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地道方案汇总(共6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穿地道方案汇总(共68页).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XX 工 程第 四 合 同 段XX公路下穿地道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2009年8月1日专心-专注-专业1、工程概况1.1 地道总体概况XXX公路下穿蓟港铁路地道位于XXXK15+986.670K16+446.070段,修筑起点桩号为K15+986.670,终点桩号为K16+446.070,全长459.40米。在XXX主线两侧,并与XXX并行。该地道为XXX公路下穿蓟港铁路地道,由两部分组成,即下穿封闭段箱体和两侧敞开段整体U型槽结构。地道与铁路交角为90度,共分2幅,每幅边线距XXX设计中线16.5m,单幅为3车道,并设置非机动车道。XXX公路下穿蓟港铁
2、路地道下穿地道具体布置如下:封闭式箱体:修筑起点为K16+226.670,终点为K16+266.070,总长为39.4m。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西侧U型槽:修筑起点为K15+986.670,终点为K16+226.670,总长240m。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其具体分段为:1220m。东侧U型槽:修筑起点为K16+266.070,终点为K16+446.070,总长180m。沉降缝与道路中线正交,其具体分段为:920m。 U7U19节段: 本区段为设置抗拔灌注桩区段,地道结构为U型槽。底板设置钻孔灌注桩作为抗拔桩。抗拔桩直径为1.0m,横向2根间距为14m,每节段纵向间距为4m。 底板厚度130cm
3、,侧墙厚度为100cm。该段采用自然放坡阶梯式开挖,即按照1:1.5的边坡向下开挖,每挖深2m设置一2m宽的台阶,直至挖至预定深度。开挖至设计工作界面后,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待钻孔灌注桩保护好桩头。然后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搅拌桩直径0.5m,间距1.5m,采用梅花形布置,桩底高程均按照-15m控制,钻孔灌注桩周围2m范围内不做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完成后,在沉降缝位置(即地道分节段的位置)开槽浇筑枕梁,并同期浇筑混凝土找平垫层,垫层产生强度后浇注地道底板混凝土和侧墙混凝土至侧墙顶设计标高(应注意墙体顶端栏杆地袱灯杆预埋甩筋),直至U型槽结构主体部分完成。施工时U型槽节段之间变形缝宽2cm。 U1
4、U6和U20U25节段:本区段为不设置抗拔灌注桩区段,地道结构为U型槽。底板厚度80130cm,侧墙厚度为100cm。该段采用自然放坡阶梯式开挖,即按照1:1.5的边坡向下开挖,每挖深2m设置一2m宽的台阶,直至挖至预定深度。开挖至设计工作界面后,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搅拌桩直径0.5m,间距1.5m,采用梅花形布置,桩底高程均按照-15m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在沉降缝位置(即地道分节段的位置)开槽浇注枕梁,并同期浇筑混凝土找平垫层,产生强度后浇筑地道底板混凝土和侧墙混凝土至侧墙顶设计标高(应注意墙体顶端栏杆地袱灯杆预埋甩筋),直至U型槽结构主体部分完成。施工时U型槽节段之间变形缝宽2cm。 封
5、闭箱体段框构孔径为两处单孔18m,铁路里程分别为K22+392.86、K22+445.86,公路方向与铁路方向交角为90。桥内净高为6.4m,总高8.6m,顶板厚度为1.05米,底板厚度为1.15米,边墙厚度为1.15米,箱体全长为39.4米,桥体就位后框架顶面至钢轨底面最小距离为70厘米(含保护层厚度)。 框架桥主要受力部位,包括框架主体、人行道悬臂、刃角和补齐、尾墙均采用C45钢筋混凝土,抗渗指标为P8,电缆槽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栏杆为钢栏杆,抗移桩、防护桩、支撑桩、支护桩、顶梁、冠梁、后背梁、滑板和锚梁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钢筋采用Q235和HRB335钢筋。每个顶进框构自重5420
6、吨,设计最大顶力8130吨,顶程为50.4米。1.2 地质、水文、气象 地形、地质XXX公路下穿地道下穿蓟港铁路,周边地势较平坦。勘察最大钻孔深度70米,根据地质年代及时代成因,共分为八个工程地质层,根据各土层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进而分为19个工程地质亚层,(详见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工程一期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06.7.1)。 地下水:场区浅层地下水属第四系潜水,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并以蒸发等方式排泄。勘察期间XXX公路下穿地道场区静止地下水位埋深为0.71.1米,标高为0.68米1.85米。故综合判定为:XXX公路下穿地道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结晶类无腐蚀性;分解类无腐蚀性;对混凝
