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济源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为将旅游产业培养成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增长极、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产业,实现济源旅游产业发展新跨越,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济源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背景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全市新增4A级景区2家,4星级酒店1家,入境旅行社7家,出境旅行社分社3家。目前,全市共有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济渎庙、九里沟、黄河三峡、小沟背等8个旅游区,其中4A级景区4个,2A级景区1个。全市
2、拥有星级饭店8家,入境旅行社20家,出境旅行社分社3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10080人。 2、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底,累计接待游客921.33万人次,预计到2010年底将累计接待游客1253.33万人次,相当于“十五”期间接待游客人数的2.35倍;截至2009年末,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78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旅游综合收入的2倍。旅游业已成为我市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增长极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3、品牌优势明显增强。王屋山景区先后荣膺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小浪底景区被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河南省十大热点景区,五龙口景区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山水景观景区
3、,黄河三峡景区被评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等称号。 4、景区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所有权归国家、管理权归政府、经营权归企业的三权分离原则,2006年我市启动了景区体制改革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三大景区改制成功。真正实现了优势资源和优势资本的对接,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市景区发展的资金、管理和人才等瓶颈问题。 二、“十二五”发展机遇 今后五年,积极的国家产业政策、日趋加快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我市独特的旅游资源禀赋凸显了我市旅游产业将进入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 1、有利的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颁布实施将掀起新一轮的旅游发展热潮,部门间协调
4、联动的良好旅游发展氛围也将进一步形成。随着旅游立法进程的加快,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将逐步完善。这些都为济源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开辟了更大空间。 2、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现代生活的必然需求,尤其是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将催生巨大客源市场,而济源“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将使城乡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必将推动交通、通讯、物流、信息等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3、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 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成为济源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调一强二培三”的总体思路的确定,加之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产业面临
5、跨越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 4、全新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随着国有景区的成功改制,我市景区多体制共存的良好发展局面已经形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经营体制活力迸发。五年内景区将累计投入数十亿元资金进行建设,项目建设将大大拉动旅游经济加速发展。 三、“十二五”面临的挑战 1、旅游业区域竞争的日益加剧 随着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的日益显现,各地对旅游业发展空前重视。特别是周边地区如晋城、焦作、洛阳等都加快了旅游产品的开发,这些地区起步早,旅游产品成熟,旅游形象较好。由于在资源类型、客源市场的构成等方面都与我市有着较大共性,对济源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压力。 2、人才、技术的制约因素
6、加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目前,现代技术在我市旅游业中还没有及时普及运用,人才结构有待优化,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尚需完善。我市旅游的发展缺乏一批懂策划、善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快人才培养和高科技运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3、市场形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增大 目前,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我市旅游特色不突出,仍没有确立一个鲜明生动的整体旅游形象。缺乏被旅游者强烈感知并普遍认同的特色主题,品牌建设滞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4、企业主体不强引发发展方式转变任务加剧 济源旅游资源丰富,但企业主体不强,产业创利能力较弱,新型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景区业市场引力小。致使消费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重门票收入轻其他收
