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共5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共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共53页).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附件:报告编号: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模版(2015年版)系统名称: 委托单位: 测评单位: 报告时间: 年 月 日专心-专注-专业说明:一、每个备案信息系统单独出具测评报告。二、测评报告编号为四组数据。各组含义和编码规则如下:第一组为信息系统备案表编号,由2段16位数字组成,可以从公安机关颁发的信息系统备案证明(或备案回执)上获得。第1段即备案证明编号的前11位(前6位为受理备案公安机关代码,后5位为受理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的备案单位的顺序编号);第2段即备案证明编号的后5位(系统编号)。第二组为年份,由2位数
2、字组成。例如09代表2009年。第三组为测评机构代码,由四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省级行政区划数字代码的前两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编号:00为公安部,11为北京,12为天津,13为河北,14为山西,15为内蒙古,21为辽宁,22为吉林,23为黑龙江,31为上海,32为江苏,33为浙江,34为安徽,35为福建,36为江西,37为山东,41为河南,42为湖北,43为湖南,44为广东,45为广西,46为海南,50为重庆,51为四川,52为贵州,53为云南,54为西藏,61为陕西,62为甘肃,63为青海,64为宁夏,65为新疆,66为新疆兵团。90为国防科工局,91为电监会,92为教育部。后两位为公安机关或行业
3、主管部门推荐的测评机构顺序号。第四组为本年度信息系统测评次数,由两位构成。例如02表示该信息系统本年度测评2次。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信息系统系统名称安全保护等级备案证明编号测评结论被测单位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职务/职称所属部门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测评单位单位名称单位代码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姓名职务/职称所属部门办公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审核批准编制人(签名)编制日期审核人(签名)审核日期批准人(签名)批准日期注:单位代码由受理测评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声明(声明是测评机构对测评报告的有效性前提、测评结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式等有关事项的陈述。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测评工作,
4、测评机构可在以下建议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特殊声明。)本报告是xxx信息系统的等级测评报告。本报告测评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被测评单位提供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基础之上。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仅对被测信息系统当时的安全状态有效。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由于信息系统发生变更而涉及到的系统构成组件(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等级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不能作为对信息系统内部署的相关系统构成组件(或产品)的测评结论。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测评结果或结论都应保持其原有的意义,不得对相关内容擅自进行增加、修改和伪造或掩盖事实。单位名称(加盖单位公章)年 月等级测评结论测评结论与综合得分系统名称保护等
5、级系统简介(简要描述被测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功能等基本情况。建议不超过400字)测评过程简介(简要描述测评范围和主要内容。建议不超过200字。)测评结论综合得分总体评价根据被测系统测评结果和测评过程中了解的相关信息,从用户角度对被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状况进行评价。例如可以从安全责任制、管理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与网络环境、安全控制措施、数据保护、系统规划与建设、系统运维管理、应急保障等方面分别评价描述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状况。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状况给出总括性结论。例如:信息系统总体安全保护状况较好。主要安全问题描述被测信息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问题处置建议针对系统
6、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处置建议。目录1 测评项目概述1.1 测评目的1.2 测评依据列出开展测评活动所依据的文件、标准和合同等。如果有行业标准的,行业标准的指标作为基本指标。报告中的特殊指标属于用户自愿增加的要求项。1.3 测评过程描述等级测评工作流程,包括测评工作流程图、各阶段完成的关键任务和工作的时间节点等内容。1.4 报告分发范围说明等级测评报告正本的份数与分发范围。2 被测信息系统情况参照备案信息简要描述信息系统。2.1 承载的业务情况描述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应用等情况。2.2 网络结构给出被测信息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并基于示意图说明被测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基本情况,包括功能/安全区域
7、划分、隔离与防护情况、关键网络和主机设备的部署情况和功能简介、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情况和边界设备以及本地备份和灾备中心的情况。2.3 系统资产系统资产包括被测信息系统相关的所有软硬件、人员、数据及文档等。2.3.1 机房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的部署机房。序号机房名称物理位置2.3.2 网络设备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网络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操作系统品牌型号用途数量(台/套)重要程度2.3.3 安全设备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安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操作系统品牌型号用途数量(台/套)重要程度2.3.4 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描述服务器和存储设
8、备的项目包括设备名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承载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在本报告中应唯一,如xx业务主数据库服务器或xx-svr-db-1。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版本业务应用软件数量(台/套)重要程度2.3.5 终端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终端,包括业务管理终端、业务终端和运维终端等。序号设备名称操作系统用途数量(台/套)重要程度2.3.6 业务应用软件以列表的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业务应用软件(包括含中间件等应用平台软件),描述项目包括软件名称、主要功能简介。序号软件名称主要功能开发厂商重要程度2.3.7 关键数据类别以列表形式描述具有相近业务属性和安全需求的