7、土具有结晶分解复合类无腐蚀性性,故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地震稳定性根据勘察结果,场区地面下20米范围内均为粉质黏土,无可液化土层分布,因此本场地为非液化场地。场地土类别为类。 气象全市年平均气温1112,全市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农耕期有270天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00天左右,自沿海地区向内陆逐渐缩短,滨海地区无霜期为239天。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6473天。从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受北部山脉的阻滞和抬升,经常在燕山迎风坡和山前平原形成多雨带,使全市年降水量的分布由北向南递减。北部最大年降雨量可达1213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352毫米,南部多雨年可达1189
8、毫米,少雨年只有244毫米。天津的汛期为6月中旬至9月中旬。汛期的平均雨日在42天左右,夏季降水量为4415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084%,又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全市空气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7、8月份平均值可达80%左右,春季最小,2至4月份最低值为0%。全市年蒸发量为16881917毫米,冬季最小,只占全年的9%,春季最大,占全年的36%,5月份最多,占全年的16%。塘沽区平均相对湿度为67%。1.3 工程特点 地处交通要道 该工程下穿蓟港铁路,处于交通要道,XXX公路行人和车辆很多,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深基坑基坑最大开挖深度在11.5m左右,深基坑的开挖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开挖层
9、处于第I海项层(Q42m),为海项沉积。主要为粉质黏土,含有砂性土、黏土和淤泥质土夹层,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1.4 编制依据 XXX公路下穿蓟港铁路地道U型槽施工图设计。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室外排水设计方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 以下为参考规范:基坑工程设计规程(上海市标准) (DBJ08619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上海市标准) (DGJ081119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0、 (GB50007-2002)2、施工总体部署2.1 施工顺序统筹由于本下穿地道包含U型槽及封闭箱体段,其中U型槽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封闭箱体采用顶箱施工。考虑到工期比较紧张,U型槽与封闭箱体顶箱拟同时进行施工,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封闭箱体主要工作区域位于蓟港铁路东侧,主工作坑占用U型槽U13、U14、U15部分,接收工作坑位于及钢铁路西侧,占用U型槽U12部分。U型槽与封闭箱体的围护止水帷幕应有效搭接。保证基坑稳定止水。交叉施工部位主要集中在U12U15区间部位,施工至此部位时,应优先保证顶箱施工的顺利进行,为顶箱施工创造条件。各部位施工顺序如下 U型槽U1U11、U16U21施工顺序场地平
11、整测量定线围护桩施工(包含灌注桩、搅拌桩止水帷幕以及SMW工法桩)地基加固桩施工抗浮桩施工基坑降水U11、U16部位开挖支撑(考虑顶箱部位端边坡加固)基坑基底处理(破桩头等)垫层施工防水施工结构施工结构养护稳定后进行U1U10、U15U21基坑开挖和机构施工。 U12U15以及封闭箱体段施工顺序场地平整测量定线围护桩施工(包含灌注桩、搅拌桩止水帷幕等)地基加固桩施工U型槽抗浮桩施工基坑降水主工作坑开挖支撑滑板、后背制作箱体制作加固措施施工箱体顶进副工作坑开挖支撑箱体顶进到位箱体加固措施施工顶进临时设施拆除U型槽抗浮桩接桩U型槽基坑基底处理U型槽垫层施工U型槽防水施工U型槽结构施工。2.2 人员
12、安排本项目部为本通道施工配备以下管理人员职 务姓 名主 要 任 务施工总负责整个工程的管理质量员全过程质量控制施工负责人施工管理试验员试验数据的记录、整理测量员平面定位、高程控制施工队长施工人员安排、设备维护劳动力计划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如下劳动力计划表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测量工62试验员33钢筋工604焊工355木工386混凝土工407架子工188防水施工人员129电工410机械司机6011抹灰工1812普工100合计3942.3 主要施工设备、仪器主要施工设备、仪器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挖掘机台82装载机3台63汽车起重机20台64推土机台55自卸汽车台406交流电焊机台87对焊机5台2
