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阁考察报告(共3页).doc
《武汉晴川阁考察报告(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晴川阁考察报告(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武汉晴川阁考察报告晴川阁,1与、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又名晴川楼,位于晴川街,坐落在北岸、东麓的上,北临,东濒。晴川阁景区整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雄风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晴川阁景区与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有“三楚胜景”之称。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唯此一处。2002年获批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晴川阁最早为明嘉靖年间知府范之箴在修葺始建于南宋年间(1131年)的(原为)时所增建,取中的“晴川历历”句意命名。现为重点文
2、物保护单位。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年间,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崔颢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有楚四名楼之誉。因与对岸隔江对峙,相映生辉,被称为三楚胜境。曾多次被毁,现阁系按清光绪年间式样于1985年重建,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其底层5间,4间;顶层面阔3间,进深2间。台基,红墙朱柱,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杆为木质,朱漆彩绘。屋面四角向外伸出,深出檐,高起翘。正面牌楼悬挂晴川阁金字巨匾。其北侧为,园中青草如茵,竹木葱茏,瘦石嶙峋,幽静雅致。并立于晴川阁西南侧,原名,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也曾数度毁坏。现存建筑为清三年(1864)重修。占地350平方米。其建筑为砖木结构,带墀头布瓦屋顶,屋脊
3、微呈凹形。两侧吊顶廊庑与宫室连通,形成长方形。其西侧有一个院落,院外建有一座六角禹碑亭。亭内立有于清三十五年(1770)所刻禹碑残片及摹刻的毛会建禹碑石刻。与重修的和晴川阁组成古建筑群,为武汉名胜之一。晴川阁晴川阁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雄风碑、禹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著名的文物。晴川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 晴川阁 考察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