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现状与对策丁寨乡初级中学和丁寨乡中心小学于2006年秋正式合并,它是咸丰县第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形式上看,就是推倒两校之间的公用围墙,关闭小学的校门,实现了中小学校园贯通。从内容上看,真正整合了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学校把初中和小学的师生都融为一体,成为咸丰县第一所真正意义上九年一贯制学校。合并以来,中小学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的管理办法,从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考核等等方面花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事与愿违,79年级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16年级教学质量在下降,学校的声誉度和美誉度越来越低,家长的信任度降低,导致学生大量流失。一、学校管理现
2、状分析九年一贯制学校,并不是创新的产物,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有些发达的地方还有12年一贯制学校。普九结束后,我县试行九年一贯制学校,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但纵观我县三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的问题,我想以丁寨乡中小学为例,谈谈个人的认识,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一)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主观问题1、中小学之间还有一条无形的沟。中小学合并之后,学生的适应性较强,很快融为一体,而管理干部和教师确很少交流、沟通,但学生管理出现空白区域,教学研究互不发言。更为明显的是:14年级与5、6年级不该分开的东西分开了,5、
3、6年级与79年级该分开的事没有分开,该合为一体的东西又没有形成合力。2、办事程序多,办事效果差。学校面积增大,学校规模变大,办事机构增多,办事人员增加,本来应该办事更快捷,但小学四年级某学生差一套书,家长先找班主任,再找教务处副主任,找教务处主任,还找教务员,书没有找到,最后找到了中心学校。04年级升旗的红旗,政教处副主任找总务处副主任总务处主任分管总务副校长校长总务处主任在总务保管员处领到。3、人员分工清楚,但工作职责不明。有分管04年级的年级组长,也有分管5、6年级和79年级的年级组长,有管政治思想工作的德育处,管教学事务工作的教务处,管教学研究工作的教研处,管师生生活、勤工俭学的总务处,
4、也有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这些学校领导究竟该管些什么?职责不够明确,该做些什么?缺少监督和考核。另一方面,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需要服务的人,有事该找谁解决,这事该谁管,有些事谁都在管,办起来慢,显得办事效率低;有些事谁都说没有管,事情办不成,显得办事太难。(二)学校内部管理存在客观问题1、作息时间问题。大家知道,初中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45分钟,小学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为为40分钟,如果统一为45分钟,会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结果学校统一为40分钟,但造成初中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同时,小学56年级的学生晚上三节晚自习后才睡觉,出现睡眠时间不足,
5、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2、学生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团委和少先队集体活动开展学生集体活动,联合起来活动,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单独活动又要相互影响。更为突出的是,平时中小学生在一起,相互渗透,不良习惯容易传递,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3、教学管理问题。每期单元月考、期中、期末六次考试时间不同(中学考3天,小学1天考),对小学教学影响很大。由于0-4年级学生不是住读,而5-9年级学生住读,56年级虽然是住读,与初中相比课程科目悬殊太大,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导致中学任课教师和小学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很难平衡,从而考核量化很难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特别是部分教师,既有初中的课,又有小学的课,既有
6、住读班的课,又有走读班的课,教师上下来回上课,的确忙中有乱。4、教师队伍问题。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将原来的小学骨干教师全部安排到初中任教,造成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一贯制虽然为中小学老师的通盘使用创造了条件,但事实上真正实施起来还有不少难度。原先的中学、小学,各自的编制情况不相同,实行九年一贯制后,还是中小学分开核编。如:教师资格认定问题,中小学任课的教师,到底是中学教师还是小学教师,更为突出的是,原来小学职称的教师,现在任79年级的课,工作量增大,工作难度加大,而不能评定中学职称;原来已评中学一级的老教师,到16年级任教,被认定为小学教师,不能评定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等问题,造成教师情绪很不
7、稳定,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中小学内部教师任课优先考虑毕业班,再考虑78年级,最后小学16年级,造成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教0-4年级的教师不能上5-6年级,而5-6年级教师年龄高居不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家长意见大,领导不满意,社会不满意。5、上报数据表册问题。上报学生数要把初中学生数与小学学生数分开,出现相同学校名称;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麻烦,中小学的教师本来中小学都有课的多,是初中还是小学难分清楚,更麻烦的是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等,中小学合并后本来就不能分,也分不开,但还是要分开报,真叫人哭笑不得。(三)外合内分式管理问题合有问题,再分不可能,试行外合内分式
8、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学校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一块牌子两套班子,中学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但远教资源、厨房、餐厅、多媒体教室等能共享的资源共享。但又出现新的问题:小学部办公设备差,教学资源不足。更为突出的是:自然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都在中学部的综合大楼内,小学生自然实验室做实验不方便,小学的信息课教学与初中信息课有冲堂现象,小学生借阅图书时间与初中作息时间不同等等,结果是实验没有做,信息课没有上,图书没有借阅,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小学部教师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也不到网络教室去,使小学部的办公电脑
