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docx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KS.HSYT.G1.ZLTBFZ-035a)专心-专注-专业1、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1.1编制目的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减少住宅工程质量通病,规范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预与治理编制本方案。1.2编制依据本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图及其技术文件;工程承包施工合同;建筑施工手册第四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规范(GB50207-2002)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昆山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昆建(2005)275号文)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昆山合生颐廷项目高层一期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1.4其它相关文件项目管理手册精细化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工
3、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2、工程概况2.1项目情况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施工单位: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 3、本工程质量通病涉及范围与防治措施3.1施工材料3.1.1钢筋表面有锈蚀 现象:钢筋表面受潮氧化后生成的锈蚀,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表面有黄色锈斑的轻度锈蚀,经擦拭可除去这种锈蚀,不影响钢筋在工程中的使用。第二种表面转为红色形成粒状或鳞片状的锈蚀,经敲打、铲剥会有粒状、片状铁锈掉落。第三种表层转为暗褐色,铲除面层锈蚀后,钢筋呈暗黑色,表面有凹点的严重锈蚀。这里指的是后二种情况,已不符合建筑钢筋的使用要
4、求。 原因分析 1)钢筋放置环境条件潮湿,受潮后锈蚀。 2)钢筋露天放置,受雨雪水侵蚀。3)长期搁置,钢筋表面氧化锈蚀。 预防措施 1)钢筋进施工现场应按先进先用,后进后用的要求,尽量缩短库存时间。 2)存放钢筋的库房,应能防雨雪水,环境条件应干燥,底部应用砌块(或混凝土)墩或垫木架空,离地 20cm 以上。3)影响使用的锈蚀钢筋,应先除锈后使用;经除锈后的钢筋,表面螺纹不清或留有凹点,须重新测试机械性能后,由技术部门做出处理意见。3.1.2钢筋有混料 现象:不同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不同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钢筋,以及有出厂合格证的钢筋与无合格证的钢筋等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影响使用。 原因分析
5、 1)在运输、堆放过程中,没有按不同工厂生产的不同批号、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加以分开,混车运输,混堆放置。 2)原材料仓库管理不当,制度不严,进库的钢筋不分时间、批号、级别、直径混在一起。 3)未按规定对不同种类的钢筋进行涂色,挂上标牌,以示区别。 预防措施 1)严格按不同工厂、不同批号、不同种类、级别、直径的钢筋进行涂色,挂上标牌,分垛运输堆放。2)有出厂合格证经复测合格的钢筋,与合格证不到位,未经复测合格的钢筋,应分开堆放,作出标志。3)垛与垛之间,应用角铁、钢管或木柱隔开,防止钢筋种类混杂。3.1.3钢筋原料有曲折 现象:直径 l0mm 以上的直料钢筋,在断料成型前出现弯曲变形,影响成
6、型使用。原因分析1)运输时装车不注意,或运输车辆太短。2)吊运时采用一个吊点的方法,底部钢筋受折弯曲。3)堆放场地不平实,钢筋受车辆、重物压砸发生弯曲。预防措施 l)合理选择运输车辆,长度应与钢筋长度适应。2)吊运时应先将钢筋捆绑成束,并采用二点吊,防止钢筋心弯折变形。 3)钢筋堆上应禁止车辆、重物在上面碾压。3.1.4成型钢筋在弯曲处断裂或裂缝 现象:成型好的钢筋,在弯曲处发生断裂或裂缝。原因分析 l)钢筋的冷弯性能不合格。2)钢筋在弯曲成型时与规范要求不符,弯曲直径小于规范规定。3)搬运时单根进行,弯脚受拉在弯曲处形成反复弯曲,尤其以长弯脚钢筋更为多见。预防措施 l)取样复查钢筋的冷弯性能
