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廊道(共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学》专题十四---廊道(共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景观设计学专题四 廊道1. 廊道 (Corridor) 指的是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元素。它是生态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要素。2. 廊道的基本原理包括廊道的连续性、数目、构成、宽度与景观过程的关系等。(1)连续性原理 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被分割而得四分五裂,景观的功能流受阻,所以,加强孤立斑块之间的及斑块与种源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普遍承认廊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廊道必须是连续的。 但廊道本身又有可能是一种危险的景观结构,
2、它也可以引导天敌进入本来是安全的庇护所,给某些残遗物种带来灭顶之灾。廊道本身的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如高速公路和高压线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是重要的运输通道,但对生物来说则是危险的障碍。在美国,公路是野生动物最大的杀手。 (2)廊道的数目原理 假设廊道是有益于物种空间运动和维持的,则两条廊道比一条要好,多一条廊道就减少一分被截流和分割的风险。 (3)廊道构成原理 联系保护区斑块的廊道本身应由乡土植物成份所组成,并与作为保护对象的残遗斑块相近。 (4) 廊道宽度原理 越宽越好是廊道建设的基本原理之一。廊道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宽度,不但起不到维护保护对象的作用,反而为外来物种的入侵创造条件。对廊道
3、的宽度,目前尚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对一般动物的运动而言,1公里宽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大型动物则需十到几十公里宽。 3. 廊道的宽度与结构廊道的宽度与构成是规划和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宽度和构成的设定应该从其功能入手,如生物保护防洪防止农业营养物质流失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游憩等。不同气候带对廊道的宽度和构成的要求也会不同。4. 廊道的五大功能:栖息地(habitat)、通道(conduit)、过滤(filter)、源(source)、汇(sink)5. 生态廊道(ecologicalcorridor)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 主要由
4、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6. 生态廊道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线状生态廊道(linearcorridor)、带状生态廊道(stripcorridor)和河流廊道(streamcorridor)7. 生态廊道在设计中会涉及到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数目、本底、宽度、连接度、构成、关键点(区)等。 (1)数目 生态廊道是从各种生态流及过程的考虑出发的,通常认为增加廊道数目可以减少生态流被截留和分割的概率68。数目的多少没有明确规定,往往根据现有景观结构及规划的景观功能来确定。在满足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生态廊道的数目通常被认为越多越好。 (2)本底 生态廊道是与周围土地发生联系的,因此考虑景观中生态廊道
5、所处的本底(context)也极其重要。对本底的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弄清动物利用廊道的方式;第二,调查周围的土地利用方式,或是判断出从相邻地区流向生态廊道的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第三,判别由生态廊道联接的大型生态斑块,这些斑块的位置将会影响到生态廊道的位置、内部特征及长度,进而影响到迁移物种的类型。 (3)宽度 宽度对廊道生态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太窄的廊道会对敏感物种不利,同时降低廊道过滤污染物等功能。此外,廊道宽度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生边缘效应(edgeeffect)的地区,进而影响廊道中物种的分布和迁移。边缘针对于不同的生态过程有不同的响应宽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边缘效应
