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共14页).doc
《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共1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共14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上海市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服从国家战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成“四个中心”、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内在要求,对上海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精神、推进经济转型以及建设健康城市等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以下简称健身休闲指导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6号)
2、(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制定本方案。一、基础条件(一)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本市体育产业基础逐步加强,呈现出量质齐升、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一是规模效益持续提升。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76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910亿元,年增幅18.6%。体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占比已达到60%,发展水平国内领先。健身休闲、体育旅游、运动康复等加快发展,产业内容日益丰富。二是赛事品牌影响扩大。“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举办136次全国性以上体育赛事,其中,国际
3、性赛事占40%。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国际滑联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和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等重大体育赛事。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汇丰和宝马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崇明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等品牌顶级赛事已成为重要的城市名片,赛事引领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三是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健身消费群体日益壮大,消费需求和水平不断提高。路跑、击剑、羽毛球、帆船、武术、航空运动等各类观赏性、体验式体育消费渐成时尚,特色体育项目快速发展。市民运动会和市民体育大联赛取得良好反响。群众体育赛事和体育文
4、化活动不断丰富,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运动兴趣和体育技能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已有体育场地38600多个,健身苑点10040个,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5%。四是产业主体加速布局。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迅速。久事、上港、绿地、东浩兰生等一批国有骨干企业加速布局体育产业,赛事运作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阿里体育、虎扑体育、百视通、PPTV等各类产业主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涌现出美帆游艇、盛力世家、飞扬冰上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的体育实体。体育经纪、公关、策划投资管理等体育中介公司不断涌现,体育培训项目不断丰富。五是产业活力显著增强。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制造等产业集
5、群初步形成,体育知识产权服务、体育咨询服务、体育金融与资产管理服务、体育中介、互联网体育、体育产品和衍生品设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体育与旅游、文化、金融等产业的融合趋势明显,体育场馆设施、体育赛事活动等核心资源的开发运作步伐加快,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二)存在不足上海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相比,仍面临诸多方面的不足。如,产业规模仍然较小;产业主体不够丰富,骨干企业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总体不高,资源优势尚未充分释放;体育赛事的社会组织、运行机构仍需健全;健身休闲有效供给不足,大众消费激发不够;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三)
6、形势展望从全球范围来看,体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通过更多的产业投资、更广泛的体育消费,体育产业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互联网+体育”加速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的固有模式和价值链条,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全球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下,上海作为我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程度,以及良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文化,为吸引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和组织机构落户,打造东西合璧、多元融合的体育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全国来看,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7、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健身休闲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将成为民众追求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体育市场需求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本市来看,实施意见提出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内外重要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充满活力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的战略目标,为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服务业将成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上海加快建设具
8、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要素保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先行先试,也将为体育产业开放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国家深化体育改革的精神,牢固树立“大体育”理念,按照本市“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既定目标,以提高公众参与度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体育赛事活动为引领,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以体育科技为特色,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作用,扩大体育供给、激活体育消费、完善体育设
9、施及布局,推动体育成为市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为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做出重要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市场主导。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扶持培育新型体育业态,进一步释放各类体育资源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坚持融合发展、战略对接。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深化战略对接,加强体育产业与“四个中心”、建设科创中心和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部署对接。3.坚持重点突破、项目引领。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动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为核心
10、的体育服务业发展。聚焦重大项目和载体建设,落实一批重大赛事活动与场馆项目,培育一批体育产业园区、基地等特色集聚区。4.坚持着眼当前、对标全球。立足本市体育产业现状,把握未来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本市体育产业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形成本市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标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借鉴成功经验,提升产业规模和实力。(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赛事引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融合发展、充满活力的体育产业体系,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进一步激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具体目标是:产业规模。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左
11、右。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力、渗透力显著增强,在本市生产总值中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特色。赛事引领效应显著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行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在体育传媒、体育金融、体育服务贸易等领域引进或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体育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特色彰显。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一核两带多点”的体育产业总体布局,落实一批体育产业重大设施和项目。重点建设体育产权交易平台、体育赛事资源平台、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依托大型体育场馆设施打造5-10个大型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逐步显现。产业环境。在“三大球”