7、或化学成分分析,检查碳的含量是否超过规定值,不合格的不能用在建筑工程上。2)钢筋弯曲成型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III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钢筋直径的5倍。3)成型钢筋在搬运时,应先将弯脚钢筋绑扎成捆后进行,避免单根弯脚受拉,在弯曲处发生断裂。3.1.5钢筋截面扁圆,直径不准 现象:钢筋截面呈椭圆型,直径偏差超标。 原因分析1)钢筋在轧制成型过程中,模具不符要求,设备简陋。 2)模具磨损后检查不严,且不及时更换。 预防措施 1)选购钢筋时,应明确生产厂家,应以购买国家大、中型钢厂的产品为好。 2)进场钢筋应认真检查其直径误差,不圆度应控制在标准允
8、许范围内。 3)对经机械性能测试合格,直径误差、不圆度超过标准允许误差的钢筋,不应作为受力主筋使用,可作为一般构造钢筋或分布钢筋使用。3.1.6钢筋有纵向裂缝 现象:沿钢筋长度方向出现的裂缝,短的仅十几厘米,长的可达几米以上,或在螺纹钢筋的螺距中,出现断续的纵向裂缝。 原因分析一些轧钢厂用拆船钢板剪成条,经熔融轧制成螺纹钢,因拆船钢板材性不一,且熔融温度控制不当,致使结合面未成一体,留下缝隙。 预防措施 1)在选购钢筋时,应选择国家大、中型钢厂生产的产品,这些企业原材料控制严格,设备可靠,工艺成熟,质量稳定,极少有这方面的质量缺陷。 2)对已购进的由轧钢厂生产的钢筋,经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还应
9、对钢筋的外观质量作检查,在成型使用时,发现有纵向裂缝的,应予以剔除。3)如发现整批钢筋中,有较多的纵向裂缝时,该批钢筋不应受力主筋使用,只宜作为构造筋或分布筋使用。3.1.7闪光对焊的钢筋在接头处断裂 现象:闪光对焊后的钢筋,在集运过程中,受碰撞、冲击,在焊峰处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原因分析 1)闪光对焊工艺选择不当,烧化时间、次数不足。 2)焊机容量不够,用小容量对焊粗直径、高级别的钢筋。 3)选择对焊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及变压器级数等不合理。 4)对焊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等现象。 5)钢筋的碳、硫、磷含量不符合规定。 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对焊工艺,正确确定烧化时间、次数
10、,科学控制热影响区:钢筋直径较小连续闪光焊;钢筋直径较大端面比较平整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够平整一闪光预热闪光焊; IV 级钢必须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 2)对焊钢筋的直径、级别应与焊机容量相适应。3)合理确定连续闪光对焊的调伸长度、烧化留量、顶锻留量及变压器级数等参数。 4)增加预热温度,加快临近顶锻时烧化速度,确保带电顶锻过程,加快顶锻速度,增大顶锻压力,正确掌握对焊操们过程。5)控制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超过规定的应停止焊接。3.1.8砂浆、混凝土计量不符要求 现象:砂浆、混凝土搅拌现场无计量磅秤,原材料不经计量就拌合原因分析 l)操作人员习惯于传统的原材料体积控制而不计量。2)施
11、 工时,片面求快求进度,担心计量费时费工,影响进度。3)盲目为省费用,不购磅秤、量桶。预防措施 l)按施工现场质量控制要求,砂浆、混凝土搅拌,对原材料应按一料一磅,水应用流量计或时间继电器,严格逐盘日最片制,保证配合比正确。2)工地使用的计量衡器,应按国家计量法规定,由法定单位每年进行一次校定。每日在使用前应检查衡器有无异常。 3)计量误差应按标准要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即水泥、水、 混合材料、外加剂不超过士 2 % ,粗细骨料不超过士 3 。3.1.9砂浆、混凝土试配不符合要求 现象:试配采用的原材料、环境条件、搅拌方法不符合要求。试配目的是检查配合比设计的正确与否,但试配不符要求就失去了试配
12、的意义。原因分析 l)试配采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与实际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不符。2)砂、石原材料未经烘干,试配配合比与设计的配合比不符。3)试配时的搅拌方法与实际搅拌的方法不符:试配时用手工拌合, 施工时却用搅拌机拌合,或反之。预防措施1)试配时采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应与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具有代表性;砂、石应以干燥状态为准,砂含水率 0 . 5,石子含水率 0 . 2 % ,以减小配合比误差。 2)试配时的搅拌方法应与工程实际采用的搅拌方法一致,如工程实际采用搅拌机拌合的,试配亦应用小型搅拌机拌合。3)为便于选择,试配时可同时制作三组不同水灰比的试块:一组较基准配合比增加 0 .
