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4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2020081 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检测技术英文名称:Measurement Technique课程编号:x2020081学 时 数: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 10 课外学时数: 0学 分 数:3.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涉及到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 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 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它既是研究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转 换技术的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通过
2、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熟练掌握各类典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适用场合,掌握 常用测量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能合理选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电路等,能根据测量要求设 计各类测量系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突出能力培养。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传感器概述 掌握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基本组成和功能、分类。了解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传感器的定义与组成、传感器的分类。 难点: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掌握传感器基本特性的含义;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定义;掌握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 的主要指标及其各自的含义;了解传感器动态
3、特性的分析方法;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叠加性和频率保 持特性。了解一阶传感器、二阶传感器的频率特性分析。了解传感器标定和校准的含义;了解传感器的 标定方法。 重点: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难点:传感器动态特性中的传递函数、频率响应函数分析。 (3) 电阻式传感器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产生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其补偿方法(特别 是电桥补偿法) ;掌握减小或消除非线性误差的方法;了解采用交流电桥的原因、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交流差动电桥的输出电压与电阻应变片阻值间的线性关系。 重点: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方法;电阻应变片的 测量电
4、路;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难点:非线性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4)电感式传感器 掌握变磁阻式(自感式) 、变压器式和涡流式(互感式)这三种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 了解电感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重点:变磁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变隙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 理、基本特性、测量电路。 难点: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测量电路。 (5)电容式传感器 掌握变面积型电容器的分类及其测量原理;掌握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掌握变极距型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灵敏度及其相对非线性误差分析;掌握差动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原 理、灵敏度及其相对非线性误差
5、分析。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变压器 式交流电桥等) 。 重点: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灵敏度及非线性分析、测量电路。 难点: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非线性分析。 (6)压电式传感器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了解压电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 难点: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电路。 (7)磁敏式传感器 掌握磁敏式传感器(磁电感应式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了解磁敏式传感 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磁敏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测量误差及其补偿。 难点:霍尔元件的测量误差及其
6、补偿。 (8)热电式传感器 掌握热电式传感器(热电偶、光电式编码器和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电路。了解热电式传感 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实用测温电路;热电阻的工作原理、 测量电路。 难点:热电阻的测温电路。 (9)光电式传感器 掌握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器件、电荷耦合器件、光纤传感器和光电式编码器等)的工作原理。了解 其测量电路,了解光电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光电效应、光电器件;CCD 工作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光电式编码器的工 作原理。 难点:CCD 工作原理;光电式编码器的测量电路。 (10)辐射与波式传感器 掌握辐射与波
7、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辐射与波式 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红外辐射的概念、红外传感器的组成、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微波传感器的基本测量原 理、主要组成部分;超声波的特性、压电式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红外热释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11)化学传感器 掌握化学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和湿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化学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重点:气敏传感器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电介质与半导体陶瓷湿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难点:电介质与半导体陶瓷湿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12)参数检测 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系统的组成与基本类型。过
8、程参数检测主要了解温度、压力、流量、物 位、成分等的检测方法。机械量参数检测主要了解位移、转速、速度、振动、厚度的检测。 重点:参数检测的基本概念;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难点: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13)软测量 了解软测量的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处理方法。 重点:软测量的概念、软测量的方法。 难点:软测量的方法。 (1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了解数据融合的目的、定义、特性及其优点;了解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层次、步骤、结构、关键技 术和常用方法。 重点:数据融合的相关概念;数据融合的方法。 难点: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15) 自动检测系统 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概念、组成(硬件、软件) 。了解常用的数
9、据采集系统结构形式(基本型、同步 型、并行型) 。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与方法。 重点: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 难点: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 方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疑 比例1概述讲授22 :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讲授22 :13电阻式传感器讲授+实验3+22 :14电感式传感器讲授 +实验3+22 :15电容式传感器讲授42 :16压电式传感器讲授22 :17磁敏式传感器讲授+实验4+22 :18热电式传感器讲授+实验4+42 :19光电式传感器讲授42 :110辐射与波式传感器讲授22 :111化学传感器讲授22 :1
10、12参数检测讲授22 :113软测量讲授12 :114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讲授12 :115自动检测系统讲授22 :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六、教学参考书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主编,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检测与转换技术 ,常健生主编,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余成波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大纲撰写人: 王介生 大纲审阅人:程万胜负 责 人:孙
11、红星X2020081 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检测技术英文名称:Measurement Technology 课程编号:x2020081学 时 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10 课外学时数:0 学 分 数:3.0适用专业:自动化、自动化(试点)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性质:检测技术是工业自动化专业选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既是研究自动检测技术和自动转换技 术的学科,又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应用课,直接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具有选择电工仪表及传感 器的能力;具有组建一般测试系统的能力;对一般测试系统中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12、 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检测与转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种传感器和电工仪 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应用及现代测试技术的一般概念。为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概述 了解基本概念、本课程地位作用、体系结构、任务要求;传感器定义组成、分类、技术发展等。 重点:传感器定义组成。 (二)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了解传感器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漂移。简单了解传感器动态特性。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 难点:迟滞与重复性。 (三)电阻式传感器 了解工作原理(应变效应、温度误差及补偿)