12、、大型体育设施建设运营、赛事组织推广、青少年体育、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取得显著进展,体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健全,行业规范与标准体系加快建设,鼓励并吸引各类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三、主要任务(一)明确产业发展重点立足体育产业发展规律,推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中介、体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发展体育智能制造,培育壮大体育新兴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1.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1)竞赛表演基本思路: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体育赛事公司合作,精心打造一批与国际大都市功能相匹配的国际顶级赛事,巩固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
13、权的品牌体育赛事,支持各类主体引进或开发各类特色体育赛事并形成品牌,构建顶级赛事表演、职业赛事表演、群众体育赛事表演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多层次的体育竞赛表演格局。争取每年举办140次左右高品质、高效益、高辐射力的体育赛事活动。到2020年,形成一流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基本框架。发展重点:提升顶级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已有网球、田径、马拉松、马术、赛车、斯诺克、自行车等品牌赛事的溢出带动效应,加大世界顶级赛事培育和引进力度,力争形成“一月一个代表性精品赛事”的良好局面。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加大世界顶级赛事培育和引进力度,提高体育赛事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专栏1“一月一赛”发展路线图到2020
14、年,形成“一月一个代表性精品赛事”的良好局面。重点落实“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已有八大赛事运营能力和综合效益。即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汇丰和宝马高尔夫球世界锦标赛、崇明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二是提升本土品牌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重点围绕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打造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上海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上海杯”帆船赛等2-3项原创性品牌体育赛事。三是提升国际顶级商业赛事落户上海的吸引力。鼓励国内外体育组织和企业将其申办或购买版权的世界顶级体育赛事落户上
15、海。到2020年,力争新增1-2项顶级赛事。加大本土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力度。积极吸引更多拥有自主版权的重大赛事落户上海。扶持水上运动、铁人三项、智力运动、电子竞技、击剑、航空、射击、射箭、搏击等具有前沿、时尚和消费引领特征的单项体育职业赛事,打造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队列滑大奖赛、上海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等2-3项原创性品牌体育赛事。进一步丰富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赛事,继续办好市民运动会、国际大众体育节、市民体育大联赛、学校体育联赛等系列群众性赛事。培育上海特色的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加强职业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宣传、训练,支持足球、篮球等职业及半职业俱乐部的建设,提升上海职业体育赛事
16、的整体实力。以足球为突破口,率先完善足球职业体育赛事体系,形成中超、中甲、中乙及市、区职业、半职业足球竞赛体系;探索建立“上超”“上甲”“上乙”准职业联赛机制,探索上海市城市足球联赛、各区足球联赛、校园足球联赛等有序衔接的竞赛体系;引进国际高水平足球邀请赛、对抗赛,着力打造上海足球赛事品牌。运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提升赛事体验。把握新消费和新技术的动向,立足现场观赏、电视媒体、智能设备等虚拟现实多层次平台,全面提升体育赛事的观赏性。积极开展赛事的在线传播与推广、在线票务等,提升赛事运营的效率。吸取上海马拉松等示范赛事的经验,推动赛展结合,加强赛事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上海独特的赛事文化。(2)健身休
17、闲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健身休闲的社交性、趣味性和娱乐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身休闲服务领域,加强健身休闲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到2020年,上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争取达到45%左右。健身休闲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产品种类进一步丰富,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加快集聚,市民参与健身休闲的意识和素养普遍增强。发展重点:发展体现城市特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加快发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路跑、游泳、自行车、徒步、健身舞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鼓励发展极限运动、花色足球、电子竞技、棋牌、地板球、波沙球、彩弹游戏
18、、3对3篮球、飞盘、跑酷等新兴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发展水上运动、航空运动、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等户外休闲项目。弘扬代表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体育项目。注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强推广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体育项目;依托黄浦江及苏州河的区域特色,传承龙舟文化,发展龙舟运动;积极发展风筝、珍珠球、舞龙、舞狮等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项目。扩大健身休闲有效供给。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健身设施,全面提升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率和满意度。加快中小型、社区型健身场馆建设,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
19、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休闲设施,推动各区构建“15分钟体育生活圈”,形成多样化的健身休闲圈层体系。扶持各类健身休闲市场主体。实施健身服务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支持引导健身俱乐部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健身休闲”市场,鼓励各类健身休闲企业、俱乐部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休闲消费,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健身休闲服务。(3)场馆服务发展思路:统筹场馆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优化运营管理模式,丰富经营服务内容。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新模式,着力增加场馆设施的有效供给,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力争
20、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发展重点:完善场馆服务体系。鼓励场馆进一步健全完善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体系,增强体育场馆的智能化、信息化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发展体育会展、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创新场馆运营机制。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场馆运营,积极探索发展PPP运营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利用老厂房、商业、文化等载体设施,兴办各类经营性体育场馆和健身场所。加强场馆资源开发。进一步处理好体育场馆公益性与市场化综合开发利用的关系,充分挖掘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
21、鼓励体育场馆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水平。专栏2体育场馆升级为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场馆,可通过公开招标等形式委托社会机构运营。运营机构在保证向市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来激发场馆活力,提高场馆资源利用效率。大型体育场馆可结合体育消费、健身休闲等发展趋势打造成为重要的“未来生活方式目的地”。(4)体育中介发展思路:以提升体育资源配置功能为核心,聚焦竞赛表演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发挥上海服务业综合优势,激发体育中介服务的市场活力,大力培育上海本土的品牌体育经纪公司。到2020年,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运作等手段形成若干家有国际影响
22、力的体育中介组织。发展重点:完善体育中介专业服务。围绕竞赛表演,大力开展赛事推广、活动策划、体育赞助、体育广告、体育票务等中介服务;以运动员教练员为核心,积极开展合约经纪及商业赞助经纪等中介服务。依托上海在金融、法律及仲裁方面的资源,探索推进体育保险等跨部门的体育专业服务。推动体育中介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体育中介资源的市场化,健全完善体育中介机构和主体的监管机制,开展有效的资格管理、机构管理、职业操守检查评估,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体育中介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5)体育培训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体育培训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引导更多的市民群众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体育产业 发展 实施方案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