6、虽然不能被消除,但是却可以通过增加廊道的宽度来减小。 (4)连接度 连接度(connectivity)是指生态廊道上各点的联接程度,它对于物种迁移及河流保护都十分重要。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功能连接度(functionalconnectivity)会根据不同物种的需要发生变化。道路通常是影响生态廊道连接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廊道上退化或受到破坏的片段也是降低连接度的因素。规划与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连接度。 (5)构成 构成是指生态廊道的各组成要素及其配置。廊道的功能的发挥与其构成要素有着重要关系。构成可以分为物种、生境两个层次。生态廊道不仅应该由乡土物种组成,而且通常应该具有层次
7、丰富的群落结构。除此之外,廊道边界范围内应该包括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并与其相邻的生物栖息相连。 (6)关键点(区) 关键点(keypoint)包括廊道中过去受到人类干扰以及将来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自然系统产生重大破坏的地点。当点的面积在所研究尺度上变得足够大时,就成了关键区(Keyarea)。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点(区)也是生态廊道构成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些点(区)在廊道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此外,生态廊道设计中还涉及其他一些结构特征问题,如尺度、环境梯度、干扰线路、曲度、长度等,在此不作进一步讨论。8. 生态廊道的宽度研究8.1 生物廊道生态廊道主要有生物栖息地、生物迁移通道、防风固沙、隔
8、离(如控制城市扩张的绿带)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的廊道宽度不同,例如,防风林的宽度通常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而绿带(greenbelt)性质的生态廊道却可达数百米甚至几十公里。在生态廊道的诸多功能中,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是首要考虑的功能。因此,本部分重点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出发,对生态廊道的宽度进行探讨。 8.1.1生物廊道宽度的影响因素当设计师问到多宽的廊道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合适时,保护生物学家的回答往往是越宽越好。然而,也有学者反对这一说法。他们认为,过宽的廊道会不可避免的促使生物在两侧间的运动,从而减慢了生物到达目的地的运动速度。但一般来讲,廊道越宽越好。随着宽度的增加,环境的异质性增加,进
9、而造成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具体的讲,廊道很窄时,边缘种和内部种都很少。随着宽度的增加,边缘种和内部种均增加,其中边缘种是在宽度略增加时即迅速增加,而内部种则当宽度增加到相当宽度时才会迅速增加。此外,边缘种在增加到一定数量后会逐渐趋于稳定,而内部种会随着廊道宽度的增加一直增加。宽度对物种数量的影响效应是不一致的。当宽度较小时,廊道宽度对物种数量影响较小,甚至可以说没有影响。达到一定宽度阈值后,宽度效应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相关研究表明这个阈值为712m。 对许多物种来说,边缘效应是影响廊道质量和宽度最主要的因素。然而,随着植被类型和目标物种的改变,边缘效应的影响范围变化很大,从几米到几百米不等,这
10、就为确定廊道的宽度带来了困难。狭窄的廊道如篱笆可能完全被边缘生境(edgehabitat)占据,因此对敏感物种来说将会有更高的死亡率。然而,Robbins和Ambuel等人指出,狭窄的廊道可能会过滤掉进入森林的机会边缘物种(opportunisticedgespecies),从而保护内部物种。这些问题至今仍未得到科学研究的证明,在具体的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小气候效应(如边缘光照、风、干燥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边缘植被组成和机会边缘种进入生境深度的变化。表1中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边缘效应对应着不同的廊道宽度,但总的来看,廊道还是越宽越好。 生物廊道中植被的结构(垂
11、直结构、水平结构与年龄结构)对廊道中物种数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乔、灌、草复合结构的廊道比仅由乔木构成的廊道含有更多的鸟类物种。此外,阔叶树廊道中鸟的种类一般比针叶树廊道的多。在某些情况下,沿着廊道种植一条紧密的缓冲带(比如针叶树)可能会改善小气候效应,同时也可以减少机会边缘种的定居。 8.1.2生物廊道的建议宽度 生物迁移廊道的宽度随着物种、廊道结构、连接度、廊道所处基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鸟类而言,十米或数十米的宽度即可满足迁徙要求。对于较大型的哺乳动物而言,其正常迁徙所需要的廊道宽度则需要几公里甚至是几十公里。根据Meffe等对北美地区的矮蠓、白尾鹿、短尾猫、美洲狮、黑熊和狼的行为研究表明