7、入、重人数增加轻消费增长、重建设投资轻服务质量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市“1133”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调一强二培三”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区域合作、集群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的走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强化旅游文化资源深度整合,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市场营销为抓手,将旅游业培养成为实现济源经济转型的动力产业、推动富民增收的民生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展示济源形象的品牌产业,为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作出突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
8、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把济源市整个市域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突出建设山水旅游文化名城,打响王屋山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构建“景城一体”的质效型产业体系,走“全景市域”的新型旅游发展之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沿南太行至伏牛山南北山水旅游线路、沿西安至洛阳开封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形成有国际知名度和国内影响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到20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达665万人次,年均增长15%,力争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增长30%;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增加1倍,达到8%左右,力争达到10
9、%;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综合收入的比例增长2倍,达到30%左右。全市新增旅游从业人员5000人,规模达到1.5万人;全市旅游接待床位新增4000张,达到1.2万张。力争培育5A级景区2家、新增4A级景区2家,4A级以上景区达到5家。新发展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8家。新评定星级旅行社5家、星级农家宾馆5家。培育12家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研发35种济源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打造12个旅游购物商场。 第三章 工作重点 一、统筹产业发展布局 “十二五”期间旅游景区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两带三区”。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曲阳湖、克井和轵城三个复合型组团
10、的城市休闲游憩核。 “两带”即北部以王屋山为龙头的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南部以小浪底为龙头的黄河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带。 “三区”即王屋邵原思根寻道、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坡头大峪亲水游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和五龙口克井峡谷观光、温泉养生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三个重点区域。 (一)突出文化旅游特色,构建城区休闲游憩核 市区位于南北两大旅游带的中间,是连接南北景区的枢纽。区内保存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两条河流穿境而过,具有发展为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的潜力。“十二五”期间该旅游区的开发方向是: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城市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济渎庙水资源开发、济源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曲阳三湖综合开发、
11、南山城市公园和玉阳山健身公园、龙潭生态园和天坛农业产业观光园为重点,引水入城、借势造形,形成多维立体景观,充实城市休闲游憩功能,建设城市休闲产业集群,完善城市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交通等要素配套,发挥集、疏、运功能,成为连通市域各景区的旅游集散中枢。把市区建设成为集生态观光、文化旅游、游客集散、休闲娱乐等多要素为一体宜居宜游的城市休闲游憩核。 (二)瞄准世界级旅游品牌,提升北部山岳文化旅游带 该旅游带包括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蟒河、小沟背4大旅游景(区)点和计划开发的沁河大峡谷。这一区域内保存有原始次生林和国家二级珍稀保护野生动植物,是我市主要的森林分布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境内山挺谷深,雄
12、、奇、险、秀、幽一体兼备;山丰林茂,峡、潭、瀑、溪、泉千姿百态,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观光、避暑、休闲、度假胜地。 “十二五”期间要以王屋山风景区、小沟背景区、五龙口猕猴区、沁河大峡谷、蟒河生态旅游区等自然山水景观建设为主体,实施“道教兴山”战略,以王屋山道教始祖文化为龙头,打造文化、生态品牌,积极挖掘该区域根文化、创世文化、道教文化、养生文化、茶文化、画文化、药文化等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把王屋山景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了的旅游景区。依托即将建成的河口村水库,五龙口景区将实现大山、大峡与大水、观光与度假的最佳组合,营造愉悦身心的人间天堂。要坚持追求人文
