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共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 【摘 要】公司治理模式是企业内外部的一种契约或制度安排,研究如何对责、权、利进行分配和制衡。在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背景下,传统的以“股东至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质疑,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愈发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追捧。本文论述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不足,重构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治理模式重构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回顾 公司治理是关于企业剩余控制分配关系和剩余收益权的总和,主要处理所有者、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等重大利益团体与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责、权、利的分配
2、关系,目的是使各方都能从中实现自身利益,使企业能持续经营,并不断为各重大利益团体创造更多的权益。可见公司治理包括多层含义:(1)公司治理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2)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以配置责、权、利关系。(3)公司治理形成一种股东、债权人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但是“谁是利益相关者”呢?据牛津词典记载,利益相关者第一次最早出现于1708年,词意为“人们在某一项活动或某企业中下注(have a stake)在活动进行或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抽头或赔本”(Clark,1998)。Ansoff(1965)最早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他指出“要制定理想的企业目标,必须综合平衡考
3、虑企业的诸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索取权,他们可能包括管理人员、工人、股东、供应商以及顾客”。以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经验地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现象。Freeman(1984)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Clarkson(1994)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种形式的风险的个人或群体。”Blair(1995)的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Michael(1998)认为,“要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么就是对企业拥有合法的索取权
4、,要么能够紧急地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要么能够对企业决策施加压力,至少要符合以上一条属性,否则不能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首先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理论前提“资本雇佣劳动”提出质疑。企业是由一个物质资本和一个人力资本合约组成的,现代经济发展愈发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知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智力型人力资本通过实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会拥有和物质资本一样的专用性,事实上,企业就是一个“状态依存”的经济存在物。人力资本所有者(经理人、雇员)应该参与到公司治理,如果仍然固守股东本位论,将会牺牲包括股东利益在内的公司利益。企业剩余权的享有者已从最初的物质资本所有者逐渐扩展到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
5、管理者、雇员、顾客、供应商、协会、社区等。其次,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一直被推崇为“股东至上”理论最坚固的根基,但这恰恰成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者拿来说服外界的理论工具。就契约理论,他们站在“企业是一组企业的联结点”的视角上,认为企业是由相互平等、独立的多方经济主体构成的多边契约,依赖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协作,任何一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或随意退出都可能损害其他各方利益。物质资本所有者只有照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制度上保证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公司控制权,凭借相互监督来制衡各产权主体的行为。企业中所有者、股东、经理人和雇员,还有所有影响企业或受企业影响的个体或群体都可能是剩余风险的承担者,非股东群体与企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利益 相关 参与 公司 治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