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培训制度(共23页).docx





《导游培训制度(共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培训制度(共23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导游培训制度一,导游员良好形象的塑造(一),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1,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导游人员的信任感.导游人员要在旅游者的心目确立有安全感,可信赖,有能力带领旅游者顺利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形象.举例:现在取得对导游人员信任感越来越难,所以导游员良好形象的塑造就更为重要了.2,有助于缩短导游人员与旅游者间的心理距离.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是实现优质服务的重要途径.(二)树立良好形象的途径1,注重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常常构成人们的心理定势,不知不觉成为判断一个人的依据.心理学称第一印象为心理效应.导游员应给旅游者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第一次亮相的关键在于导游员的仪表,仪容
2、,和使用的语言.我们可通俗的理解为导游员的出面,出口和出手.2,导游人员的仪表仪容所谓导游人员的仪表仪容,是指导游人员的容貌,着装,服饰及所表现出的神态.导游人员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导游人员的着装.要符合导游人员身份,并追求风格的和谐统一.切忌穿着奇装异服,或一味追求高档名牌服装,哗众取宠.必须将导游胸卡和工作牌佩在胸前,以表明自己导游人员的身份.导游(2)人员要修饰有度.服装整洁,大方,自然,佩带首饰要适度,不浓妆艳抹,花枝招展,发型要符合身体特征和工作特点,体现高尚的情趣.(3)导游人员要注重个人卫生.站在游客心理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一,导游员太注重修饰自己,游客可能会想光顾修饰自
3、己的人怎么会想着别人,照顾别人.二,导游员衣冠不整,不修边幅,游客又会想连自己都照料不好的人又怎么能照顾好别人.所以导游员的修饰应掌握好一个度.3,导游人员的仪态所谓导游人员的仪态,是指导游人员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即导游人员的姿态和表情等诸方面.具体地讲,导游人员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表情风度:精神饱满,乐观自信;自尊而不狂傲;热情而不谄媚;活泼而不轻佻.(2)举止姿态:站,行,走有度,但不矫揉造作.4,导游人员的谈吐俗话说说得好让人笑,说得坏让人跳.导游人员为了博得旅游者的好感,在初次见面的时刻谈吐方面尤其要注重以下几方面:(1)语言要文明礼貌,表达对旅游者的关心和尊重.(2)内容要有趣,
4、词汇生动,不失高雅脱俗.(3)语速快慢相宜,亲切自然.音量适中,悦耳.举例:北京市明文禁止导游讲国家领导人的典故.(三)维护良好的形象美好的第一印象并不表示导游员就此可以一劳永逸,万事大吉.旅游者希望导游员能一直保持良好形象,善始善终地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导游员如何才能维护甚至升华自身的良好形象呢1,导游员要始终坚持主动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旅游者.2,善于与旅游者沟通情感,与他们建立友情.3,多向旅游者提供微笑服务,细致服务,使旅游者对导游员产生亲切感.4,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做到言必行,行必果.5,做到处事不惊,果断,利索,给旅游者以安全感.6,要善于弥补服务缺陷,一丝不苟地做好送行工作.二,
5、导游服务集体的协作共事导游服务集体由全陪,地陪,景区景点导游员,领队等组成.他们必须互相协作,彼此补台.原因一,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即同一旅游团队的旅游者;原因二,他们有共同的工作任务,即执行共同的旅游计划,为其安排落实各项旅游服务;原因三,他们有共同的努力目标,即组织好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服务.当导游工作集体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分歧时,各方又应以何种态度和工作原则作为处理彼此关系的基础呢首先,是相互尊重.相互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其次,是求同存异;最后,如仍有争论,则以旅游协议为依据.因为旅游协议是旅行社之间,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协议,各方都应遵守,它是导游工作集体协作