9、数据集合。序号数据类别如鉴别数据、管理信息和业务数据等,而业务数据可从安全防护需求(保密、完整等)的角度进一步细分。所属业务应用安全防护需求保密性,完整性等。重要程度2.3.8 安全相关人员以列表形式给出与被测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人员情况。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主管、系统建设负责人、系统运维负责人、网络(安全)管理员、主机(安全)管理员、数据库(安全)管理员、应用(安全)管理员、机房管理人员、资产管理员、业务操作员、安全审计人员等。序号姓名岗位/角色联系方式2.3.9 安全管理文档以列表形式给出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文档,包括管理类文档、记录类文档和其他文档。序号文档名称主要内容2.4 安全
10、服务序号安全服务名称安全服务包括系统集成、安全集成、安全运维、安全测评、应急响应、安全监测等所有相关安全服务。安全服务商2.5 安全环境威胁评估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中与安全相关的部分,并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的威胁列表。序号威胁分(子)类描述2.6 前次测评情况简要描述前次等级测评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测评结论。3 等级测评范围与方法3.1 测评指标测评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特殊指标两部分。3.1.1 基本指标依据信息系统确定的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要求中对应级别的安全要求作为等级测评的基本指标,以表格形式在表3-1中列出。表3-1 基本指标安全层面 安全层面对应
11、基本要求中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等10个安全要求类别。安全控制点安全控制点是对安全层面的进一步细化,在基本要求目录级别中对应安全层面的下一级目录。测评项数3.1.2 不适用指标鉴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基本要求的某些要求项可能不适用于整个信息系统,对于这些不适用项应在表后给出不适用原因。表3-2 不适用指标安全层面安全控制点不适用项原因说明3.1.3 特殊指标结合被测评单位要求、被测信息系统的实际安全需求以及安全最佳实践经验,以列表形式给出基本要求(或行业标准)未覆盖或者高于基本要求
12、(或行业标准)的安全要求。安全层面安全控制点特殊要求描述测评项数3.2 测评对象3.2.1 测评对象选择方法依据GB/T 28449-2012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的测评对象确定原则和方法,结合资产重要程度赋值结果,描述本报告中测评对象的选择规则和方法。3.2.2 测评对象选择结果1) 机房序号机房名称物理位置重要程度2) 网络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操作系统用途重要程度3) 安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操作系统用途重要程度4) 服务器/存储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在本报告中应唯一,如xx业务主数据库服务器或xx-svr-db-1。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应用软件重要程度5) 终端序号设备名称操
13、作系统用途重要程度6) 数据库管理系统序号数据库系统名称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型所在设备名称重要程度7) 业务应用软件序号软件名称主要功能开发厂商重要程度8) 访谈人员序号姓名岗位/职责9) 安全管理文档序号文档名称主要内容3.3 测评方法描述等级测评工作中采用的访谈、检查、测试和风险分析等方法。4 单元测评单元测评内容包括“3.1.1基本指标”以及“3.1.3特殊指标”中涉及的安全层面,内容由问题分析和结果汇总等两个部分构成,详细结果记录及符合程度参见报告附录A。4.1 物理安全4.1.1 结果汇总针对不同安全控制点对单个测评对象在物理安全层面的单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表4-1物理安全-单元测
14、评结果汇总表序号测评对象符合情况安全控制点物理位置的选择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雷击防火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电磁屏蔽1对象1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不适用4.1.2 结果分析针对物理安全测评结果中存在的符合项加以分析说明,形成被测系统具备的安全保护措施描述。针对物理安全测评结果中存在的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加以汇总和分析,形成安全问题描述。4.2 网络安全4.2.1 结果汇总针对不同安全控制点对单个测评对象在网络安全层面的单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4.2.2 结果分析4.3 主机安全4.3.1 结果汇总针对不同安全控制点对单个测评对象在主机安全层面的单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4.
15、3.2 结果分析4.4 应用安全4.4.1 结果汇总4.4.2 结果分析4.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4.5.1 结果汇总4.5.2 结果分析4.6 安全管理制度4.6.1 结果汇总4.6.2 结果分析4.7 安全管理机构4.7.1 结果汇总4.7.2 结果分析4.8 人员安全管理4.8.1 结果汇总4.8.2 结果分析4.9 系统建设管理4.9.1 结果汇总4.9.2 结果分析4.10 系统运维管理4.10.1 结果汇总4.10.2 结果分析4.11 (特殊指标)4.11.1 结果汇总4.11.2 结果分析4.12 单元测评小结4.12.1 控制点符合情况汇总根据附录A中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以
16、算术平均法合并多个测评对象在同一测评项的得分,得到各测评项的多对象平均分。根据测评项权重(参见附件测评项权重赋值表,其他情况的权重赋值另行发布),以加权平均合并同一安全控制点下的所有测评项的符合程度得分,并按照控制点得分计算公式得到各安全控制点的5分制得分。控制点得分,n为同一控制点下的测评项数,不含不适用的控制点和测评项。以表格形式汇总测评结果,表格以不同颜色对测评结果进行区分,部分符合(安全控制点得分在0分和5分之间,不等于0分或5分)的安全控制点采用黄色标识,不符合(安全控制点得分为0分)的安全控制点采用红色标识。表4-* 单元测评结果分类统计表序号安全层面安全控制点安全控制点得分符合情
17、况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不适用1物理安全物理位置的选择2物理访问控制3防盗窃和防破坏4防雷击5防火6防水和防潮7防静电8温湿度控制9电力供应10电磁防护统计4.12.2 安全问题汇总针对单元测评结果中存在的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加以汇总,形成安全问题列表并计算其严重程度值。依其严重程度取值为15,最严重的取值为5。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值是基于对应的测评项权重并结合附录A中对应测评项的符合程度进行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安全问题严重程度值=(5-测评项符合程度得分)测评项权重。表4-4安全问题汇总表问题编号安全问题测评对象安全层面安全控制点测评项测评项权重问题严重程度值5 整体测评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区域
18、间和验证测试等方面对单元测评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整体评价。具体内容参见GB/T 2844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5.1 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5.2 层面间安全测评5.3 区域间安全测评5.4 验证测试验证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验证测试发现的安全问题对应到相应的测评项的结果记录中。详细验证测试报告见报告附录A。若由于用户原因无法开展验证测试,应将用户签章的“自愿放弃验证测试声明”作为报告附件。5.5 整体测评结果汇总根据整体测评结果,修改安全问题汇总表中的问题严重程度值及对应的修正后测评项符合程度得分,并形成修改后的安全问题汇总表(仅包括有所修正的安全问题)。可根据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系统安全 等级 测评 报告 模版 2015 年版 5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