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田煤矿2012年防治水计划(共4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家田煤矿2012年防治水计划(共49页).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贵州织金马家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马家田煤矿2012年矿井防治水计划编制单位:马家田煤矿总工办审 核:主 任:总工程师: 马家田煤矿 2012年2月3日马家田煤矿2012年防治水计划为了切实做好2012年防治水工作,全面落实“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吸取以往地测防治水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好我矿“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我矿地测防治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特编制2012年防治水计划。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第一节 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马家田煤矿位于织金县城南西267,距织金县城直线距离约24km,行政区划属织金县后寨乡管辖。其地
2、理座标:东经10530001053300、北纬263830264000。矿区由9个拐点圈定,其形状为一近东西向展布的不规则多边形,矿区面积11.51km2。矿区有公路经三塘、后寨与织金县城相通。矿区中部大炉塘至三塘为乡村公路,里程16km;大炉塘至后寨乡为乡村公路,里程20Km(即务小公路,务:指务安即后寨乡政府所在地;小:指小炉塘,在大炉塘西北直线距离约4Km);三塘至织金县道里程32km。织金县有省道通贵阳、安顺等地,公路交通相对方便。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1。图111 井田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本井田属构造剥蚀侵蚀中低山地貌类型,区域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底;总体由北东向南西倾斜。总体地貌
3、形态受构造、岩性控制明显,具背斜成岭、向斜成谷的特征。最高点在井田西部的大尖山,标高2212.5m,最低点在井田中部长菁河出境处,标高1800m。区域地表分水岭在井田北侧,总体呈SENW向延伸。山脊连线标高19002200m。北东向脊状山梁与“V”形侵蚀谷地平行相间展布,北东向脊状山梁和侵蚀沟谷分别构成了本井田的局部分水岭和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分别为20002100m和18001850m。大部分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井田处于乌江水系三岔河支流长箐河的源头部位。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分布,总体展布方向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主流为长箐河。汇水面积约 6 Km2第二节 地质特征一
4、、地层井田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峨眉山玄武岩(P3)、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 d)、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第四系(Q),见表3-2-1。其分布与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井田地层简表 表3-2-1系统组厚度(m)平 均(m)第四系0.5010.58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0454.58(残厚)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4.1010.56 7.09龙潭组(P3l)301.01341.31317.67峨眉山玄武岩(P3)钻孔揭露厚度0.9125.31中统茅口组(P2m)出露厚度大于30m,钻孔未揭露区域厚度100(一)二叠系中
5、统茅口组(P2m)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缘。为灰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灰岩,局部含少量燧石结核及白云质斑块。出露厚度大于30m。目前为止,井田范围内钻探没有钻孔揭露该组地层。(二)峨眉山玄武岩组(P3)井田西北部,在龙潭组(P3l)与茅口组(P2m)之间出露有层状峨眉山玄武岩和辉绿岩,与上、下地层间均为假整合接触。出露区厚度平均大于300m。井田范围内所竣工钻孔多数揭露了峨眉山玄武岩上部最大揭露厚度25.31m,物性特征:视电阻率曲线呈中高阻幅值变化的锯齿状反映,密度变化较小曲线幅值较低,自然伽玛和中子孔隙度曲线幅值较低,低于上部地层,呈明显的台阶变化。(三)二叠系上统(P3)本井田二叠系上统地层有龙潭组
