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考察报告(共11页).doc





《华东地区考察报告(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地区考察报告(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华东地区乡村旅游与观光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近年来,北京市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旅游的建设,使都市型现代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华东地区与北京的条件相似,经济发达,依托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其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具有丰富的发展经验和一批特色各异的典型。一、 华东地区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乡村旅游作为乡村特有资源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业态,以其休闲、生态的特质,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潮流之一。上海作为祖国东部迅速崛起的城市之一,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和速达的交通事业,乡村旅游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上海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出现了正式对外经营的农
2、业旅游。近20年来,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上海农业旅游点120个,接待人次达850万,涉农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直接(或间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近2万人。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早,随着“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持续就业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累计发展乡村旅游民俗村(点)2728个,民俗接待户14672户,直接从业人员83059人;累计认定“浙江省农家乐特色村”122个、“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点”108个;评定高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点)76家,其中四星级67家、五星
3、级9家。2008年,全省乡村旅游业共接待游客5550.84万人,营业收入36.78亿元(同比增长21%)。二、 发展模式整个华东地区的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的类型是众多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在考察的过程中,考察团一行考察了重点园区和示范点,与其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和密切的交谈。透视华东地区的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综合北京郊区的实际情况,应鼓励县、乡根据自身的条件发展不同的模式。在考察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主要考察点为崇明县前卫村、常熟蒋巷村和奉化滕头村这种模式以整个村落为基础,在行政村的地域范围内,以农业为基础,使一、二、三产业相结合,通过各自的运
4、作发挥出其内在的优势,做到自然、经济、社会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谐发展。以工业带动农业,并且最终落实到旅游业,既能带动经济增长,又使农民能够同奔小康,建设成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新农村,就是在集体领导下,整体规划、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和城里人一样幸福。同时,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兼顾各方设施的配套,使得吃、住、行便利和快捷。前卫村从发展农家乐开始,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种、养、沼一体,农、工、商、旅、文五业并举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前卫村的生态经济开始融入更多的科技因素,逐渐成为以生态产业的支
5、撑力量。这些科技因素在吸引乡村旅游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村内目前形成了颇具规模的10大生态产业板块: 生态信息业。生态种植业。村里1200亩的生态种植业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园区板块已开始生产绿色食品。生态养殖业。对村里的千头猪场按照标准化生态牧场要求进行设施改造。生态园林业。根据进一步优化全村生态环境的要求,对前卫村1000多亩苗木园林布局和品种结构及时调整优化。生态芳草业。村里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占地100多亩、拥有100多种芳香类花卉植物的生态芳草业园区。生态湿地业。靠近崇明北湖的数千亩天然生态湿地和数十亩人工生态湿地,构成了前卫村的生态湿地产业。生态旅游业。由生态种植业、生态养
6、殖业、生态园林业、生态芳草业、生态湿地业、休闲度假业、生态科技业生态文化业、生态人居业等,有机组合成了前卫村的生态旅游产业。生态科技业。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开展的“部市科技合作”项目中一些涉及生态科技研发项目已陆续在前卫村安家,上海的10多所大学在前卫村建立了生态科技方面的实验室,许多专家教授经常在前卫村从事生态科技研发工作。生态文化业。前卫村的生态水文化长廊、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生态科普展示馆、瀛洲古文化村、古瀛饭庄等景区景点。生态人居业。部分村民民居和游客下榻宾馆,按照节能、运用新型清洁能源、绿化、空气净化、环境安静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环保要求规划建设。蒋巷村全村186户,8
7、00人,面积为3平方公里。1966年,常德盛出任蒋巷村支部书记,实现了蒋巷村的第一个跨越换地:蒋巷村在当时是个低洼地区,“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山恶水、血吸虫流行的苦地方。常德盛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信念,带领全村人民,全凭双手、两肩、铁锹、扁担,累计完成土方50多万,把1700亩低洼地,填高1米,成为全国闻名的纳粮“大户”。改革开放后,常德胜又推进“二次创业”,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村、工业富村之路,从白手起家、饱受挫折,到建起全国叫得响的常盛集团,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轻、重钢结构及轻质建材企业。随着生产发展,村民生活日益宽裕,蒋巷村主动安排好农村群众的安居工程,精心设计蒋巷别
8、墅区,高起点建设农民新村。整体统一规划了186套别墅、138套老年公寓、蒋巷服务中心等村民新家园。新世纪以来,蒋巷人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常盛工业园、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农民蔬菜园和无公害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四园一基地”的规划建设,促进村级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蒋巷村高度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蒋巷的名村、名人、名牌、名品效应,坚持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三产兴村”新思路,率先发展农村田园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前卫村的农家乐和蒋巷村统一规划的居民别墅滕头村位于奉化市城北6公里
