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共33页).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一2012-04-19来源:驻马店日报 作者: 规划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天中,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对我市20102030年城市发展作出了新的、全面的规划。从即日起我们将推出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的系列报道,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我市城市未来发展的高度关切,并期望广大读者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共建我们美丽、和谐、幸福的家园。125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我们的城市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美好未来的梦想:通过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
2、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美丽幸福之城 。 高端定位 打造区域发展之核 城市的发展定位,是城市的灵魂和生命力。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结合我市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城市现状和经济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以全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抓住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机遇,以区域统筹和科学跨越为导向,以“三化协调、城乡统筹”为目标,全面协调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宜居宜业之城的城市发展定位。 随着中
3、原经济区建设的加快 ,中原城市群已形成覆盖全省域的新格局,中原经济区东南部的黄淮四市以及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四市普遍发展水平偏低,是中原经济区“三化”战略中重要的开发地区,该板块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驻马店作为地区中心城市,处于“京广产业带”和“黄淮、京九产业轴”的战略连接点,肩负着发展多种战略产业的重任。通过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主导产业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成为“三化”协调发展、引领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 依托“天下之中”的区位优势,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通过“三化”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在多轮驱动的推动下,驻马店将成为
4、产业发达、城市服务职能完备的中心城市,辐射中原经济区南部经济洼地区域的核心。 我市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工业化发展迅猛,城镇化也处于快速扩张期。抢抓机遇,率先推行改革、先行先试,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我市现有的城乡差距格局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尤为急迫和必要。通过发挥自然生态格局的优势资源,以统筹城乡公共设施、产业和基础设施为主要路径,构筑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基础和支撑体系,打造宜居城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驻马店将成为区域城乡统筹的实验区。 我市农业基础雄厚,基础性资源(土地、劳动力)的配置相对充裕,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通过加大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5、,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市必将成为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加工制造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我市在城市增长力、经济实力及生活质量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综合竞争力较强。地理区位、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农村消费人口众多,在区域的腹地拓展潜力较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辐射带动豫东南,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媚”,我市最大的特色在于“山城湖田”的景观格局,景观体系的营造就成为塑造我市人居环境最好的切入点,也是形成城市特色最重要的基础。 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建
6、设宜居城市的关键因素。我市拥有重阳文化之乡、梁祝之乡、嫘祖之乡、冶铁铸剑之乡、盘古之乡。天中多君子、多名士、多贤达。“天中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为城市奠定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质。 宜居城市的建设需要营造低密度、基于绿色的舒适人居环境。我市地域辽阔,城市布局较为分散,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拥有“一马平川”的大地景观,为建设宜居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空间格局 总之,我们具有努力把驻马店建设成为“三化”协调、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之核,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发达的产业集聚之区,山水秀美、天中特色浓郁的魅力宜居之城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确立了新的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这就是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 组团
7、发展 打造中心城市集群 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地域空间形式,也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集中打造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构建跨越发展的核心平台。打破“均质化”发展的惯性,按照“有机集中”的思路,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强有力”的发展极核。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吸引能力,增强城市中心带动作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联合遂平、确山、汝南,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集群,使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互相依托、协同发展,实现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能级的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以全新的理念对未来
