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地测防治水工作细则(共4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章地测防治水工作细则(共4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地测防治水工作细则(共43页).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六章地测防治水工作细则总则1、地质测量部门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技术考核制度、图纸资料和仪器、设备、工具、材料保管制度等,并按制度要求严格遵照执行。2、总经理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分管领导与直接责任者,要切实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生产技术科是矿井防止水工作的业务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矿井防治水的日常工作。矿井每月必须由矿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一次地测工作会议,切实解决地测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并记录在案。3、地质测量部门要编制和完善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基本矿图,并及时填绘相关的图纸,加强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和业务保安工作。
2、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台帐,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准确的资料。4、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地质测量部门向外提供的一切资料、报表等,均须经总工程师严格审查把关,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方能提交或报出。5、测量外业要坚持复测制度,内业计算必须坚持正副本对算制度。重大测量工程开始前应编制设计,并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后实施,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重大测量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以上的观测。主要测绘仪器每年要进行检定。常用测绘仪器、工具要定期进行检验、校正和维修。6、生产技术部要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对重点防治水工程应制定单项工程计划与设计,以便对照检查和落实。第一节测量工作细则
3、一、测量工作内容1.统一采用国家规定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建立健全地面等级网、近井点控制系统。2井下控制系统健全、完整,精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导线测量根据规程及工程进度及时延伸,并及时反映到以上巷道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通知单应提前(炮掘岩巷30米,煤巷60米,快速掘进巷道应视进度情况提前)发送矿分管领导、施工、技术、安全、相关图纸。3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不能因标定错误造成工程事故。4巷道贯通准确,贯通精度合格。3000米通风、机电等部门5测量矿图(1)井田区域地形图(1:2000或1:5000)(2)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或1:1000)(3)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或
4、1:2000)(4)井上下对照图(1:2000或1:5000)(5)保安煤柱图(1:1000或1:2000)(6)井筒断面图(1:200或1:500)(7)井底车场平面图(1:200或1:500)(8)主要巷道平面图(1:1000或1:2000)(9)回采工作面平面图(1:1000)(大型及以上矿井)6技术成果资料(1)地面控制网及近井点成果台帐(2)井上下导线点计算成果及台帐(3)工程标定解算台帐(4)井上下水准测量计算成果及台帐(5)井上下导线点成果计算簿(6)工程标定解算计算簿(7)井上下水准测量成果计算簿7原始资料记录(1)经纬仪导线测量记录(2)水准仪测量记录(3)井巷施工标定记录(