13、关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策划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优化组合运作,努力把该旅游带建设成为以南太行山水休闲、思根寻道、观光旅游为特色,集山水观光、创世探源、地质奇观、户外科考、宗教朝拜、休闲度假、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带,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品牌。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构建黄河精品度假带 该旅游带西起孤山峡,东到西霞院水库。黄河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十二五”期间要以黄河为轴线,加大滨湖公路和小浪底至三门峡航线等水陆联运交通体系建设,以小浪底为中心,联动黄河三峡、西戴河、西霞湖、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和垂钓基地等项目,利用沿线乡村、半岛、岛屿,重
14、点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分段开发,按照“一段一品”的原则,积极开发亲水游乐、休闲度假、游船游艇、科普观光、爱国主义教育、民俗风情旅游项目,构建济源市沿黄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一个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成果,集观光、度假、垂钓、民俗体验、爱国注意教育和科普旅游为一体的精品休闲度假带,成为济源市旅游发展新的增长极和中原沿黄旅游带的精华地段。 (四)实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重点区域 把全市作为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来培育,积极融入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坚持集中布局、集群发展,尤其要使景区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紧密融合,使小城镇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优势与景区人气旺盛、拉动三产的优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实施景
15、镇联动、区城一体。要根据每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力度,健全旅游要素,突出发展重点,打造风情小镇,彰显品牌特色。 王屋邵原思根寻道、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要依托王屋山景区、小沟背景区,充分挖掘王屋山仙道文化和小沟背创世文化,以思根寻道、养生休闲为开发重点,以旅游观光为纽带,以旅游购物、旅游集散、民俗体验、住宿餐饮、保健疗养等项目为支撑,构建产业集群,把济源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道教第一洞天,集山、水、峡、洞为一体的北方特色山水景观的品牌内涵彰显出来。 坡头大峪亲水娱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要依托小浪底景区、黄河三峡和西霞院水库,充分挖掘黄河文化
16、、红色文化和爱情文化,以旅游度假、旅游地产、水上娱乐为开发重点,以滨河大道、董永岛开发、滨河景观、连地湿地开发等项目为支撑,构建产业集群,把济源作为中国北方难得的水域景观、水域文化尽快张扬开来。 五龙口克井峡谷观光、温泉养生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要依托五龙口景区和河口水库,充分挖掘峡谷文化、佛道文化、温泉文化、画文化和词牌文化,以峡谷旅游、温泉度假、山水休闲、猕猴观光为开发重点,以沁河大峡谷、沁水湾温泉开发、沁河漂流、龙门河开发等项目为支撑,构建产业集群,把济源沁河大峡谷温泉养生、北方山水画廊、猕猴嬉戏等品牌叫响,打出名气。 二、强化重点项目建设 树立精品理念,“十二五”期间以“一核两带三区”
17、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形成观光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娱乐健身游相互辉映的旅游产品结构,扩大旅游收入来源,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增强旅游产业的实力。 (一)城市休闲游憩核综合提升项目 1、济渎庙区域综合开发项目。规划期内投资2亿元对济渎庙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复建渊德大殿和东西两侧跨院古建筑群等古建筑,充实、改造小北海,建设水文化博物馆,综合提升济渎庙景区的品位。概算投资10亿余元,对济渎庙周边2.8平方公里进行开发,计划以水民俗、水观光、水休闲、水居住、历史传统的水神祭祀活动开发为主,打造大型水文化主题公园和城市新生活空间,重点开发项目有水主题酒
18、店、水城水街、水文化社区。这些项目实施后,将成为我国“四渎”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景区和最适宜人居的休闲中心、商业旺区。 2、南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玉阳山健身公园建设项目。概算投资5亿元,完善旅游道路、休憩设施、娱乐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近期主要进行总体及详细规划编制、单体项目设计和水电路等基础配套工程建设。 3、曲阳湖区域综合开发。概算投资10亿元,计划在曲阳三湖周围,发展以文化、教育、旅游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区和以水岸居住为主体的高档住宅区,打造未来的城市新区。重点打造主题度假酒店项目、创意街项目、水景度假区项目。近期主要进行湖面开挖、环湖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 4、济源市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投资5
19、亿元建设集形象展示、信息交流、游客集散、餐饮住宿、特色购物、会展推介、应急救援、旅游投诉等功能于一身的济源市游客服务中心。 5、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期内投资10亿元,新建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快捷酒店及商务酒店10家,新增床位2000个,形成高中低齐全的旅游接待体系。 6、龙潭生态园和天坛农业产业观光园项目。项目概算投资3亿元,完善生态园及观光园的餐饮服务、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特色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 (二)南太行山水文化带项目 1、南太行旅游专线。概算投资3亿元,建设蟒河口-河口村五龙口段旅游公路,规划建设小沟背-五斗峰水洪池-九里沟段步游道,形成贯通东西、连
