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共65页).doc
《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共6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共65页).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第一章 总 则 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与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共同承担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规划指导思想(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实施“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发展策略,贯彻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
2、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坚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规划思想,遵循城市规划建设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与国土规划等有机协调的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3)坚持规划公众参与的思想,遵循规划为城市整体利益、公众利益服务调控的原则。(4)充分结合城市的土地和水资源承载能力,注重节地、节水、节能,构建集约型的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5)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建立以近期建设规划为核心的实施方案和操作体系,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协调、全面发展。(6)坚持城市产业与空间拓展有机结合的思想,通过城市空间的战略拓展与整合,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
3、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基本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订)(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5)关于印发、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6)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05142号)(7)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8)邕宁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9)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修编纲要(10)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重点内容(1)总结“十五”期间城市发展成就与问题,对总体规划和上版
4、近期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实事求是分析和检讨总体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2)结合城市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深入分析城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合理预测城市发展趋势。调整和完善城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强化自身职能,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带动区域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3)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有机协调,保护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资源,进行发展的现实选择与引导,实现南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4)确定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城镇群体和特色突出的生产力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政策。(5)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规模,并对城市总体目标进行时空分解,形成近期若干具体
5、建设目标,制定目标导向下的近期建设行动计划,并制定政策措施和建议作为规划实施的保障。(6)合理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7)适度超前建设现代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的投入力度,建设现代高效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能力。(8)塑造城市品牌,强化城市形象,提升南宁中心城市的地位。合理利用城市自然资源,构筑都市特色景观体系,建设中国绿城;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脉资源,加强历史文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中心城市鲜明形象和地位。 规划范围本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对第一层次范围重在提出近期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意见。第一层次规划地域
6、范围为南宁市域行政辖区6县6区范围,总面积约22112平方公里。第二层次规划范围即中心城区范围,为本次近期建设规划重点规划控制范围,主要包括外环高速公路以内区域、外环高速公路以外的仙葫片区、邕宁片区以及良庆片区的平乐组团,其中近期规划建成区范围总面积约21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本次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为20062010年。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即具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第二章 市域空间布局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城镇化方针(1)采取多元化、低成本发展战
7、略,实现城市城镇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的低成本和城市、城镇建设的低成本,实现大批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2)在加快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的同时,要加强各县城、中心城镇建设,使之成为各县域的中心;对一般城镇,农村居民点等建设要加强指导,发挥城镇示范效应。(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化的进程,改善农村市政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发达,尤其应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在保持经济繁荣、生态协调的前提下,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 城镇化水平2005年,南宁市全市域常住
