科技公司、福州鑫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福州鑫宇电子有限公司、三明集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嘉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以及福建人才信息网等十几家网络人才招聘网,进行新一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规格的新要求,使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与厦门华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厦门优立特电子有限公司、福州苍乐电子有限公司、福州鑫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强强联合,共同开展订单班
19、培养工作,在“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合作建设教学软环境、共同组织教学工作、共同开展教学评价”七个方面的深度合作,为这些企业量身打造出一批又一批“专用规格”的高技能人才。为做好企业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工作,成立了由双方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负责专门教育教学及各方面的工作组织与管理;合作双方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下,汇集双方的专家,从学生未来的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入手,从工作过程、工艺流程分析,重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形成新的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合作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学院从相关专业中
20、抽调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专业培训或顶岗锻炼,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企业选调来自于生产、管理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并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双方共同参与教学与管理全过程。第二到第四学期,利用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第五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双方按照共同商定的毕业生评价考核体系,对订单培养毕业生进行考核评价,合格者进入订单企业工作。实行 “产品导向、融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做一体化” 顶岗实训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室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学训交替,不仅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实现学生的“预就
21、业” ,该两种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实施近三年以来,深受学生与企业的欢迎,辐射的专业群的学生纷纷主动要求参加训练,电子企业也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实训试点单位从原来的厦门华联股份有限公司扩大到福州苍乐电子企业有限公司、福州鑫宇电子有限公司、福州鑫诺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优立特电子有限公司等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好评,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针对岗位群实行真实企业环境的综合技能培训,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完成顶岗实习前技能准备;依托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带队,企业工程师指导,双方共同考核,完成企业生产实训;实行企业提出要求、全过程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
22、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3年为98%以上,获得社会和企业的好评。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和人才能力需求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群)能力模块及其职业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产品生产操作、检测调试、设备维护、应用设计等核心能力;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电子行业等技能鉴定融入课程体系中,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行业、企业的资深专家,如叶利康(厦门
23、华联电子)、王炳华(福州鑫宇电子)、周朝阳(厦门TDK)、魏青(三明集光照明)、王忠(福州华映光电)、张伟(福建鑫诺通讯)等,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制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有2/6是电子行业企业一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使制定出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能紧跟电子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体现电子行业、企业改革的人才要求。制定并已实施课程体系见下图1。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形势政策与就业指导高等数学电路基础CAD工程制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毛邓三”概论体育实用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政策与就业指导高频电子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电子电路CAD技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子产品检修技术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信息 工程技术 专业 剖析 报告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