12、,它们所需要的迁徙廊道宽度从0.6km到22km不等。有时即使对于同一物种,由于季节和环境的不同,所需要的廊道宽度也有较大的差别。Harris和Scheck建议,当考虑所有物种的运动时,或者当对于目标物种的生物学属性知之甚少时,又或者希望供动物迁移的廊道运行数十年之久时,那么合适的廊道宽度应该用公里来衡量。 对于生物保护而言,一个确定廊道宽度的途径就是从河流系统中心线向河岸一侧或两侧延伸,使得整个地形梯度(对应着相应的环境梯度)和相应的植被都能够包括在内,这样的一个范围即为廊道的宽度。Forman建议:河流廊道应该包括河漫滩、两边的堤岸和至少一边一定面积的高地,而且这部分高地应该比边缘效应所影
13、响的宽度要宽7。当由于开发等原因不能建立足够宽或者具有足够内部多样性的廊道时,也可以建立一个由多个较窄的廊道组成的网络系统。这个网络能提供多条迁移路径,从而减少突发性事件对单一廊道的破坏。8.1.3确定生物廊道宽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确定生物保护廊道宽度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问题:(1)应使生态廊道足够的宽以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同时应该使内部生境尽可能的宽;(2)根据可能使用生态廊道的最敏感物种的需求来设置廊道宽度;(3)尽量将最高质量的生境包括在生态廊道的边界内;(4)对于较窄且缺少内部生境的廊道来说,应该促进和维持植被的复杂性以增加覆盖度及廊道的质量;(5)除非廊道足够的宽(比如超过1km),否
14、则廊道应该每隔一段距离都有一个节点性的生境斑块出现;(6)廊道应该联系和覆盖尽可能多的环境梯度类型,也即生境的多样性。 8.2河流廊道 8.2.1河流廊道的主要功能 河流廊道作为一类重要的生态廊道,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满足生物保护功能的河流廊道宽度可以参考上文关于生物廊道的讨论。本部分主要讨论河流廊道保护水资源和环境完整性的功能,它们是决定缓冲带宽度的基本功能。其他还有一些功能如为河流生物提供食物、降低河面温度等对缓冲带宽度要求较低,在此不作讨论。 磷和氮是构成河流水体污染的主要元素。有机态和矿质态的磷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行运输,而且通常依附于沉积物颗粒一起运动。有机态的氮的运动方式与磷的运动方式
15、类似,而无机态的氮(主要是硝酸盐)通常是可溶的,主要通过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土壤进行运输。这一部分氮的运动方式受汇水区的水文地质学特征影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岸缓冲带能够通过吸附、滞留、分解等方式有效的过滤地表营养元素流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LenaB.M等人从景观结构与功能流的角度分析了河岸植被缓冲带对于改善水质的重要意义。他们的研究表明,10m宽的草地缓冲带可以减少95的依附于沉积物一起运动的磷元素。而且,滨河林地以及湿地能够通过土壤微生物过程(如反硝化作用)去除约100的氮元素。 河岸缓冲带过滤污染物的能力主要由植被结构、土壤状况、地形等因素决定。一般说来,底层土壤疏松、有大量凋落物及草本
16、地被、微地形复杂的缓冲带具有更强的污染物过滤功能。 河岸缓冲带同样具有强大的水土保持功能。Lowrance等人在对马里兰一个海岸平原流域的研究中发现,从周围耕地侵蚀的大多数沉积物最后都被滞留在森林缓冲带中,但很大一部分向林内沉积的范围都达到了80m。只有少量的沉积物滞留在了河流的附近。因此,在这个案例中,80m应该是最小的缓冲区距离。在对北卡罗莱纳海岸平原的一个相似的案例中,Copper等人31发现,50以上的沉积物滞留在森林内100m范围内,另外有25的沉积物沉积在河道边的河漫滩湿地内。 以上两个研究表明,在相似的河流系统中,至少80至100m的河岸植被缓冲带宽度对于减少5070的沉积物是有
17、效的。如果想要更多的减少沉积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植被带的宽度。在侵蚀更严重,坡度更陡或者缺少有效的侵蚀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缓冲带的宽度应该更大。 8.2.2河流廊道的建议宽度 在通常的河流保护或滨河地带开发中,人们往往为河岸指定一定的宽度地带作为河流的缓冲区,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河流不同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环境状况,从而应该对应不同的廊道宽度值。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是没有得到一个比较统一的河岸防护林带的有效宽度。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人们普遍使用30m的河岸植被带作为缓冲区的最小值。华盛顿州海岸线管理法案(theWashingtonStateShorelineManagementAct)规定,
18、位于河流60m范围内或100年一遇河漫滩范围内,以及与河流相联系的湿地都应该受到保护,而且保护范围越大越好。TothR.E.建议,在河流两岸150米范围内的任何人类活动都应该得到相关机构和公众的评价。9. 绿道(Greenway)是指不同宽度的绿色廊道构成的网络。绿道主要指自然形成,或历史本来存在,如河流、山谷构成的廊道,也包括完全人工的,如城市林荫道,运河廊道当然也包括在内。10. 根据功能,绿道主要可分为三类:生态绿道,休闲绿道和历史遗产廊道。11. 绿道概念来源于绿带(Greenbelt)和公园道(Parkway)。Green是指自然或半自然植被,Way指的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通道。12.
