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2012.2.1)汇总(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2012.2.1)汇总(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汇报材料(2012.2.1)汇总(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 2月 2日尊敬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研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对何炳 光司长一行莅临我省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 的感谢!下面,从三个方面就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能源 资源节约工作汇报如下:一、主要成效山西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供应基地。建国六 十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120亿吨,外调 80亿吨,支撑了 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资源环境损耗高达万亿元以上。为此,山西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2、科学发 展观,破解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山西资源型经 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途径,扎实推动经济结构 优化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开 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稳步实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同时,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先后被列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措施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省、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生 态建设试点省、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试点省、循环经济 认证试点省、全国首个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省。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的成效,集 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 , 全省万元 GDP 能耗累计下降
3、22.66%,以能源消费年均 6.4%的增速 支撑了 GDP 年均 11.2%的增长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 时期的 0.68下降到 0.57, 扭转了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和主要污 染物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 了有力支撑。二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 2010年底,全省二 氧化硫排放量由 2005年的 151.6万吨下降至 2010年的 124.92万吨,累计下降 17.6%。化学需氧量由 2005年的 38.67万吨下降至 2010年的 33.31万吨, 累计下降 13.93%。 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4%; 10个重点城市、 93个县(市、区达
4、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省地表水 监测的 97个断面中,水质优良(类比例上升 10.8个 百分点,劣 V 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 27.7个百分点。汾河水 库断面水质首次达到一类水质标准,下游河段基本达到农灌 标准,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三是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截至 2010年底,全省 资源综合利用率由 2005年的不足 20%提高到了 50%左右。 其中,洗中煤、煤泥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焦炉煤气利用率 提高到 86%;矿井瓦斯抽放气综合利用率达到 55%左右; 焦油、粗苯加工回收率达到 100%,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 利用率稳步提升。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成效显著。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
5、 煤矿兼并重组,全省煤炭矿井数由整合前的 4389座压减到 1053座, 煤矿办矿主体已减少到 130个, 30万吨 /年以下的 小煤矿全部淘汰,平均单井规模由 36万吨 /年提高到 110万 吨 /年,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煤矿采区回采率由 2005年的 47%提高到 79%以上,选矿回收率和伴生资源综 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非煤矿山由整合前的 4194座关闭压减 到 2917座,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大 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格 局。五是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高。 2010年, 全省煤层 气 (含煤矿瓦斯 抽采总量 42.78亿立方米、 利用总
6、量 21亿立 方米,分别占全国的 46.88%和 54.08%,生产规模、增长速 度均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领跑者和排头 兵。六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更趋合理。 2010年, 全省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达到 88.7%,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到 60%以上;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 0.50; 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下降 到 15%,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 50%。万元 GDP 用水量由 2005年 130.55立方米下降到 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 用水量由 65.83立方米下降到 28.52立方米。二、主要做法及基本经验“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和总体要求,重点抓
7、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工业新型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 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出台实施重点产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环境污染末 位淘汰力度,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 443.36万千瓦,淘汰落 后钢铁产能 5346万吨、水泥 2586万吨、电石铁合金 181.3万吨、焦炭 3282万吨、造纸 29.8万吨。对新建项目严格土 地预审、 环境评价、 节能评估审查等审批条件, 从产业准入、 行业布局、 能耗限额、 信贷投放等方面,加强对电力、 冶金、 化工等“两高”行业的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控制新增能耗,抑 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和产能过剩。深入推进服务
8、 业“ 1+10”工程,积极推动低能耗产业发展,实施了 218个促 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全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逐年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通过制定完善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科 技支撑,加大资金投入,开展试点示范,初步建立完善了循 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了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和 循环利用,节约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先后成立了各级政府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 作领导组和循环经济促进会、循环经济研究院等服务机构,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 展的投融资政
9、策措施等, 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已进 入人大立法二审程序;公布了工业企业循环经济评价导 则 、钢铁和焦化行业循环经济评价实施指南;开展了“煤炭行业循环化发展”等专题研究, 提出了 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循 环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编制了山西省循环经济 发展总体规划 、 煤矸石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 山西循环经 济杂志双月刊、 循环经济在山西画册等。针对我省资 源禀赋、产业相近、容易耦合等特点,以试点示范为带动, 确定两批省级试点单位共 120个, 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如煤炭行业的“煤-电-材、 煤-焦-化” 、 煤化工行业的“洗煤-焦化-冶炼-水泥-余热发电”等。每 年与
10、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政府投资约 57亿元,达到省煤炭 可持续发展基金的 67%, 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的 100个项目 已建成 75%以上, 总投资约 1400亿元。 通过综合利用资源, 每年可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2700万吨以上 , 减少焦炉煤气等余热资源排放 8亿立方米以 上,形成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等利废建材生产能力 150亿块 标砖。三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先后以 国家“千家企业” 、 省“双百家”企业和“省千家”企业行动计划为 载体, 积极实施燃煤工业锅炉 (窑炉 改造、余热余压利用、 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工程和节能技术改 造重点
11、项目,实现节能能力 2500万吨标准煤以上。支持建 设了约 50万用户的大型沼气工程、约 630万平方米地源热 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程、约 2.5亿平方米以燃煤工业 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约 2086万支以农村 和公共机构为重点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约 65万盏以市政交通、商业建筑等为重点的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 程、 39万平方米公共办公建筑的节能诊断与改造工程、 48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1000万平方米建筑 按热计量收费的热改工程等,社会领域节能形成年节能能力 约 980万吨标煤; 初步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 计、监测体系和重点能耗企业网上能
12、源消费月报制。推行合 同能源管理、 能源需求侧管理、 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全省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到 80余家,节能投融资能力达到 30亿元以上。 积极实施每年两次的山西省能源紧缺体验日活 动、 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专题活动和“以步代车” 、 停开电梯、 关 停公共照明灯具等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引导全社会民众进一 步树立节约意识,形成了“节约能源,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 营造了“节能减排,人人有责” 、 “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良好 社会氛围。四是以城乡生态化为突破,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全省 投入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资金 600余亿元, 按照县县有污水 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生态公园的目标,支持污
13、染防治和生 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 132座城市污水处理 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由 2005年的 143.61万吨 /日提 高到 295万吨 /日,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县城污水处理 厂“全覆盖”工程。实施了太原西山环境综合整治、汾河流域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十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 2+10”生态修 复治理工程,汾河清水复流和生态补水取得积极成效,流域 地下水位较治理前平均回升 3米以上,局部地区地下水位回升达 16米,汾河多年季节性断流后实现了全线复流;实施 了 100个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工程, 有效控制了农村面源 污染。全省燃煤电厂提前两年实现了全行业脱硫,焦化行业 已基
14、本实现焦炉煤气全脱硫,基本实现了电力、冶金、焦化 等行业生产废水“零排放” , 9208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 达标排放。 2007至 2010年累计植树造林 1653万亩,森林 履盖率由 2005年的 13%提高到 18%以上。五是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在全 国率先开展了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按照国务院于 2006年 4月做出的在山西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 施试点的重大战略决策,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煤炭企业 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 ,通过了山西省煤炭 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 (省政府 187号令 ,实施了煤炭 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建设 汇报 材料 2012.2 汇总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