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血站基本标准实施细则 项 目 标 准 标准分 专业科室设置 (30 分 ) 科室设置应满足下列功能需求: 1 、献血管理: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 , 献血档案建立等;3 2 、体检采血:献血者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4 3 、检验:血液检验;5 4 、成分血制备:血液成分制备;4 5 、贮血发血:血液贮存、发放;3 6 、消毒供应:器材消毒、供应等;3 7 、质量控制:原辅材料、血液及其成分、工艺流程等进行质量监控;5 8 、信息管理:统计、科技档案、图书、情报资料、计算机等。3 人员 配置 (40 分 ) 人员和采血量的比例 9 、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年采
2、供血量参考比例:年采供血量(升) 卫生技术人员数(人)2000 以下 12-202000-10000 20-7010000-20000 70-12020000-40000 120-20040000 以上 200 以上 6 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 10 、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 75% 以上;6 11 、高级、中级、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应与功能和任务相适应,参考比例为:( 1 )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5% 以上;( 2 )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30% 以上;( 3 )初级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 65% 以下。4 管理人员要求 12 、血
3、液中心主任应具有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中心血站站长应具有高等学校专科以上学历,基层血站站长应具有中等专科学校医学专业以上学历;熟悉血站业务,胜任本职工作;4 13 、其他管理人员应具备中专以上学历,熟悉相关业务,胜任本职工作。4 技术人员上岗要求 14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称;5 15 、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核合格;5 16 、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采血、供血、血液成分制备等相关业务。6 建筑和设施 (100 分 ) 业务部门建筑面积应能满足其任务和功能的需要,参考比例为: 17 、年采供血量(升) 业务部门建筑面积( m 2 )2000 以下 500
4、 以上200010000 100020001000020000 150030002000040000 3000450040000 以上 4500 以上 10 卫生学要求 18 、血站站址应远离污染源;5 19 、业务工作区域与行政等其他区域分开;6 20 、业务工作区域内非污染区与污染区分开;6 21 、业务科室的布局符合工艺流程,不交叉、不逆行,做到人流 、 物流分开;8 22 、各业务科室应有专门的工作室并达到;( 1 )室内地面、墙面平整,无缝隙、霉斑及脱落凹陷;( 2 )照明、采暖、降温、通风良好;( 3 )能防止动物、昆虫进入;10 23 、具有 100 级洁净间(台)设施;5 24
5、 、献血者休息场所应安全、卫生、便利。6 库房基本要求 25 、有足够的空间;5 26 、有防火、防盗,防尘,防蚊蝇、防鼠设施;4 27 、通风良好,能达到防潮、防霉变;4 28 、原辅材料应在专用库房储存;3 29 、不同品种、规格、批号的物品应分开存放;5 30 、合格、不合格、待检等物品应分别存放并有明显识别标记。5 辅助设施要求 31 、备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施;6 32 、通讯、给排水、消防等设施应符合有关规定;6 33 、具有计算机管理设施。6 设备 (120 分 ) 设备管理要求 34 、按血站基本标准要求配备仪器设备;15 35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10 36 、购
6、置大型、精密设备须经过论证;4 37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进货有验收制度;4 38 、大型、精密仪器须建立完整档案,包括产品性能说明书、图纸、合格证及零配件;到货安装、调试及性能鉴定记录、使用说明或操作规程;5 39 、操作人员使用前须经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5 40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有记录;6 41 、高压蒸汽 灭菌 器有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指示,及定期检查校准并有记录;6 42 、成分制备用离心机有转速、定时、温度显示,及定期检查、校正并有记录;6 43 、血液冷藏箱、低温冰箱、血小板保存箱有高、低温报警装置及温度自动记录(或人工定时测温并详细记录);有定期化霜、清洁消毒措施;
7、定期检查并有记录;8 44 、洁净室或洁净台定期作尘埃计数、菌落计数、风速及噪音测定并有记录。4 采血车和采血室要求 45 、备有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和宣传设施;6 46 、采血环境符合规定要求,有清洁卫生和消毒措施;5 47 、有能及时、可靠的与所属血站联络的通讯设备;4 48 、有洗手、照明及供电设备;5 49 、血液的采集和保存符合规定的要求;6 50 、废弃物应装箱(袋)密封,按规定进行处理。6 计量管理要求: 51 、建立计量管理组织,有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并有相关制度和规定;6 52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4 53 、对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须定期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校验,