5、4)其它专项记录8坚持巷道开口、中腰线、停掘、贯通、停采及工程进度等的通知单制度9根据煤矿相关规程要求,开展岩移观测工作,开展岩移观测研究工作。10三量及损失量管理(1)建立三量及损失量管理台帐(2)绘制三量及损失量图(3)保安煤柱按规定报批二、生产安全联系11、凡井巷贯通和掘进巷道透峒室,老巷老塘或向水,火,瓦斯等危险边界掘进时,必须在岩巷剩下30米时,煤巷剩下60米时 ,测量技术员必须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发出贯通通知单,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以便采取安全措施。12、当采掘工作面经过其它巷道或危险区的上下方,其间距小于30米时,测量技术员应向有关单位发出安全通知单(见后附表3)。(附平面,剖
6、面图尺寸)13、在掘进工作面贯通另一井巷时,在两工作面相距60米前,测量技术员必须下达停头通知书,施工单位必须只准从一个工作面向另一面贯通。14、按旬进尺和月进尺填报上图,定于每月初3号前向集团相关部门上报交换图。三、中、腰线管理15、严禁无设计、无书面通知书、无措施、无计划安排给线开工。16、各类巷道的开工通知必须以矿总工程师签批的委托书、开工通知书、便函或施工技术措施等形式,提前2-3天通知测量技术员,以便准备资料按要求放线,停头要通知测量技术员收尺,复工要通知地测技术员复核。重要井巷工程开工须提前半月将施工图交测量技术员,以保证有足够的图纸复核及测算时间。17、标定中、腰线前,测量人员必
7、须对开工措施和设计图纸上的数据、几何关系进行验算、检核、重要工程的设计导线,标定设计须经生产技术科长审查签字、测量负责人签字,确保无误后,方可标定给线。18、主要巷道的中、腰线必须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或全站仪标定,次要巷道的中、腰线,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可用罗盘仪和半圆仪标定。19、巷道开工临时中腰线,若现场情况限制,可用罗盘仪标定。当巷道掘进出48米后必须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重新标定。20、井下标定必须准确,误差不得超过规程规定,标线资料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对现场标定参素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迁站,否则必须重标。标线后30-40米时,必须对新标的线进行复测。21、标定中线应成组设置,每组点不得少于
8、3个,点间距不得小于2米,如遇特殊情况(既巷道不够长或顶板破碎不宜打顶板桩)时,点间距可以不大于2米,但是放完中线后,必须用油漆沿中线方向在巷道顶板上不间断标注6-10米。22、井下中腰线的标定,最前面一组中腰线至迎头不许超过30米。23、最前一组中腰线点距迎头30米以内的临时中腰线,由施工单位负责延线指挥掘进,各施工单位应建立延线制度。24、在30米之内中线有松动或巷道变坡 中腰线不能使用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地测人员给予校正或延挂中腰线。25、超过30米时,施工单位不论中腰线是否可用,都应及时通知地测人员去延挂中腰线。测量负责人应随时加强联系,掌握中腰线至迎头的情况,每30米不少于一个线桩
9、,随时延挂中腰线。26、最前面中腰线距迎头的距离,应在2530米。腰线也可2530米设置一个点,并在帮上划出腰线,腰线至底板的高度要在规程措施中规定。27、延设中腰线时,必须对所用的和新设的点进行检查。巷道每进100米应检测校正一次中腰线。28、各施工单位建立队、班组长、验收员(技术员)延线制度,负责延长中腰线至迎头30米以内的中腰线,以便施工,否则造成巷道偏差,责任由施工单位负责。29、巷道中的测点和中腰线点,施工单位应妥善保护,严禁敲打或吊挂重物。如是锚喷巷道,喷砼前要加以保护,严禁喷覆。如遇测点损坏或对延挂的中腰线点有疑问时,施工单位要及时告知测量人员,否则出现差错由施工单位负责,测量人
10、员若不及时处理,出现错误由测量人员负责。30、对各单位安装、卧底所需中、腰线必须及时标定与提供。31、施工单位在测量给线时,应密切配合、协作打眼、提供方便。测量给好线后应当场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情况,以便掌握施工。32、测量人员对巷道按中腰线施工情况应经常检查,发现未按线施工,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改正,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如遇巷道偏线严重而无法延线和影响工程使用的,可拒绝给线,并立即向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反映,拿出处理意见。33、未经技术部门或总工程师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改线。四、贯通34、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必须按煤矿测量规程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按规定的程序报批并按批准的贯通设计进行实测、计算、
