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09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2页).doc
《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09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09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公共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单选15 判断15 名解4*4 简答6*4 论述10*2 材料分析10人力资源的含义: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 能够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总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P11)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管理 观念目的模式视野性质深度功能内容地位工作方式与其他部门的关系本部门与员工的关系对待员工的态度角色部门属性 视员工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保障组织的长远利益实现以人为中心广阔、远程性战略、策略性主动、注重开发系统、整合丰富决策层参与、透明和谐、合作帮助、服务尊重、民主挑战、变化效益部门 视员
2、工为成本负担保障组织的短期目标以事为中心狭窄、短期性战术、业务性被动、注重管好单一、分散简单执行层控制对立、抵触管理、控制命令式、独裁式例行、记载非效益部门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差别人是资源,组织管理以人为中心,重视组织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协调和统一。 以事为中心,把人视为成本,组织管理围绕事转,很少考虑人的发展。 人的作用人是公共部门的主体,是组织中惟一能动性要素。 人是被动工具,与工作相比,人是附属的,次要的。 基本职能内容丰富内容简单。包括录用、考核、奖惩和工资管理等。 对待员工的态度使用与开发并重,注重员工潜能;民主化管理;尊重人,爱惜人,发展人。重员工现状和员工使用,轻视开发
3、;强调命令和控制。 工作重点开发是手段,使用是目的,发展是目标。 “进”、“管”、“出”。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于组织目标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对立的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共部门通过建立政策和制度体系、运用激励机制来管理公共部门内部人力资源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组织管理体系,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种制度、一个个方法。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获取与开发公共部门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建立公共组织与其员工间良好的合作关系,以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及社会成员发展的需要,并满足公共组织内部员工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以此为目标,我们就可以确定公共部门
4、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是:(1)选才(2)识才(3)用才(4)育才 (5)激才(6)留才1.建立和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使用、发展的科学的理念、合理的体制、有效的机制与良好的组织文化引进和确立先进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思想和原则;建立和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体制;设计和改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管理机制;变革和建设组织文化。2.求才(识才)求才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各种方法,为公共部门寻求和吸收优秀的人力资源。3.用才。对已经选聘的人才,公共部门要真正关心,真心尊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尽最大可能发挥其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组织只有用好人,才可能求得人才、留得
5、人才。4.育才。公共部门在使用人力资源的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健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借助个人开发、职工生涯开发、组织开发,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的潜力,使其在适应社会发展与部门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5.激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凭借各种激励措施,如目标管理、考核评估、薪酬福利、晋升政策、奖惩机制等,以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主动性,发挥人的创造性。6.留才。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激励机制,给他们以成长、发展的空间和动力。显然,上述诸项任务组成一个整体,断然不能把任何一项管理任务从管理整体中割裂开来,否则
6、,它会影响到管理的其他环节,甚至全局。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理论看ppt)为什么会有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及其起源与建立的背景 (1)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一国公共组织依靠立法和规章规制的手段,以功绩制为中心原则,以官员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化为目标,通过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对规定范围内的公务员(civil servant指公务员个体)的获得、任用、晋升、工作福利、考核激励、纪律惩戒等方面进行管理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公共组织人事管理制度。(2)国家公务员制度在西方建立的社会背景社会经济背景政府需要随着社会管理事务范围的日益扩大,建立一支功能分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文官队伍来管理国家公共事务。
7、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廉价而高效的政府,能够有效地维持社会公共生活的秩序,同时节省纳税人的钱财。 为了实现新生资产阶级参政的利益和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资产阶级打出了“民主”、“民权”的旗帜,要求政府的公职向社会公开开放,赋予公众更多的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和机会。社会政治背景A政府出现了结构性的腐败。B政府存在着周期性的政治震荡。 C公职队伍人才匮乏,效率低下。 思想文化背景资产阶级大革命中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的创立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民主主义思想形成的政治文化氛围,为公民争取平等的任职权利创造了社会的环境。经验借鉴背景中国政府的科举考试制度给现代西方国家