6、(P3l)、长兴组(P3c),自下而上叙述如下:1、龙潭组(P3l)为本井田的含煤地层。该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迥沉积组成。厚度为301.01341.31m,平均厚度为317.67m。出露于本井田西部,出露范围内局部为第四系覆盖。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迥沉积组成的含煤岩系,由灰深灰、灰黑色泥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灰褐灰色细砂岩、灰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据本井田已有资料,本组地层含煤一般2937层,M2、M6、M14、M16、M30煤层为本井田的重要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其它煤层均不稳定、零星可采或不可采。根据煤系地层的岩性,岩相组合及含煤性特征,可将含煤地层
7、自下而上划分为第一段(P3l1)、第二段(P3l2)和第二段(P3l3)。(1)第一段(P3l1)从P3顶界至B7(标志层)顶界,厚度为83.00107.61m,平均为93.61m。上部为浅灰至灰薄层状含铁粉砂岩、含铁细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粘土岩及煤层;中下部为灰至深灰色薄层状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质粉砂岩、浅灰色薄层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夹炭质粘土岩及煤层;下部夹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底部为1.5m左右厚的灰白色铝土岩、铝土质粘土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全段含煤10层。图3-2-1 二叠系龙潭组物性特征物性特征:该段发育主要的主要煤层17层(M20、M22、M23、M24、M25、26上、M2
8、6、26中、M26下、M27、M28、M28下、M29、M30、M32、M32下、M35煤层),其中M26、M28、M30、M32、M35五层煤为较稳定的煤层;该段地层主要发育有B7、B10两个稳定的标志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其中B7作为P3l 1和P3l 2的划分标志,B7 有时相变为钙质砂岩。M26、M26下煤层的顶、底围岩都含有较高的放射性,所以在自然伽玛曲线上具有较高幅值的物性特征;在M32煤层的顶部发育B10 (石灰岩),这层石灰岩与M32煤层顶板在自然伽玛曲线上组成一个石灰岩低幅值、煤层顶板高幅值的物性组合特征,该组合特征无论该层石灰岩距煤层近与远,或该石灰岩是否发育,其物性特征是明
9、显的,是确定M32煤层的良好物性标志层(图3-2-1)。(2)第二段(P3l2)从B7顶界至B4底界,厚度134.55164.34m,平均厚度142.79m。中上部以灰色薄层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浅灰色薄层细砂岩、菱铁质细砂岩、菱铁质粉砂岩、灰色厚层状粘土岩及煤层,下部灰色薄层状粘土质粉砂岩为主夹灰白色薄层状粗砂岩及煤层。一般含煤14层,其中可采煤层1层(M16),局部可采煤层1层(M14下)。物性特征:该段地层主要M7上、M7、M7下、M8、M8下、M9、M14、M14下、M15、M16、M16下、M17、M18、M19等煤层,煤层以M14、M16、M18、M19较稳定。在M18、M19煤层的
10、底板发育有一层较高放射性的泥岩,它是判定M18、M19煤层层位的物性标志,同时在M19煤层的下部发育有全区稳定的B7标志层,无论是从地层层序上,还是物性特征上都是确定M19煤层的标志层。在M14煤层的顶、底部自然放射性物质含量较多,所以在自然伽玛曲线上有明显的高异常,这是确定M14煤层的良好物性标志层(图3-2-1)。(3)第三段(P3l3)从B4底板至P3c底界,厚度68.8397.41m,平均厚度81.28m。上部浅灰至灰色薄层状细砂岩、灰至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粘土岩夹灰色薄层状粘土质粉砂岩、灰色中至厚层状细晶灰岩、浅灰色薄至中厚层中砂岩及煤层;下部为菱铁质粉砂岩、菱铁质粘土岩夹煤层及炭质粘
11、土岩;底部为浅灰至灰色薄层菱铁质中粒砂岩(B4),为P3l3与P3l2的分界标志层。含煤7层,其中基本全区可采煤层1层(M6)、局部可采煤层1层(M2)。物性特征:该段地层主要M1、M2、M3、M4、M5、M6上、M6等煤层,煤层以M2、M6较稳定。该段地层发育有B1、B2、B3、B4四个稳定的标志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其中B4作为P3l2和P313的划分标志。B1为M1煤层的直接或间接顶板,M2煤层上部发育有B2,M5、M6煤层的上、下部分别发育有B3、B4两个稳定的标志层,它们是判定M5、M6煤层层位的物性标志,煤层在各参数曲线上反映明显,定性定厚可靠,由于标志层(石灰岩)发育较稳定,煤层层
