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初探小组协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下,对学生按照认知风格进行分组,并采取“虚拟团队”、角色扮演的组织方式,展开小组协作学习的新途径。【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组协作学习 认知风格 虚拟团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变化。“时间已然静止,空间顿然消失。转眼间,我们已经置身地球村里。电子线路使得人类社会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群体。”一切正如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三十多年前的预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前人无法想象的海量信
2、息,而任何人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来独自掌握和处理这些信息。因此早在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强调指出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在网络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由于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正逐渐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一、 按照认知风格划分小组教学中学生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以下三种:集体学习、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这三种组织形式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
3、自由进行选择。一般说来,传统教学模式中以集体学习较为常见;而在网络教学中,由于信息来源的开放性,教师往往采取个别教学的形式,在给出教学目标后由学生自己上网搜寻资料进行学习。不过,鉴于小组学习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因此在网络教学中正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分组往往只是相邻座位间的简单组合。而在网络学习中,由于网络环境为学生间交流提供了打破空间限制的条件,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认知风格和知识水平出发来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进行分组,是按照学生的学习心理、习惯和倾向来进行分组。这是电化教学中比
4、较理想的分组方式,然而在实践中却往往难以实现。原因在于对于学生的认知风格的具体分类和测定方法比较难以把握。所谓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是学习风格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因素。其中与小组学习相关的一种观点是把认知风格按照学生的心理因素划分为分为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以外部环境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通常很难从包含刺激的环境中将刺激分辨出来。这种学习者总是努力使自己与环境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环境,他们喜欢有人际交流的集体学习环境,较依赖于学习
5、材料的预先组织,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内在的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都有很强的各人定向,比较自信,自尊心较强,不易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他们比较自主,必要时能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改组。这种学生能明确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更好地进行分析,愿意独立学习,各人钻研。由此可以看出,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欢迎小组学习,但可能在学习中产生依赖情绪,容易被别人所左右;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偏向于个别学习,在小组协作中可能表现为不合群,但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则可能成为小组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如何测定学生的认知风格,现在还没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由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来加以评估,但由
6、于学生人数较多,而教师对他们的了解往往只是局部的,因此很难说得上科学。为此,笔者在设计“电子报刊的制作”一课的教学环节时,事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编写了专门的调查问卷(见附件一),通过计算机对学生的答卷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类定位,为学生的分组建立条件。在具体的分组环节上,有同类分组和异类分组两种做法。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通力合作,使得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我们往往采取异类分组,把认知风格不同的学生搭配起来,组成学习群体。因为如果一个小组全部是场依存型的学生,他们就常常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目标,彼此之间缺少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学习缺少深度;而如果一个小组全是场独立型
7、的学生,那么他们之间往往陷于互相争执,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合作。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划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并按照下文所述的“虚拟团队”进行组合,那么就可以达到通过场独立型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带动其它场依存型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而这也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在同类体的环境中引入异类,引起摩擦,打破固有模式,反而会带来良好效益。)对我们的启示。有鉴于此,在“制作电子报刊”一课中,我有意识的把几个平素看起来调皮捣蛋的学生和几个沉默寡言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并按照“虚拟团队”对他们进行了明确分工,结果这个小组的作业水平大大超过了
8、他们以前的表现。二、利用“虚拟团队”模式组织小组合作传统的学生小组,其结构类型根据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分为这样几种:(1)竞争式,组内成员针对同一学习目标展开竞争。这种形式充分抓住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求胜本能,刺激学生进行竞争,学习者自然会全神贯注,易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合作式,小组的各个学习者以一种合作的态度来完成给定的学习任务。这种形式通过组内成员的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共同进步。然而,在当前社会,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学会学习,更要求他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里的交流、合作已不仅仅是以往那种你问我答,互相帮助的形式,更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团
9、结协作,有分工,有取舍,有领导,有监督,民主集中的团队精神。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我们引入了管理学中的“虚拟团队”(Virtual Team)模式。根据“虚拟团队”模式,我们首先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任务分工,并参照生活中的实际情形建立组织结构,设置角色。组内的学生依据其认知风格、知识水平和能力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各个角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必须互相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角色之间根据任务的要求和分工间的联系,拥有不同的权限和职责。在学习评价时,首先由教师对小组工作进行评分,然后在小组内部由全体成员根据小组成绩对各个角色进行评分,得出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并对所扮演角色进行