13、8钢筋切断机台69弯筋机台1010水泵台8411搅拌桩机台812高压油泵台213顶镐500T台4814注浆泵台415发电机120KW台316发电机50KW台317工程钻机台102.4、施工计划详见附表:施工进度计划图3、主要施工方案3.1 U型槽结构施工由于U型槽围护结构桩基已报专项方案,这里不作赘述。下面主要叙述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方法。3.1.1 基坑降水 施工排水与降水为便于施工,防止底鼓、潜蚀、流砂和基坑突涌等现象发生,需对场地及坑内土体进行降水,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进行预降水疏干。降水采用坑内大口井降水,坑外设观测井。管井为主,辅助以其它降水措施。开挖前20天水位达到坑内底板深度以下1m。
14、至U型槽结构施工完成覆土回填后拆除降水井。本次工程所处地层透水性较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根据基坑设计施工经验,基坑采用明沟排水。 降水井降水降水井施工采用反循环回转钻机成孔,在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即可安装井管。井管安装应在井孔钻成后及时进行,以防塌孔。安装井管必须保证质量,不得出现倾斜、弯曲。填砾要保证砾石的质量,应以坚实、圆滑的砾石为主,经冲洗、筛选后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成分。填砾时,要随时量砾面的高度,以了解填入的砾料是否有堵塞的现象。为避免砾石堵塞及石料分层,填砾要均匀、连续的进行。上述工作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洗井。洗井前先用抽筒将孔内的泥浆抽出。然后用压缩空气洗井法进行洗井。方法是将空气管
15、与空压机相连,使压缩空气以很高的速率冲向井壁,将沙砾带到井外。冲洗时,要自下而上分段冲洗。 降水井的制作要求:降水井内径为400mm,外径500mm,泥孔径705mm;井管为混凝土管,其中花管为混凝土无砂管;滤料为直径0.152.5mm的沙砾混合滤料。降水井结构示意图 井点埋设的深度:井点L=H+5m。 降水井布置:降水井呈梅花形布置,间距为20m。 钻孔时要尽量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滤料要严格按照碎石级配进行。外侧观测孔及回灌井钻孔前要详细统计各种地下管线,探明确无各种管线时才可施工。否则调整井位,在原井位1.5m直径范围内重新选择钻孔。 大口井布置完成后,按设计要求每隔50米对称布置深浅观
16、测井。土方开挖后,设专人对地下水位进行检测。 在基坑开挖的前20天开始降水,降水分4次进行,每次降水为设计深度的1/4,从地面向下依次为,时间依次为:5天、10天、15天、18天。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记录。严格控制每次降水的深度和降水的时间。 降水要与挖方配合好。不进行挖方的土体不能降水。挖方土体要在20天前再进行降水,避免对周围土体的干扰,使周围土体产生沉降。土方开挖后,可分节将大口井的一部分卸下,并在其上部用特制的铁盖子进行封盖。避免挖土时有土落入大口井。 在底板施工前,要保证每个大口井都要正常工作,使水位保持在地梁高程以下。在底板施工完成后,每排隔一井将大口井封闭,井水可沿底板流入土方开挖的
17、、基坑集水井中用潜水泵抽出。待该段施工完毕进行覆土回填后,再将其余大口井封闭。大口井封闭的方法为:用混凝土将大口井封闭,在大口井与底板相接的中心处加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为厚6mm,宽20cm,插入底板10cm,外露10cm与封闭大口井的混凝土一起浇注。 施工明排水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基坑底周围挖3030cm的排水沟,沿车站纵向每20m设一集水坑,基坑渗水沿排水沟汇入集水坑,由水泵排至地面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排水沟、集水井应在挖至地下水位以前设置。 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 集水坑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