11、复测、复算 。35、贯通测量工作至少应独立进行两次,最后取其算术或加权平均值作为标定最后一次方位的起算数据。 36、贯通工程两工作面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30米,煤岩巷中剩下60米之前,由测量技术员编制贯通安全技术措施以书面形式报送总工程师,分管生产的矿长和安全、调度、通风、生产技术、施工单位等部门进行审批。经审批的贯通安全技术措施由测量技术员负责贯彻落实,并在现场标出透点位置及控制距离。37、所有贯通工程都应绘制1:200或1:500大比例尺贯通施工图挂调度室,每天收尺填图一次,严格掌握工程进展情况。38、采、掘、修工作面接近老巷、老空、小窖、老窖及煤柱边界或进入危险区30米前,测量技术员须以书
12、面形式向总工程师、分管矿长和安全、调度、通风、生产技术、施工单位等部门,并在现场标出位置和控制距离。39、当掘进巷道从其它巷道、工作面或危险区的上方或下方通过时,其间距小于30米的,测量人员应向有关领导和单位发出安全通知书,并附平、剖面图,标明净岩(煤)柱,以便采取安全措施。40、在测量技术员下达安全贯通通知单(见下表)后,技术、安全、通风、调度、机运及施工单位等必须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加强管理,严格按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施工,确保巷道安全,准确贯通或顺利通过。五、测量工作质量及事故分析48、测量人员对当日测量资料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对算和精度评定,必须当日完成,特殊情况不超过次日并将测算资料上
13、图。49、测量人员对各测量内容必须进行复测、复算、校对填图。50、测量,绘图,三量,储量等必须严格按规程和地测质量标准化的有关规定要求工作,每项工作必须保证工作质量,矿每月必须对测量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不符合规程规定的必须重做。51、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对各自范围内的业务工作,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或限期落实整改措施。52、对检查出的质量问题,除立即返工外,要组织有关人员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出现测量失误,必须落实责任者,严肃处理,接受教训。第二节地质工作细则一、工作内容1有经批准的地质勘探报告,及时编制建井地质报告、生产地质报告2煤矿“三书”采区地质说明书(划分采区需提供)回采工作面
14、地质说明书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采区地质说明书内容:文字说明部分:(1)包括采区范围及采区与邻近采区位置关系及与地面位置关系(2)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3)地构造、水文地质情况(4)煤尘、瓦斯及煤自燃情况(5)储量计算(6)存在问题及建议附图纸部分:(1)剖面图:1:1000(2)水平切面图:1:1000或1:2000(3)煤层综合柱状图:1:200(二)回采地质说明书内容、掘进地质说明书内容具体见后附表五3地质预报(1)预报形式:年度预报、季度预报、月预报、临时预报(2)预报要求:地点、范围、预报内容、对安全生产影响,措施建议,工作面预报必须在每月底由地质部门提交采矿部门,以便指导工作
15、面生产。工作面预报通知单(见后附件1)。(3)预报结果:要尽量与实际情况相符,不因预报失误造成造成重大工程责任事故。(4)预报资料要以年为单位装订成册,妥善保存4开展已回采结束的采面、采区采后地质总结,总结内容包括:(1)开采技术条件(2)储量(3)资源回收率等5地质图纸(1)地形地质图(1:20001:10000)(2)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2000或1:5000)(3)矿井地质剖面图(1:10001:5000)(4)勘探线剖面图(5)钻孔柱状图(6)煤岩层对比图(1:200或1:500)(7)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或1:500)(8)地质构造纲要图(9)急倾斜煤层水平
16、切面图(10)矿井瓦斯地质图6邻近煤矿资料收集井田边界以外200米范围内相邻矿井资料收集齐全;井田范围内小窑分布情况、开采范围、对矿井的影响危害情况清楚7原始资料(1)有正规的原始记录本,内容齐全,页码正确,分时间保存(2)对收集原始资料及时分析、成图保存8、原始资料收集规范:(1)每个掘进工作面,每周调查不得少于12次,升井后及时编录、整理,反映到1:1000地质图上,做好前方的预报工作,为指导日常生产提供地质依据。如发现疑难地质问题,应及时向部长汇报,共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使生产正常进行。(2)掘进巷道地质素描范围: 岩石巷道布置在同一层位中时,对地质变化简单地段可不作连续素描(只素