8、并有校验合格证。5 血站业务管理( 360 分) 献血管理 54 、 血站不得采集原料血浆; 8 55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有设备,有资料;6 56 、献血后核发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无偿献血证;对此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设专人管理 10 57 、跨辖区采供血 ,须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向供方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跨辖区采供血; 6 58 、制定并落实本地区年、月、周采供血计划,保障医院用血需要;6 59 、非计划自愿无偿献血达到 50% 以上;10 60 、制定本地区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采供血预案;5 61 、对下列供血者分别建立特种档案,做到随时可
9、以联系: Rh ( - ) 血型供血者 ;用作抗体检查的标准细胞者。5 体检检验的基本要求 62 、献血者体检必须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并认真填写健康情况征询表; 5 63 、检验项目要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4 64 、检验 HBsAg 、 HIV 、 HCV 及梅毒等所使用的诊断试剂,须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经国家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8 65 、硫酸铜比重液使用前须进行校准;4 66 、血液采集须做血液初、复检,合格后方能发临床输用; 8 67 、 ABO 血型检验须做正反定型、 Rho 定型。 血型定型准确率要求达到 100% (亚型除外)。所
10、用定型试剂须有生产单位名称生产批准文号,经国家批批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 68 、血液检验须每次进行室内质控;6 69 、献血者血液化验初复检不得用同一试剂厂生产的试剂,同一标本的初复检化验不得由同一人进行;6 70 、血液检验项目须参加国家或省级室间质量评估并成绩合格;6 71 、体检、检验均有完整记录,发出的报告无差错;4 72 、对献血者个人隐私有保密措施,对检验项目异常者应按规定通知献血者。4 73 、血液检验(复检)的全血标本的保存期应当在全血有效期内,血清标本的保存期应在全血有效期满后半年;6 血液采集的基本要求 : 74 、血液采集应符合无菌操作规程;5 75 、采血人
11、员须注意个人卫生,着装符合要求,工作时不佩带首饰,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 类环境的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5 76 、固定采血点(屋)环境空气培养(静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 类 标准 ;5 77 、用于采集血液标本及全血所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塑料采血袋必须有生产单位名称和批准文号 国药器监(准)字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8 78 、采血器材须放置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采血前应检查有无漏液、混浊、霉点或异物;5 79 、采血过程中注意轻轻摇血,以保证血液和保养液混合均匀;4 80 、年采血一针率在 99% 以上;5 81 、采血少量
12、、多量及凝块等废血率控制在 1% 以下;4 82 、备有献血反应观察床和急救药品,有专职医生负责采血监护,并有献血反应记录;6 83 、血袋内血液容量误差在 10% 以内;4 84 、血袋热合处无漏血。4 成分血制备的基本要求 85 、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及操作规程,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 6 86 、工作人员须注意个人卫生,工作时不佩带首饰,并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 II 类环境的医护人员手的卫生标准;87 、制备成分血的全血无凝块及溶血;5 5 88 、制备血小板应在采血后 6 小时内进行;5 89 、血小板制备温度为 22 2 ,(制备后红细胞立即在
13、4 -6 条件下贮存);5 90 、冷沉淀制备温度为 0 ;5 91 、其他血液成分在 4 -10 条件下离心制备;5 92 、制备新鲜冰冻血浆时,抗凝剂为 CPD 、 CP2D 、 CPDA-1 的血液应在 8 小时内分离并速冻;抗凝剂为 ACD 的血液应在 6 小时内分离并速冻 ;6 93 、特殊需要开放分离血液成分的,必须在 100 级洁净间(台)操作;5 94 、成分血制备报表无差错,交库记录与成品数量相符;5 贮血、发血的基本要求 95 、全血和成分血标签齐全,包装合格;6 96 、交库记录无差错;4 97 、血液待检库与合格血库隔离分开;4 98 、贮血冰箱报警装置完好,温度记录完
14、整;4 99 、血液贮存应按品种、规格、血型、采血日期分别存放;4 100 、全血及成分血贮存条件应符合要求:血小板贮存在 20 24 ,并震荡保存;冰冻红细胞贮存在 -65 以下;全血及其他红细胞类成分贮放在 2- 6 ;新鲜冰冻血浆贮存在 -18 以下;冷沉淀贮存在 -18 以下;5 101 、全血及成分血标签应具有如下内容:血站名称及其执业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码)、血型;血液品种、规格;采血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或条码);贮存条件;7 102 、出入库日报当天结清并无差错;4 103 、月报与日报相符,帐、物相符;4 104 、发出的全血、成分血均有完整记录,能追踪到每一位献血者
15、;4 105 、发出的血液收回后不得再次发出; 4 106 、贮血发血室 24 小时值班;4 107 、发血室有专用电话;3 108 、送(取)血途中必须保持各种成分温度要求,并定期做温度监控;5 109 、送血量占总供血量的 70% 以上;4 110 、供应的全血、成分血均在有效期内;5 111 、报废血液有数量、原因记录。过期 报废血率控制在 1% 以下。4 112 、红细胞分离率要求:血液中心 70% ,中心血站 50% ,血站 30% 。5 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113 、血源、采供血和检测的原始记录必须保存十年;4 114 、要及时做好业务统计报表工作,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6 115