20、接山西的旅游专线。 2、王屋山景区综合开发。概算投资3.5亿元。王屋山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主要包括大型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数字化全景监控等。紫薇宫复建工程项目,概算投资5000万元,主要包括紫薇宫古建筑群复建及天坛神路改造和沿途古建筑恢复工程。旅游公路项目,概算投资5000万元,主要包括林山至王母洞旅游公路建设及景区环线工程。王屋山水景观工程,概算投资5000万元,利用天坛山水库、铁山河水库等水资源打造王屋山水景观。王母洞区域开发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主要包括天坛顶至王母洞游线进行开发、王母洞避暑山庄建设、道教氛围营造及其它服务设施建设等。配套建设“始祖庙”、孙思邈药堂、司
21、马承祯庙等建筑。 3、五龙口景区综合开发。概算投资24亿元。其中,十里画廊开发,概算投资1亿元。张庄度假酒店、龙门河综合开发,概算投资2亿元。五龙口山门改造,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旅游购物市场、景区内循环交通建设等,概算投资3亿元。启动沁河大峡谷建设,开发沁水湾温泉、沁河漂流,同时重点开发以荆浩为代表的画文化景观,项目概算投资18亿元。 4、九里沟蟒河景区综合开发。概算投资2.5亿元。旅游公路项目,概算投资5000万元,主要包括九里沟停车场至大窝旅游公路和禅堂山隧道建设,使九里沟和蟒河景区融为一体。九里沟服务设施项目,概算投资7000万元,主要包括九里沟游客中心、停车场、石洞宾馆、度假
22、山庄等服务设施建设内容。引水工程项目,概算投资3000万元。溶洞开发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 5、小沟背景区二期开发。项目概算投资1.5亿元。主要项目为银河峡旅游车行道、步游道、景区山门、民俗山庄、旅游悬空栈道、游乐滑道、女娲伏羲全神庙、银洞坪特色旅游服务区;待落岭步游道、观景亭、露营地、娃娃崖人祖庙等、鳌背山步游道、桃花栈接待站、神农百草园、森林浴场等。 (三)黄河精品休闲度假、亲水游乐带综合开发 1、小浪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概算投资2.1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明珠岛20公里入岛路项目、桐树岭至张岭观光浮桥项目、明珠岛客货码头项目、明珠岛大型停车场项目、帝王古渡项目、生态观光园项目、陆家岭
23、度假村项目等。 2、黄河三峡景区二期开发。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主要包括玄天洞二期开发、凤凰山区域综合开发、水上娱乐项目等。 3、西戴河综合开发。项目概算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有:拦水大坝、星级酒店、别墅群、窑洞宾馆、生态园、水上娱乐中心等,通过和晋煤集团的合作,把西戴河区域建设成高档疗养度假区。 4、西霞湖区域开发。概算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彩虹湾商务度假区项目、董永岛综合开发项目、连地黄河湿地综合开发项目、滨河大道项目、恋水花园、泰山农家乐项目及水上运动项目。 5、垂钓基地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把大峪镇沿黄地带打造成北方最大的垂钓基地。 6、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项目。概算投资1亿元,充分挖
24、掘英雄民兵营、杜八联等内涵,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筹建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展厅、演示厅、实景恢复、民兵军训基地等。 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旅游产业要素 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着力建设南太行旅游专线(五龙口至九里沟段)、王屋山景区林山至王母洞旅游道路、五龙口景区水陆环线通道、九里沟蟒河景区环线步游道修复、小浪底景区环库区旅游公路等交通系统。 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策划开发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规范化、信誉好的旅游购物商店,逐步建立多元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新机制。 做强文化娱乐业。优化文化娱乐业的空间布局,不断丰富城区文化娱乐产品,积极培育景
25、区内的文化娱乐产品,依据市场需求新建一批旅游娱乐设施,加强对娱乐行业的组织与管理。 提升旅游住宿业。构建市域内分布合理的住宿产品分布格局,积极发展星级酒店,大力发展快捷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汽车旅游、乡村酒店等住宿新业态,不断提高酒店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特色化旅游餐饮业。注重开发具地方特色的菜肴,每年评选特色餐馆、名优饭店、特色菜肴,使餐饮业形成特色、形成规模。不断挖掘当地特色小吃,积极引入外地餐饮知名品牌与特色小吃系列,提升用餐环境,强化旅游服务质量。 (二)深化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 深化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美丽乡村工程。以打造旅游风情小镇和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
26、,以景区为龙头、以镇区、特色村为支撑,以北部、南部、西部三个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景区重点镇景观村三点一线的乡村旅游体系。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建设体现当地乡土民俗的建筑、景观及小品,打造坡头、王屋、五龙口、邵原等一批风情旅游小镇和愚公、山口、小沟背、泰山、留庄等特色旅游村。加大对农家乐的扶持力度,将农家乐列入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给予相关政策与资金支持。培植典型,示范带动,提升“农家乐”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深化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为济源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华能