18、抽水应连续进行,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如基坑周边为渗水性强的土层,水泵出水管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抽出的水再渗回坑内。 防治周围土体沉降的措施在基坑内抽水要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势必会对周围土体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3.1.2 基坑开挖、支撑及土方外运与回填3.1.2.1 基坑开挖深基坑开挖是地下结构工程的制约关键,也是工程能否顺利进行,控制工程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重要环节。 基坑开挖组织原则 开挖方式:深基坑开挖运用时空效应原理,严格遵循分层、分段、先撑后挖的原则。 第一层土方开挖,第一道支撑安置不允许拖延,以防止桩体顶部在悬臂受力状态下产生较大位移和附近地面开裂。 第二
19、层及其以下各层均分小段开挖及支撑,每小段6m,开挖出支撑位置立即进行腰梁安装,顶设钢支撑。 每段基坑开挖完一天内浇筑砼垫层,最迟10天内浇筑砼底板,减少基坑暴露时间,防止基坑产生变形。 开挖顺序:场地平整围护结构施工(含冠梁)大口井布置及降水基坑开挖至第一道钢支撑下0.5m安装第一道钢支撑继续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下0.5m施做腰梁安装第二道钢支撑继续开挖至第二道钢支撑下0.5m安装第三道支撑继续开挖至基底,进行基底处理。 基坑开挖与支撑施工程序及方法 概述:本次工程基坑支撑,内支撑采用600mm钢管支撑,t=14mm。钢支撑根据挖深的不同(有排水管线的节段U12除外),为12道,第一道设置在压顶
20、梁中心,另外一道设置在离地道底板顶以上约1.01.5m处;U12节段开挖深度很深,约11.5m,支护桩基长22m,设置三道横撑,第一道设置在压顶梁中心,第三道设置在离开挖深度3.5m4m处,第二道设在第一道与第三道之间。 开挖及出土方法U型槽施工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施工中本着先撑后挖的原则,分层分段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在基坑施工中需设置13道横支撑,支撑采用600mm、壁厚14mm的钢管支撑。 基坑开挖组织土方开挖主要以挖掘机施工为主局部采用人工开挖。a.为方便施工管理与统一调度,基坑开挖施工由1个专业作业队分多个作业班组(土方班、支撑班、降水班、围护桩处理班)按施工程序安排分区、分段实施。b.
21、基坑开挖做好土石方开挖与外运的调度,组织好运输车辆,并安排做好运输线路的调查,及时调整调度方案,使开挖如期完成,及时转入主体砼结构的施工,尽量减小基坑基底的暴露时间。 基坑开挖支撑施工程序开挖土体至第一道支撑底面位置下反0.5米处时架设第一道支撑。土体往下继续开挖至第二到支撑以下50cm时,架设第二道支撑。土体往下继续开挖至第三到支撑以下50cm时,架设第三道支撑。向下继续开挖达到基坑底部。最后剩余0.3米厚的土方由人工进行开挖、找平。 基坑开挖技术质量措施 基坑开挖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基坑开挖中,采用纵向分段、分层开挖,分段长度视周围环境、主体结构施工进度情况以及结构受力情况、形
22、式、几何尺寸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按设计要求的施工缝位置取长。 分段开挖的同时放坡,随挖随洗坡,坡度符合要求。 按照施工要求,在不影响土方外运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安装支撑,并按设计要求施加支撑预应力值。支撑位置应准确,其支撑端部的中心位置、误差为:高程50mm,水平间距100mm。 开挖最下一道支撑下面的土方时,应按每3m分小段开挖,16小时以内挖好。为做到坑底平整,防止局部超挖,在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需用人工开挖修平,对局部超挖的部分要用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超挖量过大时须会同设计、监理共同确定处理方法,同时必须设集水坑用泵排除坑底积水。 当基底上层与设计不符或扰动、水浸、发现淤泥、土
23、质松软等现象时,应做好记录,并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基底要平整压实,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mm,-20 mm,平整度20 mm,并在1m范围内不得多于1处,轴线位移小于50mm,基坑尺寸不小规定值。基底经检查合格后,要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 雨季施工时应沿基坑做好挡水埝和排水沟,冬季施工时应及时用保温材料覆盖,基底不得受冻。 土方开挖中如发生漏水现象,应立即进行堵漏处理,不能形成较大的流量再去处理。对较大流量的漏水现象,在漏水部位水泥搅拌桩外侧再加打数根水泥搅拌桩以阻断水源,或在漏水处埋管将水源引到基坑内的大口井中,保证基坑内无水作业施工。3.1.2.2 钢支撑施工 材料与设备 钢支撑:按设
24、计要求,本工程支撑钢管采用直径为600mm壁厚14mm的焊接钢管,为了使支撑钢管在以后的施工中能够得到再利用。 钢管支撑在安装时要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按设计轴力的50%80%施加,沿每道支撑端部设钢腰梁,腰梁采用23根40C加缀板组合而成,腰梁固定于间隔布设的钢支架上,支架通过高强螺栓锚固与围护桩上。 施工步骤与方法 支撑系统安装流程计算支撑长度按支撑位置实际校核支撑拼装腰梁安装固定安装支撑前检查支撑吊装支撑就位施加应力端头填充定期检查拆除 支撑操作顺序;效核计量器具 安装千斤顶与油泵校正顶作用点是否与支撑同心施加应力静停超加5%应力塞钢楔子。 予应力施加值:第一道支撑的予加力值按设计轴力的50