8、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而西方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手段,并将它作为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支柱之一。公务员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制度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制度。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程度不同地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大致有三种情况:A在反对“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肥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其突出代表是英国。B主要在反对“政党分肥制”的过程中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其代表是美国。C总结和仿效英、美等国公务员制度,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如法国、日本、联邦德国等。 中国公务员制度演变
9、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人事制度主要有官吏的铨选和管理制度。铨选制度:铨选主要解决官吏的来源,中国古代官吏铨选的途径很多,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制等。主要有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铨选制度:三个阶段和三种制度(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职官管理制度:官吏的任用考绩、奖惩、品秩、俸禄休假、退休等制度世袭制:亦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末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破坏后,出现了“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世袭制的特点是王权与族权统一。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
10、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与官职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荐举制:是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官吏选拔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它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的出现,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 制”的施行,表明其走向衰败。科举制: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 又建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并创立了以公开考试,择优选才为特征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创于隋代,形成于唐 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官
11、吏主要铨选 制度。科举制的特点:公开考试,一定程度上的平等竞争。除工商隶皂倡优等人士外,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均可怀牒于州县公开报考。它冲破了魏晋以来的门阀统治,为中小地主阶级的士人入仕开辟了途径。1949年以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文官考试与文官制度,既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科举传统,也参采了英美的文官制度,亦中亦西,别具一格。国民党政府的考试机构是依照民国初期的五权宪法设置的。根据五权宪法,政府设考试院。考试院下设考选委员会与铨叙部。考选委员会主管平时的考试行政,铨叙部主管考试及格人员的分发任用,以及全国公务员(官吏)的任用资格、级俸、考绩等的审查和登记。 其
12、次是考试种类,主要有公职候选人员考试、任命人员考试、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再者,考试的步骤主要有报名、制卷及分场、命题、考试、阅卷、计分即决定录取、授证及赴宴。第四,由于日本入侵,国民党政府由南京搬迁到重庆,考试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更张,诸如高等考试制度的改制、开办公职候选人员考试及依法应领证书的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考试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干部工作,强调并坚持“德才兼备”的政治路线和“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在干部的思想路线上,坚持要求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干部队伍纪律;明确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对
13、干部的培训培养,主要采用“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法,等等。这一时期党的干部人事工作主要根据党中央的有关政策和各级党委的有关规定进行。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背景中国公务员制度是在替代中国干部人事制度(cadre system)的基础上建立的。尽管中国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设计和选择,是中国政治体制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文化变迁中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是,原有干部人事制度与社会变革、发展之间的高度不适应性,是国家人事制度进行根本改革的最直接动力。 (以上是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西方:政治中立A公务员是党的干部,党管干部是干部人事制度最根本的原则。 B公务员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C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任用和管理原则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E建立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 职位分类因事设人 品位分类因人设事 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问题 A领导干部的年龄严重老化,整个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低下,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十分匮乏。 B“国家干部”概念笼统、宽泛,范围不清,缺乏科学的管理分类。 C人事管理权限高度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用人与治事严重脱节。 D干部人事制度中人治因素干扰过强,导致政府用人不正之风的蔓延。 E政府中的人事主管部门职能缺位,机构设置不够稳定。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1984年8月1986年底)政府人事
15、管理制度改革的立法准备阶段。 (1987年1988年4月)决策与正式宣布阶段。 (1988年4月1993年9月)建立、完善公务员主管机构和公务员制度试点阶段。 (1993年10月至2005年4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确立与制度的推行阶段。 (2005年4月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中国公务员制度以国家立法形式得以确立,中国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 (以上资料看)人力资本理论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概念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西奥多舒尔茨教授于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的演讲中正式提出的。从人力资本到人力资源是一个简短的智力加工过程,是人力资本内涵的继承、延伸和深化。
