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范文(共12页).doc
《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范文(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上岗人员院感知识培训范文(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课件准备:一、 法律法规二、 相关术语定义三、 临床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四、 手卫生与标准防护五、 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学习一、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院感染管理规范疗废物管理条例 等二、相关术语定义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处理。2、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的处理。3、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4、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
2、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5、5、感染药物:是指用以治疗病原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茵、原虫、蠕虫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其中包含抗菌药物(抗生素、合成类抗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6、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 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 2)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不可佩戴手饰。 3)物品管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
3、物品应分别放置,并有明显标志。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一周左右,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
4、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操作中保持无菌: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的身体应与无菌区域保持一定距离,并面向无菌区;手臂就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水平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不可面对无菌区域谈笑、咳嗽、打喷嚏;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7)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7、随时消毒:是指传染源还在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目的是及时迅速杀灭从机体中排出的病原体。8、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5、。例如医院内的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过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9、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一、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备。二、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齐,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四、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两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五、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
6、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六、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七、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房)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八、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三、临床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发生而发生,随着医院的发展而发展。1 护理质量的
7、好坏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护理质量的保证为控制医院感染创造良好的环境。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都是在一定的预定标准下执行的。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促进患者康复 预防疾病,也只有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下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为护理 工作的质量高低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2 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护士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任何一次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及负担,而且可能延长病程,造成病残甚至死亡。 2.1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缺乏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处理成本核算与院内感染的关系,单一地追求经济效益,
8、应该由供应室统一供应的灭菌再生物品而自行消毒处理。同时,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在无任何任何防护条件、防护设施下对严重污染的物品进行洗涤处理。 2.2可以重复使用的物品处理不规范大多数是由各使用科室自行洗涤,包装后送供应室灭菌,清洗物品无规范的消毒池、清洗池、无洗涤质量标准,洗涤后的物品甚至还有血迹,质量意识欠缺。多数科室是由未经培训的临时工人来操作,专业知识缺乏或无专业知识。 2.3各科室准备的消毒包部分包装质量不符合灭菌要求,包内缺监测卡,包外缺灭菌日期、有效期,包布反复多次使用不洗涤,有污迹,质地发硬,甚至有破损,灭菌时不利于蒸汽的穿透,部分消毒包大小超标,布类、器械类混装,从而影响灭菌效果。
9、 2.4灭菌后的物品各科室储存条件差,科室无储存专柜,有的医务人员随手存放在办公桌内,有的是无菌有菌混在一起,未分开存放,从而导致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 2.5有效进行安全操作 2.5.1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等)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如手部皮肤有破损,在进行上述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2.5.2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时,应戴手套、口罩(具有防渗透性能),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必要时穿具有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2.5.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
10、要保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伤口出血。 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护理人员工作的内容之一 3.1加强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是所有在岗护士、新任护士、进修、实习护士上岗前的必修课,医院感染管理科把它作为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之一,要求全体护士必须认识到医院感染与已有关,也是护理质量的组成部分,真正明确自己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提高自觉性,把控制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变成自觉的行动。对患者每完成一次护理操作程序都必须要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规范履行护理行为。加强工作责任心,提倡“慎独”精神,遵
11、守各项规程和制度,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护理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夜班时操作是否按照无菌操作程序进行,在紧急抢救时是否所有处置都符合要求,这些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科室医院监控小组将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落实预防隔离措施列入对护士的考评,对患者满意度调查的内容以及对患者的健康宣教中,倡导相互监督,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护士的行为素质,确保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的准确无误。 3.2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医院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在发挥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尤为注重与重点部门护士长的联系与沟通。根据对重点部门制定的具体措施,重点科室对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都作了明确的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岗 人员 感知 培训 范文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