6、共事的原则基础.为使旅游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导游服务集体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关键,这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努力.为此,各方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切忌本位主义,主动争取各方的配合主动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尊重各方的权限和利益,做到平等对待互相学习,建立友情关系(五)勇担责任,切忌相互推诿,指责三,地陪与全陪,领队的合作旅游团能顺利的完成旅游活动,离不开全陪,地陪,领队,景区景点导游员和司机等人员的辛勤工作,特别是全陪,地陪,领队的密切合作,精诚团结是旅游团成功旅行的重要保证.(一)全陪,领队的主要类型:专职全陪,领队;.业余全陪,领队;兼职全陪,领队.(二) 地陪如何搞好与全陪,领
7、队的关系1,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权利;遇事多与他们商量;重视他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举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全陪或领队与旅游者产生矛盾,地陪不应介入.2,互相沟通,避免正面冲突.旅游活动中出现问题和分歧:导游应主动与他们沟通,力求尽早消除误解.并非地陪的原因出现问题的:如航班延误,更换旅游项目等,一些缺乏耐心的领队会冲着导游发火,此时,导游不能与他们针锋相对,公开冲突.应牢记:忍耐是一种美德.举例:黄金周在无锡订不到市区房而隐瞒旅游者的后果.3,不卑不亢,有理,有利,有节.对非常挑剔,不合作的领队或地陪,全陪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处理.首先全陪不
8、能被其牵着鼻子走,以免被动.其次,全陪应采取措施,如服务取胜,争取大多数客人的同情和谅解,或向其提出警告.再次,对其苛求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最后全陪要以理服人,不与之公然冲突,更不能当众羞辱,适时给其台阶下,事后仍要尊重他,继续合作.(三)导游员与司机的合作旅游车的司机一般都熟悉线路,路况,经验丰富,见识多广,导游员如能与之合作好,司机能给你许多宝贵的意见,全力配合你的工作,就能够保证旅游活动顺利的进行.在与司机的合作中,导游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与司机研究日程安排,征求司机对日程的意见.2,旅游线路有变化时,导游员应提前告诉司机.3,协助司机做好安全行车工作.如帮助司机擦清挡风玻璃;
9、帮助司机倒车掉头;帮助司机进行小修理;在行车途中不与司机长时间的闲聊等.(强烈建议尽量与相关工作人员搞好关心)4,尊重司机,与司机同甘共苦.如为司机倒茶送水;安排好司机的住宿用餐.四,注意协调旅游团成员的关系为旅游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旅游者得到最大的需求满足,是导游员与旅游者搞好关系的根本途径.旅游者对服务的需求除功能服务外,还有心理服务.功能服务指旅游协议规定的,旅游者有权享受的服务项目.心理服务亦称情绪服务,就是在心理上对旅游者施加影响,使其在精神上获得享受并留下难忘的印象.(一)导游人员要搞好与旅游者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导游人员的角色导游人员具有人和角色的双重身份.导游员与旅
10、游者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即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不平等关系.尊重旅游者,满足其自尊心.旅游者渴望导游员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愿望,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为此,导游员应做到:(1)对待旅游者的态度要热情友好;(2)重视旅游者的意见和建议;(3)尽量满足旅游者合理而可能的要求;(4)增加旅游活动的参与性,满足旅游者的自我体现的心理需求;(5)礼貌待客,不破坏旅游者的隐私;(举例:谈论客人钻戒).(6)真诚公道,不欺诈旅游者.对待旅游者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一视同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行为准则.导游员不能以貌取人,不能以金钱地位取人.举例:对不购物客人的态度.4,主动与旅游者交往,建立伙伴关系(
11、1)积极主动地了解旅游者的兴趣爱好,为旅游者提供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想,有针对性的,体贴入微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2)有原则地讨好旅游者,投其所好,满足其优待需求;(3)注意选择旅游者感兴趣的话题,多使用柔性语言,恰当地使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4)重视交往礼节,避免弄巧成拙;(5)调动外向旅游者的积极性,带动内向旅游者的参与性;(6)与旅游者保持平行性交往的心理状态,力戒交锋性交往的心理状态,引导旅游者向成人自我发展.(二)导游人员要善于协调旅游者之间的关系1,善于促成旅游团旅游者的从众行为从众行为是行为科学的名词,是指群体成员个人服从或遵循群体活动规则或行为标准.从众行为有自觉从众,不自