16、、能真实、完整、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工作记录,操作者要签署全名;6 116 、采供血工作中的质量问题能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报告;8 117 、须建立业务资料档案,各种业务资料、记录须设专人管理,并能追踪查询和检索;6 血站开展的服务项目 118 、血站可提供下列主要品种:( 1 )全血;( 2 )新鲜冰冻血浆或冰冻血浆;( 3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4 )浓缩红细胞;( 5 )浓缩少白红细胞;( 6 )悬浮红细胞;( 7 )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 8 )洗涤红细胞;( 9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10 )浓缩血小板;( 11 )单采血小板;( 12 )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13
17、 )单采粒细胞;( 14 )冷沉淀。 9 119 、血站除按照注册登记的项目、内容、范围、开展采供血之外,还可开展以下输血相关服务:( 1 )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 2 )红细胞血型系统的检查;( 3 )新生儿溶血病检查;( 4 ) Rh ( - )患者配血;( 5 )协助开展自体输血;( 6 )开展输血技术咨询;( 7 )协助调查处理输血反应和事故。7 120 、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下列工作:( 1 )白细胞血型系统的检查;( 2 )血小板血型系统的检查;( 3 )治疗性单采及置换;( 4 )组织器官移植配型;( 5 )亲子鉴定;( 6 )输血相关科研和教学工作;6 制度 管理 (120 分
18、 ) 121 、职工守则;3 122 、各科室工作制度;10 123 、职工培训及继续教育制度;4 4 124 、 工作环节交接制度;125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4 126 、献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4 127 、 AIDS 登记及报告制度;3 128 、血液标本留样保存管理制度;4 129 、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4 130 、血液包装、贮存、运输、发放制度;5 131 、血液报废制度;2 132 、站内感染监控制度;3 133 、仪器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报废制度;3 134 、器材、试剂采购管理制度;4 135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制度;3 136 、衡器、量器计量管理和检
19、定制度;3 137 、污物处理制度;5 138 、库房管理制度;3 139 、技术档案归档管理制度;4 140 、科研管理制度 ;4 141 、安全制度 ;3 142 、财务管理制、财务审计制度;3 143 、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20 144 、各业务科室技术操作规程。15 质量 管理 (210 分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145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0 146 、明确各级人员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10 147 、有一名领导主管质量管理工作;10 148 、应设立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日常运行、核查和改进 ;8 149 、质量管理部门 应对整个采供血活动进行质
20、量监督,发现质量 问题 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业务工作中的质量情况;10 150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生产用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审定各种成分的制备工艺、操作规程、质量状况、标签、外包装和说明书;对全血、成分血及其它制品、塑料采血器材及洁净室环境定期抽样检测;对关键设备进行监测;8 人员素质与培训 151 、医技专业人员应有医技资格证书;8 152 、医技专业人员应有岗位培训考核合格记录;8 设备质量管理 153 、所有设备须有常态运行记录;8 154 、检验、成分分离等设备在使用前均通过校正或自检,并有记录;8 155 、有故障的设备应予以标识,防止误用,并
21、应及时得到维修或更新;8 原辅材料质量管理 156 、对试剂、药品、输采血袋及器械等重要物品的采购应建立采购控制程序,采购的物品须经过接收验证,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10 157 、建立原辅材料贮存、保管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8 环境质量管理 158 、定期对采供血过程的场地、设施、照明、通风、噪音、洁净度、无菌室状况、区域清洁度、污物处理等进行质量监控; 10 159 、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8 160 、公共场所有专人清扫,公共卫生有专人检查;6 161 、内外环境整洁、安静、绿化和美化;6 162 、厕所保持清洁,有洗手设施;垃圾箱远离工作区;8 163 、下列物品均应消毒后处理: 接触血液、血清、血浆的物品; 检验后残留血标本; 接触血液的采血器材; 接触血液的工作台及地面等。8 164 、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采血器材须消毒后销毁(或经无害化处理),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并执行者签名10 标准管理 165 、血站须执行国家、部颁标准及其有关规定。 40 领导班子 (20 分 ) 166 、领导分工明确,职责清楚;8 167 、有中远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6 168 、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并贯彻实施;6 为单项否决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