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教案汇总(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教案汇总(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疑难点各个击破教案一高三年级 陈雅琴【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是最早进入大一轮复习的,在高二的时候,已经花费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分别从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以及答题规范等方面系统地复习过。可学生“积”不厚而“发”无力,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教情分析】 再遇诗歌鉴赏,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复习方式就显得浪费时间了。因此,在诗歌鉴赏的二轮复习中,大胆尝试“预约式课堂”,希望能将学生在诗歌鉴赏中遇到的疑难点各个击破。 首先,要求学生课下依据考纲,梳理本专题的知识点,并向老师反馈梳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争取做到有
2、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有效利用学案,在课前引导学生整理知识点;在课上及时跟进,当堂训练。最后,我向在课后将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共享到QQ群中,帮助似懂非懂的学生,强化知识点。【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 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预约单】依据步步高诗歌专题,完成下表,并在“预约栏“里写出你在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时的不清楚,不明白,希望老师重新讲解知识点。如果没有疑惑,“预约栏”中什么也不用填写。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一)人物形象1、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
3、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看出他的豪放洒脱。(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2、如何理解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一关注: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
5、。二关注: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及所处环境等。三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3、人物形象鉴赏题的一般问法:(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4、人物形象鉴赏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
6、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答案构成】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示例】 (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唯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杨万里喜欢描写自然景物,这首七绝描写了早春雪后晚晴优美的山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美好情怀。可通过题目“最爱”和诗中词语“逐胜”“忘寒”归纳出诗人的形
7、象特点。答案: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二)景物形象1、何谓意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2、何谓意境: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
8、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3、景物形象鉴赏题的一般问法(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2)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景物的?(3)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4、景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构成】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9、【方法总结及运用示范】意境分析三注意:一注意:描绘图景将诗句与想象结合。描绘诗中图景,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二注意:概括意境特点应多角度。概括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这两个词最好能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角度有色彩、动静、视野、荣衰、明暗、气势等。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淡静美、清丽隽永、感伤哀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绪基调。三注意:分析情感要具体。诗歌情感分析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示例】 (2012山东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 吴松:即吴淞,江名。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意境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不能只看前两句本身,必须联系后文的相关描写。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前二联描写了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天刚破晓,船又起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树叶。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
11、留意。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答题思路为:先简练概括出写了什么景色,然后概括意境特点,最后准确指出这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个要点,缺一不可。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三)事物形象1、何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
12、白在人间”。2、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3)诗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3、事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如下面“示例”中野菊的“在野”“幽色”“妙香”,就和诗人内心的高洁是契合的。第三步: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作者的某种节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此步骤视具体情况而定)【答案构成】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
13、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示例】 (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 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_解析:概括野菊形象,要注意野菊通常的象征性意义,还要先抓住颔联中的“在野”“幽色”“妙香”等描写其生长环境和花色、花香的词语概括其自然特征,再写出反问句揭示的内在品质。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
14、的高洁。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从“炼字”,“炼句”,“语言风格”入手(一)炼字1、赏析词语“四看”。看是否传神,看是否表情,看是否造境,看是否显性。2、如何确定“诗眼”,内容上,修辞上,词类上,位置上。3、如何规范答题:(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该词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二)炼句1、赏析诗句从哪些角度入手?句子的基本意思;关注语言特点;注意表达技巧;重视结构位置;2、如何规范答题:(1)解释该句含意;(2)指出它在词法,句法,章法或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3)
15、点明其结构或情感作用。(三)语言风格(此类题在高考中并不常见)1、常见的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语: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2、如何规范答题:(1)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点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小贴士】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艺术构思)四大部分。1、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通感、借代、
16、双关、叠字等。2、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如何规范答题:(1)是什么,指出表达技巧;(2)为什么,分析表达技巧;(3)怎么样,点明表达效果。【其它问题】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疑难点各个击破教
17、案二【疑难一】借代和借喻一、热身小练习1、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借喻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借代3、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借代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借喻5、自古妒娥眉,胡沙埋皓齿。(李白于阗采花) 借代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借喻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借喻,借喻,借代8、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借代二、经验小结:你是如何区分借喻和借代的?1、学生简单交流2、小诀窍(观看微课)造句法三、及时训练八声甘州(宋)柳永对潇
18、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试赏析本句的表现手法。(1)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2)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
19、乡做客之人。作2、在下片中,词人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有问无答,因为诗人不愿说出来,显得很含蕴。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思百回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
20、又传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又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佳人怀念自己,处于想象。本来是虚写,但词人却用“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结尾与开头相呼应,理所当然
21、地让人认为一切景象都是“倚阑”所见,一切归思都由“凝愁”引出,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苦和怀人之情。实写的是登高临远之景,自己思念佳人,虚写的是佳人想念自己。从对方进行设想,未直言其情,而其情自见,表达上委婉,感情却更深沉,更真挚动人,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疑难二】虚实结合一、热身小练:试找出下列诗歌中的“实”与“虚”1、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琅琊溪欧阳修)2、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
22、风。(望江南李煜)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5、“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7、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8、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怀古苏轼)二、经验小结思考:何谓实?何谓虚?古代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实写?2、
23、什么是虚写?明确:所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就是把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判断诗歌是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找出诗歌的虚写就可以了,常考的虚写有几类:3、上面这两首诗里的虚写可以归类为:(1)诗人联想的已逝之境。(2)诗人想象的对方之境。那么,虚写还有哪些类别呢?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和上学期学过的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所云“何当共剪
24、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类虚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以虚衬实,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也是以眼前之景为实,以自己的梦境为虚。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以虚衬实,使画面生动形象;感情丰富深刻,使形象生动丰满,丰富了诗
25、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激发了读者想象。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3)诗人想象的未来之境。(4)诗人想象的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4、虚实结合有什么妙处?(深山藏古寺)虚实结合的妙处:或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虚实相生,使画面更生动形象,使情感更丰富深刻,使形象更生动丰满;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三、高考链接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2)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