17、描地质变化复杂地段),但应收集所揭露的其它地质资料,如产状、断裂、裂隙、风化情况、水文等。凡煤巷、半煤巷、上下山、地质探巷、石门、煤仓等应作连续素描(比例1:500或1:1000)。地质变化较简单时,一般只素描一帮,较复杂的地段应作局部放展开图。(3)停送巷道应及时素描至掌子头,并做好正头断面素描图。(4)素描时除素描巷道揭露部分外,对主采煤层还应推测至顶底板,并注明煤层全厚(H),纯厚(h)以及夹矸厚等。(5)地质素描点必须与全部测点联系,地质点间距不得大于20米,对复杂地段还应加密,其增加多少,以能控制地质变化为原则。(6)地质素描时必须用皮尺丈量,严禁用步测或数棚办法来代替,升井后应测量
18、距离相互校核。(7)素描应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进行,做到有描有述,防止只描不述或不描的错误作法。素描图格式见后附表2(8)素描内容: 煤层的观测: A、煤厚:包括煤层的实测全厚度或预测全厚度、见煤全厚度、各煤分层及夹矸厚度以及煤层底板距巷道底板的距离。 B、煤层的结构和构造:煤分层、夹矸、包体、化石、煤岩类型、层理、节理、裂隙等。 C、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D、顶底板岩性特征:厚度、化石、包体等。 E、风化情况:风化程度、次生矿物、延展方向、范围。 F、水文情况:滴水、淋水、渗水等。水量较大时应采样,测流量等。 G、构造破坏情况:断裂、鼓包、压梁等。煤系地层及其它岩层的观测: A、岩层名
19、称、岩性特征、厚度、结构、构造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层还应收集一定数量的标本。 B、产状、节理、裂隙等。 C、岩层风化情况等等。构造观测: A、褶曲:位置、产状、幅度、延展方向、对生产的影响程度等。 B、断裂:位置、性质、落差、走向、倾向、真倾角、伪倾角、断煤交线、走向延展方向、对生产的影响等。 C、节理:性质、产状、密度等。水文观测:出水点的位置、出水日期、层位、岩石名称、出水性质及形式,如果出水量较大时,应及时分析出水的原因,向部长、总工程师汇报情况,提出安全措施,还应建立长期水文观测站,以便采水样化验。对全部出水点升井后应填图和登记水文卡片。(9)送巷过程中,如发现所送巷道与地质变化不相适应
20、,将要造成废巷或丢煤时,应及时向生产部掘进技术人员反映,及时纠正错误。(10)掌握工作面的地质规律,经常分析研究工作面有无影响回采的各种地质隐患,随着送巷的进程对各种地质隐患应及时提出补巷措施,防止造成采煤时再补巷的后果。(11)根据巷道设计方案和工作面的地质情况,结合通风、运输、排水、采煤方法等,全面分析巷道设计方案是否有利于采煤和有利于提高煤炭回收率,并提出修改巷道布置方案的建议。(12)地质人员应从地质角度分析全部需要贯通的巷道,在贯通范围内有无地质构造等变化,防止贯通事故发生。(13)凡经巷道探明无开采价值的地区应在探巷结束后,当年第三季度前,提出注销或报损等资料交回采储量管理人员办理
21、上报手续,并为编制储量年报打好基础。(14)工作面形成后应于一周内将所收集到的全部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提出地质说明书一式三份(附图纸),经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将其中一份交给回采储量管理人员审查验收,工作面回采时继续使用,一份归档,另一份供采煤区队技术员编制作业规程之用。(15)掘进地质工作对回采地质工作负有如下责任:按细则要求负责提交每个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做到准确、齐全、整洁。对所提供的资料质量全面负责,如出现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时,应负责重新解释或重新调查的义务。对1:1000采区地质图进行全面整理着墨。(16)参与掘进作业规程和技术措施审批工作。参加技术例会,在会议前一天,应
22、对全部掘进工作面的进度、地质情况等进行充分准备,提出前方的地质预报,并从地质角度提出较合理的巷道布置方案,当好生产的参谋。 (17)地质原图(包括日常结合生产用地质原图):1:1000地质图:每次升井后必须修改一次,在导线跟测后应将全部资料着墨。并用电子版备份。(18)资料的保管:日常生产用地质资料归部档保管。采区采完总结后,以采区为单位分盒归公司档案室保管,任何个人不得保存资9技术成果资料(1)成果资料及台帐:井田大中型地质构造台帐,井筒石门见煤点台帐,井上下地质钻孔成果台帐,相邻煤矿及老窑调查台帐等(2)井巷地质素描图10储量管理(1)建立矿井储量管理台帐,绘制储量动态图(2)储量管理满足
23、矿井规划发展需要,采区回采率符合规程要求、定期进行回采率分析,按规定对煤量丢失进行管理二、业务联系1、生产技术科下函,按业务联系制度,地质技术员必须为矿井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2、地质技术员与设计、采掘、通风、瓦研、机电、安监等部门有关业务联系必须通过书面形式(委托书)进行,互相协作、互相监督、互相配合。第4条:地测部门必须在原有勘探部门提交的矿井精(粗)查地质报告的基础上,根据矿井实践的地质资料,按工程的不同要求,编制生产地质报告或说明书、地质素描。经总工程师批准后,提交设计人员使用,设计人由生产技术科科长担任。3、设计部门需要地质资料时,必须事先联系,提交委托书,并由总工程师签字。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防治 水工 细则 4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