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共6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假字的Stroop效应:汉字部件对颜色命名的影响 xxx (xxx,xxxxxxx) 摘要 通过变化上、中、下部件而制作的假字,采用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共25名大学生参加这个实验,探究汉字部件Stroop效应。结果发现:由“ 黄 ”两字不同部件所构成的假字不会分别影响对黑、黄的颜色命名,汉字部件Stroop效应有待进一步检验。 关键词 Stroop效应 假字 颜色命名1 引言如果以颜色字为基本结构,变化其左、右部件或上、下部件而造出的假字,它们能促进相应颜色的命名吗?假如出现Stroop的促进效应,那么不同的部件是否所起的作用有不同?这 就是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Str
2、oop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 Stroop于1935年发现,当命名用红墨水写成的有意义激物“绿”和无意义刺激物“XX”时,发现命名前者的时间比命名后者要 长得多。这种同一刺激颜色信息(红)与词义信息(绿)相互发生干扰的现象,就是著名的Stroop 效应J。后来,他把字词和物体(色)两个刺激维度合二为一创造出一种喜剧性的反应冲突情景。当要求被试命名单词的颜色时,被试的反应时会受到单词意义影响。不一致条件(如黑色的“绿”字)下的反应时会比控制条件(如黑色的“贯”字)下的反应时长,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Stroop干扰效应;而一致条件(如黑色的“红”字)下的反应时会比控制条件下的反应时短,这种现象通常称之为
3、Stroop促进效应。关于Stroop效应理论解释目前有平行分布式加工模型、相对加工速度理论、自动化理论、Logan的平行加工模型等五种理论模型。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汉字部件作用特点的研究,二是拼音文字中非字文字识别的大量研究表明,文字识别的特点,依赖于文字的结构。韩布新,林仲贤研究发现,汉字部件和英文字母在字词识别中的作用和地位有许多的共同点,有认知对应的关系,但是不能硬性地等同类比。彭聃龄等(1997)在研究中发现,不同频率的部件对汉字的识别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即汉字的右部件在汉字识别中似乎起更大的作用。丁盛国(2004) 等研究了汉字部件的启动效应。Traft和 zhu的研
4、究表明,左部件频率对字汇判断反应时不产生影响,而右部件却有作用;另一方面,对假字的反应均受到上下部件的频率(即真部件或假部件)的影响。由此认为,汉字的上下部件均参与了激活词素的层表征的加工,这种加工是按照从左至 右的顺序进行,即左部件先于右部件被激活。彭聃龄、王春茂 (1997) 的研究发现部件影 响汉字识别,与笔画数效应相比,部件效应似乎要弱一些。它 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低频字中。上 述结果说明,部件也是汉字识别的一个单元。与笔画的特征分析相比,部件分析发生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这种分析只有在识别低频字时才起作用。Mason (1975) 研究了拼音文 字 中字母的位置频率对英文单词识别的影响。研
5、究表明,字母的位置频率提供了多余性信息,因而是英文识别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Sevald,Dell和Cola(1995)发现当要求被试在4 秒钟的时间内重复两个英语非词时,相同框架结构的刺激明显的易化作用。Meijer(1996)发现当一个听觉启动词在结构上与目标词匹配时,那么将促进目标词由英语向荷兰语的转换。Berent,Bouissa和Tuller(2001)考察了在印刷体的非字识别中框架的作用,即目标再认,由于框架结构相似与否而不同。最近,Berent 和Marom (2005)在运用 Stroop任务研究被试对字体组成结构的敏感性时 发现,字体结构对颜色命名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证实
6、了读者能自动地、 集中地加工印 刷的字体结构。Roberts和 Besner研究了Stroop的稀释效应。结果发现。当一个色或一个着色的非词固定地出现或一个色词在侧面出现时没有发现Stroop效应的产生, 而与干扰色词相比,当一个色块固定的从干扰的色词区域显示时却发现了显著的Stroop应,他们的研究指出,实验材料固定地从干扰色词的位置出现,那么干扰色词没有被加工,也就是材料加工的有限性和特殊性。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有自己的特点。陈曦和张积家采用色词干扰的研究范式,考察了汉字词形、音、义信息的自动激活对色词颜色命名的影响。结果表明,颜色词的同形假字、同音诃和语义上有联系的词都对色词的颜色命名产
7、生了影响。这种影响来自无意识的平行加工的过程,说明汉字词的形、音、义信息都存在自动激活的现象。刘海燕 、陈俊和肖少北(2012)通过两个实验考查材料类型和颜色典型性对颜色一物体Stroop效应的影响。考查颜色一物体(图片)Stroop效应。结果表明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图片的颜色和图片的名称都产生显著的颜色一物体Stroop 效应。命名物体(图片)时,命名类型不显著;颜色典型性差异显著。命名物体(图片)名称时,未产生颜色一物体 Stroop易化效应,但产生干扰效应。命名物体(图片)颜色时,既产生颜色一物体Stroop易化效应,亦产生干扰效应。命名物体(词语 )时,命名类型差异显著,颜色典型性
8、差异显著。命名词语名称时,物体颜色典型性差异不显著,未产生颜色一物Stroop效应;命名词语的颜色时,产生颜色一物体Stroop效应 。因此,本实验的问题是通过变化部件所形成的假字是否能引起Stroop效应呢? 同时,如果存在汉字部件的Stroop效应,那么不同的部件是否有不同作用? 我们尝试以不同颜色字为基本框架,操纵上 、中、下部件组成与颜色字相同结构的假字,来考察它们对颜色命名的影响。实验目的探索由“黄”字上下部件构成的假字的部件的变化是否产生Stroop效应。2方法 2.1 被试 25名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包括15名男生、10名女生,视力或矫正视力均正常,非色盲。均为右利手。以前没有
9、参加此类实验。他们均为自愿为原则,无偿实验。2.2 仪器与材料 实验材料为人造假字(4 * 4cm的图片 )。人造假字是采用WindowsXP系统附件TrueType 造字程序制作,字体为仿宋体。人造假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称上部件变化)是将“黄”的上部“草”字头部分用其他的部件来代替; 第二部分(简称中部件变化)是将“黄” 字的中间部分的“由”用其他的部件所代替; 第三部分(简称下部件变化)是将“黄”下部分“八”用其他部件所代替。每个假字有两种颜色:黑色和黄色。然后用PhotoShop50 软件将这些假 字 制作成4 * 4cm 的图 片,共10 * 6 =60张图片。2.3 程序 按照标
10、准的Stroop程序,自编实验程序。实验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指导语为“本实验所采用的字均是假字,现在要求你对颜色进行命名,当你看到所显示的字体的颜色是黑色时,左手按下“F”键,当你看到字体颜色是黄色时,右手迅速按下“J” 键,要求又快又准”。为了平衡被试间按键反应,实验程序分为两个trial,第一个trial的指导语是,当看到所显示的字体的颜色是黑色时,左手按下“F”键,当看到字体颜色是黄色时,右手迅速按下“J”键;第二个trial是,当看到所显示的字体的颜色是黑色时,右手按下“J”键,当看到字体颜色是黄色时,左手迅速按下“F”键。在实验之前先让被试进行练习,熟悉实验程序。首先在屏幕中央出现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troop 效应 汉字 部件 颜色 命名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