9、处,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集现代村庄建设、旅游景点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开拓出一条以“旅游”养生态,以生态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村积极贯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的科学发展观,“田成方、屋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绿树成荫花果香”式的“生态立村”的原则。近年,滕头村创新性地推出乡村旅游嘉年华,将国际时尚与中国经典乡村文化相结合,通过自身打造,创造更多的旅游热潮,不断增强该村的知名度和重游率。2009年,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与现代金报拟联合推出“滕头欢乐闯关会”的乡村嘉年华主题,共设五个赛道,融入乡村儿童娱乐项目。让游客充分体验自然休闲的内在情趣。2以民俗文化为依托类型,主要考察
10、点为金山农民画村和中华村农家乐这是以独特的乡村风光,农业生产和民俗文化体验为特色的农业娱乐型模式。主要是依托原有的古镇建筑,融入古朴的文化气息,保留建筑的原貌,将本土的民居、地形地貌与民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古朴与现代的结合,配以小桥、流水、水车、草棚、菜园、鱼塘、农家铺子、打谷场等典型的农村景物,融旅游、作画、观光、休闲于一体。既保留了原始的村镇风貌,又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形成独具一色的旅游景点。这种模式带有历史和文化的传承,突出了农业的创新。金山农民画村是“金山农民画生态休闲园”的简称,位于金山区枫泾镇北部的中洪村。中洪村经济繁荣,文化底蕴丰厚,特色鲜明。金山农民
11、画村以画为魂、以农为本,突出农业创新,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功能齐全的农业旅游区,率先成为上海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旅游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中华村是上海第一个整体规划的农家乐。中华村农家客房在保留了金山民居“白墙、黛瓦、观音兜”原味风貌的同时,内部按照星级酒店标准进行了统一装修,是上海郊区设施最为舒适、服务最为规范的农家乐之一。中华村农家乐一期现已完成,能提供近100间客房,200个床位。村中有118幢农舍,主要通过租赁分散农舍进行改造。农民画村和枫泾古镇3以产业文化为依托类型,主要考察点为梅家坞和香莲村 这是一种以产业为依托,利用当地主导产业优势,带动、发展乡村文化主题游,通过乡村旅游有
12、效延长了主导产业价值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从而拉动影响整个村镇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优势,探索出一条利用第一产业优势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的有效途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将乡村旅游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一种类型。梅家坞村、龙井村均是杭州最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基地之一,种茶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可以上溯到明朝洪武年间。“以茶会友”是当地经营的宗旨,迎合了目标群体的需求。充分挖掘了自身茶产业优势,围绕茶文化,开发了茶叶加工、茶景参观、茶叶
13、品尝、茶艺表演、采茶舞曲、茶乡休闲等多种旅游吸引物。注重让游客参与、体验,融入其中。普陀区朱尖镇香莲村以渔业为主导产业,海岛文化浓厚。村内“渔农家乐”特色鲜明,渔民自己的绘画作品串联成观光走廊,废旧小木船成了景观花车,贝壳、打捞网装点了渔家客栈外围墙,村内主要旅游节点建造仿古景观渔船。摇橹、生帆、开船等渔业劳作被包装、编排成旅游文化节目,向游客展示渔港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更有乘风破浪、捕鱼捉蟹、渔菜品尝等娱乐休闲项目吸引游客驻足、参与、体验,融入其中。渔民亲手制作的沙雕、贝壳工艺品等当地特色旅游商品,激发着游客的购物欲望。4景区依托型旅游模式,主要考察点为沙家浜乡村旅游区和山沟沟民俗村这是凭借
14、景区内丰富的观光旅游资源,以红色或其他旅游景区为依托,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以休闲、放松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吸引游人食宿并留下继续游览的旅游模式。借助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品位的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产品的多样化、综合化,这种旅游模式一般是走政府主导加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沙家浜乡村旅游区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相关景点。其中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旅游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芦苇迷宫两大区域。沙家浜的芦苇荡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山沟沟民俗村地处杭州西北40公里的“浙江省蜜梨之乡”余杭区鸬鸟镇,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种类丰富,四周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5%,万顷竹海、连绵瀑
15、布、洁净山泉、清新空气、便捷交通,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优越的资源基础。与此同时,挖掘并恢复了“打年糕、磨豆腐、酿米酒、编竹篮”等参与性较强的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丰富了乡村休闲娱乐内容。村内农家乐被评为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最高的三星级标准。通过实行政府搭台、公司操作、农户配合“三合一”发展模式,确定“和谐发展”的经营战略,有效解决了不正当价格竞争这一当前普遍存在的经营问题,“和谐”使企业、使农民共同实现了利润最大化。特别是企业承诺只经营景区,不涉足餐饮、住宿接待领域,把这部分利润完全让利给农民,而且帮助农民免费宣传,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几年来,始终如一,此举深受农民欢迎,相应地农民对企业的
16、决策也十分拥护,并自觉义务地担当了景区环境卫生监督员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和谐双赢”的经营理念。政府、企业、农户三者责权明确,详见下表:山沟沟民俗村主要利益主体责权一览表利益主体权利责任(义务)政府1、获得土地及资源出让金2、监管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3、组织农户建立农家旅社,把单家独户组织起来4、牵头帮助农民成立山沟沟农家乐专业合作协会,教农户维护自身权益,规范行业管理1、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在招商引资、土地征用、政策兑现、村景规划、就业招工等方面2、为企业与各方联系搭建平台,做好协调服务工作3、保护农户利益,与企业进行利益分配的谈判4、开展小流域治理、禁止河道养鸭、硬化村道、美化环境5、出资设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东地区 考察报告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