10、调整例如,在“制作电子报刊”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作为一个报社,学生分别扮演编辑、记者、美工、摄影师。活动中,先通过小组讨论决定电子报刊的内容主题;然后由记者负责收集相关素材,组织成文;摄影师专门寻找相应的图片,并进行简单处理;这些工作完成后,由美工进行排版,制作报头、页眉、页脚等。在以上过程中,扮演编辑角色的学生负责协调,并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对其工作重新修改等等。在完成的电子报刊上,每个学生都要署名并说明他所进行的工作。整个流程中,学生的工作通过网络相互传递,其交流也通过论坛的形式进行。作业完成后,利用网络进行发布,由全班同学以网上投票形式进行打分,教师以此为依据决定小
11、组成绩。小组内部再以所得成绩为权重,根据所扮演角色,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对各个成员进行打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管理员身份观察各个小组活动,并以“悄悄话”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但不直接参与学生活动。同时还要对“虚拟团队”的运作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团队关系,对学生有悖平等合作精神的言行及时制止,对明显不能胜任所担当角色的学生及时调整。学生也可以“悄悄话”方式向老师咨询,请求指导、反映情况。实现师生间信息的及时反馈。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发现,经过“虚拟团队”模式下的角色扮演,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均得到改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虚拟团队”的运作,学生的合作
12、意识、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三、通过网络交流,实现学生合作从上文可以看出,在我们的学生组织策略实施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网络环境与传统的电教媒体相比,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变化?如果象某些课堂上那样只是意味着把PowerPoint课件转换成Web网页,只是意味着原来由老师点击的按钮现在由学生自己去点击而已,那么这样的网络教学我认为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很不可取。网络环境的引入,除了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海量信息以供运用以外,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一种重要工具。网络环境的引入,除了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外
13、,它还为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供了以下几个层面的技术支持:1、协作交流层面在以往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受到学生座次的限制而局限于同座、邻座之间的交流,而网络环境的引入,打破了交流的空间限制。不相邻的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文字、音频等方式进行交流,这就为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必要条件。2、协作组织层面利用网络技术,我们可以随时对学生的认知风格、知识水平、能力倾向进行实时调查,并利用计算机根据所获结果对学生小组的划分进行即时调整,小组成员不再一成不变。这样就使得学生协作的组织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有针对性。3、协作管理层面在以往的教学中,一旦小组开始活动,老师往往就难以对他们进行管理,常有顾
14、此失彼之感。而利用上文所述的论坛管理、“悄悄话”联系和某些网络系统的监控、讨论功能,我们就可以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情况进行随时监管,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4、协作评价层面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往往不一定能够得到展示的机会。而利用网络发布功能,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成果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学习的评价也不再仅仅由老师一人决定,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别人的成果进行评定,从而得出符合大多数人看法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在设计学科初中信息综合活动课“走出夜郎古国”时,以学校建立的“民中论坛”为依托,特地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模型见附件二):A) 教师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学
15、生进行认知风格认定B)教师利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能力水平测试C)学生依照各自感兴趣的内容类别自愿分组D)教师根据A、B结果对分组作适当调整并在论坛中为各组开设独立的讨论区供组员协作交流E)学生小组内部按“虚拟团队”模式组织分工,分别从自然资源、经济水平、旅游景观、民族风情、历史沿革等方面收集整理关于贵州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形成报告F)各小组将自己的报告在论坛上发表G)全体学生浏览各组报告,并加以评论H)各小组根据反馈意见对自己的报告进行修改形成定稿完成作业。在环节EH中,教师除了通过论坛发言对各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外,还可以利用论坛提供的“悄悄话”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答疑解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
16、各种问题。这样,利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强大而便利的互动交流手段,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得到多方面的技术支持,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综上可以看出,网络环境的引入,为我们利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协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于我们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利用它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以上仅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指正。专心-专注-专业附件一:认知风格调查问卷l 在学习过程中,你经常希望老师对你进行鼓励或安慰吗? l 你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吗?l 你喜欢与比
17、自己年龄大的学生一起学习吗?l 你喜欢与比自己年龄小的学生一起学习吗?l 你做练习或复习时,喜欢与同学一起讨论吗?l 你喜欢和大家一块学习,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学习和思考?l 你喜欢语文、历史还是数学、物理?l 你学习时需要老师给予明确的指导或讲授,还是喜欢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l 你是否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l 你学习的劲头会不会受到表扬或批评的很大影响? l 你能不能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l 你学习时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吗?l 你学习总是需要别人催促吗?l 你记笔记一般是一字不漏的照抄黑板还是自己重新整理?附件二:“走出夜郎古国“教学模式结构图 先行准备阶段风格认定以问卷调查形式评测学生认知风格水平测试测试学生能力水平,为分组提供参考先行组织者发布阅读资料,组织后续学习活动反馈调整阶段作品发布通过网络发布小组作业评价分析全体学生对各组作业进行评析加工修改各小组根据反馈意见修改作品小组活动阶段建立小组学生自由组合再由教师根据先行准备进行调整内部分工按照“虚拟团队”模式组织分工,明确职责交流合作利用网络相互交流,进行合作网络环境 协作组织协作交流协作评价协作管理提出新问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