8、人口约69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约660万人)。到2010年,规划预测市域总人口730750万人(按740万人计),城镇人口330360万人(按335万人计),城镇化水平4548%(按45%计,年均递增1.3%)。 城镇发展战略强化中心城市、调整空间结构,加快发展县级城市、构筑县域中心,着重发展中心城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般城镇、加大城镇集聚规模;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六个县城为枢纽,以中心城镇为基础,构建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单核多轴圈层式的空间结构和要素聚集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城镇化格局。 城镇等级规模到2010年,南宁市城镇规模分成5个等级。(1)100万:南宁市区
9、(205215);(2)1525万:武鸣(2025)(含东盟经济园)、宾阳(1520)、横县(1520);(3)515万:黎塘(1015)、吴圩(610)(含明阳工业区、空港)、六景(610)(含六景工业区)、上林(58)、马山(46)、隆安(46)、三塘(46)(含九曲湾农场);(4)25万:金陵、五塘、苏圩、长塘、大塘、锣圩、双桥、府城、云表、峦城、新桥、大桥、白圩、周鹿、那桐、那楼;(5)2万:其它建制镇。 城镇职能结构(1)中心城市(综合型):南宁市区;(2)县域中心(综合型):武鸣(含东盟经济园)、宾阳、横县、上林、马山、隆安;(3)中心镇:其中工业、交通型有六景(含六景工业区)、黎
10、塘、吴圩(含明阳工业区、空港);工贸型有三塘(含九曲湾农场)、金陵、五塘、苏圩、长塘、大塘、锣圩、双桥、府城、云表、峦城、新桥、大桥、白圩、周鹿、那桐、那楼;(4)一般镇(集贸型):其它建制镇。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随着南宁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的集聚,区域内的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单核多轴圈层式的空间结构。1、核心南宁都市发展区从中心城区来看,近期重点构建和完善“一主两副多中心”的中心城区域空间结构。未来南宁都市发展区应逐渐由目前的单核心放射型向外围展开,形成有重点的集中分散式布局,逐步向近郊展开、向远郊辐射。2、轴线两级发展轴(1)主要发展轴:中心城区长塘六景横县(横州
11、)云表,向东联系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区那马大塘,向南联系北、钦、防地区。(2)次要发展轴:中心城区金陵那桐隆安(城厢),向西北联系百色、昆明方向;中心城区三塘五塘新桥宾阳(芦圩),向东北联系来宾、柳州方向;中心城区吴圩苏圩,向西南联系崇左、越南方向;中心城区双桥武鸣府城马山(白山),向北联系河池、贵阳方向;中心城区蒲庙新江那楼中和,向东南联系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和“玉贵走廊”。3、圈层三个圈层(1)内圈层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及近郊城镇。主城各组团之间、主城与近郊城镇之间,除了有效的沟通之外,注意隔离绿地的严格保护,防止中心城区继续摊大饼。(2)中间圈层即中心城区向外经过一定的过渡地带之后,可能发育中
12、等城市的地带。主要包括半径为5060km的区域,该区有发育较大规模的卫星城镇的可能性,重点应解决各个方向的卫星城镇的发展时序和发展重点,近期优先发展六景和武鸣(包括东盟经济园)。(3)外圈层即中心城区重点辐射和影响区,主要包括半径80100km以内的区域,包括其余5个郊县的县城以及一些重点城镇。 城镇发展分类指导1、县城发展导引(1)合理确定各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开发强度,积极引导各县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城镇协作单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统筹区域发展。(2)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明晰、机制创新、高效务实、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发展平台。(3)合理确定市域范围内县城的布局、职能与空间规划,不断完善城
13、市结构与功能;合理确定县城规模,增强县城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4)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重把握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城镇的规模和建设时序。(5)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县城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县城吸引力,促进新城发展。(6)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并规划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武鸣城厢市域北部重要发展节点,县域中心,与东盟经济园区统一考虑,引导发展面向东盟各国的产业投资区和生活配套区,并充分挖掘、提炼、展示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壮乡民俗风情文化。城市空间架构分为两大片区,东片区空间发展以香山
14、河、武鸣河为骨架,在水南高速公路以东发展为主;西片区为中国东盟经济园区,空间发展以向东靠近高速路出入口和武鸣城区为主。横县横州市域东部重要发展节点,县域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并进一步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空间发展以向东沿郁江发展为主。宾阳芦圩市域东北部重要发展节点,县域中心,区域商品集散地、工业集聚区。空间发展以芦圩组团和新宾组团为基础,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并辅以必要绿化隔离。上林大丰县域中心,以发展矿产、农产品加工和大明山风景旅游业的生态型小城市,综合性城镇。空间发展以向东发展为主,在大明山和清水河之间,考虑象山独立组团的发展。隆安城厢县域中心,以发展
15、轻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城镇。可考虑与平果铝工业基地协作,发展为其服务的配套行业。空间发展以沿右江向东发展为主。马山白山县域中心,以集市贸易、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城镇。空间发展以向西发展为主。2、中心镇发展导引(1)对中心镇给予政策倾斜,提高中心镇人民政府的管理权限,保证其对小城镇建设的综合协调与引导控制能力。深化土地、户籍、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大力改善中心镇的投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品位和质量,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引导集中发展。(3)每区县集中力量发展23个中心镇。对于进入中心城市规划控制范围的城镇,其发展应与中心城市统一考虑。近期重点发展