8、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作出了以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构建起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遂平组团、确山组团、汝南组团为支点的“一核三极”、“一环三带”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 “一核三极”。 “一核”即中心城区。在现有老城区、行政新区的基础上,城市向北拓展,建设北部综合新区;依托集聚区建设,城市东拓打造产业新区。同时,依托西部的石武高铁驻马店站,建设站前新区。通过几大新区建设整合空间资源,强化区域中心服务职能,提高区域竞争力。其主导功能为公共服务与生产性服务、商务办公、商业、商贸物流、职业教育、高新技术等。 重点建设四大中心。 行政新区文化中心。以新区行政中心为核心,在107国道、开源大道结合穿城水系
9、布局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生活服务,打造城市文化中心。 高铁商务服务中心。依托高铁驻马店站,沿开源大道、淮河大道布局商务办公、商贸、居住等功能,打造集对外交通、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城市西部区域中心。 老城商业服务中心。在老城区现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对原有功能进行优化整合,盘活土地,主要发展商业、休闲、生活服务等,建设老城综合服务中心。 产、学、研中心。依托驿城大道、创业大道,布局职业教育、科技研发园区,打造豫东南职业培训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撑。“三极”即遂平组团、确山组团和汝南组团。规划纲要对“三极”的开发建设也作出了具体规
10、划。 “一环三带”。 “一环”即都市旅游休闲环。通过对现有省道、县道改造升级,打造S220省道、S334省道、S219省道、希望大道与县道构成的旅游休闲环路,依次串联嵖岈山风景区、板桥水库、铜山风景区、薄山湖风景区、宿鸭湖、南海禅寺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并通过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一市三县相连接,拉近城市与旅游景区的时空距离,使市民亲近自然山水,并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短程休闲旅游产业,扩大城市知名度。 “三带”即城市空间发展带、产业聚集发展带、商务休闲发展带。 城市空间发展带。以107国道为主轴,结合铜山大道、乐山大道,北连遂平,南接确山。依托轴带发展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商业商贸
11、、居住等城市生活服务功能,形成南北向城市空间发展带。 产业聚集发展带。在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之间依托驿城大道、前进大道布局食品、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煤化工、建材等产业园区,打造南北向的产业功能带。 商务休闲发展带。以开源大道为核心,西连高铁驻马店站,东经宿鸭湖旅游区至汝南,形成商业休闲轴。主要发展商务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都市农业观光、历史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辐射东西的商务休闲带。 拓展空间 实现区域和谐共生 规划纲要提出的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竞争力与组织力卓越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与高弹性兼备的组团城市。通过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乃
12、至更大空间范围内协调产业布局,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地和承载空间。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为形成强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创造空间载体;通过快速交通网络沟通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的多个发展单元,加快区域内发展单元间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城市功能整体化和布局结构网络化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率运行、高应变功能的组团式空间结构,以紧凑开发的理念进行城市组团建设;通过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绿色廊道构建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生态框架,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内,协调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规化纲要提出了多项战略措施。 集聚优势,强化
13、中心。目前,我市的城镇体系首位度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散,需要采取非均衡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打造强有力的发展极核,以提高城市发展能级,增强集聚效应和对周边城镇与地区辐射作用。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建设发展集合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整合发展要素和优势资源,中心城区组团结合复合型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功能现代化,提升综合实力,充分发挥市域经济发展极核作用与对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原则,壮大遂平、妆南、确山城市组团的规模,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环湖发展,重构秩序。利用区域内的山体、水库、湿地、农田、林地
14、等自然生态资源,布局深入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内部的绿核、绿廊,打造生态廊道和城市风景道,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建立有机开敞的城市空间格局。积极有目标地进行生态绿化建设。在生态绿地内建设功能明确、规模适度、生态作用明显的郊野绿地和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营造城市特色生态空间 轴带推进,对接联动。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空间主要集中于京港澳高速“黄金轴带”上。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将积极利用周边的自然空间要素,统筹城乡空间资源,加强宜居城乡建设,由西至东创造出“生态宜居带”,与南北向的城市、产业发展主轴形成对照。通过提供完善
15、的城市配套和舒适宜人的生活条件,吸引人口迅猛集聚,逐步壮大城市规模,进一步提升区域辐射能力。强调城乡居住空间的理想分布,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理想状态。 城市的未来不是梦,所有的梦想都会成真。一个山城田湖相融、城乡协调共生、水光山色相映、产城融合互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组团集群,正在悄然崛起于新时代的阳光之中。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解读之二山水共融 生态宜居中心城山是屹立的精神,水是流动的灵魂。把城市融入山水之间,城市便有了山水的灵秀和生命的律动。在我市中心城区长远发展规划中,规划纲要依据我市中心城区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特点,以构筑山、城、湖、田交融共生的特色
16、空间格局,强化以天中文化为主题的历史人文特色,塑造地域环境独特的中原地区都市风貌,展现驻马店跨越发展的活力、魅力都市形象为总体城市设计目标,拟定到2030年,中心城区将建成总人口 151万人左右,城市总规模165平方公里的平原上的山水生态宜居现代化都市。 “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 规划纲要遵循生态化、整体化、延续性、以人为本等原则,以生态本底条件为基础,注重城市空间拓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塑造驻马店市现代城市整体形象为前提,充分考虑各组团空间、形象的多元化协调发展。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脉,珍惜驻马店市既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与民俗特色资源,突出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与历史脉络,注重历史文化在
