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方案4(物理)(共6页).doc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4(物理)(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设计方案4(物理)(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堂教学设计表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2知识和能力: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使学生树立
2、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初中已学过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但时间相隔太久,而且这章学习的是微观的对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故要多举例子、多些堂上练习。学习 目标描述知识点 编 号1.1-1知道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1.1-2知道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1.1-3理解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1.1-4理解理解电荷守恒定律1.1-5知道知道什么是元电荷项 目
3、内 容解 决 措 施电荷守恒定律通过堂上实验、练习及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模拟片段反复体现物理,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及认真完成各种操作、练习。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通过堂上实验、练习及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模拟片段反复体现物理,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及认真完成各种操作、练习。课程名称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设计者彭永强单位(学校)新会华侨中学授课班级高二(3)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1.1-1知道ppt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知道摩擦起电 J D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 3自制1.1-2理解PPT、flash、大屏幕投影机理解静电感应现象, 学生在讲台演示操作
4、。DH边演示、边播放、边讲解、边议论理解静电感应现象8教学器材1.1-2理解PPT理解电荷守恒定律CA堂上练习加强训练15自制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
5、习;J.自定义。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 电荷(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3元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元电荷:电子所
6、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教 学 活 动(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
7、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点评: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除了摩擦起电,还有没有可以使物体带上电的方法?实验:取有绝缘支柱的两个不
8、带电枕形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反复多次接触球形导体C,使之带正电。将C移近A,用与有机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分别靠近A、B。(如图所示)现象线绸靠近B,而远离A.学生得出B带正电,A带负电。问题如将A、B分开,再移走C,A、B带电情况如何?学生答A仍带负电,B仍带正电.演示证明将A、B分开,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将A、B接触,它们是否带电?这说明什么?学生答不带电,说明接触前A、B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中和。演示证明使A、B接触,仍用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检验,学生回答正确。问题若先把C移走,再将A、B分开呢?学生答A、B不带电。演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设计方案 物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