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共6页).doc
《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医院内感染1、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2、分类 医院内感染可按病原体来源、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等方法进行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寄居在病人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在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引发的感染。(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直接感染,或者是通过水、空气、医疗设备等引发的间接感染。3、主要因素(
2、1)医院内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环境污染严重,各类患者聚集,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增加了感染的机会。(2)医院内易感人群多(如慢性疾病、恶性疾病、化疗病人、年老体弱者为医院内易患人群),抵抗力低下,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而易诱发感染。(3)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和应用,导致人体的菌群失调,增加了内源性感染的机会。(4)侵入性诊疗方法的使用,增加了患者因器械污染、皮肤黏膜损伤等诱发感染的机会。(5)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以及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不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消毒隔离等,都导致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4、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包括建立三级监控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3、监测制度、消毒质控标准;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如医院建筑、环境及设施应布局合理,有利于消毒隔离,定期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概念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清洁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不能杀灭微生物。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达到无害化。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三、消毒和灭菌的种类与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常用的两种消毒灭菌方法。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包括:热力消
4、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电离辐射灭菌法、微波消毒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1、物理消毒灭菌方法(1)热力消毒灭菌方法: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胞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法通过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慢,所需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法通过水蒸气、水及空气传导热力,导热较快、时间较短、温度较低。燃烧法:属于干热法,是一种简单、迅速的灭菌方法。适用于不需保留的物品,如污染的纸张、废弃物、感染敷料等,可直接焚烧。急用搪瓷类物品和金属器械时,搪瓷类容器可将95%乙醇溶液置于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燃至熄灭。器械可放在火焰上烧灼20s。在燃烧时应注意远离易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院内 感染 预防 控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