19、 绿道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其基本思想,如增加破碎化景观的连接度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栖息地建立接近传统与自然的连续游憩网络鼓励非机动车出行保护自然及文化遗产等,都十分具有启发意义。13. 绿道的发展三个阶段(1) 林荫道公园道及绿带 减轻并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起到缓冲和隔离作用。(2) 游憩绿道 这是在机动车交通占据道路交通的背景下,为步行和骑车人设立的绿道。多沿河流小溪海岸运河等。后来,废弃铁道也成为另一种类型的绿道。之后,也出现在煤气管道供水供电管道等基础设施两侧。(3) 多目标绿道 主要引进土地与资源的重要概念,具有保护
20、栖息地保护历史文物和教育功能。14. 中国的绿道元素(1) 沿河流廊道形成的绿道(2) 沿道路交通发展的绿道(3) 在农田防护林基础上发展的绿道15. 绿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生态学功能 对于生物流、物质流和能量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栖息地的功能,如沿河岸的绿道,高地栖息地和水生栖息地等;其他功能如防风抗洪、降低“热岛效应”,保持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以及吸附尘埃等。(2) 遗产保护功能 通过线性自然或人文景观要素,将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连接起来,实现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并与生态功能和游憩、教育、审美、启智功能等相结合。(3) 通勤功能 通过绿道把许多社区历史遗址、居民区和
21、商业区连接起来,而少噪声和机动车辆的干扰,为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提供安全和便捷的绿色通道。16. 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是一个与绿色廊道相对应的概念,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通常带有明显的经济中心、蓬勃发展的旅游、老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娱乐及环境改善2。”17. 遗产廊道具有以下特点:(1)是线性景观 这决定了遗产廊道同遗产区域的区别。一处风景名胜区或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可称之为是一个遗产区域,但遗产廊道是一种线性的遗产区域。它对遗产的保护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点的概念,内部可以包括多种不同的遗产,是长达几英里(1公里=0.6214英里)以上的线性区域。(2)尺度
22、可大可小,但多为中尺度 这点同绿色廊道很相似。它既可指某一城市中一条水系,也可大到跨几个城市的一条水系的部分流域或某条道路或铁路。(3)是一个综合保护措施,自然、经济、历史文化三者并举 这体现了遗产廊道同绿色廊道的区别。绿色廊道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它可以不具文化特性。遗产廊道将历史文化内涵提到首位,同时强调经济价值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14. 遗产廊道的选择标准遗产廊道的概念和特点决定了在选择遗产廊道及其保护对象时,首先应在线性景观中进行选择。其次,应遵循以下4个标准:(1)历史重要性 历史重要性指的是廊道内应具有塑造地方、州县或国家历史的事件和要素。评价历史重要性要了解当地景观的社
23、会、宗教和民族重要性以及一地的居住模式或社会结构是否影响着当地社区或社会。(2)建筑或工程上的重要性 指的是廊道内的建筑具有形式、结构、演化上的独特性,或是特殊的工程运用措施。要考虑哪些工人构筑或建筑具有地方重要性,哪些建筑是社区所独有的,哪些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形式。(3)自然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廊道内的自然要素应是人类居住形成的基础,同时也影响整个廊道。评价廊道内的自然重要性要了解以下几点:当地自然景观在生态、地理或水文学上的重要性;所研究的区域是否具有完全、基本未被破坏的自然历史;场地是否由于人类活动和开发而受到改变;哪些自然要素是景观的主体,决定着区域的独特性。(4)经济重要性 指的是保
24、护廊道是否能增加地方的税收、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等。15. 遗产廊道保护规划的重点遗产廊道的保护规划注重整体性,从系统的整体空间组织着手,保护遗产廊道边界内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并提高娱乐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从空间上进行分析,遗产廊道主要有4个主要的构成要素:绿色廊道、游步道、遗产、解说系统。绿色廊道、游步道和遗产所处节点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进行说明,解说系统则是对三者的综合和具体解释。遗产廊道的规划也主要是以这4部分为内容。 图1遗产廊道结构示意图16. 遗产廊道对中国的启示遗产廊道的概念及做法在美国正处于逐渐深化的阶段,虽有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但系统化的保护措施仍有待深入探讨。在我国1982年,
25、国务院在评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时曾经有意识地将川陕公路沿线的自然遗产和三国以来的栈道文化遗迹串联起来,审定了“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机制。可见中国目前还缺乏对遗产廊道概念严格完整的认识,也缺乏相应的遗产保护的法规和体制。应该看到,我国许多地区都具有成为独具特色的遗产廊道的实力。例如北京的长河,由玉泉河至什刹海的一段水系,途经颐和园、紫竹院公园、国家图书馆、万寿寺、北海公园等北京市著名的旅游观光景点。它是北京水系治理的历史见证,同时记载着历朝皇宫贵族等的生活印迹,其内的建筑和园林极具代表性。但目前长河沿途的景区依然各自为政,相互之间连通性较差,且部分河道为交通要道所夹,可及性差;而且仅从观光利用的角度组织游人,缺乏全局性保护规划和系统性研究管理。长河沿线作为北京文化遗迹集中地段完全有能力成为一条中国的水系遗产廊道。再比如,京杭大运河、古丝绸之路等都书写着特定地域的发展历史,孕育了多样化的地方文化和习俗。中国如能创立一条遗产廊道,文化景观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和典型性,同时也会带动相应城市和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