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罐现场组焊施工方案(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催化剂罐现场组焊施工方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化剂罐现场组焊施工方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7.6.1焊接工艺详见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卡(另报)7.6.2筒体、下锥体以及封头焊接顺序详见:6.6、6.7、6.87.7焊缝表面的形状、尺寸及外观要求7.7.1 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e1、e2,应符合表-5和图-10的规定。 A、B类接头焊缝的余高e1、e2 表-5单 面 坡 口双面坡口e1e2e1e2015%s 且41.5010%1 且4010%2 且4图-107.7.2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前,应将妨碍检查的熔渣、飞溅清理干净。7.7.3 C、D类接头的焊脚高度,按图样规定,当图样无规定时,取焊件中较薄者之厚度;补强圈的焊脚高度,当补强圈的厚度不小于8mm时,其
2、焊脚高度等于补强圈厚度的70,且不小于8mm;C、D类接头的焊缝应与母材呈圆滑过渡。7.7.4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物。7.7.5要求100射线检测的焊缝表面不得有咬边,当出现咬边时应进行修磨或补焊;7.8焊接返修7.8.1当焊缝需要返修时,应及时分析缺陷的形成原因。返修时操作人员应持有焊缝返修卡且严格执行焊缝返修规定的返修工艺参数,并及时填写返修记录。7.8.2磨削或碳弧气刨清除缺陷时,刨层底部应修磨成U型,槽长不得小于50mm。7.8.3焊缝同一部位同一侧的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返修前应经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返修次数、部位和返修情况应记入催化剂罐的质量证明书中。
3、7.8.4返修后的接头按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7.9焊接记录7.9.1焊接完毕施焊焊工应在纵缝的中部离焊缝50mm处用记号笔标明焊工代号、焊接日期等,环焊缝的焊工号应写在该焊工所施焊焊缝的两端。7.9.2每条焊缝焊接完毕,主管技术员应及时将每条、每段焊缝的焊工号标注到排板图上,最终形成焊接部位图。7.9.3焊接完毕应及时作出焊接记录,焊接记录中至少应记录天气情况、环境温度、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必要时记录焊接线能量。7.10 焊接质量保证措施7.10.1为保证焊接质量,对焊缝间隙过大的部位采用堆焊方法,焊接时挑选技术水平和经验丰富的焊工进行焊接;7.10.2焊接前对所有参加施焊的人员进行
4、技术交底,编制严格的焊接工艺卡并按照指定技术措施进行焊接;7.10.3焊接过程由我公司的质检人员全程监督,对堆焊焊肉、焊口清理、磁粉检测等主要的施工工序进行重点监控,确保焊接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7.10.4堆焊完成后,由施工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共同检查确认合格后,再进行正常焊缝的焊接。7.11防变形措施7.11.1 尽量减少热影响区,地面组对时尽量使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代替手工电弧焊,焊接过程中,采取多层焊接的方式,减小线能量7.11.2 组对点固成型后,采取多人同时对称焊接,减少焊接变形7.11.3 焊接长焊缝时,采取分段退步焊7.11.4 焊接时优先焊接壁厚、收缩量大的焊
5、缝焊接,筒体上的角焊缝在设备组对成型后进行焊接。且焊脚在达到规范前提下进行尽量降低焊脚高度。8 无损检测8.1无损检测资质8.1.1从事无损检测的单位应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格证书。8.1.2无损检测人员必须持有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与所从事工作类别及等级相适应的资格证书。8.2无损检测前应先进行形状、尺寸和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8.3各部位无损检测比例、合格级别8.3.1所有A、B类焊缝进行100%RT检测,RT检测的合格级别为JB4730.2的级。C、D类焊缝进行100%MT检测,合格级别为JB4730.4的级。8.3.2除设备本体之外,吊耳等与设备本体进行过焊接的接
6、头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MT),检测比例为100%,合格级别为JB4730.5的级。8.4无损检测的实施8.4.1无损检测实施前应编制催化剂罐现场制作无损检测方案和无损检测工艺并经监理单位批准。8.4.2当RT检测采用源时,应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建立安全可靠的源库和完善的保管、使用制度。8.5无损检测报告全部无损检测完毕,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签发无损检测报告。当现场组焊过程中需要部分焊缝的无损检测报告时,无损检测单位应签发部分焊缝的无损检测报告,以满足现场组焊需要。9 交工技术文件竣工后应编制交工技术文件,交工技术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1)交工技术文件说明(2)压力容器现场组焊工程开
7、工报告(3)压力容器现场组焊工程交工验收证书(4)压力容器现场组焊工程监督检验证书(5)产品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技术特性表半成品合格证(含质量说明书、半成品制造监检证书)焊接材料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外观及几何尺寸检验报告焊缝无损检测报告(RT、MT)及焊缝射线检测底片评定表压力试验报告(6)排板图(7)基础复测记录(8)现场组焊检查记录(9)基础垫铁隐蔽工程记录(10)立式设备安装纪录(11)开孔、接管安装检查记录(12)合格焊工登记表(13)焊材烘干报告(使用焊条焊接时)(14)焊接工艺卡(15)焊缝返修卡(含返修记录)(16)无损检测人员登记表(17)基础沉降观测记录(18)设计变更一览表(