12、位的确定也比较可靠。煤层具有较高的电阻率、较低的自然伽玛、较小的密度和较高的中子孔隙度的物性特征与其它岩性易于区分 (图3-2-1)。 图3-2-2 夜郎组、长兴组物性特征(四)长兴组(P3c)出露于井田北部。上部为灰至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岩夹数层蒙脱石粘土岩,产菊石类化石。厚4.1010.56m,平均7.09m。本组地层的厚度稳定,是良好的物性标志层(图3-2-2)。因井田内大隆组地层不甚发育,以下将长兴组(P3c)与大隆组合并叙述,统称为P3c。(五)夜郎组(T1y)该组按岩性特征由下往上分为5个岩性段,钻探揭露最大厚度454.58m。分述如下:1、三叠系下统夜郎组
13、一段(T1y1)出露于井田中部。由灰、灰绿、兰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及钙质粉砂岩等组成,具水平层理。上部夹12层泥灰岩,单层厚15m左右,底部夹12层暗黄色蒙脱石粘土岩,单层厚23m。厚109.40138.89m,平均128.47m左右。本段厚度稳定,是良好的物性标志层2、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二段(T1y2)出露于井田中南部。灰、浅灰色薄至厚层、块状灰岩,质纯。上部以中厚层至厚层为主,近顶部为厚层至块状鲕粒灰岩。厚度9.9822.40m;中下部夹一层黄绿色、灰紫色钙质粘土岩及钙质粉砂岩,厚1226m,顶部一有13m厚的泥质灰岩,局部厚可达8m,其下部的鲕粒灰岩则
14、相应变薄。厚140m左右,在7线附近增厚至180m左右,由东向西变薄的趋势。地貌上表现为陡坡、陡坎。顶部落水洞发育。本段厚度稳定,是良好的物性标志层。3、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三段(T1y3)分布在井田的南部。灰、灰绿、灰紫色薄至厚层状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具水平层理。中下部夹泥质灰岩和灰岩34层,灰岩单层厚19m,底部为泥灰岩和钙质泥岩。厚90.00m左右。有西厚东薄趋势,地貌上多呈陡坎。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四段(T1y4)分布在井田的南部。岩性为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上部一般以块状灰岩为主,质纯;中部夹数层泥灰岩,中下部以泥灰岩为主,夹灰岩及泥质灰岩。厚100.00m左右。地貌上多呈陡崖,溶槽、
15、溶沟等发育。5、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五段(T1y5)零星分布在井田南部的较高山顶上。岩性为紫、紫红色薄层状粉砂质粘土岩、钙质粘土岩组成。大部剥蚀,保留厚度大于5m。(六)第四系(Q)第四系(Q):零星分布在较稳定平缓斜坡上或沟谷中,不整合在各地层之上。主要为含碎石土、砂质土、残积土及少量河床相堆积层。厚013.20m。二、构 造本井田位于三塘背斜的西翼,井田构造形态受区域构造影响,井田内地层走向,褶曲轴向和断裂构造走向基本与三塘背斜轴走向一致。全井田总体呈一走向NEE、倾向SSE的单斜构造,并伴有9条规模不大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的断层。井田的南东边缘,发育有次一级褶皱带,由两个较幅度较小的向斜(
16、蜂子岩向斜、公鸡山向斜)和两个幅度较小的背斜(六子塘背斜、杀鸡坡背斜)组合而成,褶曲轴走向近NE,轴面略向南东倾,两翼地层倾角在一般在518之间,幅度一般在35m以下。井田北部煤系地层出露一带倾角较陡,一般2535,向南逐渐变缓,井田中部至南部倾角616。总体上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偏中等类型。井田内褶曲和断层叙述如下:(一)褶皱构造1、蜂子岩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F3断层以北,轴部沿郑家冲头轿子山一带展布,轴向近NE,总体向NE向倾伏。北翼地层倾角较缓,一般在48之间,南翼地层倾角较陡且变化较大,一般为824,井田内延展长度2.1km,由地质填图和ZK902钻孔及第4、5、7三条勘探线控制,为
17、查明褶曲构造。2、六子塘背斜位于井田东南部,F3断层以南,轴部沿陈家坟梁子上附近一带展布,轴向近NE,总体向NE向倾伏。井田范围内北翼地层倾角214,东部地层较为平缓;南翼地层倾角一般514度。井田内延展长度1km,由地质填图和ZK903钻孔控制及第5、7两条勘探线控制,为基本查明褶曲构造。3、公鸡山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ZK903孔以南,轴向与六子塘背斜基本一致。井田范围内北翼地层倾角810;南翼地层倾角一般514度。井田内延展长度1km,由地质填图和ZK903钻孔控制及第5、7两条勘探线控制,为基本查明褶曲构造。4、杀鸡坡背斜位于井田东南角附近,公鸡山向斜以南,轴向与公鸡山向斜基本一致。井田