16、现代人力资源理论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人力资源的特征:生物性 、社会性 、主观能动性、可再生性 、个体时效性 、群体性、开发的持续性 、耗损性 资本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和角色(P59)1.直线职能部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 直线职能部门主管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分工中,主要承担着对直接下属进行指导、管理的责任。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环节行使着相应的职能。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在与领导决策层和直线部门的
17、关系上,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组织战略规划管理和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成为组织中一个关键的,具有决策参与、协调、开发性质的行政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在与直线管理者的分工中,人力资源部门履行着制定组织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方法、政策等规则的职责。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从各种发展趋势概括而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充当着以下角色:(1) 战略规划、人事政策的制定者。 (2)组织变革和创新的推动者。 (3)人事管理的专家和研究者。 (4)促成组织业务完成的服务、支持者。(5)组织员工的激励者。 (6)资源使用中的协调、监控和评价者。 公共部门与公职人员的法律关系 (哪些属于公职行为
18、,哪些属于私人行为P70)1.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公职人员与公共部门间的法律关系不是双方当事人协商形成的结果,而是“法定”的。A公共部门拥有的职权、职责和优先权一概溯及其公职人员。 B公职人员在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在形式上必须是以公共部门的名义进行的。 C公共部门对公职人员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 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公职人员的法律关系主体中,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它包括公职人员享有的消费性生活资料;人身;行为。其中,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的行为,是公职人员法律关系客体中的重要方面。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公职人员法律关系客体重要
19、内容的行为分为国家公共组织的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行为两类,而公职人员的行为又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类。行政行为有三个基本要素:(1)行政行为是公共组织的人事部门及组织各工作部门的人事管理机构的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主体要素,明确了公职人员管理的归属权限;(2)行政行为是公职人员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职能要素,明确了公职人员管理机构行为的目的与方向;(3)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这是行政行为的法律要素,明确了公职人员管理是依法的管理行为。公职人员的行为同样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公职人员行为是公务行为,而非一般公民的行为或私人的行为,这是公职人员行为的主体要素;(2)公职人员行为是公职人员为享有
20、权利和履行义务而从事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这是公职人员公务行为的目的;(3)公职人员行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效果,即当公职人员行为引起一定的公职人员法律关系产生和变更时,才成为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 3.公职人员的公务职务关系公民一旦担任了国家公共组织的公务或行政职务,就意味着他接受了国家委托,成为了公共部门的公职人员,从而与国家构成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法律关系公务或行政职务关系,只有担任公共事务管理公职的公民才处于这一法律关系中。这就是公职人员的公务职务关系。公务职务关系的内容A代表国家的公共组织赋予公职人员一定形式的职权,使其可以以国家及其公共组织的名义,实施社会公共
21、事务管理权。B公共组织规定公职人员负有一定的义务和职责,并规范其公务行为。公职人员必须依法履行其职责,否则,国家可以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C公职人员必须忠诚地服务于国家、政府和公民的利益,接受公民的监督和批评,同时享受国家公共组织赋予他们的优先权和受益权。D所有公职人员以其公务职务具有的特别性质和要求区别于一般公民,但同时,他们并不享有任何对于公民的特殊权利。 4.公职人员的双重身份每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具有双重的身份,即“公民”和“公职人员”。与双重身份相适应,公职人员也具有双重行为,即作为公民的个人行为与作为公职人员的公务行政行为。个人行为与公务行为的区别:个人行为是以行为人自己的名义从事的活
22、动,它只能代表行为的本人,不具有强制性,行为的效果只属于行为本人。 公务行为则表现了与个人行为明显不同的特征:A公职人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国家公共组织的名义从事公务活动,并凭借公共权力行使公共管理职能。B公务行为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也就具有国家的强制性。C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行为时,享有行政职权和行政优益权。 如何划分和区别公职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公务行为呢?(1)公职人员的行为以所属单位名义做出的,属公务行为;以自己名义做出的,则属个人行为。(2)公职人员的行为是在他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出的,属于公务行为;如果超出了职责范围,必须结合标准(1)和标准(3)综合认定。(3)公职人员的行为如果是
23、执行公共组织的命令和委托,不管组织的命令和委托是否越权,一概属于公务行为。公职人员的双重法律身份的矛盾体现作为公职人员承担着比一般公民更多的义务,同时国家也赋予公职人员比一般公民更多的权利。国家行政法要求公职人员的双重身份、双重行为和双重效力相统一,即作为公职人员,必须行使与其身份统一的行为和效力。(以上材料看)人力资源战略是程序和活动的集合,它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和直线管理部门的努力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以此来提高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绩效及维持企业竞争优势。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出发点首先定位于组织的战略决策议程,以每一个环节都以战略目标为导向,更多地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绩效产出水平,关注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部门 人力资源 管理 09 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