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1课程的性质管理学基础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群、物流管理专业群中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等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管理类专业不同于工科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不仅是一线岗位现场作业的骨干、组织者甚至是未来的领导者,还应该具备协调能力、沟通公关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的职业素质。该课程正是基于满足这种要求而设置的。该课程以“一个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及可能运用的各项管理职能”为中心,以管理活动中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岗位的业务内容和流程为对象,以管理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为主线,以企业(组织)管理的基本原
2、理、操作方法为抓手,以从事中基层群体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集管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管理技能于一体,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重、实用性层次性较强、综合程度较高的职业技术课程。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设计,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需要为导向,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建设改革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专家、学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等对管理类专业相应的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分解,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按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为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奠定基础,适用于培养经营管理领域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本课程标准力求追踪行业技术动态,及时涵盖管理理论、管理技
3、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掌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倡导任务型、实践型、启发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企业管理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营运管理与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计划制定、机构设置、制度拟定、角色扮演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在企业的营运管理与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管理知识、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学生具备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职业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型、任务驱动型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
4、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奠定基础。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主要应使学生具备在企业或组织管理岗位等各岗位主管的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能学会组织团体中管理的一般流程;2、能熟悉影响管理职能发挥的因素;3、能学会计划的程序、方法;4、能熟悉理解决策过程和决策技术;5、能熟悉组织架构的常见形式,理解组织变革中的动力与阻力,具备初步进行组织机构设计的能力;6、能熟悉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原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人员配备的技能;7、能学会如何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员工激励,以
5、提高工作效率,并初步具备进行挫折管理的技能;8、能学会如何解除管理活动中有效沟通的障碍,并初步具备冲突管理的方法;9、能学会衡量工作成效、纠正偏差的控制方法;能熟悉企业文化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影响,掌握创建、塑造企业文化的途径;10、能学会行政单位管理、事业单位管理、生产型企业管理、流通型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策略;11、能运用创新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为从事的管理工作服务,以便适应未来就业创业时管理理论应用的新发展。2.2 知识目标为达到上述能力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的专业知识:1. 为什么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管理科学?管理者的概念及其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不同管理流派主要的管理思想;2
6、. 能够解释古今中外著名的管理案例中蕴含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3. 决策的程序、影响因素和决策技术;4. 计划的内容、作用与制定方法;明晰实现目标管理的步骤;5.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方法、常见形式;6. 领导威信、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的运用;激励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沟通过程、类别及沟通障碍克服的方法;7. 管理控制的流程和方法;8. 行政单位管理的环境;行政组织岗位职能分析的方法;公共产品与公共管理的内涵;9. 事业单位管理财物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内容;10. 流通型企业中的进货管理、质量管理、存货管理、营销管理;11. 生产型企业的作业流程和人本管理;现场改善的策略、方法,以及安全生
7、产责任追究制的实施;12. 管理创新的理论、战略管理、信息管理的内容以及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2.3素质目标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渗透以下素质能力的培养:1. 探究问题的能力;2. 与人沟通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3. 团队协作的能力;4. 自学的能力;5. 解决问题的能力;6. 信息处理的能力;7. 创新能力等。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如下表。序号学习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模块教学单元/项目能力要求知识要求1管理理念培养与基础知识认知管理的基础知识1、能描述管理的任务与目标,树立管理理念;识别管理者的角色扮演;2、能描述管理理论发展过程和各代表流派的基本观点;3、能分析古
8、今中外典型管理案例4、能区分不同决策型;熟悉并能运用决策的程序与方法1.掌握管理的概念;明晰管理者的定义;界定管理者的素质2.熟悉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及典型的现代管理学派;3.熟悉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4.掌握决策的概念及常用方法;界定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克服。102管理的核心职能与流程计划管理技术1.能模拟计划的表现形式并阐述计划的层次体系;2.能区分目标管理的优缺点;3.能进行资金的筹集与运用;4.能熟悉计划的步骤并运用计划的技术;5.能熟悉并运用目标管理的步骤1.掌握计划的概念;2.熟悉编制计划的基本方法;3.明晰计划的步骤;4.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5.明晰目标管理实施的步骤18组
9、织管理技术1.能模拟组织工作的基本过程;2.会设计常见的组织机构;3.能够根据要求进行授权、集权和分权;4.知道如何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5.会分析组织变革的动因、征兆及阻力1.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2.明晰职权与授权的概念;3.理解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含义4.掌握团队的概念及其特征领导、激励与沟通技术1.能掌握如何发挥领导的作用;2.能识别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不同;3.能模拟使用几种典型的激励理论;4.能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与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5.能根据要求,提出解决和改进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激励和沟通问题1.掌握领导的概念;2.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3.理解管理方格理论、领导
10、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4.熟悉几种代表性的激励理论;5.掌握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管理控制技术1.能区分控制与计划、管理控制与一般控制;2.知道如何发挥控制的作用;3.能模拟运用控制过程;4.会区分控制的类型并能实际运用;5.会利用控制的方法1.了解控制的作用和特点;2.掌握控制的概念、方法和技术;3.明晰控制工作的过程;4.清楚并能区分控制的基本类型;5.能把握控制工作中的基本原则3管理实战应用技术行政单位管理技术1.能够熟悉分析当前我国的行政环境;2.会模拟行政组织的岗位角色;3.熟练运用基层组织的各项管理技巧;4.会识别公共产品,能把握相关法律;5.能进行行政监督实践1.掌握行政环境的概念