8、附设计变更单)(19)材料代用一览表(附材料代用单)(20)产品铭牌拓印件10 质量保证措施10.1 基本原则(1)催化剂罐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采取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经理负责,担任项目责任工程师,带领各专业责任工程师管理项目的技术、质量工作。各专业责任工程师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领导和指导下,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对工程质量实施控制与保证,并指导、协助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及评审,处理本专业技术质量问题。(2)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和质量程序文件是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在质量管理方面按质量手册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为现场
9、施工管理提供质量保证。(3)现场组焊的量化质量目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焊接一次合格率98%;10.2 质量保证管理机构(1)针对现场组焊施工,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工程质量的保证,源于技术管理,并依赖于日常的监督检查,而关键在于质量保证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并设置专职质量检查人员。(2)质量保证体系机构见图-11地方政府监督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分部责任人 滕小君项目经理 丁永军检验质控系统负责人 袁 震材料质控系统负责人 张景信 焊接质控系统负责人 刘发波工艺质控系统负责人 郭大裕项目无损检测负责人 孙国增热处理质控系统负责人各 施 工 班 组10.3 接受政府质量监检与工作协调催化剂罐
10、现场组焊接受榆林市技术监督局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和指导。10.4 质量检验和试验计划为保证现场组焊施工质量控制,请监理及总包设置控制点并下发给我公司,我公司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并接受业主、监理及总包的监督检查。10.4.1三级质量控制点序号质量控制点类别控制点检查确认单位备 注1A业主、监理、EPCM、施工单位共同检查确认2B监理、EPCM、施工单位共同检查确认3C施工单位专职检查员检查确认10.4.2催化剂罐现场组焊质量控制点序号控制项目控制点内容等级备注1施工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图纸及其它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水准点、坐标及尺寸正确性,设计是否漏项A2施工方案/吊装方案/技术措施
11、审查质量体系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措施,质量控制点设置;施工工艺、工序;人力机具安排等B3施工机具进场报验施工机具数量、技术性能、安全性能B4焊评焊工证焊工技能考试焊接工艺评定有效性A焊工合格证(项目、编号)通过考试 颁发上岗证B质量检查人员资格5材料到货检验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技术资料、核对装箱单、外观质量检验A6设备基础验收交接按设计规定检查地脚螺栓紧固A配合土建专业7筒体组装壁板端面平面度及错边量对口间隙、错边量A椭圆度、焊接接头环向、轴向棱角度、直线度、总长度A8封头组装胎面水平度、几何尺寸、错边量、棱角度、附件安装基准线A9吊装垫铁隐蔽、数量、间距A检查吊装加固措施,防变形措施等
12、;吊装垂直度、标高、中心线、接管方位B10二次灌浆地脚螺栓紧固情况、灌浆密实度A11梯子平台梯子平台安装尺寸、焊接外观尺寸B12焊缝检查外观检查、焊缝几何尺寸,外观缺陷C无损探伤B13焊缝无损探伤探伤方法,工艺射线底片质量,焊缝质量探伤报告B焊缝返修返修部位,返修措施及工艺B返修后探伤探伤报告B14封闭前检查内部清洁度、杂物处理A15水压试验按设计要求A16交工资料技术资料、质量评定资料A最终验收合格证书、竣工图、质量评定报告、验收交接文件、设备垂直度、组焊质量、附件是否齐全A10.5质量控制程序10.5.1 过程质量检验和试验的控制(1)项目施工工序依据施工图纸和设计技术文件要求施工完毕后,
13、由施工班组长组织施工人员对施工工序质量实施自检;在施工班组工序质量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检验质量负责人组织质检人员实施工序质量检验。(2)施工工序的无损检测工作,由无损检测质量负责人组织无损检测人员实施无损检测。(3)施工过程的理化检验、试验,由专业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4)工序施工范围内需业主和监理实施质量确认的质量控制点,由分管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共检及验收。(5)过程质量检验、试验的状态标识,由检验质量负责人负责实施与管理。10.6.2 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的控制(1)项目的最终质量检验、试验工作,由分管技术负责人负责实施与管理;项目的最终质量检验、试验工作,必须在过程质量检验、试验合格后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催化剂 现场 施工 方案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