12、觉从众和不从众之分.自觉从众行为,是指表面从众,内心也从众,即个人与众人行为的真正一致.这是群体内聚力强,个性归属感和认同感极高的表现;不自觉从众行为,是指表面从众内心不从众,即迫于群体压力下,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规则或多数人意见为准则,作为社会判断,改变态度,使自己与大多数人习惯难为一致的表现.这种行为虽然不理想,但可以保持群众行动,不致于影响旅游日程;不从众行为,是指表面反对,内心也反对,属于破坏群体行动的行为,往往会影响旅游计划的进行.导游人员应认真对待,可采取以下方法:(1)如个人的不从众行为使旅游计划无法进行,后果严重.导游人员应向个别旅游者说服不从众的后果,设法说服其改变原有的态
13、度,服从群体活动;(2)如个人的不从众行为不会影响群体活动,则作适当的安排后,应允许个人自由活动;(3)如个人确因不可克服的困难(如家中有急事或因病不能随团活动等),则应按特殊事件向旅行社汇报后,作出妥善处理.善于协调旅游者之间的关系(1)纯属旅游者间的矛盾.导游员不宜介入,可通过领队出面调解.举例:打鼾的游客与其他游客住房的协调.(2)因导游人员工作失误而引起旅游者间的矛盾.导游员应事先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加以合理分配,或事先做必要的说明,或将较理想的位置分给需要照顾的旅游者.导游员可事先与领队协商.举例:客人三争,争坐位,争餐位,争床位.五,善于把握旅游活动节奏(一)善于把握全程旅游活动的节奏
14、全程旅游活动分阶段旅游者心理及表现导游员应采取的措施旅游初期阶段求安全,求新的心理对导游员有较大的依赖性1,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多提醒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感.2,介绍旅游活动日程,下榻饭店3,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旅游活动秩序旅游中期阶段:懒散心态和求全心理1,时间概念差,群体观念弱化,自由散漫,丢三落四.2,旅游活动的理想化,提出过高要求,不满足则不合作1,通力合作,反复强调注意事项.2,严格按计划活动,尽量满足游客合理要求.3,多提供针对性强的超常服务.4,通过生动的讲解来提高游客游兴.旅游后期阶段:体力消耗大,从兴奋到松懈.忙于个人事务1,振作精神,精心准备送行工作.2,给旅游者留下
15、充足的时间.(二)各旅游城市旅游活动节奏的把握1,避免旅游活动内容的雷同或重复(1)避免城市间旅游活动内容的雷同或重复一般来说,组团旅行社在制订全程活动计划时,已注意各城市间旅游活动内容尽可能不雷同或重复.(2)同一城市旅游活动内容的安排要富有节奏变化在同一城市,一天内的活动内容的安排,应做到重要景点或旅游者最感兴趣的内容与一般内容相间隔出现,且以重要内容或旅游者最感兴趣内容为先,以掀起旅游高潮的开始,最后的景点也应是重要景点或旅游者最感兴趣的内容,以保持和延续旅游者的旅游兴趣;性质相同的内容(如都属人文景观)最好与性质不同的内容(以自然景观)相间隔,以避免旅游者对活动内容感到乏味;要注意劳逸
16、结合,游览,参观相结合,使活动日程富有弹性;要尽可能避免游览线路的重复,或走回头路,应尽可能让旅游者领略不同的风光.此外,导游人员在安排一地的旅游购物时,切忌喧宾夺主,要适时地,因地制宜地穿插在游览活动间进行,也要避免连续购物和频繁购物,那样会引起旅游者的不满和反感.(3)把握好导游讲解的节奏导游讲解的节奏体现在讲解的音量,速度,声调,停顿等方面.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把握导游节奏:1)对东,西方旅游者的导游节奏类型特点导游员如何做东方人1,比较含蓄,内向,善于控制感情2,思维方式是由抽象到具体的整体式1,可先给出结论,再讲具体事实.2,在日程安排上,尽可能紧凑,丰富.3,内容上体现文化的相似性
17、和自然地理的差异性.西方人1,比较开放自由,感情外露,喜欢直截了当表示意愿.2,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由具体到抽象的分解式.1,不能先下结论,看事实,由客人自己下结论.2,不宜把行程安排得过于紧张,给旅游者自由安排时间.3,内容上体现文化的差异性,既突出异域文化,又反映我国悠久历史.(2)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旅游者的导游节奏类型特点导游员如何做男性一般比较独立,行动干脆,他们不喜欢商量区别对待,两者兼顾.女性1,一般较依赖,她们希望导游人员能满足其一切需求.2,喜欢谈论商品,热衷购物,爱听带故事情节的导游讲解.3,行动比较拖沓.区别对待,两者兼顾.年轻人一般行动节奏较快,反应敏捷,不易孤独,追