9、显得非常忙乱。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以上劣势,但约有许多优势:(1)有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3)有利于中、小学的过渡衔接。(4)可以缓解家长择校上初中的现状。(5)可以解决初中部的生源不足问题。只要方法得当,管理到位,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一定能够得以开发和利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也一定会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地处西部农村,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水平远远不及城市或发达地区,笔者认为,还没有实现中小学合并的乡镇,不要盲目合并,更不要创造条件合并;已经合并的学校,要冷静分析办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采取如下对策:
10、一、健全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种管理一定要分清层次,形成制度。第一层:是保证学校稳定与发展的领导层,中小学应合为一体,形成学校校务委员会。建立学校行政会议制度、教代会议事制度和家长教育委员会活动制度等,制定学校工作规章与章程,中层干部岗位职责与评价,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条例和教职工工作考核及评估办法等;第二层:是保证学校管理机制正常运行的中层干部层,中小学要分部运作,形成五大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分别配备基层干部,制定部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基层干部岗位责任,形成实用性强、可操作的管理细则和评价细则等;第三层:是保证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层干部层,如班主任、教研组
11、、处室负责人等,根据各办事处(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的要求,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具体开展好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体活动等,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教学活动和课外有益活动等。二、明确管理职责,实现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一定要分部运作,条块结合。在“统一领导、分部管理”的原则下,把学校分成初中部和小学部。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中小学一体的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初中部管理岗位和小学部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条”管理,就是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促使学校的领
12、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财务管理、后勤管理、设备添置与维修,也包括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所谓“块”的管理,就是分初中部和小学部这两大块管理,把不具有共性、差距较大的工作分开管理,便于操作与评价。如教学、教研工作,学生考试工作,教学活动,教师工作量确定,教师职称评定,学生德育管理、纪律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普及程度数据。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1)理清管理思路:一条线是以“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主线的教学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第二线是以“副校
13、长德育处团支部(少先队)班主任学生”为主线的教育管理系统。其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的学生管理。(2)丰富管理内容:教学包括常规教学检查、教育科研、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育教学评价等。教育包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的养成、一日常规管理、安全工作、班队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班级的德育工作等。(3)形成管理网络:一是精细培养育人队伍,构建好政教处、班主任、教职工、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二是精细培养教学队伍,构建好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学生一体的教学网络,形成时时谈教学、处处议教学,
14、人人研教学的良好教学氛围。(4)突出管理重点:规范“三表两册”、突出“备课、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计划的制订与落实、德育班级管理。三、优化教师组合,实现科学化管理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现两个优化。一是干部队伍的优化,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规模增大,但管理干部不能多多益善,要尽量精简、精益求精,校长、书记、工会主席不可少,副校长不宜多。校长管理中小学,关注学校发展,侧重初中部管理,副校长管理小学部。分初中部、小学部设立政教处、教务处、教研处、电教处、总务处,且分部办公。二是教师队伍优化,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为教师提供循环、流动、全程教育的机会,能培养复合型师资,提高教师全程教育和跨年段教育的能力。可以利用
15、整体管理上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成长和发展。但学校要把教师尽量分开,既要确保初中部和小学部教师合理配备,又要注重中小学之间的教学衔接,还要尽力减少交叉代课现象。一定要明确每一位教师的身份,明确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四、落实各项政策,实施个性化管理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需要相对应的政策作保证。原先一些政策都只是针对初中或小学而言的,与“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不相适应,为了九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就必须出台相对应的政策。(1)教师资格的认定问题。一是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变教师任教学段,但要保持相对稳定,教师资格实行换证制度。二是由有关部门增设“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三是分初中部、小学部认定,与原来一样。(2)教师职称的评定问题。一是改初中、小学职称的相当为相等(小高中一),只要符合条件,均可同样升级。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不分初中、小学老师,不管是否跨中小学学段,只分学科评定职称,原先的任职年限继续有效,任职资格有效。另外,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评定,保持原来的方法不变。(3)教师待遇问题。奖励工资按教师资格兑现,有关补助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分初中部、小学部发放。(4)数据上报问题。上报初中小学教师数、学生数、校园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用房等,还是分初中部、小学部上报为好。2009年5月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