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控与补救措施补充方案(共13页).doc





《质量通病防控与补救措施补充方案(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控与补救措施补充方案(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专心-专注-专业1. 编制目的本方案为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和实施方案的补充方案,主要用于现场对质量预防未做到位的实际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补救措施。2. 具体质量问题分析及补救混凝土本身是一种多相(体积比气相25%、液相1318%、固相7785%),多孔(凝胶孔、层间孔、毛细孔、气泡粗孔和裂缝等)存在内部原生缺陷的不均匀不连续体,另外,由于所用原材料质量的波动、计量的误差,搅拌不充分而易使新拌砼出现分层离析、泌水、干涩、板结等和易性不良的特征;又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和钢筋制作的偏差,以及浇注、振捣、成型、养护等施工操作的不当,都可以引起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
2、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第八章第一节规定,混凝土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划分为九种情况(见下表)。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宜出现一般缺陷,对于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及时按本措施对缺陷进行处理;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应出现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技术部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业主、设计和监理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2.1 露筋或墙体钢筋偏位露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架立筋、分布筋、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的缺陷。在混凝土梁和柱的结构上,任何一根主筋的单处露筋长度不大于10cm,累计不大于20cm的,可以进行修
3、复,但梁端主筋锚固区不允许有露筋。在混凝土墙和板的结构上,任何一处露筋长度不大于20cm,累计不大于40cm的,同样可以进行修复。露筋缺陷超过上述范围时,应由技术部门提出专项解决方案或修复措施,要求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要求。孔洞现象严重时需到专业检测机构做相关结构检测和结构鉴定。墙体插筋偏位不超过3cm的,可将钢筋矫正至合适位置,要求钢筋坡度比例不大于1:6;偏位超过3cm小于5cm的,可将钢筋下混凝土部分进行局部剔凿,使钢筋坡度比例满足1:6即可;钢筋偏位大于5cm的部位,需将偏位钢筋切断,在墙体钢筋位置进行植筋,要求采用A级植筋胶,植筋
4、深度不小于15d。(1)原因分析下述原因分析,不仅仅是某一个原因的单独作用,往往是两种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2)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3)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4)砼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5)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6)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7)砼保护层
5、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 (2)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进行钢筋安装,确保钢筋安装位置准确。加强现场检查,发现钢筋绑扎松动时立即加固、偏位时立即调整。2)清除混凝土中的杂物和控制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作业,防止露振,避免出现严重蜂窝和孔洞。3)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4)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5)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砼浇注。6
6、)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7)砼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8)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9)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3)修补措施拆模后发现部位较浅的露筋缺陷,须尽快进行修补。先用钢丝刷洗刷基层,充分湿润后用1:21:2.5水泥砂浆抹灰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2.2 峰窝、麻面混凝土拆模之后,表面局部漏浆、粗糙、存在许多小凹坑的现象,称之为麻面;若麻面现象严重,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大小石子分层堆积,石子之间出现状如蜜峰窝的窟窿,称之为蜂窝缺陷
7、。麻面蜂窝与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级别如下:A级,混凝土表面有轻微麻面,浇注层间存在少量间断空隙,敲击时粗骨料不下落,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80%;B级,混凝土表面有粗骨料,凸凹不平,粗骨料之间存在空隙,但内部没有大的空隙,粗骨料之间相互结合较牢,敲击时没有连续下落的现象,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为60%80%;C级,混凝土内部有很多空隙,粗骨料多外露,粗骨料周围及粗骨之间灰浆黏结很少,敲击时卵石连续下落,存在空洞,有少量钢筋直接与大气接触,此时相当于强度比率在30%以下。(1)原因分析1)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
8、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4)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5)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6)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7)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8)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2)预防措施1)加强模板验
9、收,防止漏浆,重复使用模板须仔细清理干净,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漏刷。浇砼时安排专人浇水湿润模板。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精确计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禁止在施工现场任意加水。3)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坍落度和粗骨料粒径,加强振捣,振捣时间(15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沉落表面出现浮浆为限。4)当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须采用串筒和溜槽等工具,或在柱、墙的模板上,沿其高度方向留出洞口,将混凝土改为侧向入模,以此缩短倾落高度,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5)混凝土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不进行浇注,商品混凝土连续式搅拌机在生产时存在下料不同步的现象,尾料约1.02.0立方全是
10、石子,此时应退料。6)实际中,泵送混凝土浇注框架柱和剪力墙时,一般是两支或三支振动棒插入柱(墙)中,一支振动棒留在上面加速下料,边浇边振边提。此时混凝土明显欠振,容易出现蜂窝麻面。正确的做法是,“打五泵停十秒”,即混凝土泵运行五个活塞行程后,停一会儿,待上面振捣密实后,再继续泵送浇注。(3)修补措施1)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麻面与蜂窝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之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基层。2)较大面积或较严重的麻面蜂窝,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料,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11、。2.3 孔洞混凝土结构的孔洞,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混凝土梁或柱上的孔洞面积,单处不大于40cm2,累计不大于80cm2,可以进行修补。混凝土基础、墙、板的面积较大,但任何一处孔洞面积不得大于100cm2,累计不大于200cm2时同样可以采取修补的方法将混凝土修补整齐。超过上述范围的孔洞,应由技术部门提出专项解决方案或修复措施,要求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中要求。孔洞现象严重时需到专业检测机构做相关结构检测和结构鉴
12、定。(1)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3)薄壁结构及钢筋密集部位的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模板、木方等杂物,混凝土被搁住。4)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2)预防措施1)漏振是孔洞形成的重要原因,只要振捣到位,引起孔洞缺陷的其他因素就能减弱或消除。2)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有条件时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并认真分层振捣密实。3)剪力墙应分层连
13、续浇注,每层厚度300500mm,层高大于3.0m的柱子应侧面加开浇灌门,以保证振捣到位。4)薄壁结构更要注意清理卡在钢筋中的杂物,浇注振捣成型后 ,可在模板外侧敲击检查是否存在孔洞。(3)修补措施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钢丝刷和压力水冲刷,湿润后用高一个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2.4 夹渣混凝土内部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称之为夹渣。杂物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原材料中的杂物,另一个是施工现场遗留下来的杂物。面积较大的夹渣相当于削弱钢筋保护层厚度,深度较深的夹渣与孔洞无异。施工缝部位(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更易出现夹渣。(1)原因分析1)砂、石等原材料中局部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通病 补救 措施 补充 方案 1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