13、 05 ,一组较基准配合比减少 0 . 05 。3.1.10材料测试、试配用料与制作试块用料不一致 现象:进行材料测试、试配与试块成型时,均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但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三者用料不一致的情况。 原因分析 1)操作人员对材料、试配、试块用料要一致的目的不明,盲目图方便求简捷,而丢弃了应有代表性的基本要求。2)弄虚作假,作风不正,故意在试块成型时,多加水泥石子另开“小灶”。或故意在试模里多塞石子,以提高试块强度。 预防措施增强试验工对试配、试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用科学正确的方法,规范、正确地进行材料测试、试配;对试块制作时另开“小灶”多塞石子的错误
14、做法,应批评教育改正,对屡教不改者应调离岗位,并作出处罚。3.1.11混凝土施工时外加剂使用不符合要求 现象:混凝土拌合过程中,使用外加剂种类、掺合量不按规范、标准要求。为保持混凝土的正常性能,经常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掺入少量(小于水泥重量的 5 % )能改性的混凝土外加剂。原因分析 l)选用外加剂品种不当,对外加剂的品种、性能不甚了解,选用错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使用方法不当,掺量不正确,不能很好地发挥外加剂的作用。 3)外加剂的质量不稳定,在运输、保管中性能起变化,降低甚至丧失其改性效果。 4)在使用前没对外加剂掺量进行对比测试,对其改性效果没有切实掌握。 预防措施l)选用的混凝土外加剂
15、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进场时应认真核对质保书;必要时,对外加剂的质量指标要进行测试2)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根据混凝土性能的要求、施工及气候条件、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及配合比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试验后确定。3)在蒸养的混凝土中,不宜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 4)当掺用含氯盐的外加剂时,在钢筋混凝土中的掺量,按照无水状态计算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 1 % ,在素混凝土中的氯盐掺量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 3 。3.1.12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 现象: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能否保持其成分均匀,施工时能否易于拌合、运输、浇筑及捣实,不产生泌水、离析等现象的综合性能,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方面。和易性好的混凝土
16、拌合物,不但施工操作方便,而且成型后的混凝土质量也好,使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得到保证。 原因分析 1)材料性质影响。如选用水泥品种不同,拌合物的和易性也不同,用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用普通水泥小,但塑性较好;用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性较大,骨料级配较差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也差。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也愈小;但用水量及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拌合物容易产生泌水现象。砂率太大或太小,混凝土的和易性也就差。 3)原材料用量误差大。有的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原材料不计量,有的虽计量,但控制不准,误差大,使混凝土的实际配合比与
17、设计配合比不符。 4)施工条件影响。混凝土在搅拌时,加料顺序与施工要求不符,搅拌时间不足,拌合物不均匀,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变差;混凝土运输距离较长或运输中受日晒雨淋,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预防措施1)按混凝土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如水泥的品种,骨料的粒经、级配要好。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在确定采用原材料后,应经过取样试配,确定施工实际配合比。3)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加气剂或减水剂),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4)拌合混凝土时原材料均应逐盘进行计量,误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5)按规范要求控制施工条件,加料应按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的顺序进行,水可分二次加人;搅拌时间要保证,不