18、范围内北翼地层倾角410;南翼地层倾角一般47度。井田内延展长度0.5km,由地质填图和第7勘探线控制,为基本查明褶曲构造。(二)断裂构造至本次补充勘探结束,井田范围内共发现断层9条。走向多为NE向或NEE向,与区域构造形态一致。断层落差一般在30m以下。井田内断层情况见表3-2-2,简述如下:1、F5断层:位于井田内背后寨村西,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落差025m,延展长度0.8km。有1个钻孔(ZK401)和两条勘探线控制,隐伏于第四系下,地表无控制,为初步查明断层。2、F1断层:分布于井田中部,正断层,走向N45E, 倾向NW,倾角7075。两端均延出井田外,经大丫口、马家
19、田、小黑冲呈北东南西延伸,走向长大于4.5km,井田内近3.0km。断层经过地段,地貌上形成一北东向的沟槽。破碎带宽1.011.92m,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组成。角砾成棱角状,粒径235070mm,含量6580%,杂乱无序。角砾成分较复杂,有灰岩、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等。胶结物主要为泥质物,胶结程度为疏松至较紧密。上盘地层为P3l2T1y2,下盘地层为P3l1T1y2。断层落差1040m,一般在25m左右。为查明断层。3、F6断层:位于大寿地村北,走向基本与F1断层一致,倾向NW,倾角78左右,落差010m。有1个钻孔控制(B204),B204钻孔中M16煤层断缺,地表无出露。延展长度0.5
20、km。为初步查明断层。4、F7断层: ZK502穿过该断层。逆断层,走向与F1断层基本一致,倾向NW,倾角72,落差016m。井田内延展长度0.4km,地表未出露。为初步查明断层。5、F2断层:位于井田南东部,逆断层,走向N45E,倾向SE,倾角80。南西端延出井田外,北东端止于井田内石旮旯附近,走向长约大于2.3km,井田内约2.3km。破碎带宽3.0m左右,主要由构造角砾岩组成。角砾在棱角状至次棱角状,粒径13811mm,含量8595%,大致呈定向排列,长轴方向与断面倾向基本一致。角砾成分主要为灰岩,少量泥质灰岩。胶结物成分主要为钙质,其次为方解石脉,胶结紧密。上盘地层为T1y1T1y2,
21、下盘地层为T1y2,上盘地层上升。落差10m左右。为查明断层。6、F3断层:分布井田的南东边缘,正断层,走向N35E。南西端延出井田外,北东端止于井田内桥子山以东,走向长大于2.5km,井田内大于1.3km。断面倾向北西,井田内倾角64。断层破碎带宽1.33.4m,由角砾岩带及碎裂岩带组成。角砾岩带位于破碎带的中部,宽0.31.2m。角砾呈棱角状,含量约6590%,大小不一,粒径0.30.5711cm,杂乱无序,成分以灰岩为主,少量粉砂岩、钙质粉砂岩。胶结物为钙质或泥质,少量方解石脉发育,胶结紧密。碎裂岩分布于角砾岩带两侧,宽02.7m,主要分布在T1y2灰岩中,碎块大小不一,其间充填方解石脉
22、,胶结紧密。两般地层均为T1y2T1y3。北西般下降。落差25m左右。为查明断层。7、F4断层:位于井田西南角,逆断层,走向NNE,倾向NW,倾角86,井田范围内落差05m,井田范围内延展长度小于0.2km。8、F8断层:位于ZK504钻孔附近,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80,井田范围内落差05m,ZK504钻孔内B4层位断缺,井田范围内延展长度0.2km。9、F10断层:位于ZK401钻孔附近,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70,井田范围内落差015m,井田范围内延展长度0.8km。断层情况一览表 表3-2-2断层名称位置性质产状要素落差(m)井田内延展长度(km)走向()倾向()倾
23、角()F1分布于井田的中部正断层N45ENW707510403.0F2分布于井田的南东部逆断层N45ESE80102.3F3分布井田的南东边缘正断层N35ENW64252.5F4位于井田西南角逆断层NNENW8653.12m3/h。ZK202孔施工至孔深9.26m时开始涌水,孔深12.47m时简易放水试验4小时,水头高出地表2.87m,水位标高1984.57m,涌水量0.055L/s。地表未见泉点分布。为煤系地层的直接顶板,是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呈北东向带状分布在井田的北部。根据岩性特征分三个岩性段,各岩性段水文地质特征及分层情况如下:P3l3: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与煤层组成韵律互层,上部夹23层中厚层状灰岩,底部为菱铁质中粒砂岩(B5)。含煤7层,主要煤层有M2、M5、M6。总厚度68.8397.41m,平均厚度约81.28m。P3l2为菱铁质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与煤层组成韵律互层。厚度134.55164.34m,平均厚度约142.79m。含煤1214层,主要煤层有M14、M16。P3l1顶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