17、新时代的展现。引入城市空间意象理论体系,从人的实际体验和生活经验研究城市空间,以此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塑造可感受、可体验的历史人文空间。以河流、农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为生态本底,以城市干道为基本骨架,构筑“绿”、“水”、“城”相互渗透的生态城市框架,形成“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 一主:行政文化服务中心。 以行政中心为核心,依托良好的水体、绿地景观环境,主要发展行政办公、市级公共服务、教育培训、会展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职能,打造现代化的新城中心。通过完善的公共设施、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营造,吸引城市功能和人口集聚,构筑“反磁力”极;进一步疏解老城,有效缓解老城区过多的职能负
18、担。同时,通过现代城市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高品质居住等城市功能的集聚,提升城市面向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乃至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副:传统商贸中心、商务办公中心、产学研中心。 传统商贸中心。在现有用地布局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延续老城肌理,完善公共设施,整合、理顺路网格局,结合城市旧工业、旧居住区更新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老城区地域空间品质与环境。以现有老城区解放大道东段、风光路、火车站商业区为核心,布置传统商贸、商业、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设施,打造老城商贸中心。 商务办公中心。以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为依托,围绕站前广场,沿淮河大道、铜山大道、薄山大道布局现代商务、办公、商业
19、、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物流、交通枢纽等设施,打造城市面向区域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商务办公中心和城市形象门户。 产学研中心。在关王庙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依托驿城大道、创业大道,布局职业教育、科技研发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持;发挥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打造豫东南的新型职业培训中心。 一带:产业集聚发展带。 在现有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聚区规划,依托驿城大道、前进大道,自北向南主要发展生物科技、食品、高新技术、医药、装备制造、能源和煤化工、建材等产业,通过布局完善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并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南北向对接中心城市组团
20、式发展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带。 双轴:区域城镇拓展轴、城市功能拓展轴。 区域城镇拓展轴。主要由天中山大道、文明大道、乐山大道构成,串联老城中心、行政中心至产学研中心,引导城市轴线发展,北连遂平、南接确山,成为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城镇空间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城镇拓展轴既是城市空间拓展轴,又是城市历史人文轴。一方面,轴线通过联系老城与新城,聚集类型多元、结构开放的城市职能,并建立适应不同发展时序安排的空间体系,引领城市跳出现有框架向北拓展;另一方面,该轴串联驻马店历史上依托驿站发展的风光路、解放大道商业区,现在的行政中心、会展中心,未来的现代化的北部产学研综合新区,理清了驻马店从历史至未来的时间
21、脉络,展示驻马店不同时期的空间发展模式与形象。城市功能拓展轴。以开源大道为纽带,西连石武高铁驻马店站、中部经过行政文化中心,东部串联企业服务中心,最终向东西两翼延展,西至板桥水库风景区、竹沟旅游区,东至宿鸭湖旅游休闲区、天中山风景区,与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区、都市旅游休闲环有机结合,主要发展商务商业、信息咨询、企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搭建辐射东西城市功能拓展轴。 功能各异的十大城市片区 在“一主三副、一带双轴”的城市结构基础上,规划围绕各功能中心,沿主要发展轴带布局中心片区、老城片区、高铁片区、城南片区、刘阁片区、关王庙片区、开源南片区、开源北片区、练江北片区、练江南片区等10个城市片区。各片
22、区分别承担相应的城市功能,并与城区外围生态农田、生产、防护绿地相连,形成有机、开敞的布局形态。 中心片区。是由淮河大道、靖宇路、纬五路、富强北路、十三香路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行政办公、文化展示、职业教育、市级公共服务、居住生活服务等。 老城片区。老城片区是由雪松大道、京广铁路、练江河、石武高铁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传统商贸、公共服务、居住生活服务等。 高铁片区。高铁片区是由雪松大道、洪河大道、盘古山路、规划安信快速通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现代商务、商业、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物流、交通枢纽等。 城南片区。 城南片区是由汝河大道、石武高铁、工业四路、天中山大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
23、能为居住、公共服务、生态休闲等。 刘阁片区。刘阁片区是由洪河大道、规划安信快速通道、雪松大道、石武高铁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居住、公共服务、商贸、高新技术产业等。 关王庙片区。关王庙片区是由纬五路、薄山路、纬十三路、富强北路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科技研发、新型职业教育、生物科技、商贸物流、公共服务、居住等。 开源北片区。开源北片区是由开源大道、京广铁路、纬十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企业服务、食品加工、物流等。 开源南片区。开源南片区是由开源大道、京广铁路、东开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装备制造、新能源、环保建材(新材料)等。 练江北片区。练江北片区是由
24、练江河、京广铁路、东开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医药制造、煤化工、能源(煤电)等。 练江南片区。练江南片区是由练江河、天中山大道、工业四路、新107国道所围合的区域。其主导功能为钢铁、纺织、建材、原材料工业等。 均衡分布的居住空间体系 居住空间结构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居住用地结构着眼于全市的综合平衡,包括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人口疏散、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开发等,进行重新定位和相应的调整。 规划采取“疏解老城、充实新区”发展思路。“疏解老城”即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居住质量;“充实新区”即充实新区的居住开发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年 驻马店市 城市 总体规划 纲要 2010 2030 解读 3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