18、求新奇.,1,活动安排丰富,适当加快节奏,多讲热门话题和新鲜事物.2,反复强调群体活动秩序.老年人与年轻人则相反1,日程安排劳逸结合,留有余地.2,照顾行动速度,提供超常服务.3,多讲解名胜古迹,故地旧俗,多交谈.文化层次高修养性较好.不会对导游人员的安排发表意见,一旦发表,导游人员一定要加以重视.1,要严格遵守旅游合同,主动与旅游者商量活动安排.2,活动内容要突出文化品位,满足其高雅的精神享受之需求.一般旅游者随众,通俗,直言.1,导游人员可较随意地与其交谈,多讲些他们关心的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热门话题,风土民情.2,营造轻松的旅游气氛,多穿插些故事情节于导游讲解之中.(3)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
19、旅游者的导游节奏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叶质,抑郁质四种人格类型.希波克拉特还认为多血质的特征为活泼型的人;胆汁质为急躁型的人;粘叶质为稳重型的人;抑郁质为忧郁型的人.类型特点导游员如何做活泼型爱交往,爱讲话,爱表现兴趣多变(热情,灵活,感情外露)1,调动其积极性,活跃气氛.2,遇到问题,可请其出点子,帮忙.3,满足交往需求,但不能被占有,影响其他游客情绪.急躁型热情,直率,冲动,粗心(不拘小节)1,不感兴趣,会擅自离开,导游员应注意其动向.2,不注意掌握时间,会不耐烦,导游员应多提醒,多解释.3,不要激怒他,出现矛盾避其锋芒.稳重型感情少外露,不主动交往,自
20、制力强处事谨慎,反应较慢,有怀旧情绪.1,尊重他,主动交谈,主动为其服务.2,当他提出要求,应设法满足.3,与之说话,速度可稍慢.4,旅游活动中尽量给予充足时间.忧郁型(玻璃)性格孤僻,不合群,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自尊心强,敏感,好猜疑.1,主动关心体贴,但不宜过分热情,不宜与其说笑.2,认真对待其意见,不能露出不耐烦神情.甚至要给予特殊照顾.3,不触及其心理隐私.4,安排的住房要僻静,避免与急躁型,活泼型同住.3,根据旅游动机,把握导游节奏(1)观光型(2)度假疗养型(3)探亲访友型(4)商务,会议型六,善于激发旅游者兴趣情景模拟法:以教室为旅游车,以班级同学为游客,请学生主动上来组织节目调
21、节气氛,根据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方法.组织节目效果分析:活动节目选材不能激发旅游者兴趣;导游员与游客融合不够,没有破冰行动.导游员组织能力经验欠佳:自己不够热情,选择时机不好,没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等.结论和方法:激发旅游者兴趣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直观形象(如旅游景观)的作用,二是信息传递(即导游讲解)的作用.因此,要激发旅游者的兴趣,重点还是应在导游技能上下功夫.调节兴趣,一要注重方式,二要考虑对象,具体形式为:(一)方式:灵活多样,深入浅出,避免说教,增加参与性.1,介绍和游戏的穿插:举例:游戏.2,引导和参与的结合:举例:泼水节;苗寨的习俗.(二)对象:照顾一般,突出重点,以
22、点带面,点面结合.1,调动外向旅游者的积极性2,带动性格内向旅游者的参与性(三)导游员搞节目四决一会,二发,三连,四收七,人性化的服务是导游带团技能的最高体现人性化的服务是指一种建立在理解人,体贴人的基础上的富有人情味的服务.这样做会使旅游者感觉倍受优待,增强对旅游活动的信心,从心里感到满足.(一)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旅游者要尽职尽心(二)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旅游者要加倍操心(三)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对旅游者要处处细心细心的表现:一是尊重人,尊重旅游者的人格和愿望,在合理而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他们的要求.二是关心人,关心旅游者的生活和疾苦,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团结人,亲和力强,保持微笑服务,使用柔性语言.八
23、,导游人员上团初期的自我调节(一)新导游人员初次上团易出现的问题有1,精神高度紧张.2,心理压力过大.3,碰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4,害怕与游客交流.5,不知如何与地陪(全陪),领队及司机沟通合作.(二)导游人员初次上团的自我调节1,克服害羞症,敢于暴露自己害羞症是指人与人之间初次交往时过多地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导致言行拘谨,甚至使自己的言行畸形言不由衷或言行不一致.人际交往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所以,作为导游人员,尤其是初次上团的导游人员应尽可能做到坦白自我.2,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初次上团的导游人员的自卑心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导游人员与旅游者是不平等的关系;二是认为新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游 培训 制度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