11、、内容;2.了解行政环境的特征;3.掌握行政组织岗位职能分析的方法;4.了解行政组织决策;5.理解公共管理的内涵8事业单位管理技术1.模拟事业单位管理的责任并筛选出三项基本责任;2.会描述知识管理的含义;3.能区分事业单位、企业、其他非政府组织;4.会设置某一事业单位岗位;5.会制定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1.掌握事业单位的概念,了解事业的性质和特征;2.熟悉事业单位财物管理的策略、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3.能清楚描述事业单位的责任;4.明晰知识管理的策略;5.会界定事业单位的岗位流通企业管理技术1.能模拟流通企业的进货流程;2.观察超市的货物陈列方法,掌握货物陈列技巧;3.会利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
12、量管理;4.会利用经济批量模型进行库存控制;5.会进行营销策略的搭配运用1.熟悉流通企业的进货流程;2.理解流通企业的进货艺术;3.理解流通企业的质量管理;4.了解存货的意义,掌握存货控制方法;5.掌握流通企业的营销管理技巧生产型企业管理技术1.会分析生产企业主要的岗位职责;2.掌握现场主管的必要的管理技能;3.会开展现场管理能力训练的方法;4.能根据要求采用责任追究制1.熟悉生产企业的作业流程;2.理解人本管理的含义;3.熟悉现场改善的策略与方法;4.认知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4管理创新与应用创新管理技术1.会结合案例理解创新2.模拟管理的职能进行创新过程的培训3.能识别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技巧;4
13、.知道如何发挥组织文化创新的职能1.掌握创新的概念,了解创新的特点2.知道创新的意义和作用3.熟悉创新过程的理论4.掌握创新的培育技巧6战略管理技术1.针对特定的组织,会区分其战略层次2.能制定企业经营的基本战略3.能对给定的组织进行战略分析4.能模拟进行战略管理1.理解企业战略的概念及层次;2.了解企业战略的特征;3.明晰企业战略成功的途径;4.理解战略计划与战略管理的含义;5掌握企业战略的实施过程信息管理技术1.会定义并描述信息管理的含义;2.能区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3.知道如何发挥信息管理的作用;4.识别员工信息素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1.掌握信息管理的概念;2.了解信息管理的分类和信息管理
14、系统、信息化与信息产业;3.明晰信息管理的特征;4.清楚知道企业核心竞争力专心-专注-专业4.1 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4.1.1教材选用及编写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参考“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技能、知识与态度)”和“活动设计”,把知识学习、岗位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3. 教材内容要注重能力培养,并体现任务驱动、案例启发,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灵活多样任务,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及体验和思考等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各种任务活动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4. 教材
15、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强调门店营运管理专业知识,同时配备供教学使用的辅导材料,以方便教学。教材应突出实用和创新,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单纯的重复操练。5. 教材内容应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保持与时代经济发展同步。力求语言真实、语法规范,功能围绕能力培养,做到实用有效。6. 教材中的案例具有时效性,活动设计具有可操作性。7. 可以对相关课程内容有所拓展。8. 教材编写时应能充分使用图片来展示相关工作岗位的流程,以增加其趣味性和实用性。4.1.2 参考资料选用1.朱占峰主编的管理学原理-管理实务与技巧(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武汉理工大学
16、出版社2009年8月第2版。2.杨想生、刘文华主编的管理学原理(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3.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田玉兰、王豪杰主编的管理学基础。4.北京华联员工培训资料;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培训资料等企业培训资料。4.2 教学建议4.2.1教学条件和环境1. 通过本课程的专业学习和实训,能在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经营管理素养、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一定的企业营运管理能力和自觉、继续学习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2.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内容和方
17、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企业的管理知识、掌握决策与经营管理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运用能力。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这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3.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选取多媒体、网络资源、实例分析、项目规划、任务导向、现场教学等方法手段,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综合职业能力。4.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积极合作的品质。4.2.2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1. 教学设计本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零距离上岗为目标,注重与企业对
18、接,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与中储南京分公司、北京华联超市南京分公司、南京商尔友电子商务公司等企业合作,着重培养学生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管理岗位的业务能力,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如:在与顾客洽谈过程中,要注意基本礼仪、沟通等问题。该课程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相关企业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岗位能力要求等,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这种“职业与学业”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又体现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且为企业输送更加合格的技能型人才。2.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工作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模块一:管理理念
19、培养与管理基础知识认知启发教学,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模块二:管理的核心职能与流程课堂教学、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模块三:管理实战应用技术课堂教学、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设计操作模块四:管理创新与应用技术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多媒体教室、网络资料应用、案例分析3. 考核形式考核形式“项目化”。本课程按项目进行考核,理实结合,即:每个项目中的第一部分知识准备、第三部分知识拓展以理论考核为主,第二部分实训操作以企业岗位标准作为实训考核标准,逐项进行考核。四个项目的考核成绩按1:5:2:2的比例计算为课程成绩(并可根据实际情
20、况进行调整),打破传统的期末集中考核的方法。4.3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应采用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企业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的提高,实现课程目标。2. 力求避免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职业岗位,进行发展性评价。3. 提倡综合素质评价,运用测试性评价(笔测)和非测试性评价(如决策方案选择、机构设置方案设计、管理岗位职责设计、管理制度拟定等)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4. 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教材是
21、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利用幻灯片、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等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开发校本教材。2. 学校应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内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3. 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积极聘请行业或企业精英参与教材的开发,以拓宽教学资源渠道,实现资源共享。4.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实训实习、教师科研教学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5. 积极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与实训合一,保持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5其它说明4.5.1 适用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交通运输管理专业。不同专业群教学时可以通过案例选择的侧重点加以因材施教。4.5.2 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情况及要求。 本课程无对应的资格证书考试要求,但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参加初级、中级的经济师资格证书考试、营销师资格证书考试。4.5.3 本课程标准由管理学基础教学团队进行研究制定,根据教学需要每年进行修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