13、,测量电路,典型应用。 重点:应变效应,测量电路。 难点: 应变效应。 (四) 电感式传感器 了解变磁阻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 重点: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难点:电涡流式传感器。 (五)电容式传感器 了解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典型应用。 重点:测量电路。 难点: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六)压电式传感器 了解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典型应用。重点:压电效应,测量电路。 难点:电荷放大器。 (七)磁敏式传感器 了解磁电感应式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典型应用,霍尔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测量电路和典型应用。 重点:霍尔式传感器。 难点:霍尔式传感器测量电路。 (八)热电式传感器 了解热电偶测温
14、原理,冷端补偿,测温电路,热电阻和它的测量电路及应用,热敏电阻和它的一般 特性。 重点:热电偶测温原理,冷端补偿,测温电路。 难点:热电偶冷端补偿。 (九)光电式传感器 了解光电式传感器类别,基本形式,内外光电效应,CCD 工作原理,分类和它的特性参数,光电式编 码器种类工作原理,计量光栅结构工作原理。 重点:光电式编码器种类工作原理,计量光栅结构工作原理。 难点:计量光栅结构工作原理。 (十)参数检测 了解基本概念,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检测技术的发展。 重点:参数检测的一般方法。 (十一)测量不确定度及回归分析 了解测量误差概念、分类、处理、传递、合成、分配等,测量不确定度概念,最小二乘法与
15、回归分 析。 重点:测量误差概念、分类、处理。 难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 方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疑比 例1第一章 概述讲授22 :12第二章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讲授22 :13第三章 电阻式传感器 讲授+实验4+22 :14第四章 电感式传感器讲授+实验 4+22 :15第五章 电容式传感器讲授4 2 :16第六章 压电式传感器讲授22 :17第七章 磁敏式传感器讲授+实验4+22 :18第八章 热电式传感器讲授+实验4+42 :19第九章 光电式传感器讲授62 :110第十章 参数检测讲授22 :111第十一章 测量不确定度及回归 分析讲授42 :1四
16、、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讲授: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并能设计简单的自动测试系统。 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物理学、电工学、模拟电子学、数字电子学、计算机。六、教学参考书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胡向东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年 检测与转换技术 常健生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年 自动检测与仪表 周培森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6 年大纲撰写人:姜克君 大纲审阅人:程万胜负 责 人:孙红星X2020181 误差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误差理论英文名称:Theory of Error课程编号:x20
17、20181学 时 数:48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1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3.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误差理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严密,系统完整,逻辑性很强,也是工科学 生的一门方法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测试与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估计被测量的值, 科学客观地评价测量结果,并根据测试对象的精度要求,对测试与实验方法进行合理设计,为后续专业 课程及实验环节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误差理论概述 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达形式、误差分类、误差来源;掌握测量中的有效数字概念及 其在数
18、据处理中的基本方法。 重点: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正确定义三大类误差及其与精度的对应关系。 难点:有效数字定义及选取。 (2)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掌握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三类误差的来源、性质、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消除或减小的措 施,能够根据不同性质的误差选取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 重点:三大类误差的数据处理方法。 难点: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3)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掌握函数系统误差和函数随机误差的计算以及误差的合成和分配;了解微小误差的取舍,了解最佳 测量方案的确定问题。 重点:函数系统误差和函数随机误差的计算以及误差的合成和分配。 难点:
19、误差的合成和分配。 (4)测量不确定度 了解测量不确定度与误差的区别;掌握测量不确定度分量与误差分量评定的异同点;了解自由度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掌握应用不确定度理论及评定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科学规范地写出测量不确定 度报告。 重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合成。 难点:测量不确定度报告。 (5)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掌握最小二乘法原理及其求解方法;掌握测量数据的精度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量的精度估计。掌握线性组合测量最小二乘估计的求解方法。 重点:用矩阵方法求最小二乘解。 难点:线性组合测量最小二乘估计的求解方法。 (6)回归分析 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方法;掌握回
20、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 检验;了解回归直线的简便求法。 重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难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方法。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 方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疑 比例1绪论讲授22 :12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讲授+实验12+22 :13误差的合成与分配讲授+实验8+22 :14测量不确定度讲授+实验6+22 :15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讲授+实验6+22 :16回归分析讲授+实验4+22 :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
21、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六、教学参考书目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费业泰主编,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平差学科组主编,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评定,王中宇主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大纲撰写人:王介生 大纲审阅人:程万胜负 责 人:孙红星X2020201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Theory课程编号:x2020201学 时 数:96其中实验学时数:16 课外学时数: 0学 分 数:6.0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自动控制
22、理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最基 本的理论基础。本课程主要讲授经典控制理论及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经典理论的三种 分析方法,即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域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 授控制系统的经典设计方法与状态空间设计方法,即系统的设计与综合,并简单介绍离散系统和非线性 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能力。该课程为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理 论等多门后继课程打下了必需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
23、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基本要求:要求理解和掌握下面基本概念:反馈、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器、被控对象;让学 生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基本要求:掌握电路系统及力学系统的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典型元部件的传递函数的求取、 结构图的绘制,以及由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由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的方法。并要求掌握由微分 方程、传递函数及结构图建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画状态变量图,以及将状态方程化为规范型的 方法。 重点:系统传递函数的求取、状态空间模型的求取、以及对角和约当规范型。 难点:结构图等效变换;梅逊公式及其意义;将状态方程化为规范型
24、。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时域性能指标的定义,掌握并熟练掌握一阶和二阶系统性能指标的求取及二阶系统 性能改善的方法,了解并理解高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分析方法、主导极点的概念。熟练掌握劳斯稳定 判据及其应用,稳态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方法。 重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估算,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稳态误差计算方法。 难点:二阶系统性能改善的方法及扰动作用下减小或消除稳态误差的措施。 4.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基本要求:了解并理解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熟练掌握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常规根轨迹、 零度根轨迹及参数根轨迹) ,掌握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基本方法。 重点:用根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 科技大学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