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心理学(共10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告心理学(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心理学(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广告心理学: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1、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个体认为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对象的指向与集中。这是一种最高级、最理想的注意状态。2、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广告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广告受众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3、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2、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4、移情: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心理学中把这种对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来的现象称为“移情效应”。5、绝对阈限:那种可被感受器觉
3、察到的最小刺激值,叫做绝对阈限.6、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7、错觉:知觉印象和客观事物不符合的情况称为错觉。包括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8、适应水平理论:是海尔森(Helson.H)在1964年提出的。有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与适应的基础水症有差,或者说,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3个因素的制约: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背景刺激、有机体的内部活动。9、学习:是用来描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信息处理导致记忆和行为改变的这一过程.10、记忆: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按照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就是人
4、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将回忆特定事件的能力称为记忆。它的基本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有可能实现.1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是心理向行为过渡的临界点,是行为的准备状态。12、需要:个体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缺失的主观体验。13、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14、诱因:是指能引起动机的刺激或情境。是与个体需要相适宜的目标物。15、创造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
5、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16、再造想象:是指现实中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17、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18、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回忆中的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19、认知失谐:是指人们对熟悉的事物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一旦被打破而导致的认知反常状态。通俗地讲,就是认知的“反常态”。20、道德感: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1、美感: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22、易读性:是阅读材
6、料容易被感知程度的衡量指标。阅读材料越容易被感知,其易读性就越高,反之亦然。颜色对易读性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颜色的光强度和颜色的匹配。23、有效接触频次:是指对消费者达到广告诉求目的所需要的广告露出频率。广告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可以是知名度的建立,第一提及知名度、理解度的提高,或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的改变等。24、广告效果: 是广告对其接受者所产生的影响及由于人际传播所达到的综合效应,具体可分为广告的心理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从时间的角度又可分为即时效果和延时效果25、广告的心理效果:是指广告呈现以后对接受者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包括对受众在知觉、记忆等诸多心理特征方面的影响。这是广告效果最
7、核心的部分26、广告作用的六阶梯说:20世纪60年代,勒韦兹和斯坦纳借鉴了态度理论的三相心理模型提出了广告作用六阶梯模型。该模型表述了消费者在广告作用下的心理经历。(购买-信念-偏好-喜爱-认识-觉察)27、AIDA说:1898年由美国的路易斯提出,是广告理论中比较经典的观点。路易斯认为它既是消费者接受广告的心理过程,又是广告作品创作时应遵循的原则。该理论认为,广告就是为了达成AIDA四个阶段,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欲望(desire)、行动(action)。这就是AIDA法则。简答题1、广告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联系:广告心理学与消
