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共12页).doc
《《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西方经济学重点内容提示(2)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一、效用 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效用是对欲望的满足。效用和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二、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 基数效用论
2、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
3、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用以下两个理由来解释:第一,生理或心理的原因。第二,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三、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假设:第一,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第二,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第三,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可以把消费者均衡的条
4、件写为: PXQX十PYQYM (1) (2) 设M100元,PX10元,PY20元,X与Y的边际效用如表42,总效用如表43。表42 X与Y物品的边际效用表QXMUXQYMUY1516242533344243515260718293104表43 X与Y物品的总效用表组合方式与总效用QX10,QY05QX8,QY118QX6,QY226QX4,QY329QX2,QY427QX0,QY520 我们根据表42与表43来说明为什么只有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时,才能使效用达到最大化。从表43中可以看出各种组合都符合(1)式,即各种组合都正好用完100元,但只有在QX4,QY3时,才能满足的条件,因此,也只有
5、在这种组合才实现了X与Y所带来的总效用最大29效用单位,其他组合X与Y所带来的总效用都不是最大。以QX8,QY1的组合为例,第8单位X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为2,价格为10元,X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2,(即第1单位到第8单位的边际效用之和为12),第1单位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为6,价格为20元,Y所带来的总效用为6。X与Y带来的总效用为12618,因为:所以,这种组合并不能带来最大效用。而在QX4,QY3的组合时,第4单位的X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为2,价格为10元,X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4,第3单位的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为4,价格为20元,Y所带来的总效用为15。X与Y带来的总效用为141529。因为所
6、以,只有这种组合才能带来最大效用。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高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三、消费可能线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
7、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的移动:如果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则消费可能线会平行移动。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收入减少,消费可能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或下降,则其结果与收入变动相同。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则消费可能线也要移动,但并不是平行移动的。四、消费者均衡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可以用图410来说明这一点。在图410中,I1,I2,I3为三条无差异曲线,它们效用大小的顺序为
8、I1I2I3。AB为消费可能线。AB线与I2相切于E,这时实现了消费者均衡。这就是说,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OM的X商品,ON的Y商品,就能获得最大的效用。第五章 生产理论第一节 企业理论一、企业的形式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形式: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公司。这三种企业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单人业主制是由一个人所有并经营的企业。合伙制是由若干人共同拥有、共同经营的企业。股份制公司是由投资者(股东)共同所有,并由职业经理人经营的企业,股东是公司的共同所有者。二、现代企业的实质: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公司中,股东及董事会是
9、所有者,拥有公司财产的所有权与支配权,有权把公司委托给其他人经营管理,称为委托人。包括总经理在内的职业经营者和职工接受董事会委托,代行经营管理权力或从事具体工作,都是代理人。它们之间的关系称为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公司中人与人关系的本质。现代公司就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的总和。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也译为“法人治理结构”,从广义上说,指关于企业组织形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涉及到广泛的问题,可以比喻为企业有效运行的一套软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的是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X效率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
10、鼓励职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第二节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短期与长期的含义。短期是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长期是一切生产要素可以调整的时期。一、生产函数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劳动是指劳动力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资本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它采取了两种形式:无形的人力资本与有形的物质资本。土地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经济学家特别强调企业家才能,认为把劳动、土地、资本组织起来,使之演出有声有色的
11、生产戏剧的关键正是企业家才能。 生产函数正是表明一定技术水平之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 二、短期中的技术效率: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在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 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
12、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量递增;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第三阶段:产量绝对减少。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含义: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MP0时,TP递增;MP0时,TP递减;MP=0时, TP最大。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重点 内容 提示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