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共6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像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图像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名称图像的放大与缩小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提供者陈丽云课时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1. 比例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把两个领域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出于两点考虑:一是根据放大(或缩小)前后两个图形中相对应的数据,能够写出许多相等的比,这是教学比例知识的极好素材,有益于学生数形结合,感悟比例的意义。二是借助比例能清晰地表达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规律,从而加深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理解。2.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
2、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例1讲解图形放大、缩小的含义,建立初步的图形变换的概念;例2画出放大、缩小后的图形,进一步体验图形变换的含义。两道例题都以图形放大
3、、缩小的概念为教学重点,先形成概念,再应用概念,构成完整的概念教学过程。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列举法、归纳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三张动物图片。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情境引入,提出猜想谈话:小明想把一幅画放大(课件出现原图)用来装饰卧室墙面。(课件演示拖动鼠标把画面两次放大的情境,分别出现图1、图2)把放大后的两幅图分别和原图比较,哪幅图和原图最像?你发现什么?提问:一幅图怎样变化,形状才不变呢?(板书:图形变化,形状不变)观察、思考并回答通过引导
4、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放大的数学本质,初步感悟图形缩放的基本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二、操作探究,验证理解1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课件演示:三幅图画面变淡,图形上覆盖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图略)。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一幅图的长和宽,填写下表。(出示表格)(2)观察表格,图1、图2的长分别和原图比较,有什么关系?宽呢?猜想:怎样才能能图形变大,形状不变呢?谈话:你想按几比几的比放大变个图形,放大后的长和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提问:观察,图形放大后形状改变了吗?(板书:图形缩小)提问:如果把这幅画按1:2的比缩小,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图像的放大与缩小 图像 放大 缩小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