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2010级护理本科甲班(共1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急危重症护理学-----2010级护理本科甲班(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危重症护理学-----2010级护理本科甲班(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急危重症护理学 2010级护理本科甲班 1114寝室第一章 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急危重症护理学(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Nursing):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第二章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与管理一、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特点:即刻性、连续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二、院前急救的定义和任
2、务1、院前急救:也称院外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统称,即在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2、任务:(1)平时对呼救患者的院前急救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3)执行特殊任务时的救护值班 (4)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普及急救知识三、医院急诊救治的定义和任务1、医院急诊科: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院前急救医疗的继续,又是医院内急救的第一线,24小时不间断地对来自院前的各类伤、病员按照病情轻重缓急实施急诊或急救。2、任务:(1)急诊急救:急性疾病;各类休克;
3、脏器功能衰竭;昏迷;异物;可疑烈性传染病;各种意外(2)教学培训 (3)科研 (4)接受上级领导指派的临时救治任务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成1、院前急救 2、院内急诊科诊治3、ICU救治 4、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五、ICU的定义和任务1、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指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现代化高科技的医疗设备,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2、任务:生理功能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一、急诊科:是急诊、急救、重大灾害事件救护的重要场所,必须实行24小时连续接诊及首诊负责制,建立“急救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
4、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点,急危重症应在5分钟内得到处置。二、急救绿色通道的范围、管理对急危重症患者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1、范围: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无家属陪同且需急诊处理的患者;批量患者2、管理:(1)醒目标志,抢救优先 (2)合理配置、规范培训 (3)正确分诊、有效分流(4)首诊负责、无缝衔接 (5)分区救治、优化流程 (6)定期评价、持续改进(7)规范运行、有效救治三、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管理(一)组织实施(二)基本原则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优化急诊工作流程、救治流程、抢救流程、转归流程3、实行分级分区就诊 4、定期评价与反馈(三)具体目标及措施1、稳定急诊护理专业队
5、伍(急、忙、杂) 2、提高分诊准确率3、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4、完善急救血备用物资的管理机制四、急诊护理应急预案基本原则和应急准备1、基本原则:(1)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责任明确、分级负责 (3)培训演练、快速反应2、应急准备:(1)人员准备 (2)物资准备(3)区域准备 P17五、急诊科的总体布局和区域布局、仪器设备及药品(一)布局:从应急出发,以方便患者就诊和抢救为原则。1、总体布局(1)急诊科的标志:醒目标志(2)急诊科的平面布局:各功能部门减少交叉穿行、减少院内感染、节省时间为原则2、区域布局(1)医疗区:预检分诊处(台)、急诊抢救室、诊疗室、清创室、急诊手术室、治疗室和处
6、置室、急诊观察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病房(2)支持区:急诊医技部门;辅助及支持部门(二)设置1、急诊科的人员编制:急诊科人员资质;急诊科人员编制 P142、通讯、信息设备 P153、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仪器设备;急救器械;抢救室急救药品 P15第四章 ICU的设置与管理一、ICU收治对象1、创伤、休克、感染等引起MODS 2、 心肺复苏术后支持者3、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 4、物理、化学因素导致急危病症5、有严重并发症的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各种术后并发重症患者或者年龄较大 7、严重水、电解质、渗透压和酸碱失衡患者8、严重的代谢障碍性疾病 9、各种原因
7、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10、脏器移植术后及其他需要加强护理者二、ICU不宜收治对象1、急性传染病病人 2、明确为脑死亡的病人 3、无急性恶化的慢性病病人4、恶性肿瘤晚期病人 5、精神病病人及自然死亡过程中的老龄人6、其他救治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治疗的病人第五章 灾难护理一、灾难:(WHO)是对一个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包括人员、物资、经济和环境的损失和影响,这些影响超过了受灾社区或社会应用本身资源应对的能力。二、伤病员的检伤分类原则1、病重有存活希望优先 2、合理利用时间 3、简单急救处理4、适当放弃 5、及时隔离 6、转运过程中动态评估和再次分类三、常用的检伤分类方法1、初级分类(
8、1)START (2)Jump START (3)Triage Sieve2、二次分类(1)SAVE Triage:配合START原则一起使用(2)Triage S:与Triage Sieve联合使用四、检伤分类的标志第一优先:危重伤 红色 第二优先:中重伤 黄色第三优先:轻伤员 绿色 第四优先:致命伤 黑色五、伤病员转送前的准备(一)正确掌握转送指征和时机1、转送指征:(1)现场救治措施已完成(2)确保伤病员不会因搬动和转送而使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2、暂缓转送指征:(1)病情不稳定 (2)颅内高压可能发生脑疝者(3)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 (4)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者(二)伤病员转送前的
9、要求1、严格掌握转送指征 2、准备转送工具和途中急救物资3、妥善处理伤员,保证治疗连续 4、做好伤情登记和标记六、伤病员的安置与现场救护(一)伤病员的安置:分区安置、体位安放(一)伤病员的现场救护1、现场救护的原则与范围(1)现场救护的原则:对构成危及生命的伤情或病情,应充分利用现场条件,予以紧急救治,使伤情稳定或好转,为转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确保伤病员的生命安全。(2)现场救护的范围: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昏迷、张力性气胸、活动性出血、伤口、骨折、膨出、休克、疼痛、大面积烧伤、伤口污染、中毒者2现场救护的程序(1)初步评估,迅速判断伤情或病情 (2)立即执行最有效的急救措施 (3)稳定伤