8、费心理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广告心理学常常被看作是消费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认识并非偶然,因为无论是广告心理学,还是消费心理学,都将消费者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特别是关于消费动机的研究,都深受这两个学科的重视,也可以说,在消费动机这个领域,两个学科是统一的。区别:1、广告心理学所研究的一些问题,消费心理学研究并不关心,如广告的认知过程、广告的说服、广告创意的思考方法、媒体接触的心理活动等。相反,一些广告消费心理学关注的问题,广告心理学并不关心。如消费情景、文化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等;2、消费心理学侧重研究人与商品的关系,广告心理学虽然也关注这种关系,但它更加侧重于人与广告活动的关
9、系;3、消费心理学研究服务于市场营销,而广告心理学研究主要服务于营销活动中的广告宣传。2、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刺激特征1、具有较大的刺激强度 2、刺激的新异性 3、运动 4、对比 5、刺激的愉悦性、个人的主观因素1、需要与动机 2、态度 3、兴趣 4、经验因素3、如何利用注意规律提高广告的吸引力?(一)选择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广告信息1有用(实用价值)性的信息、2支持性的信息、3刺激性的信息、4.趣味性(娱乐性)的信息(二)凸显广告刺激物1.增强广告的强度、2.增大广告的对比度、3、利用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规律来做广告(三)创作符合受众心理的广告1、富有感染力的广告、2、新颖独特、出乎意料
10、的广告、3、悬念广告、4、趣味性广告、5、艺术性广告(四)其他引起受众注意的措施1、选择合适的广告位置、2、提高广告重复率4、怎样在商业上运用差别阈限?1、设法让消费者感觉到有关商品质量的任何一点改善,同时又避免浪费.2、设法让消费者感觉到商品减价了,让减价幅度大于差别阈限.3、由于原材料的提价,产品价格或数量、大小要做适当调整,但又尽量不让消费者发觉.识别真假名牌.差别阈限在营销和广告中的运用1.差异化的产品区分商品包装现代化,真假品牌商标识别差别阈限对影响消费者的感受性与消费行为的效果,制定产品价格、包装及命名策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色彩、材质、形态样式等以降
11、低受众的最小可觉差,增强他们对产品的敏锐感知,可以有效在行业市场中脱颖而出。(例子:宝洁公司从1898年到1998年对“象牙牌”(Lvory)肥皂的包装做了19次改变,每次改变的差异很微小,变动幅度保持在消费者的差别阈限范围内,从未对市场销售造成不良影响。但当人们把1898年和1998年的肥皂包装作比较时,发现其规格差异惊人。)(健力宝集团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人的时尚饮料“爆果汽”,纯黑的瓶体,创新的产品(果汁+汽水)2.降价策略在有关价格升降幅度与消费者感知的研究中发现,零售商需要削价15%才可能获取成功,较低的价格调整是难以引起顾客察觉的。价格的差别阈限还与商品总价有关,价格越高差别感觉阈限也
12、越高,此时提价的幅度应控制在低于差别阈限的范围内,而降价幅度却应达到或超过差别阈限,以使得消费者可以感觉到前后的变化。一方面反映出重量差别阈限高于价格差别感知而不会被轻易察觉,一种新的营销思路:当同质化产品难以拉开差距时,除了倾注全力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以达到“认牌购买”的效果外,还可以运用在差别阈限感知范围内改进产品包装的策略,通过变化包装强调价格优势,从而实现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例子:买方便面不关注重量变化而关注价格变化;加量不加价;)3.鲜明的创意风格广告应在突出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将创意构思与同类竞品的广告明显区分开来,既达到震撼性的效果,也要凭独特的原创风格拉大相互间的差距,从而赋予产
13、品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为受众感知、注意,引发他们的购买兴趣。(例子:“高露洁”和“佳洁士”一前一后都采用了验证广告形式,一个是将贝壳作为实验载体,一个是将鸡蛋前后效果做比较,从而突显“使牙齿更坚固”的产品特性。虽然后者的创意也很好地表现出与产品的相关性,却因“原创性”不足,导致不少消费者错认为是前者做的广告,相仿的创意使得差别阈限加大,受众感知不再敏锐。4.制定有效的媒体策略借助央视“黄金时段”的传播力,或采用“地毯式轰炸”策略在各省级卫视密集投放相同的广告,虽然都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利用消费者的差别阈限,采用创新媒体宣传,也不失为有效的策略。新颖的媒体
14、形式在挑战千篇一律的“信息洪流”时,也加大了广告的宣传力度。(例子:报纸的“异型版面”、游戏式平面广告、动态广告、楼宇广告)5.塑造独特的品牌个性品牌因其较强的号召力与心理附加价值,可以令相同的产品产生不同的感知效果,因此通过培养、塑造不同的品牌形象也可实现减小差别阈限的目的。(例子:百事可乐以世界巨星演绎出“年轻一代的选择”,将喝可乐变为享受青春生活;而“非常可乐”则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诉求,通过不同的形象演绎将同样的饮料赋予了另一种个性特征;麦当劳肯德基)品牌个性形成区隔,增强受众感知)5、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1)刺激物强度大、对比明显、颜色鲜艳时容易
15、成为知觉的对象。(2)刺激物在空间上的接近、连续,或形状相似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3)刺激物符合“良好图形”原则,即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4)刺激物轮廓封闭或趋于闭合时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表现在广告的应用中,应使广告传递的信息尽量简洁突出,对象、背景十分鲜明,广告选用的素材要符合知觉选择性的特点,以利于消费者选择。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人的知觉选择性不仅依赖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还与知觉者观念、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的知识经验、需要和动机、兴趣和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以及刺激物对个体的意义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6、举例分析知觉的四大特征在广告活动中的应用。(一)知