25、%施加,其余按70%施加,加至规定值后检查各节点的连接情况,必要时对节点进行加固。考虑到铁热张冷缩的特点,现场操作人员在进行予加力施加时要按安装时的气温灵活掌握,但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气温温度低时予加力要小些,气温温度高时予加力要大些。 支撑安装方法 钢支撑安装前,将理论计算长度与相应支撑位置实际长度进行校核调整,然后根据实际长度进行拼装。每根钢支撑配置一固定端及一调节端,调节头伸出长度不大于20cm。 当基坑开挖至支撑面下50cm时,进行腰梁安装,第二道支撑处每段腰梁长度为12m,第三道支撑处每段腰梁长度,根据支撑间距确定,支撑间距为4米时,每段腰梁长度为8米,支撑间距3 m时,每段腰
26、梁长度为6米。腰梁安装时必须保证腰梁与灌注桩接触紧密,如有空隙,支撑点处的空隙用塞铁塞紧,其余空隙,待支撑安装完毕,填筑微膨胀砼。 钢支撑用吊车就位,采用两点起吊法,钢支撑安装过程中吊车的绳索保持张紧,在钢支撑预加轴力完成后在松开。钢支撑安装以一单元开挖后,对应的2根支撑应立即安装,并施加预应力。 预应力施加按照设计超施加5%进行,其偏差值不大于大于50KN,并逐根作好记录,报监理认可。 后加预埋件是在桩上打孔,孔径30mm,在孔中注入锚固树脂胶,再将后加预埋件(螺纹钢)插入孔中。腰梁与排桩的间隙C20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 内支撑根据吊装能力,分节拼装,节点用法兰连接 。角部斜撑处腰梁在支撑处
27、及两支撑中间每2.4m设抗剪钢栓锚入围护桩,以抵消水平向剪力。 腰梁及钢支撑固定示意图3.1.2.3 土方外运外运弃土弃于业主或市淤泥排放单位指定的弃土场。根据施工安排,基坑开挖施工分阶段进行,弃土只能在业主和市政交通管理部门允许的时间内进行外运,以防堵塞交通和影响市容。为保证运输过程不影响市容清洁,对敏感的扬尘和泥水问题要做好安排,切实地解决,防止运输车辆漏、掉泥土,对运输车辆严格按照市散体物料运输车的标准进行改造,实施过程中,还需针对市淤泥运输存在的具体情况,提出改进方案,争取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车斗斗门必须严密,防止漏泥;严格限制装土高度;对流状泥土必须晾晒后再装运,严禁泥浆和泥土混装;装
28、土后车箱用蓬布覆盖;在运输车辆出施工区域前,将车辆用高压水在洗车槽冲洗干净,确认车体和车轮清洁,在经严格检查并登记后,方可放行;加强职工教育,使整个外运弃土工作在文明施工的指导下井然有序的进行;运输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路口,设专人统一指挥,及时疏散行人和交通车辆;在保障市内交通顺畅的同时,确保外运弃土工作顺利进行;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进入市内交通道路,精心驾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牢记文明施工。3.1.2.4 土方回填 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夯实:基坑回填标高不一致时,应从底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小于1m,高度不大于0.5m。 基坑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结构及防水
29、保护层。基坑回填采用机械压碾时,宜薄填、慢行、先轻后重、反复压碾,并按机械性能控制行驶速度,压碾时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人工夯填时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13夯底宽度。 基坑回填碾压过程中,应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度。机械碾压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50m或基坑面积为1000m2时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25m(且不应大于500m2)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应增加适当点位。 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应满足地面工程设计要求。 基坑雨季回填时应集中力量,分段施工,工序紧凑,取、运、填、平、压各环节紧跟作业。雨季施工,雨前应及时压完已