27、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和虎岭、玉川等产业集聚区,叠加旅游功能,积极发展工业旅游。 深化旅游业与服务业融合,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济源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强化旅游景区内度假酒店、文化主题酒店、旅游公寓、特色餐饮店等项目建设,推进城区的休闲步行街、游憩区、商业休闲体建设,依托旅游业带动购物业、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房地产业以及广告、医疗、教育、金融、设计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三)培育旅游新业态 1、温泉度假产品 着力打造五龙口温泉休闲度假产品,结合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以山地观光休闲+温泉度假复合的旅游产品新业态,打造济源山地温泉度假旅游综合体。 2、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挖掘济源赋
28、存的根文化、创世文化、道教文化、茶文化、画文化等旅游资源,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活化文化,创意游客可观赏、可参与、可体验的文化娱乐项目。积极培育开拓艺术型、休闲体验型、娱乐型的产业模态。大力发展天坛砚、根雕、奇石等工艺产业,加快发展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产业,积极发展民俗文化、动漫、软件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九里沟、五龙口两大区域性创业示范基地。 3、自驾车营地 依托济源区域的北部山地与南部沿黄区域,依托镇村两级游园、文化大院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围绕核心景区和黄金乡村旅游线路布局建设一批自驾车营地,配套建设景观道、标示标牌、旅游厕所、加油站、维修服务站、安全救援服务体系
29、,推出系列自驾车旅游精品线路。 4、城市休闲产品 利用济源优良的城市环境氛围,不断完善城市景观环境氛围,加快建设一批广场、绿地、标志性建筑物、会展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城市休闲吸引物,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市设施旅游化、旅游设施市民化的相互融合,形成针对本地人与外来游客的城市休闲产品。 5、旅游地产 打造济源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依托景区和城市环境较好的区域开发融休闲、度假、地产、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地产项目。 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一)营销定位 1、塑造期营销定位(2010年2013年)发现济源 目标:重点塑造和推介济源旅游目的地形象及济源旅游品牌形象,并在主攻目标市场
30、获取一定份额的认知度。 市场:主要目标市场是以太原、石家庄、济南、西安、郑州五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中程市场;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为中心的重点远程市场;以港澳台、日韩的海外市场和郑汴洛黄金旅游线的市场分流与延展。 方式:“基础营销+媒体营销+活动营销”,即:突出“以基础营销为铺垫,以活动营销为主攻,以媒体营销为促进”的三大营销模式。 2、推广期营销定位(2013年2015年)体验济源 目标:巩固推介济源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济源旅游产品品牌形象与特色鲜明的济源旅游消费形式,从而使济源旅游产品销售在目标区域的终端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市场:主要目标市场继续巩固营销塑造期确定的目
31、标区域市场。国内重点开发环渤海市场、长三角市场、珠三角市场、华中市场;海外适机开发日韩俄市场和港澳台市场。将主要目标市场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并加大渠道营销和社会营销力度。 方式:“媒体营销+活动营销+渠道营销+联合促销”,即:在继续巩固基础营销、活动营销和媒体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渠道营销,重点实施社会营销。 (二)营销策略 1、坚持以“仙境王屋山•灵秀济水源”为核心形象,探索旅游与文艺、旅游与体育的复合营销,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渠道宣传济源旅游,扩大我市影响。 2、实施济源旅游形象营造与传播工程。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旅游营销专项经费做为济源的旅游形象宣传投入。鼓励全体市民主动参与我市
32、旅游宣传。 3、强化节庆统领作用,次第渐起,引起轰动。 4、强化四个层面营销力度 加大公关营销强度:近期要对主要目标市场进行数次大型公关促销活动,邀请公关专家策划“大手笔”的活动,使济源的旅游形象在相关地区产生轰动效应。 加强对旅行社等旅游批发商的营销:加强与国内各大旅行社联系,合作开发线路,使济源能有效纳入到各大旅行社的视野中。 加强对主流传播渠道的营销:加强与相关主流媒体的联络渠道,精心设计,适时、有序、不断爆出热点内容,引起媒体充分关注,点燃主动炒作热情;推出以济源(或济源名片)为主要背景题材的专题片、故事片、书籍、文艺节目,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广泛传播。 加强互联网营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
33、的飞速发展,使旅游营销的信息传播方式彻底改变了原有状态,济源旅游营销应该加强旅游互联网的营销和运作。 (三) 营销与推广计划 1、节庆会展活动的营销与推广 通过举办特色宣传推广活动和节庆会展活动,拉长节庆时间、充实活动内容,全市各个相关单位共同配合,全面引爆济源旅游市场。 (1)每年举办一次“天坛山祭天活动”或“黄帝祭天一统华夏”纪念活动,突出济源做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历史地位。 (2)举办王屋山国际文化旅游月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王屋山国际登山节、联合道教十大洞天举办道学论坛、与函谷关、老子故里鹿邑、老君山联合举办老子研讨会、“诗仙李白与济源”旅游文化研讨会、重阳登高赏红叶活动、全国网