10、病员的情绪言七、灾害护理学救援中的救护原则1、坚持公益性无偿救护原则 2、获得最大健康效益原则3、主动适应特殊环境原则 4、强化组织与协调原则八、急性应激障碍( ASD):急性应激反应或急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创伤性事件的强烈刺激引发的一过性精神障碍。九、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第六章 急诊分诊一、急诊分诊:是指对病情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简单、快速的评估与分类,确定就诊的优先次序,使患者因为恰当的原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亦称分流(stream)。二、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11、系统1、三级分类 :危急:危及生命及肢体的急重症,标识为红色:紧急:紧急但不严重,标识为黄色:非紧急:一般急症或轻度不适,标识为绿色2、四级分类:危急 、紧急 、次紧急、非紧急3、五级分类:危殆: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危及生命的急重症,标识为红色 :危急:生命体征临界正常值,可能迅速发生变化,标识为橙色 :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潜在加重的危险,标识为黄色:次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标识为绿色:非紧急:轻症,预计病情不会加重,标识为蓝色三、分诊程序(一)分诊问诊1、SAMPLE:用于询问病史S:症状与体征;A过敏史;M:用药情况;P:相关病史;L:最后进食,末次月经;E:患病前后情况2、OLDCART:用
12、于评估各种不适症状O:发病时间;L:部位;D:持续时间;C:不适特点;A:加重因素;R:缓解因素;T:来诊前治疗3、PQRST公式:适用于疼痛的评估P:诱因;Q:性质;R:放射;S:程度;T:时间(二)测量生命体征(三)分诊分流(四)分诊护理(五)分诊记录四、急诊分诊的作用:安排就诊顺序;患者登记;治疗作用;建立公共关系;统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五、急诊常用分诊方法:交通指挥分诊法;现场检查分诊法;综合分诊法第七章 急诊护理评估一、初级评估的目的和内容(一)目的:快速识别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二)内容:1、气道及颈椎(1)有无气道阻塞,原因?(2)气道通畅方法:开放气道(仰头/抬颌(颏)法
13、或托颌法)、负压吸引、止血、口咽导管、气管插管(3)颈部外伤患者使用托颌法保持颈椎固定 2、呼吸功能(1)有无自主呼吸、呼吸情况、胸廓起伏? (2)辅助呼吸:吸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球囊-面罩通气、呼吸机的使用)(3)张力性气胸针刺减压、开放性气胸无菌敷料封闭胸部伤口3、循环功能(1)循环功能判断:脉搏、血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皮肤温湿度、意识改变、外出血情况? (2)紧急处理:心肺复苏、止血、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心电、血压监测、保温4、神志状况(1)评估意识状态(AVPU):清(alert)、声(vocal)、痛(pain) 、否(unresponsive) ?瞳孔、GCS评分?(2
14、)处理:呼吸功能、病情观察、CT检查5、环境控制(1)移去衣物、环境安全? (2)保暖与保护二、次级评估的内容(一)问诊1、尊称患者与自我介绍 2、尽量应用开放性问题 3、避免应用医学术语4、及时澄清 5、关注陪诊者的情绪、语言(二)测量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三)重点评估:精神;脑;眼、耳、鼻、喉;心脏;胸、肺;胃、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骨骼与肌肉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心搏骤停(SCA):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二、心搏骤停的病因、分型、诊断(一)病因1、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病变、主动脉疾病2、非心源性(1)呼吸:肺栓塞、呼吸道异物
15、(2)严重电解质紊乱(3)药物中毒或过敏(4)意外:淹溺、电击、麻醉手术意外三、心跳骤停的诊断依据1、意识丧失 2、脉博测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呼吸 5、面色青紫或苍白 6、瞳孔散大四、心肺脑复苏(CPCR):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迅速恢复循环、呼吸,并保护脑功能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五、心肺复苏的分期: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性生命支持六、基础生命支持的操作要点(1)判断并启动EMSS判断病人反应-意识丧失?时间10秒启动EMSS:如确定意识丧失,让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准备除颤仪AED,开始徒手心肺复苏(2)摆放心肺复苏体位复苏体位:去枕后仰于地面或硬板床
16、上,解开衣领及裤带,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恢复体位:侧卧位(3)判断循环检查循环体征-心跳停止?触摸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在喉节旁开2-3cm。单侧触摸、时间10秒(4)循环支持(circulation,C)人工循环的基本技术是胸外心脏按压。按压位置: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方法:只以掌根部位接触胸骨。 深度:5cm。 频率:100次按压和放松时间为1:1。 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30:2。暂停时间:=41)和神志障碍二、中暑的急救与护理1、急救原则:脱离高热环境、迅速降低体温、保护重要脏器2、现场急救:迅速撤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口服补液、静脉补液3、医院内急救:(1)环境降温
17、:室温2025(2)物理降温:头部降温、冰水或酒精擦浴、冰水浴(3)药物降温: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4)对症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4、护理要点:(1)即刻护理:体位(2)有效降温:室温 体表 体核 4 5%GNS 胃内 灌肠 滴注/冰浴,降温的注意事项(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4)对症护理三、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污泥、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因咽喉、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肺泡失去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处于危急状态四、淹溺的急救与护理1、现场救护:迅速救离出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倒水处理:膝顶法、肩顶法、抱腹法)、现场心肺复苏、迅速转运2、医院内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护理 2010 科甲 1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