30、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平后,做成一定坡势。雨中不得填筑非透水性土壤。3.1.2.5 施工监测方案 监测内容施工监测是基坑开挖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动态监测才可能把握施工节奏,及时调整修改施工措施,确保结构的安全。在基坑整个开挖施工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进展,对地下维护结构的变形和地层移动沉降进行监测,同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对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A、周边地下管线位移;B. 坑周地表沉降;C. 周围建筑物沉降和倾斜;D. 墙顶水平位移;E. 墙顶沉降;F. 空隙水压力;G. 土体侧向变形;H. 支撑轴力;R. 工具柱沉降和变形;J. 地
31、下水位。 监测报警值:围护墙体位移3mm/d,累计30mm;地面最大沉降25mm,变化速率在3mm/天之上。坑外地下水位500mm;测得的数据应及时上报给业主和设计单位;当监测值达到上述界限或监测值的变化速率突然增加或连续三天保持高速率时,应及时报警,以引起各方重视,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技术依据 a、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 YB 9258-97 b、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 8-97 c、.国家建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93 监测方案与测点的布置 a、基坑内外情况观察。包括基坑周围地面裂缝、塌陷及渗漏情况;地面超载及基坑隆起、管涌情况、基坑开挖的地质及其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状态
32、等、周围建筑物变形情况。每次开挖后要对现场基坑内外进行观察,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纪录并与地质资料进行对照,如有不同应及时向监理和设计部门反映,妥善解决。b、地表沉陷:采用地表桩和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纵向间距约25米。开挖前一定距离就开始量测,拆除支撑时频率适当加密。c、地下水位观测 :采用打水位观测孔,水位管,地下水位仪,位置详见降水布置图。d、墙水平位移:采用测斜管,测斜仪进行测量,纵向间距按12.5米布置。e、横撑内力:采用轴力计、频率接收仪,每20米设一处。f、基坑回弹:回弹仪,水准仪,纵向间距采用50米,横向间距采用10米。g、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用压力盒,孔隙水压力探头、频率接收
33、仪,每30米布置一处。h、土体分层位移:分层沉降仪、频率接收仪每30米布置一处。i、临近建筑物变形:水准仪,沿建筑物周边布置,每侧不少于3处。j、地下管线沉降及位移:水准仪,根据管线状况并与管线管理单位协调后布置。本工程位于地下水位高的软土层中,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为保证监测施工安全并为施工提供参考、检验计算理论,施工监控量测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监测人员必须准确、真实的纪录监测数据,及时地为施工提供依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监测预报及反分析是动态上级与施工的关键和核心,负责监测的施工单位应将监测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以便相互配合,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得当措施,保证施工安全。3
34、.1.3 U型槽主体结构施工3.1.3.1 结构总体施工安排基坑开挖至设计槽底标高时,开始施做碎石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并找平,铺设防水层后浇筑基础底板,自下而上进行侧墙施工。材料运输由于每次施工面不大各种施工材料的运输均采用25吨吊车进行。主体结构由深至浅分节进行施工。3.1.3.2 主体结构施工步序根据围护结构钢支撑设置位置与规范关于施工缝有关设置要求,主体结构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共分为2步完成即主体结构水平施工缝共设置1道,混凝土的浇筑部位为:第一步:浇筑站台层底板与底板以上80cm部分,包括地梁、基础、下八字与30cm高的侧墙。第二步:浇筑剩余部分侧墙3.1.3.3 主体结构施工 施工前的准备
35、基坑开挖完成后,在转入主体结构施工前,首先对基坑进行验收,检查基坑开挖规格是否达到设计规定及规范的要求。基坑底若受水浸泡形成软土或泥浆时应清除干净,局部超挖部分严禁用虚土回填,超挖在30厘米以内时应用砾石、砂碎石或混凝土填充。超过30厘米时应会同设计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分段开挖的基坑端部保持纵坡稳定,并设置截水沟和集水坑。特别要注意基坑坑底是否有反弹现象,对基坑底部高程做数次间隔观测测量,当确定基坑坑底稳定后再转入主体结构施工工序。 底部高程的控制基础下部结构的高程控制点主要有两个部分,碎石垫层和混凝土垫层,它也是确保主体结构基础质量的关键点。碎石垫层高程控制采用木桩,设置时按相互步距4m布置,
