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共59页).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共5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共59页).doc(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2.2 课后习题详解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 (4)购买一块地产。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计入GDP。(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不是存量。购买一辆用过的车,这辆车在以前已计入往年的GDP了,现在购买是财富转移,不能重复计入GDP。(3)购买股票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
2、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股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是增加或减少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4)购买一块地产不能计入GDP。土地不是最终产品,它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时,只有当产品或劳务的价值得到实现时,土地的价值才能得到补偿。这时如果计算土地的价值将会使价值重复计算。购买土地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故不能计入GDP。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
3、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3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原因如下:()甲乙两国未合并为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的GDP
4、总和不会有影响。()合并以后甲乙两地区间的贸易就会对总的GDP产生影响。举例来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GDP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零。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地区间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
5、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所以,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4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公司支付7.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10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0万美元。即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4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0万美元,银器制
6、造阶段生产3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两个阶段共增值4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7.5(万美元)用收入法计得的GDP为:12.527.540(万美元)可见,用收入法、增值法和最终产品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1998年和1999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试求:1998年1999年数量 价格数量 价格书本面包(条)菜豆(千克)100 10美元200 1美元500 0.5美元110 10美元200 1.5美元450 1美元(1)1998年名义GDP
7、;(2)1999年名义GDP:(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的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和1999年实际GDP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5)“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6)用1998年作为基期,计算1998年和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解:(1)1998年名义GDP1001020015000.51 450(美元)。(2)1999年名义GDP110102001.545011 850(美元)。(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的实际GDP1450(
8、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1020014500.51525(美元)。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 5251 450)1 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8年的实际GDP100102001.550011800(美元),1999年实际GDP1 850(美元)。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 8501 800)18002.78%(5)题目中所给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原因如下:名义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名义GDP变化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故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通过实际GDP来比较GD
9、P的变化。基期的选择不同,计算出来的实际GDP就不一样,但是GDP的变化趋势应该不变的,所以“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的说法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是不正确的。(6)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 450/1 450100%,1999年的GDP折算指数1 850/1 525121.31%。6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 8008003003 00096030试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个人可支配
10、收入;(5)个人储蓄。解:(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
11、支配收入,即yDNNPT4 3009903 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SyDC3 3103 000310(亿美元)。7假设国内生产总值是5 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 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 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试计算:(1)储蓄;(2)投资;(3)政府支出。解:(1)用S代表储蓄,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SYdC4 1003 800300(亿元)。(2)用I代表投资,用Sp、Sg 、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本题中,SgBS200(亿元)。Sr表示
12、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G5 0003 8002001001 100(亿元)。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的储蓄恒等于计划的投资?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
13、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愿意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等于企业想要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的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13.2 课后习题详解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原因如下:
14、图13-1 总需求曲线假设消费函数为,税收函数为,AD表示总需求曲线,且有,如图13-1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时的需求线,AD线和B线的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了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UI,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2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l?答:一般情况下,可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l,但是对平均消费倾向该结论不成立,原因
15、如下:(1)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又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或MPC),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不增加消费(即MPC0),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即MPC1),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因此。所以,1。只要不等于1或0,就有01。(2)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
16、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图13-2例如,如图13-2所示,当收入低于y0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这是因为,当收入低于y0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1。3依据哪种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消费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答:(1)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的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的影响最大。凯恩斯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cf(y),减税使得收入增加进而使得消费相应的增加。而其他的消费理论认为,如果减税只是临时性的,
17、则消费并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都是较小的。(2)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3)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4哪种消费理论预言总储蓄将依赖于总人口中退休人员和年轻人的比例?这种关系是什么?哪种理论预言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什么? 答:(1)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
18、蓄。(2)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原因如下: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较低。当收入上升时,人们不能确信收入的增加是否会一直继续下去,因而不会马上充分调整其消费。当然,当收入下降时,人们也不能断定收入的下降是否一直会如此。因此,消费也不会马上发生相应的下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仍较低。只有收入变动最终证明是永久的,人们才会在最终证明是较高或较低的永久收入水平上充分调整其消费。根据该理论,当经济衰退时,虽然人们收入减少了,但消费者仍然按永久收入消费,故衰退期消费倾向高于长期的平均消费倾向。相反,经济繁荣时尽管收入水平提高了,但
19、消费者按永久收入消费,故这时消费倾向低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所以,消费将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5假设你和你邻居的收入完全一样,不过你比她更健康从而预期有更长寿命。那么,你的消费水平将高于还是低于她的消费水平?为什么?答:可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我和我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尽管我比邻居长寿些,但两人年年都可把年收入YL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我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我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在退休后结束生命,我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我每年消费为C1WLYLNL1YL(WLNL1);而我的邻居的消费如下:(
20、a)当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它每年消费为YL。显然,他比我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他的消费为C2WLYLNL2。而根据题意,NL1NL2,显然就有C1C2,即我比邻居少消费。6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系统对你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有何影响?答: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认为人的愿望是使一生平稳消费,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过程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储蓄。当社会保障系统健全从而可以有更多的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人们就会减少当期的储蓄而增加消费。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
21、占的比率,APCcy。当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的总额增加会使平均消费倾向增加。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人们预期退休后生活无稳定的生活来源,人们就会为了以后的生活考虑而减少当期的消费增加储蓄,从而平均消费倾向就会相应的降低。7下面描述了某人一生中的收入情况:此人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在其生命周期的前三个时期先后赚取收入30万美元、60万美元和90万美元,而在退休时期没有任何收入,假设利率为零。(1)若此人想在生命周期中能均匀消费,试决定与其预算约束相符合的消费水平,说明哪个时期以什么规模此人进行储蓄和负储蓄。(2)与上述(1)相反,现在假定不存在借款的可能性,信贷市场不对个人开放。在此假定下,此
22、人在生命周期中将选择什么样的消费流?在解答该问题时继续假设(如果可能的话)该人偏好均匀的消费流。(3)接下来假设该消费者的财富有所增加。新增财富为13万美元,那么在可利用信贷市场和不可利用信贷市场这样两种情况下增加的财富将在生命周期中分别被如何配置?如果所增加的财富为23万美元,你的答案又将如何呢?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则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支出之和。则每期消费为:(3060900)445万美元,也就是在第一期要有15万美元的负储蓄,第二期有15万美元的正储蓄,第三期有45万美元的储蓄,第四期有45万美元的负储蓄。(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5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