18、得少于最短时间;混凝土拌和物长距离运输,应有防雨、防晒和防离析泌水的措施。3.1.13砌块无出厂合格证或证与物不符现象:砌块进人现场,无出厂合格证,砌块经检验与含格证质量指标不相符。原因分析 l)出厂合格证未与砌块随车签发,砌块到现场,含格证却没有。2)砌块厂管理混乱,出厂合格证上砌块的标号、质量等等级超过实物。3)个体小窑场,无砌块出厂合格证。预防措施l)砌块厂应很好实施出厂合格证与砌块同车携带;施工企业应有专人对进人施工现场的砌块收取出厂合格证 ,并检查砌块强度等级、质量等级是否相符;如有疑问应经质量测试后确定。 2)应从有一定规模、质量保证体系较齐全的企业选购砌块。3.1.14砌块的外观
19、质量缺陷 现象:混凝土砌块的厚度超过允许偏差,翘曲变形,几何尺寸不符合标准,或缺棱掉角、裂纹、爆裂、凹凸弯曲变形,或有欠火砌块、酥砌块等质量问题,与标准要求不符。 原因分析 1)在原料中,蚌壳、石块、石灰石等杂质未能清除。 2)土坯在成型切割时,尺寸控制失准。 3)混凝土砌块坯人窑时,含水率过高,堆码间隔不均。 4)焙烧制度未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初始升温速度过快,烧结温度、时间控制不严,出窑时,温差太大。 5)装卸时或随意摔掷,或翻斗倾卸。 预防措施l)按标准规定的规格、技术要求,核实砌块的出厂合格证,包括强度等级、质量等级。 2)对进人施工现场的砌块,应取样复试,检查复试报告,合格后方可使用
20、。 3)搬运装卸时应文明装卸,不准摔掷,不准翻斗倾卸;应用专用夹具分别强度等级整齐堆垛,防止人为破损。3.1.15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外观质量缺陷 现象:施工现场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缺棱掉角严重,表面有裂缝、爆裂。 原因分析 1)原材料配比不当,蒸压养护与工艺要求不符,砌块强度未达到标准规定。2)蒸压养护出窑时,砌块温度与环境温差太大。3)钢模隔离剂涂刷遗漏。 4)野蛮装卸,随意摔掷,甚至翻斗倾卸。预防措施1)按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的性能、外观和尺寸偏差规定,核对砌块的强度等级、质量等级与出厂合格证是否相符2)对进场的砌块取样复试,并检查复试报告,合格后方 可以使用;不准使用爆灰及断裂砌块。3)文
21、明装卸,不准摔掷,不准翻斗倾卸;堆放时应场地平整,按强度等级分别堆垛整齐稳妥,并有防雨措施。3.1.1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外观质量缺陷 现象: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棱角不正,破损严重。原因分析 l)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振动成型不密实,密度偏低,砌块强度没有达到强度等级。2)提前出厂的砌块,强度偏低,未达到标准要求。3)野蛮装卸,随意碰撞摔掷,甚至翻斗倾卸。预防措施l)科学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振动成型密实,保证砌块强度等级。 2)做好砌块的早期养护,要盖草包防晒,并经常浇水养护。3)需提前出厂时,砌块应达到出厂强度的要求:强度等级小于7.5MPa 的砌块,不小于强度等级的 80 %;强度等级大于 10
22、MPa 的砌块,不小于强度等级的 70 。4)文明装卸,应按生产日期、强度等级分别整齐堆垛,严禁摔、掷,严禁翻斗倾卸3.1.17防水材料现象:在工程的实际使用中,发现一些新型防水材料既不经专家评定或质量鉴定,更无产品出厂质量合格证,给工程留下了质量隐患。 原因分析 1)设计、施工人员,对本市推广、使用新型防水材料的有关规定不清楚,盲目选用和使用。 2)施工人员在使用时未能认真检查、核实,没有对其性能进行复测。 预防措施1)科研单位、生产企业试生产的新型防水材料,推广使用前应报经市有关部门组织鉴定;产品出厂时应有质量合格证。 2)设计、施工人员在选择、使用新型防水材料时,应按本市的有关规定,认真
23、核实法定鉴定证明,出厂合格证。3.2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3.2.1桩基工程1、沉桩困难,达不到设计标高;原因分析1)压桩设备桩选型不合理,设备吨位小,能量不足;2)压桩时中途停歇时间过长;3)压桩过程中设备突然出现故障,排除时间过长;或中途突然停电;4)没有详细分析地质资料,忽略了浅层杂填土层中的障碍物及中间硬夹层、透镜体等的存在等情况;5)忽略了桩距过密或压顺序不当,人为形成“封闭”桩,使地基土挤密,强度增加;6)桩身强度不足,沉桩过程中桩顶、桩身或桩尖破损,被迫停压;7)桩就位插入倾斜过大,引起沉桩困难,甚至与邻桩相撞;8)桩的接头较多且焊接质量不好或桩端停在硬夹层中进行接桩;预防措施1)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通病 防治 专项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