16、和培育三塘(包括九曲湾农场)、吴圩(包括空港和明阳农场)、六景和黎塘等市域几个新生长点和重要的经济增长区域。3、一般镇发展导引(1)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建设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郊区城镇,促进小城镇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2)应加快小城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3)一般建制镇的镇区建设应注重节约和集约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应严格控制在国家有关标准内,切实促进土地集约和高效使用。市域城乡空间统筹规划1、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1)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解决城乡收
17、入差距问题、经济社会公平问题和城乡共同发展等问题上有所突破。(2)调整城乡就业结构,打破城乡劳动力在政策上、制度上的界限,按市场经济法则,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把致富农民与转移农民、转化农民、减少农民有机结合起来。(3)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转移支付,在要素投入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善待农民、尊重农民,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4)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增长。要逐步实现“三集中”,即“农业向规模经营和农业园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农民居住区向城
18、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通过资源的整合和人口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2、农村居民点建设充分结合自治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建制镇以下的集镇、村庄应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尤其重点抓好武鸣县、原邕宁县辖区等自治区示范村屯的规划建设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典范。(1)划到中心城范围内的村庄要求必须在管理体制和发展体制上进行全面改善和调整。(2)非城市建成区内的村庄:迁村并点,将规划区范围内处于建成区外围的
19、村庄有计划地向建成区或周围较大村庄集中,迁移后的用地复耕还用。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生存与发展条件恶劣村庄的搬迁。(3)对高效农业地带中的村庄应进行撤并和重组,引导务农人口的相对集中,形成统一规划、规模经营的农业服务基地和专业农户聚居区,逐步消除分散居民点。(4)对独立发展的小城镇周围的村庄应并入镇区建设区统一规划开发,村办工业并入乡镇工业小区,并鼓励工人进镇定居,逐步形成与城市型居住区人口密度相近,设施与服务水平相当,环境质量接近的居住小区。(5)对距城镇较远的村庄应积极推进村庄合并进程,在农村住宅的建设中逐步减少独立式住宅的建设量,而推广节约用地的集合式住宅建设。(6)应限制村办工业就地发展的
20、苗头和态势,考虑集中至乡镇工业小区或更高层次聚居点中建设,以“清洁”农业地区,使农村地区保持原有生态环境。3、城中村改造(1)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则。(2)城中村改造导引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改造,将已经完全城市化的农业人口户籍管理纳入到城市户籍管理中来,逐步取消或严格限制农民宅基地的划拨,已有的村镇用地和农村自留地由政府统一调控。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和保障其切身利益,走政府、开发商和村集体三方共同参与改造的道路。4、基础设施共建共享(1)建设网络状的市域交通系统。以公路、港口、航空、铁路建设为重点,进一
21、步加快城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交通和运输服务。(2)加快建设市域重大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注重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3)镇一级的基础设施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原则上在重点中心镇建设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一般镇应有所侧重,视需求而定,也应注重基础设施共建共享。(4)统筹集镇、村庄布局和各项设施建设,中心村的配套设施应立足长远,适当超前配套建设。实施农村小康新村建设和环保行动工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应重点加快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公共服务设施合理调整和完善(1)分阶段撤并村办小学教学
22、点,逐步形成“小学和初中相对集中、高中向市县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农村教育格局。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农村教育设备,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设步伐。建设完善县、乡(镇)医疗和预防保健业务用房及医疗设施,重点加强中心镇的乡镇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居工程。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要按照适度集中,网络服务的思路,形成多层次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应建有小型体育场和不少于600平方米以上的活动场所;村委会、社区所在地都拥有一个
23、篮球场或一处体育活动场所,保障农村体育的积极开展。(4)在村委会、社区所在地主要聚居区,应该加强文化馆、图书室的建设,在中心镇应该建立文化广场,形成农村文化生活网络体系,促进农村文化生活的提高。 (5)加强青少年组织和活动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切实促进青少年和青少年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县(区)级青少年活动分中心,建设一批青年创业就业培训和实践基地,实施“城乡青年中心建设推进计划”,深化“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工程”,完善青少年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法规、政策,推进青少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章 城市近期发展目标、规模与策略总体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建设富裕南宁、文
24、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在富民兴桂新跨越中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十一五”的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区域性国际化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中国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之一。(相关指标见附表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南宁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宁市 城市 近期 建设 规划 6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