16、觉选择性当我们面对众多的客体时,常常优先知觉部分客体,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两歧图)(二)、知觉的整体性人所知觉的客观事物,是有许多部分和属性结合在一起的,但是人并不把它们感知成彼此无关的许多属性或部分,而是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整体,人在知觉过程中的这个特点称为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意义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它紧紧地依赖于个体先前的经验、动机、情绪和态度。1、经验因素人对一切未知事物的认识都是依赖和经验的比对。在知觉活动中,过去的经验往往表现出知觉优势。2、需要与动机因素
17、和动机相符的刺激总是会优先被感知。潜在的需要会驱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去知觉对象。3、情绪因素不同情绪下对相同对象的知觉会不同。4、态度和价值观因素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觉过程中扮演着类似过滤器的角色,会使人产生所谓选择性知觉。一方面,它使人回避与自己态度和价值观不一致的信息,使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另一方面,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歪曲,做出符合自己态度的解释。5、情景因素刺激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境联效应。这种效应指的是上下联系对知觉的影响。(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的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象的过程。它是知觉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对
18、它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征,它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7、视错觉在广告设计中的作用(1)最直接的作用是使广告设计产生视觉冲击,使广告设计作品视觉上不同于普通的广告设计,所以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2)视错觉更能使受众产生心理认同和视觉记忆。视错觉带给观看者的感受是即夸张又合理的,这种感受必然导致受众心理上的愉悦、严肃、幽默等情绪的波动,从而使广告传播的信息深入消费者内心;(3)视错觉使广告设计作品个性独特。视错觉的应用中一般要结合广告传播的产品、服务等信息,因此这样的作品更具有原创性。(4)视错觉丰富了广告设
19、计的表现手法,为创意添彩。利用视错觉创作的广告设计作品突破了单纯依靠摄影、文字、绘画等手法,从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来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8、品牌塑造中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有哪些作用?1、一切符合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特性的商品或劳务,比如一块价廉物美的衣料,可能成为消费者的无条件刺激引起人们的好感。这种好感相当于无条件反射,其商标可看作是一种条件刺激。 2、该品牌或商标经常与价廉物美的商品结合起来,于是建立了暂时联系。结果是该商标成为该商品的信号,同样引起消费者好感,并形成认牌购买的倾向性。它相应于条件反射。3、一旦该商标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条件刺激之时,也就标志着该商品有了知名度。9、举例说明什么样的
20、广告信息容易让人记忆一、 广告的重复1、重复的必要性学习理论:习得律、练习律、强化 遗忘机制:消退说2、广告重复的方式3、广告重复的策略记忆遗忘规律 媒体发布策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4、广告重复要适度 二因素说 二阶段认知反应说二、广告的编排位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广告的重要信息首尾呼应 干扰说:时间性、相似性三、广告信息量要符合短时记忆容量(一)广告内容要简洁 (二)广告内容要组织化四、广告作品要有记忆点 创意无处不在影响遗忘的因素 (1)遗忘的大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抽象的材料比形象的材料更容易遗忘; 无意义材料比有意义材料更容易遗忘。 (2)遗忘与记忆材料的长度有关 记忆材料长度越大,就
21、越容易遗忘。(3)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心理状态有关 满足需要,意义重大,愉快的情绪体验(4)遗忘的大小与个体的学习程度有关从学习程度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次数的150%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10、简述ELM理论的内容-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根据这一模型,信息处理和态度改变的一个基本变量是信息处理的深度和数量。该理论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的路径:中枢的和边缘的。中枢说服路径把态度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的结果。边缘说服路径的看法与中枢的相反,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像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是将该对像同诸多线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告 心理学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