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共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共12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程序文件编号: CCEHSWP011版次:V0.0编制:审核:签发:分发: 总经办1份、酿造部2份、包装部2份、计划物流部2份、质量部1份修订日期:2017年 月 日 生效日期:2017年 月 日1、目的为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各类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对本公司在活动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识别。2、范围适用于乌鲁木齐工厂范围内危险源的识别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3、职责EHS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策划;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危险源;4、控制要求4.1程序描述首先应辨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设备(
2、装置)、生产/维修过程存在的危害,并对确认的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判定其危险源风险的级别,依此建立危险源风险控制的措施和降低/消除风险的优先顺序,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意外事故(事件)的发生,公司及各部门、全体员工应确保危险源辨识的主动性、经常性的态度对待危险源。4.2危险源的辨识4.2.1各部门对危险源进行积极、主动、经常性的辨识,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和措施,是防止和减少意外事故(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当工厂的地理、工作环境、生产设备和工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时,亦应进行针对性对危险源的辨识,正常工作情况下,要求每一个年度至少应进行一次;对辨识、评价、确认的危险源应制
3、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列表登记建档。4.2.2在辨识危险源时应充分考虑相关的单元因素活动,以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a)工作活动场所的地理位置、环境;b)生产作业过程或所提供的服务、支援过程;c)事先计划的和无计划/突然需要进行的工作;d)计划确定的、经常/正常的工作;e)不经常、偶然发生的工作;f)常态、非常态及失效模式;4.2.3危险源主要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常态):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非常态):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除第一类危险源),可能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非常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三类危险源(失效模式)即导致能量的约束或限制措施受到破坏
4、或失效的各类因素。4.2.4对危险源的辨识应做到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危险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辨识时应考虑如下的因素和范围: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非正常的活动(如故障抢修等);b)进入生产活动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外包人员、外来访问/参观/学习人员及其他相关方的人员);c)生产维修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工器具(包括租赁使用的);d)生产经营活动场所、环境;e)相关的措施、规程等。4.3风险评价就是对危险源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其可能发生事故的结果,并确定是否可承受。4.3.1风险评价方法在安全与健康区域,使用格雷厄姆评价方法,在环境因素
5、区域使用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格雷厄姆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具体赋分标准如下: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
6、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然而,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以此为基础,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值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到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也越大。规定人员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
7、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值L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每周一次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Consequence)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治疗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表3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值C 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8、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4)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D (Danger)根据经验,危险性分值在20分以下为低危险性;危险性分值在2070之间,则需要加以注意;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必须立即整改;危险性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按危险性分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的标准如表4。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 危险性分值(D)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
9、,可以接受重要环境因素评价方法采用是非判断法与综合打分法相结合进行评价。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只采用是非判断法判断;对其他环境因素先采用是非判断法,判断结果为1者再采用综合打分法进行评价。a)下列情况直接判断为重要环境因素:- 违法或超标;- 紧急状态;- 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固体废弃物;- 节能降耗的重点环境因素b)综合打分法- 评价准则:对环境因素清单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即: M=a+b+c+d+e+f 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及分值表代号评价因子评价的项目及取分值a影响范围全球范围周围社区场界内员工10
10、人以下操作者本人a = 5a = 4a = 3a = 2a = 1b影响程度严重一般轻微b = 5b = 3b = 1c产生数量大中小c = 5c = 3c = 1d发生频率频繁发生,连续发生至每日发生经常发生,每日少于一次至每周一次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很少发生,每月少于一次至每年一次几乎不发生或一年以上一次,d = 5d = 4d = 3d = 2d = 1e法律、法规符合的程度超标接近标准未超标准e = 5e = 3e = 1f公众及媒介对影响的关注程度社会极度关注地区极度关注地区关注社区关注不为关注f = 5f = 4f = 3f = 2f = 14.3.5即:公司危险源分级为:一级危险源
11、:造成轻微伤害,可能发生轻伤事故二级危险源:造成一定伤害,可能发生一般事故三级危险源:造成重伤或致残,很有可能发生较大事故四级危险源:造成较大的伤害,很有可能发生大的事故4.3.6各部门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结果报EHS汇总,EHS组织有关部门按一级到四级危险源危险程度核实、修改、确认,经安委会审批,建立全公司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档案,作为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依据,在公司安全生产中进行控制;5、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制定5.1各部门依据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对危险源风险进行评价并确定其是否符合行业标准/法规和公司的安全生产现况,针对不同的危害,制定三级到四级危险源的风
12、险控制措施;5.2危险源风险控制应包含:a)控制的目标和管理方案;b)运行控制的措施、操作规程;c)应急方案与程序;d)培训与演练;e)监督检查制度及评审;5.3公司危险源风险控制所制定的措施或应急方案等,应充分考虑到以下方面的因素:a)控制措施是否可以消除危害源和风险,将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b)控制措施在执行中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c)控制措施是否选定了最佳的方案;d)受影响的人员对控制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的评价;e)控制措施是否可以/会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f)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利用技术,改善和提高控制措g)考虑人的精神、体能及适应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最后手段;5.
13、4当公司生产工艺、设备、法规、产品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各部门亦应进行相应的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工作。6、危险源检查控制6.1 EHS将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下发各部门实施培训控制;6.1.1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保持经常性定期检查危险源运行控制措施实施过程,发现违规、违例的情况应即时予以纠正处理,并予以记录。发现新的风险应即时报告、评价制定控制措施;6.1.2公司员工间、各工序岗位间应相互监督、监护,发现问题和风险应及时指出、报告和提出改进建议。6.1.3EHS每年要求各部门须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应用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做到持续有效;6.1.4公司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以保证对三
14、、四级危险源采取足够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6.1.7公司制定的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各项措施,及时进行培训、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与修订,以确保预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6.1.8公司建立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记录危险源的辨识、危险等级、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巡查、检查、隐患整改等情况。6.1.9公司四级危险源设置标有危险源名称、等级、影响程度及范围等情况的明显警告标志;并应将四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岗位员工、临时工及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和人员。6.1.10公司对接触与使用三级、四级危险源的员工、临时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紧急情况下应当
15、采取的应急措施。6.1.11当公司三级、四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公司EHS和所在部门应当对三级、四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6.1.12公司EHS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将本单位四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告地方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有关情况。一旦发生本公司不能处理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同时上报南疆事业部;必要时可报至股份公司,以便及时调动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处理,以及时避免事故的发生。6.1.13公司应贯彻执行国家、地区、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三级、四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7、危险源的信息反馈7.1公司EHS将完成建档的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和对其控制情况及时建档;7.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责任范围内定期监测、检查的危险源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报EHS,由EHS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做到相互反馈,并适时修正危险源识别评价汇总表、三级、四级危险源监控措施及预案,达到持续有效地控制。附件:乌市公司风险源辨识表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