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共8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金融学课程 论文题目 加快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学 院 经济管理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2009级 2班 学 生 宋兴强 指导教师 刘艳 2011年11月加快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已取得长足进展,在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实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纠纷频发以及地下钱庄的猖獗等问题的进一步显现,关于打破金融体系的管制与垄断,建立市场化金融体系,特别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呼声正在日益提高。文章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以及改革方向进行了
2、详细分析。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改革,信贷市场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早期的改革侧重于理顺商品价格。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强调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化与市场化。资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在借鉴世界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是先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1986年至199
3、6年这十年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明确了专业银行资金可以相互拆借,资金拆借期限和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议定,并确定了拆借利率实行上限管理的原则,对规范同业拆借市场发展、防范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正式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迈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步,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放开债券市场利率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开债券市场利率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1.国债发行的市场化尝试 1991年至1996年,财政部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国债的市场化发行。发行采取了利率招标、收益率招标、划款期招标等多种方式。同时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发行数量,采取了单一价格招标或多种价格
4、招标。这是我国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的开端,为以后的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积累了经验。2.放开银行间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 1998年,鉴于银行间拆借、债券回购利率和现券交易利率已实现市场化,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条件已经成熟。同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首次通过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以公开招标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随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也以市场化方式发行了金融债券。(三)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现阶段商业银行存、贷款仍是我国社会资金积累与供给的主要渠道,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的主要业务,因此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改革目标的关键。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
5、大额,后短期、小额”。随着境内外币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中资商业银行均制定了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办法,建立了外币利率定价机制。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意识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以及面临的相关问题分析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重要内容,是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现状,完成以放开存贷款利率为主要内容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认真分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应对。( 一) 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是否会因利率市场化受到影响在由中央银行规定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为保证银行业的收入水平,我国的存贷利差多年来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
6、。如果中央银行不再规定存贷款利率水平,会从两个方面对银行的营业收入产生影响: 一是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多和各种理财产品的不断推出,一部分银行存款可能会向金融市场分流,存款利率面临刚性,很难向下调整; 二是金融市场发展使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方式从市场筹集资金,因而会削弱银行贷款议价能力,尤其是对于大企业而言,商业银行的贷款议价能力会受到限制,而大企业贷款占银行贷款的绝大部分,因此,银行存贷款利差将收窄。但以下情况也是存在的,在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只能是利率的被动执行者,没有利率的制定的自主权。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有了存贷款利率制定的自主权,对存款与贷款的
7、规模和结构的管理将由被动变为主动。存贷利差缩小带来的营业收入减少,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其他办法进行弥补,如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中间业务品种,以投资理财等多种方式增加营业收入。 ( 二)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是否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我国利率长期处于管制状态,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利率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到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精力和资源有限。在管理理念方面,很多商业银行尚未从单纯的成本管理转向定价管理与风险管理并重上来。如果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水平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很容易引发价格恶性竞争,并影响到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和健康运行。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加
8、大这是因为,在管制利率情况下,各家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率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但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利率波动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影响,还要考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当存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后,如果有的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保持或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业务交叉补贴的做法,表面上存贷款利率是按资金供求状况确定的,但同时又通过其他手段对这一价格进行补贴,以此获得不正当的竞争力,也会扰乱资金定价体系。( 三) 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是否会因利率市场化而恶化近年来,我国中小
9、金融机构发展很快,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和帮助客户投资理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中小金融机构在人才素质、网点布局、技术装备、产品创新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都难以与大银行匹敌。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保护,使之避免与大型金融机构直接进行价格竞争。存贷款利率放开后,中小金融机构在资金定价方面的话语权较弱,同时又面临着存贷款利率结构不匹配、对优质客户吸引力较弱、服务产品单一、利润来源渠道较少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中小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后的生存空间,防止出现中小金融机构大面积经营困难的情况,使其继续发挥为中
10、小企业融资、为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是宏观调控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四) 存贷款利率水平是否会因利率市场化而出现大幅波动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后,会不会出现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大幅度上升,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借款人的利息负担问题,利息负担过重必然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处于存款大于贷款状态,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成本约束的条件下,为多拉存款而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的动机不强。另外,我国信贷市场已经进入充分竞争的状态,大部分商业银行已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存款业务的竞争日趋理性。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为控制负债规模和改善负债结构,推出了控制利率较高的长期存款的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利率 市场化 进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