34、络红人看济源或十大名博博主看济源活动;金秋红叶节暨投洽会等活动,将王屋山国际文化旅游月办成旅游、文化、体育、商务相结合的复合型大型活动。 (3)举办 “四渎水文化研讨会”或传统祭水活动,把人类同水作斗争的历史和济源人民自古至今与水相依相斗的历史展现出来,展示中华民族有代表性的“四渎”文化。 (4)在黄河每年一度调水调沙之际举办小浪底观瀑节。 (5)在暑期举办济源市消夏纳凉月活动。包含黄河湿地文化节、七夕爱情文化节、“小手拉大手”学生实地感受愚公移山、全国篮球球迷夏令营活动、黄河三峡-小沟背-九里沟-沁河滩清凉体验游等系列活动,使旅游淡季不淡。 2、加强市场开发,拓宽客源渠道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35、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充分利用画册、光碟、新闻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形象化的形式宣传重点景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开拓网上促销渠道;组织旅行社、宾馆、景区等联合对外促销,参加国内外旅游展销会,并积极与我市驻外机构、经贸等部门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在线路组织、营销推介等各方面强化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合作,建立完善的旅游网络。稳定郑州、洛阳、焦作等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山西、河北、江苏等省外市场,适当发展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五、推进旅游人才建设 (一)旅游人才建设总体目标 1、全市旅游业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到2015年,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比目前净增加0.5万人;全市旅游业人才总量达到1.2
36、千人(持有相关证书),比目前净增0.7千人。 2、人才分布结构更趋合理。围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在行业的分布结构,鼓励人才流向服务基础组织,充实生产服务第一线。 3、旅游业人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到2015年末,旅游业人才总量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左右;旅游专业技术等级人才达到8左右,中级人才达到20左右。 (二)创新人才建设机制 1、建立“旅游教育”部门合作机制 与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和规划设计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采取人员交流、定期培训、定向实践等形式,吸引高校人员全面参与我市规划、营销、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 2、建立“政府专家”决策咨询机制 由市财政列出专项经费,在全
37、国范围聘请高端旅游专家为我市旅游发展顾问,通过个别咨询、专项研讨、调查研究、深度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高级顾问和咨询专家的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前的咨询、决策过程中的论证和对执行结果的评估等服务,形成快速、灵活、高效的决策咨询运作机制,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 3、建立旅游行业培训长效机制 定期举办从业人员岗位培训、技能大赛,采取以会代训、以赛代训等形式提升素质。同时,将人员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等培训计划之中。 (三)旅游人才建设具体措施 旅游人才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不断增强。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培养作为2020年旅游发展远景规
38、划的主要内容,从人才培养上保障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成立专业培训机构。成立济源市旅游服务中心,单位性质是事业全供单位,职能是:承担旅游人才的业务培训及轮训工作,承担全市重大公务活动的导游服务工作,并负责兼职导游的业务中介、培训、考核、日常管理等事务,强化对兼职导游的管理。 2、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重点是培养和引进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电子商务、公司经营管理、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人才。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计划,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在做好人才开发计划和建立人才信息库的基础上,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积极推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奖励办法,确保人才的合理利用。继续加强与济源职业技
39、术学院沟通和联系,寻求合作,构建人才教育培养网络,定向培养人才,缓解旅游人才紧缺的需求。 3、着力抓好领导人才的培养。要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过在职或短期离职的培训使其成为具有相应学历,既有深厚的旅游理论功底,又具旅游实践经验、富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 4、加快引进急需人才。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领导才能的人才,大胆使用,使之成为各部门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拓展各部门的工作局面。同时充分利用我市旅游业有利条件和发展前景,积极争取优秀人才来我市服务,并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媒介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宣传推荐工作,不断拓宽引才渠道,引进和培养一支适应我市旅游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氛围 发挥市风景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职能,充实市风景旅游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力度。建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全市各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高位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的工作推动机制。建立强有力的全社会办旅游的协作机制。全市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整体作战、共同推进的思想,切实增强“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将发展旅游业摆在与发展工业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