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知识(共15页).doc
《会计学基础知识(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基础知识(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会计学基础知识一、总论(一)会计的定义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连续、系统、完整、综合地对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从会计的对象、职能和特点入手,可以更清晰理解会计的涵义: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的主体是企业、事业、行政等单位,该主体决定了会计工作仅在该单位范围之内而不是之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记帐主体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本身。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4、会计的对象是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并且该活动能够用货币表现出来。5、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
2、性、完整性、综合性。6、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微观上,是某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上,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会计的职能和特点1、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是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只有核算反映的真实情况,监督才有可靠的资料;监督是核算的继续,只有做到严格的监督,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核算:各种经济活动,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监督: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2、会计的特点(1)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也是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2)会计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三)会计的对象1、会计的对象
3、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宏观上: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微观上: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2、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将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划分的基本项目。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财务状况的静态表现,也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体现的是基本产权关系。收入、费用、利润是经营成果的动态反映,也是收益分配表的构成要素,反映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资产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从事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按照流动性质可分为:流动资
4、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2)农业资产:包括幼畜及育肥畜、产畜及役畜、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等。(3)长期投资: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有价证券等投资。(4)固定资产: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劳动资料。附:有的村还有无形资产,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而又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负债负债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的债务,是
5、需要在未来以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等方式进行清偿的经济责任。负责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1)流动负债:是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2)长期负债:是偿还期超过一年(不含一年)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及应付款,一事一议资金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是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1)资本:是投资者实际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财产物资。(2)公积公益金: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的和其他来源取得的用于扩大再生产及集体公益事业的专用基金。公积公益金
6、的来源:村集体经济组织从收益中提取;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与其投入资本的差额;接受捐赠的财产;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或者合同、协议约定价值与原帐面价值的差额;征用土地补偿及拍卖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使用权款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转入等。(3)未分配收益: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收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 :资产的来源(提供者)有两类:债权人和投资者。(1)债权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举债形成的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称为债权人权益。(2)投资者对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拥有索偿权,这部分索偿权称为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相互依存的,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二者总额必定相等
7、。因此有:资产总额=权益总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和行使管理、服务职能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一般包括经营收入、发生及上交收入、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费用费用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生产、服务、管理等经营活动及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费用包括生产(劳务)成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及其他支出。利润利润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期间(月、季、年)内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活动的财务成果,是所有收入减去所有支出后的余额。因此有: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四)会计核算的基
8、本前提和一般原则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计。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国情,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独立的经济实体,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即为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为会计工作明确规定了活动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严格限制在本主体范围之内,即会计核算应当以本经济组织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核算和监督本经济组织的各项经济活动,反映本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2)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3)实行独立决算。会计主体
9、为会计核算工作规定了空间范围和界限。(2)持维经营持维经营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合并、分解。只有假定会计主体能够持续正常的运营,从而为资产计价、负债处理、利润确定等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依据。(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主体无限期的持续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帐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会计信息。若这一会计期间为一年,通常称为会计年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以日历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一般可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等。(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
10、算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并假设币值是稳定不变的,就是在正常的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编制会计报表时,不考虑币值变动的因素。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工作中进行帐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所依据的一般规则和准绳。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以下十三条。(1)有用性原则:又称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应当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真实性原则:又称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
11、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4)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比。(5)一贯性原则:又称一致性原则,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6)及时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7)明晰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或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8)权责发生制原则: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权益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原则。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
12、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对称,是以款项的实际收到和付出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原则。(9)配比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和与期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和计量,计算出本期的收益。(10)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审慎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从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出发,对其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的预计和处理,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13、(11)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1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正确计算当期损益。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仅仅与本期收益取得相关的支出。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以及以后各项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即不仅与本期收益取得相关,而且与多个会计期间相关的支出。(13)重要性原则: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一)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会计核算的特点1、
14、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概念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农村基层经营管理单位,是以公有土地为基础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其财产归本经济组织范围内的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2、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特点(1)经济关系复杂性:与国家、有关部门、其他单位、个人和所属千家万户,有广泛的经济业务。(2)核算形式多重性:双层经营体制和模式的存在。(3)核算方法特殊性:不象企业计算成本和利润,不象行政、事业单位不计算收益,只能将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进行对比,计算出收益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进行分配。(二)借贷记帐法1
15、、复式记帐:是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进行登记的记帐方法。2、借贷记帐法:是运用复式记帐原理,以资产和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作为记帐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帐规则的一种复式记帐法。3、借贷记帐法的由来:是历史上的第一个复式记帐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的金融业,形成于15世纪的威尼斯商人,后来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并传入英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借贷记帐法于1905年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在银行和铁路界得到应用,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记帐方法。4、借贷记帐法的理论基础借贷记帐法的对象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过程
16、及其结果。这个过程及结果可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收入-费用=利润(收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 (4)以上会计等式主要揭示了三个方面内容:(1)会计主体内各会计要素之间的数字平衡关系。有一定数量的资产,就必然有相应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之相对应;反之,有一定数量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就一定有相应数量的资产与之相对应。(2)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相互联系。在一个会计要素的项目发生变化时,在同一会计要素另一项之间,或另一类会计要素的一项也必然发生增减变化,以维持以上公式的平衡关系。(3)等式有关因素之间是对立统一
17、的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分列于等式的两边,左边是资产和费用,右边是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会计等式对记帐方法的要求决定了借贷记帐法的帐户结构、记帐规则、试算平衡的基本理论,因此说会计恒等式是借贷记帐法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理论基础,任何经济业务发生都不会影响“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种平衡关系。因此所有的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变化都离不开以下四种类型:(1)资产、费用类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同时增加;(2)资产、费用类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同时减少;(3)资产、费用类内部变化,引起等额一增一减;(4)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内部变化,引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学 基础知识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