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隧道施工技术(共1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质隧道施工技术(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质隧道施工技术(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土质隧道施工技术 一、一般规定:(一) 黄土隧道施工防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洞前按设计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排水沟应进行铺砌,防止地表水下渗。2 雨季前应做好隧道洞门。3 对地表冲沟、陷穴、裂缝等应采取回填夯实、填土反压、改变地表水径流等措施,将水排至隧道范围以外;洞口浅埋段地表冲沟、陷穴、裂缝等除采用上述方法处理外,还应用砂浆抹面,以免下渗水影响结构安全。4 地层含水量大时,上、下台阶开挖工作面附近宜开挖横向水沟,将水引至隧道中部纵向排水沟(宜采用管、槽)排出洞外,以免浸泡拱脚。(二)黄土隧道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双线级围岩、单线级围岩宜采用三台
2、阶弧形导坑法;双线级围岩宜采用交叉中隔壁法(CRD);双线级围岩洞口浅埋或偏压段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2 墙脚、拱脚等隅角处应预留6070cm人工开挖,严禁超挖。3 开挖循环进尺根据不同围岩级别采用0.51.5m。4 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可采用树根桩、灰土挤密桩、注浆、换填等处理措施。5 施工中如发现突水、变形异常等不安全因素时,应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调整施工方案。6 合理选择工序步距。小型机械作业宜选择上台阶长5m,下台阶15m。开挖工作面距仰拱和填充的距离20m30m;仰拱与拱墙衬砌之间距离20m30m,当围岩级别低、含水量大时应适当缩短距离。7 仰拱开挖前应先拆除下部水平横撑,拆除长度应
3、与仰拱长度一致,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顺序进行,不得超长度拆除。8 严格控制施工用水,采用湿喷工艺,拌合用水在拌合站控制,喷完后用高压风代替水吹洗湿喷机;喷射混凝土和仰拱、填充、二衬混凝土均采用喷雾器喷雾养护取代洒水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用水,避免混凝土泌水浸泡黄土隧道基底。(三)黄土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中应参考设计文件采用适宜的预留变形量。2 施工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垂直节理,应在拱脚设置测点,监视拱脚下沉的状态。必要时应采取工程措施,防止拱部整体下沉和塌方事故的发生。3 特殊地段需要施作护拱的应采用大拱脚。4 开挖后应立即对隧道周边及开挖工作面进行喷混凝土封闭,并及时施作锚
4、杆、钢筋网及型钢钢架。5 当洞身黄土含水量较大时,应采用煤矿螺旋钻成孔;锚杆宜采用药包式或早强砂浆式锚杆,各种锚杆必须设置垫板。6 钢架基脚或分部开挖基脚等处设置注浆锁脚锚杆(管)或设置垫板,以控制钢架沉降。钢架每侧应施作锁脚锚杆(管)不少于24根,锁脚锚杆直径不小于22mm,长度不少于3.5m,外插角3540,必要时采用锁脚锚管。二、工艺原理和要求原理:以“新奥法”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导坑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导坑的断面近似椭圆,避免了应力集中;初期支护采用柔性支护,并及时施工,使断面及时封闭,充分利用了围岩的自承能力,控制围岩变形;坚持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随时掌握施工过程的动
5、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要求:1、必须将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系统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较为全面的掌握隧道掘进面前方地质情况、支护系统的变形情况,定岗定责,建立信息反馈、沟通、处置机制,以进行风险预警,避免盲目施工,降低施工风险。2、将信息化施工理念贯穿施工过程,坚持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原则,及时调整施工工艺、方法。3、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和地表下沉量。大断面黄土隧道大都采取分部开挖、分部支护封闭,使支护体系能及时、充分发挥作用,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变形和地表下沉得到有效控制。三、施工方法根据宝兰客专隧道断面结构和地质情况,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主要选用:三台阶七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质 隧道 施工 技术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