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乐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交流材料(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创新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民乐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验交流材料民乐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张掖市东南部。全县辖6镇4乡172个行政村,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境内共有各级公路221条1468公里,其中,国道1条69公里;县际公路6条142公里;乡道13条340公里;村道199条850公里;专用道2条67公里。目前,我县农村公路养护总里程达到1223.3公里,其中县道129.8公里;乡道358.5公里;村道735公里。自2007年以来,三年内我县新建、改建通乡、通村沥青(水泥)路159条671公里,全县农村公路硬化里程
2、达到了732公里(其中,县道104公里,乡道146公里,村道482公里),占养护里程的60%,实施大中修工程项目4项63公里,改造危桥2座。初步形成了县乡公路相匹配,乡村公路相贯通的公路网络。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的“惠民工程”。随着农村公路技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硬化里程的不断增加,尤其是通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构建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农村公路管养新机制,保障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也成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始终坚持“建养并重,协
3、调发展”的工作方针,树立了“三份建、七份养”的理念,从创新体制入手,深化管养体制,大力构建管养网络,明确管理职责,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途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一,领导重视、强势推动,是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任务繁重,只有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才能做到组织上有保证,资金上有着落,责任上有落实。为实现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协调发展,在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通村公
4、路养护管理滞后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立足现状思对策,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公路养护管理放到了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摆上工作议程。一是加强领导,强势推动。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建设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来抓,由县上领导亲自带队,召集各个乡镇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实际问题,探索管理途径,破解发展难题。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公路建设现场办公会上专题研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同时,多次在全县涉农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散发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和悬挂
5、横幅等形式,加大对广大群众爱路护路的宣传教育,使全县上下形成“农村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广大农民群众树立起了“有路要想无路苦,路好要靠人人护”和“公路修到家、养护靠大家”的思想认识,增强了爱路护路的自觉性,实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群策群力群管。营造了领导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大力支持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二、健全机构、上下联动,是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的根本保证。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管理养护难度大,单靠交通主管部门是不够的,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了使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组织管理
6、,进一步建立健全养护管理体制,这就需要形成一个上下联动、运转高效、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体系。2009年,县委、县政府在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县(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于8月份出台了民乐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细则,进一步理顺了县、乡、村三级的养护管理职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行业指导的新格局。随着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养护管理机构也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是为适应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形势需求,切实做到“建一条、养一条、管一条、发挥效益一条”,使农村公路更好地为农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切实加强乡镇农村公
7、路正常化、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原则,成立民联、南古等10个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履行辖区内通乡、通村公路养护管理和监督职能。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编制为2-3人,站长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兼任,实行编制和行政关系在乡镇,业务接受县交通局指导的双重管理。使其成为公路交通法规、政策的宣传员,基层群众与交通部门的联络员,农村公路建、养、管的指导员。二是为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解决管理养护体制机制不健全,村道养护得不到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结合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了104个行政村组通村公路管养小组,根据里程长短确定1-
8、3名专职管理养护人员对村道进行养护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地加强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三是为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良好”的目标,使我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尽快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这就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符合实际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专业养护队伍,来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的后续养护管理工作。成立专业化的养护公司,是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县交通局组建的养护大队,承担着全县列养路线的养护管理任务,为我县成立专业化的养护公司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2009年下半年已提请县政府批准成立。 县乡村三级管养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9、,形成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构网络,实现了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正常化、科学化。三、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县立足现状思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各级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为切入点,以建、管、养协调发展为主轴,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农村公路管养的有效模式,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养体制和“专业化养护与多种养护方式并举”的运行机制,走专业管理与乡村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与乡村养护相结合的路子,管养机制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是为适应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发展的新形
