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
《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武汉大学资环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化:城市化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集 中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市收缩: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点轴理论:这里的“点”是各级中心地, 即各级中心城(镇), 是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各级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 “轴”是由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 (廊道)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
2、 而轴线上集中的社会经济设施通过物质流和信息流对附近区域有空间扩散作用。世界城市体系假设:认为各种跨国经济实体正在逐步取代国家的作用,使得国家权力空心化,全球出现了新的等级体系结构,分化为世界级城市、跨国级城市、国家级城市、区域级城市、地方级城市即形成了“世界城市体系”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慢城市:不仅仅是将快速城市的步调放慢,而是创造一个环境,让人可以抗拒倚赖时钟与凡事求快的压力。城市精明增长: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
3、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空间紧凑,混合用地功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保护开放空间和创造舒适的环境,通过鼓励、限制和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多因素评价法。和谐城市:就是城市在规划未来发展中应当探寻更为美好的城市生活的理想目标上位规划:依法制定的上一层次规划的控制力大于下一层次规划,城乡规划的制定必须以上一层次的规划为依据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配弟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4、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梯度模式:梯度是指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由低水平到高水平过渡的空间演变过程。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遵循阶梯而上,从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本土资源密集型产业起步,并尽快接过从高梯度地区外溢出的产业特征价格模式:公共项目产生的效益,会由该项目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使用者通过市场,以各种形式扩散出去,最终反映到地价上。这就是被称之为资本化的假说,根据这个假说,运用各个地区的地价数据,可以推算出各个地区因城市设施等的建设水
5、平的不同而对地价产生的影响,进而可以测算出某公共项目因改变了原来的设施建设水平而带来的效益。增长极模式: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 部门的增长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周边的自然空间共同组成了 城市开敞空间系统。TOD(交通导向模式):建立起城市空间形态与交通组织相匹配的关系三规合一:是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三者进行充分协调的工作空间规划:空间规划主要由公共部门使用的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分布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关系的领土组织,平衡保护环境和发展两个需求,
6、以达成社会和经济发展总的目标。城市整体强度风区原则法:根据微观经济学区位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强度(即核心指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立城市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强度分配,为确定地块容积率,制定地块密度细分提供原则性指导。退线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各种规划控制线 (包括:规划道路、绿化隔离带、铁路隔离带、河湖隔离带, 高压走廊隔离带)的距离退界距离:是指建筑物后退相邻单位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类型距离。土地使用兼容性: 生活私密性间距:应在设计中注意避免出现对居室的视线干扰情况,
7、一般最小为18m。1. 如何理解现代城市?从城市的产生看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是 在“城”与“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 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 市和农村的分离“。城市的产生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从城市的功能看城市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从城市的集聚看城市是人口、财富、建筑和信息高度集聚的场所。 从城市的景观看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从城市的系统看城市是一个复杂且
8、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2. 城市化历史进程的四个阶段:集聚城市化阶段 郊区化阶段城市中高收入者移居市郊,住宅、商业服务、事务部门等向郊区迁移。 逆城市化阶段不仅中心市区人口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迁移。 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环境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吸引一部分特定人口从郊区回到中心城市3. 田园城市理论如何指导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田园城市理论:指城市周边的农田和园地,通过这些田园控制城市用地的无限扩张。发挥农地多重功能,拓展生态空间,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一)充分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的综合功能。 将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特别是水田作为城市中的“绿心、绿带”,与建设用地穿插布
9、局,使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有机统一。 (二)鼓励在城市内和组团之间保留连片、大面积的农地、水面、山体等绿色空间。 (三)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保护林地资源,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对林地进行空间布局。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提高草地生产力, 改善草地生态系统4.从马丘比丘宪章如何看待城市规划理论转变:在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时,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分区 综合区)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静态动态) 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
10、想。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且这一变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起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物质规划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专家意志的表达 公众参与) 提出了城市急剧发展中如何更有效地使用人力、土地和资源,如何解决 城市与周围地区的关系,提出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自然 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统一5. 简述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主要问题:雅典宪章: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 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
11、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居住:人口密度过大,缺乏敞地及绿化;太近工业区,生活环境不卫生;房屋沿街建造影响居住安静,日照不良,噪声干扰;公共服务设施太少而且分布不合理。因而建议 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人口密度。工作:工作地点在城市中无计划地布置,与居住区距离过远:“从居住地点到工作的场所距离很远,造成交通拥挤,有害身心,时间和经济都受损失”。因为工业在城郊建 设,引起城市的无限制扩展,又增加了工作与居住的距离,形成过分拥挤而集中的人流交通。因此大纲中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游憩:大城市缺乏敞地。指出城市绿地面积少,而且位置不适中,无益于市区居住条件的改善;
12、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本来就已经很高,难得拆出一小块空地,应将它辟为绿地,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因此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 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城市交通:城市道路宽度不够,交叉口过多,未能按功能进行分类。并指出,过去学院派那种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大纲 认为,局部的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 通资料来确定道路的宽度。大纲认为,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
13、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6. 简述和谐城市柱锥模型: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直接的冲突,永续的状态就源自于冲突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能够维持可持续发展状态。一旦任何一方面的冲突使得城市脱离这一基本面造成无法容忍的社会动荡、环境破坏、经济衰退状况时,城市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当各方面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这样的城市可以称之为“永续城市”。“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环境和经济各自发展,不相冲突。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从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三个和谐,称之为“和谐城市”。7. 城市精明
14、增长的主要原则: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压力。8. 如何理解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会出现市场失灵,此时需要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公共政策进行干预。理解城市规划使命使命,需要认识市场失灵的各种机制,进而自觉提升城市规划的各种
15、策略工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而合理规划路网和有效组织交通十分必要。更进一步而言.城市中各类经济活动均有赖于空间资源,各部门的微观经 济行为不会自发导致空间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唯有基于集体选择和安排的城 市规划才能导向空间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优化。9. 如何理解外部性的内部化:(书本第六章):外部性的问题产生,与公共领域的产权未能定界有关,由于产权不明确,外部效应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来解决。因而,为了克服外部性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需要有公共干预,政府可采取征税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以趋于让所有人都为自己的行动承担全部社会成本或是获取全部社会收益.进 而使当事人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行动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武汉大学 环城 规划 原理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