36、木桩桩顶为碎石垫层顶面。混凝土垫层高程控制采用Y形钢筋桩控制,设置时按相互步距3m布置。Y形钢筋桩口加3cm为混凝土垫层顶面。 防水施工主体结构防水施工详见相关章节。 钢筋施工 钢筋的加工与成型所有钢筋的加工均在工地的钢筋加工场内进行。所有钢筋均由主管负责人抽筋放样后由操作人员按图纸所示的形状尺寸进行弯曲,所需弯曲的所有钢筋均为冷弯不得就地弯曲。箍筋采用抗震结构,其末端做135度弯钩,弯钩的平直段大于10d(注:d为钢筋直径)。 钢筋的安装绑扎、支撑及固定钢筋绑扎时的所有交叉点均应绑扎,以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移位。但两个方向的钢筋中距均小于300mm时,可隔一个交叉点进行绑扎(主筋和受力筋除外)
37、。如在施工中发现钢筋位置形状与其它钢筋或构件相冲突,及时向监理、设计反映并协商解决。钢筋工作完成后,先由钢筋工长、项目质量部门进行检验,待检验合格后上报通知监理,同时做好各工种工序施工交接验收工作并做好记录签字。 模板施工 模板的选用形式模板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工具,也是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外形美观,质量达一流水平,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为保证模板施工质量,结构主体模板全部采用钢模板。对平面结构采用拼装式整体大模板,对异型的部位(上下八字处等部位)将制作定型钢模。 基础模板施工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模板长度为120cm,宽度方向上下直线分别为30cm与10cm,支设前在结构
38、的界面位置处采用钢筋分别设置托架与顶杆,用以控制模板的设置位置。支设时用A型卡连接模板,用B型卡固定纵向连接件,纵向连接件为直径50mm的钢管,然后利用围护结构的钢支撑作为支撑点对模板支撑固定(参见图4-5-4)。基础施工示意图 侧墙施工侧墙模板支设前首先在墙体上弹出模板下边口线。然后利用在进行基础施工时予埋的钢板焊接80808mm角钢短头,以此作为托架进行模板的组装。见下图模板竖向设置,用A型卡连接模板,用B型卡固定横向连接件,横向连接件为直径50mm的钢管,按竖向间距300mm设置,用G型卡固定竖向围檩型钢使模板形成一个整体。在模板的上口位置处用钢管将两侧模板相互连接,确定模板上口尺寸,利
39、用基础施工时的予埋钢筋做顶点,斜向设置钢丝绳与方木对模板进行支拉,调整模板的位置与直线度,以上部件均按间距1.2m设置。在箱体内用碗扣支撑架搭设匡架(此匡架按顶板施工的支撑架布距设置),采用可调制支座与钢管对模板对支加固,支撑钢管与碗扣支撑架连接固定以增加支撑钢管的刚度。支撑钢管的布置按竖向0.6m、0.6m、0.9m、0.9m、0.9m、(自上而下)纵向1.2m设置。 混凝土施工主体结构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时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定进行分层分仓浇注。 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方法 墙体混凝土在整个平截面内分层浇筑,并在下层砼初凝前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砼。顶底板混凝土采取上下层同时浇筑,上层与下层
40、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其分层不得超过30cm。 底板混凝土沿线路方向分层留台阶灌注,混凝土浇注至标高初凝前用表面振捣表面振捣器振一遍后再作压实,收浆、抹面工作。 由于墙体模板采用了无对拉螺栓工艺,墙体混凝土必须左右对称,水平分层灌注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cm,层与层间距不宜小于2米。 在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及时处理。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得在受震动,钢筋不得承受外力。 砼输送泵开始工作后,中途停机时间不得超过30min,停机期间应每隔一定时间泵动几次,以防混凝土终结,堵塞管道。 工程的每一部分混凝土都根据规范取试件,并增加砼
41、抗压、抗渗试件数量。每次混凝土的浇注日期、时间及浇筑条件、过程都进行完整的记录。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生采用苫盖的方法进行,确保砼表面的湿度,并由专人负责砼的养生工作,以防止结构表面出现裂纹,养生时间不得低于14天。 混凝土的振捣本工程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做到既不过振也不漏振,操作人员在施工中注意以下要点。 插入式振捣器间距不得超过其有效振捣半径的1.5倍,表面振捣器移位间距,应使振捣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100mm左右为宜。 振捣器要竖直地插入混凝土内,在振捣分层面时应插进前一层50100m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下一层结合良好。 当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尽可能地避免与钢筋和予埋件