10、势,新要求,县交通局积极创新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整合原来3个道班的人力、物力,于2008年4月组建成立养护大队,对全县列养路线进行集中养护,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新发展。也为深化我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推行专业化养护,实行管养分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县县级公路,重点通乡公路和部分村道的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养护任务由养护大队具体承担。二是由于农村公路总量和增量很大,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各乡镇、村组之间的经济基础不同,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认知程度不一样,乡道和村道养护管理的模式不能采取“一刀切”。在我县推进管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乡镇视其具体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多措并
11、举的方法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村委会,村级管养小组等基层单位的主导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管养方式。全县农村公路的日常管养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分为四种,即:个人或家庭承包养护、分段养护、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和专业化养护。四、建章立制、强化措施,是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制度化的根本措施。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必须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的养护管理办法,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我县始终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县上按照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系的工作范围,分解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时
12、限,严格责任追究,建立了年初有安排,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核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交通部门具体抓,乡镇政府配合抓,村组干部随时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度建设到位。县上制订了民乐县农村公路管理办法(试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进一步规范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使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各级管养机构、养护组织也相应制定了养护管理制度,护路公约等管养制度,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机制。三是人员编制到位。全县10个乡镇和104个村组全部配备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人员,推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顺利进行。四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分级管理的
13、原则,县交通局全面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监管养护资金,督查养护质量;县乡公路管理站具体负责县道、重点乡道的养护和乡村高级、次高级路面的养护;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村级组织负责辖区乡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五、落实资金、加大投入,是保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资金问题是困扰和制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首要问题,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养护管理,就必须有足够的养护资金做保障。因此,要解决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就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强化资金监管。一是拓宽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目前,在上级养护补助投资的基础上,我县又多渠道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制定了农村公路养护管
14、理县里拿大头,乡里拿中头,村里拿小头(采取一事一议、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的筹资办法。首先明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足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同时在县财政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把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管理,从2009年起,每年按不低于财政收入3%的比例列支。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县财政已纳入预算用于拨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大中修配套资金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并随着农村公路养护里程的不断增加,逐步加大投入。在此基础上,对于县乡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程和水毁应急抢险工程,根据工程量大小,财政追加投资。其次是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乡政府和村委会从工
15、矿企业、民营企业和乡村自有资金中自筹一部分,设立专户专帐,把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对乡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完成,县财政予以补贴。二是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安全使用。县交通局对各级财政拨付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建立了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严格按资金用途使用,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确保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安全运行。六、精心养护、提高质量,是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的核心所在。公路养护的核心是提高路况质量,保证公路的通行能力,发挥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公路养护标准,完善公路路基、路面、桥
16、涵防护工程的配套是发挥公路效益的基础。从2008年以来,我县公路养护管理就是抓住这个基础,从严要求,向精、细、美发展,努力建设高标准的养护路段。(一)强化日常养护,大力改善路况。近年来,我们以强化日常养护为抓手,以处治病害为切入点,以提高通行能力为落脚点,着力在改善路容路貌,提高路况质量上下功夫。一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人工清扫与机械清扫相结合的方式,对管养线路路面进行清扫,做到随脏随扫,保持路面平整,整洁无杂物,路容路貌良好。二是及时清理路面、路肩堆积物,保证车辆行车安全。三是及时疏通陡坡,易损路段的边沟,保持排水畅通。四是及时修复水毁,填补路基缺口。五是坚持“先保通,后修复”的原则,对
17、翻浆路段及时进行处治,做到重点养护路段在24小时内保通,主要养护路段在48小时内保通,确保了车辆的正常通行。(二)大力实施全面养护,着力提升养护质量。为切实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在上级主管部门目标任务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农村公路“陇原康庄杯 ”养护竞赛活动的开展,我们加强了以路面病害处治,桥涵构造物,排水设施为重点的全面养护工作。一是结合季节性养护工作的开展,整修路肩、边坡,铲除路肩高草,处理边坡坍塌,填补路基缺口,疏通边沟,加固砼路肩,使主要养护路线和重点养护路线达到线形顺适,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二是严格遵循养护技术规范,集中时间和力量对路面存在的路面病害进行处治,严格作
18、业程序,确保修复质量,做到修补一处合格一处。三是加强对列养路线和非列养路线桥梁的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定,及时对易损部位进行了修复,重新建立了桥梁档案。四是对列养路线的里程碑、百米桩、桥梁栏杆、限载标志、涵洞缘石进行了补载刷新,做到了公路沿线标志完善、齐全、醒目、规范、统一。五是及时清理路面积雪,在陡坡,急弯路段撒防滑料,保证了行车安全。 (三)在养护工程中注重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利用碳纤维布粘贴技术加固海潮坝危桥,利用沥青混合料废料制作路肩,既降低了养护成本,又提高了工程质量。(四)强化质量意识,严格工程监管。在公路病害修复过程中,严格施工程序,严把质量关口,从开挖、取料、回填、碾压
19、、养生、油面修补等各个环节抓质量促进度,实行病害修复全程监督,严把施工环节的各个关口,力求一次到位,不留死角,做到标本兼治,彻底处治。七、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是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进行检查考核,年初由县交通局和考核办以责任书的形式下达各乡镇,半年检查评定一次,年终进行总结评比,平时不定期抽查。按照制定的民乐县农村公路检查考核办法,县交通局根据半年和年终检查考核情况拨付日常管理养护资金。乡镇政府也把村道养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与村委会签订养护管理责任书,所有补助资金与检查考核挂钩,有效的增强了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激发了养路工的积极性。对农村公路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县区相比,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交通厅、公路局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精神,虚心向兄弟市州学习,再接再厉,奋力拼搏,为促进全县交通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