42、等构件相接触,特别是在底板与侧墙振捣过程中,应避免碰及底板和侧墙,以免损伤外防水板。 不能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输混凝土,以至引起混凝土离析。 振捣时要避开止水条和各种止水材料,同时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施工中注意事项 耐久混凝土施工应结合工程和环境特点,对施工全过程几个施工环节提出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配比及原材料,在正式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工作中,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标的测定,并通过抗裂性功能的对比实验后确定。 确保混凝土保护层设计厚度。保护层垫块可用细石混凝土制作。3.1.4 结构防水3.1.4.1 防水原则及设计标准 防水原则本工程结构防水设计
43、原则:“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只有在漏水量小于设计要求,疏排水不会引起周围地下层下降的前提下,才允许对进入主体结构内部的极少量渗水疏排。结构以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增加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防水标准及等级本工程防水按二级标准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混凝土设计 防水设计: 变形缝部位防水设计地道设变形缝,缝宽2cm。主体结构设置的变形缝采用中埋式钢边可注浆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接水盒及双组份聚硫嵌缝膏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具体部位及做法详见防水详图中埋式止水带用配套专用夹具固定在结构钢筋上的间距不
44、得大于200mm,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扭曲、变形等现象。底板和顶板变形缝部位的止水带应采用盆式安装法,保证振捣时产生的气泡能够顺利排出,使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与止水带之间咬合密实不透水。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应进行充分的振捣,保证变形缝部位的混凝土充分密实,这是止水带发挥止水作用的关键,应确实做好。振捣时严禁振捣棒触及止水带。止水带在工地进行接头处理时,应严格按照图中止水带的对接做法进行操作。当中埋式止水带交叉时,需要在交叉部位的空隙中填充未硫化的丁基橡胶腻子片,填充前应将交叉部位的止水带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然后粘贴丁基橡胶腻子片,最后用细铁丝将交叉部位捆绑牢固并固定在钢筋上。顶板变形缝采
45、用反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作为加强层。将反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铺贴在优质无胎自粘卷材上(随撕去自粘卷材隔离纸随铺反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在防水板两端用丁基橡胶自粘密封带(宽300mm,厚1.2mm)骑边密封,即150mm粘贴在防水板上,另150mm粘贴在大面防水层上。注意外贴式止水带在转角出的施工质量。 施工缝部位防水设计主体结构施工缝采用中埋式钢边止水带进行加强防水处理,具体施工要求如下:按施工顺序设置纵向水平施工缝和环向施工缝。水平施工缝距结构底板、中板上下表面不小于700mm。设计建议环向施工缝间距宜控制在15m左右,施工单位可结合施工工艺适当设置。顶、底板不得设置纵向施工缝。在施工缝处铺设预铺反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加强层。水平施工缝浇注砼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剔除浮石、浮浆和杂物等,清理干净,用水冲刷并保持湿润无明水,先涂刷优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用量1.5Kg/m2,再铺2535mm厚的与砼配合比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砼,浇灌砼使应采取措施保证止水带不被压弯变形;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用量的2.0%。垂直及环向施工缝部位浇注混凝土前,需对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此时应确保不得对外贴止水带造成破坏。然后将施工缝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界面剂,界面剂采用优质水泥基渗透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